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8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陈国青:中国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时代

[复制链接]
1688 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国青教授,在主题为“塑造企业价值”的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讲解中国式管理。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长期以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课题,中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究竟有什么样独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否能够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完胜的潜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国青教授,来为我们讲解中国式管理,有请陈院长。
  陈国青: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时间与大家做交流。今天用有限的时间分享一个主题,新兴的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融合里面两个重要的特点看一下我们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非常敏感地看到或者是感受这种变化,另外我们应该及时作出部署和响应。一个,信息技术融合简称IT融合,是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就是说管理与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发生非常多的变化,我们国家的经历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我们面临的技术也有许多新的特征,因此这种管理上的变化和技术上的进步构成了新型融合模式。
  我从这两个角度,一个讲融合,另外是面临的机遇挑战、问题和相关的策略。
  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当我们关心信息技术和其应用对我们的企业和业务发生联系的时候,或者是产生冲击的时候,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就像我们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关注游戏规则,关注竞争、关注整合一样,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今天我们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融合叫IT融合,有两个维度,一个在现在融合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在我们企业业务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变成了密不可分,或者是不可或缺,因此这种技术渗透度程度越来越高。
  再有一个信息融合另外一个维度叫技术的透明度,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我们的产品,我们企业的服务,我们企业的管理时,我们已经看不到技术是附加,而技术就是产品服务本身一部分。我们从外面看不到技术,因此说技术对业务来讲是透明的。这是另外一个角度。技术的渗透度和透明度构成了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IT融合。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我们的企业业务和我们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产生了很多的严格地模式或者是演化的模式。最早的时候,我们文革之前,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70年代,国内非常少有大型主机,那个时候企业要应对计划经济,应对我们的计算模式集中式主机为主的模式,企业在学习。所以企业的学习管理模式,学习新计算机的形式是S型的,刚开始比较慢,然后非常快地学习,之后又趋于比较难的进步,是S型的,与企业接触新事物一样,是传统的S型曲线。从管理模式来讲,我们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时代,从信息技术来讲,我们处在一个所谓的数据处理时代。
  一般来讲在改革开放之前是这种形势,但是非常快地随着改革开放地进行,我们的企业开始向西方许多的企业学习,因此从管理的沿革来讲,我们看作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的演化而言,我们是照着讲的,我们向西方学习,因此这个时候,对中国来讲中国的企业学习西方的管理理念,学习西方的管理实践,这样的话提升我们自己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仍然也是在学习,但是信息技术在同时是个人的时代,因此企业要重新学习,因为有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新技术的冲击。这个时候我们在管理上叫学习的时代。在数据技术发展上叫PC的时代。
  从90年代开始,我们发现我们企业有许多自己的最佳理念和实践,这个时候就不是照着西方的教科书讲中国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而是讲我们要新东西,我们进行改造改编,或者是融合。这个时候在技术层面来讲,我们出现了因特网,这个时候发现管理演变与技术演变同时构成企业需要新的学习。我们在技术的层面上处在网络的时代,从90年代到这个世纪初,我们在管理理念领域里面,我们处在一个融合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融合中西方管理的理念和最佳实践的时代。
  一直到近年,从2002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产生了许多非常好的实践,也产生非常好的管理理念。这个时候,是否像日本的企业在80年代自己总结管理理念还是中国的企业家与管理学者一起继续丰富我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我们处在这样的管理前期。
  我们讲国际的管理理念,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中国元素,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出现许多新的动向和新的技术特征。因此我们企业是否重新再学习,然后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他叫什么?
