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资料]
“飞虎队”的标志——一只长了翅膀的老虎[资料]
抗日援华的美国飞虎队(十四航空队)作战指挥中心——司令部近日在昆明郊县呈贡被发现,这是近年来历史研究者寻找飞虎队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一九四一年,为帮助中国抗日战争,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美国著名将领陈纳德将军创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于航空队队徽为插翅飞虎,战机绘成鲨鱼头形象,中国人亲切称其为“飞虎队”。在陈纳德将军率领下,飞虎队在云南及中缅边境的空战中英勇作战,多次挫败日军的空中进犯。
云南省会昆明是飞虎队的指挥部所在地,这里也成为飞虎队的第二故乡。六十多年过去,飞虎队在云南的多处遗址都消失了。近年来,寻找和保护飞虎队遗址开始受到云南历史界及当地政府重视。在云南多个地方,飞虎队的遗迹、飞虎队战机遗骸被作为文物加以保护,并成为爱国教育的实物。
由于战争时期,飞虎队当年的司令部十分隐蔽,致使寻访工作困难重重。近日,相关专家组成调查组再次寻找飞虎队司令部,终于在距昆明市区二十公里左右的呈贡老机场附近发现了遗址。
据调查组专家介绍,在呈贡老机场附近实地走访中,当地村民几乎没有不知道飞虎队的,许多老人都可以活灵活现地讲述当年修建机场的情况和他们所看见的飞虎队战机。但飞虎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却没人能够说得清,村民们说:“当年飞虎队的飞机起起落落,车来人往相当多,但戒备森严,我们不能接近,一直不知里面详情。”
后来,在进一步查访中,一位当年参与过飞虎队指挥部修建的老人给调查组带来了好消息。他证实,飞虎队的司令部其实就位于距机场外约一百米的一片平房内。由老人带路,专家们来到了飞虎队的司令部:一个大约七八亩的场院,四排平房呈三横一竖排列,每排有十余间,全部房屋都是用青砖所建的中式建筑。房屋四周有一道三米多高的围墙,前边大门距当年的机场不过百余米之遥,房后紧靠山林,一旦遇敌机轰炸,一二分钟便可隐蔽入山。“用军事观点看,这是理想的航空指挥中心,陈纳德将军以此为司令部,可谓匠心独具,抗战期间从未遭受敌机轰炸便证明了这一点。”专家介绍。
调查组专家称,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这次找到的就是六十多年前飞虎队设在昆明的指挥所。“这一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物价值。”
执行“驼峰航线”飞行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行员返回基地[资料]
守卫第14航空队P-40战斗机的中国士兵[资料]
小资料: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
“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由于与某些政客存在分歧,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陈纳德被迫辞职。飞虎队大多数队员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有十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