  因此,围绕这么一个视角,如果中国的企业要接着讲这个理念,我们中国的元素是什么?另外我们处在技术变化非常快的时代,新兴技术特征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的融合构成了什么样的时代特点。这样的话,我们首先看一下管理的沿革中的中国元素,中国的改革实践这么多年,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都在探讨中国的企业成功之道。
  中国国内也有许多的研究,清华大学团队结合国务院发展中心和中企联一起研究了中国式管理,受到国家八个部委支持,调研中国许多企业,调研国内国外相当多的企业进行相当的研究。在这里面把一些简单的初步探索,再有,中国的企业把握机会速度超前,领导者的成就的动机、道德魅力、愿景,由他带来的一把手文化、企业文化、执行力,这些构成中国企业家领导力的基本特点。
  一个企业的组织可以概括为家的组织,这并不是一个家族的组织,而是职业经理人的家族化,或者是制度界面的人情色彩,这些基本特点反映我们企业与西方不同的,这只是讲管理上的中国元素,有许多方面与西方是一样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东西,包括和的环境,对环境的和谐,政治上的分寸把握,政商共赢,这些构造企业要长期成功的基本环境要素。
  再有里面创新理念谁的创新,以对手为师,先做到再创造,包括集中性学习,构成这方面的特点。再营销和运营方面,基本上是大众化、草根的战争,以至于我们关注的渠道策略,运营中比较关注效率、严格性,近期许多企业强调苛适平衡,很苛求,很严格,同时适度地平衡。
  这些理念在一些方面和信息化相关的,可以通过信息化体现我们的成功之路,或者通过信息化提升我们这方面的能力。这是从管理沿革来讲,中国式管理的特点。
  从技术进步来讲,现在我们到一个时代,完全互联的条件下,产生两个重要的关注,一方面我们企业提供产品,但是人员越来越多关注服务,我们叫无形围绕有形,现在人们更多关注除了产品本身其他的增值服务的内容,变成人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个,在信息技术的IT中“I”也产生很多的变化,这里面举一个例子。新兴信息技术的特征移动泛在性,像手机一样,可以做许多的事情,可以娱乐、游戏、上网、采购,可以在上面进行企业业务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来了其他的特征,虚拟性、个性化、极端数据性,社会性,导致信息数据产生新一波的应用趋势。在60年代的巨型机,90年代的网络,现在我们出现一个新的技术特征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和刚才说的管理,中国的经济进步与企业管理的发展融合,我们进入一个新兴IT融合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我觉得本身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管理上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我这里面列出三个在企业发展中结合刚才所说的中国元素管理,新的管理篇章有非常浓重的中国色彩篇章时,我们又面对变化非常快IT新兴技术的影响的时代时,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在哪儿,我这儿列三个领域。
  有的可能是正在发生,有的可能会即将发生或者是趋势,有的需要引起关注,因此在这里我叫“触角延伸、云雾缭绕和W2E”,我们做了许多信息化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的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一些大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信息化在不同的企业里面,他们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价值,并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模式或者是固定的路径。
  他可能在自己的核心领域里面,如果能够比较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工作,可能会有非常显著的贡献。
  我们也发现了,如果拿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讲,目前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用户三个维度上比较弱,相对其他的领域,像技术,或者是基本业务的信息化来讲,我们可能应该在战略管理和用户上更多地和我们经营战略和信息战略有更多的结合。
  另外,应用组合的一些需求也没有特别多的体现,这两个图就不细介绍了。主要想说,我们在关注三个信息化的动向或者是趋势时,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只是在这里说对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调研结果。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要回答三个问题,一个企业正在发生什么,或者是发生了什么?第二个为什么会发生?第三个,如果要有行动的话,将发生什么?这三个问题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讲,要回答不同的管理问题,也要准备不同的信息技术的元素或者是信息化的能力。
  如果我们只是关心发生了什么,我们围绕基本的业务,我们的信息化报表、查询和业务自动化,如果我们希望能够了解为什么会发生时,我们信息化的基本的能力应该是能够切分,能够回溯,能够做多维分析,如果想知道做投资和进入市场,现在要做新动作时,它会发生什么,有没有风险,不管是财务的还是技术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风险,我们可能要采用一些智能化的技术。如果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提供帮助的话是如此。
  信息化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在基本业务层面,另外一个层面在分析层面,怎么样分析其原因,分析将要发生什么,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现在基于我们国内信息化的一些基本实践,我们下一步信息化可能要关注的领域,第一个是触角延伸,在现有信息化水平下,在两个角度上进行拓展,第一个角度在企业内部新的领域,我信息化可能刚做一部分,有一些新的领域,再有一个角度是要延伸到企业之外,要和我的供应商、客户,包括我的最终用户之间的联结。因此不管是ERP还是整合系统,还是具体的业务系统,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如果我们要围绕着关注新兴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可能它的外延是在移动方面会体现比较突出。
  当然,我们内部的其他新领域仍然是一个方面。这是一个触角延伸的意思。
  第二个,我看里面也提到了,现在我们谈比较多的是云雾缭绕—云计算,云计算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国际上非常受关注,国内许多企业已经成立了云计算部,提供云计算服务等等。实际上、云计算前期或者前身来自于网络计算和效率计算,也就是说把计算看成一种基本的能力,就像电一样。
  所以我们进入这个房间里面,一插插销,电脑就可以使用,不关心这个电是水电、火电还是核电,也不关心这个电路怎么铺的,我只关心一插就有电。
  计算不关心什么软件,不关心什么样系统,包括什么样的计算机制式,只要一插就有计算能力,这是大的云计算的理念。
  整个云计算的网格概念是指能力的布网,像电网一样,其布局与能力之间匹配,其前身是网格计算与效能计算。
  现在云计算是指构造大的计算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我的业务流程,也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基本平台,也可以是基础设施,把这些东西都看成可以像电一样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可能会有一些专门提供电的提供计算、提供信息化的企业或者是平台,他来帮助你实现你的流程再造,软件等等,把它都看成服务,这是一个一般性的理念。
  但是,实际上在运作中,云计算看到有大云,或者是小云,有整体的基础设施云,也有企业云。也就是说,我专门提供企业的计算能力,或者是我的企业这一类的计算能力。
  因此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如果从电来看可以很大,也可以是局域,其是把计算变成了服务,不一定要自己在房间你备一个发电机,我要电自己发电,我需要有服务提供电。这里面要自己特别多开发自己许多的人、软件用电,因为有专门的计算服务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
  这种模式已经列出来了,不细说了,有文字处理,企业计算,企业软件、操作系统、基础设施都有相应的具体模式,但是这件事情对企业来讲意味着什么?或者我们作为IT公司来讲意味着什么?这对我们计算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带来新的课题。
  第一,我们有没有可能获得更专业的计算能力;第二,信息化的成本由原来的固定成本变成了可变成本,过去我要固定投资,布多少网,买多少机器,雇都是人,现在都是服务,我用电以后有没有可能租用,计件或者是计时,这带来了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冲击。我们的人力资源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企业对于所提供的企业“云”或者数据中心“云”的依赖你是否喜欢,比如是否可靠,是否安全,你的核心竞争力愿不愿意把它放在云上去。有没有可能有阴云,包括黑客、威胁、商业机密泄漏等,由此带来企业里面IT信息技术管理怎么样更好与企业经营战略联系,更主动感知这种变化,所以企业内部更多由事务性信息化向分析性的信息化转变,这是新的管理课题。我们在许多的地方谈云计算,这个本身对云计算提供商,IT企业包括一般的企业都有相当不同的意味,而且是比较意味深长的。
  第三个相关动向,这是业界讨论比较多的。企业2.0,其基本含义是web2.0在企业中的应用,web2.0是很个人化,很社会化的微博、社会网络系统等,包括年轻人用的QQ或者是社会网,企业里面用微博也比较多,从传统来讲这是比较个人的。WIKI可以支持共享,但是人们开始讨论由web2.0从个人领域到企业领域,不管IT提供商还是一般企业,在某个时间需要接受这种新的信息化模式,比如说web2.0如果看成原来90年代的web1.0的新版本,现在的信息化模式到一个开放移动模式下,或者社会化模式下新版本。不管是否被认同,现在已经变成趋势型现象,带有一些趋势的特点。
  他会对企业有影响,他能够对我们的沟通渠道,比如说我比较年轻,在家用微博和blog交谈,我一上班就得用另外一种语言,如果上班的时候也用类似的交流工具与语言,他会提高它的工作满意度,团队认同是否会提高,舆论中心和你的实际企业的领导会不会有不一致。
  有没有可能鼓励创新,管理是否更有效,绩效有没有影响,由此带来了技术管理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也非常近,或者是非常快地影响了我们。因此我觉得企业2.0虽然不如云计算或者是触角延伸那么近,但是它已经在发生,而且有相当的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引用web2.0的技术和方式在企业,现在管理研究发现,可能在微博、wiki情况下其知识管理、知识共享,鼓励创新、工作满意度,团队认同方面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绩效并不那么直接,但是不管怎么说还会改变企业许多的管理模式。
  这里面的细节不说了,这里面涉及企业2.0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对客户关系有什么影响,员工沟通有什么变化,另外怎么实现企业2.0,这是一个新的版本,怎么构造企业2.0,对客户有什么影响,员工有什么影响。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单归纳一下,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在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上有更多的中国元素,因此中国式管理可能是我们继续接着讲这样管理世界,管理知识、管理教科书的时代。另外我们现在面临许多的新兴技术,这些新兴技术可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许多方面,不管是IT提供商或者是其他的企业,我们都要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敏锐性,要感知这些变化,并及时布局做响应,这些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定义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业务,什么是客户。什么是竞争对手,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合作伙伴怎么管理,流程和运作怎么样布局和部署,员工是什么样的?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如果能够比较好地感知和响应,可能我们能够在变化中取得主动和优势,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2:15 , Processed in 0.0623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