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69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海归老师刮起“头脑风暴” 带回国外教学新理念

[复制链接]
5697 0
吴剑锋博士2004年从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渡大学葛兰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现为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吴剑锋在给MBA班讲的第一节课上就带来了自己的CARE文化。

吴剑锋说:“C代表capacity(接受力),A代表appreciation(欣赏),R代表respect(尊重),E代表entrepreneurship(创业精神),这4种能力是MBA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生只有具备了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才能学会更好地与人沟通,真正从别人身上发现亮点。”


  美国的学习经历和国内的任教经历,让吴剑锋切身体会到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模式。他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国内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解"上。由于学习是对知识被动地吸纳,其结果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国外老师则喜欢把教学重点放在"道"、"业"、"惑"上,鼓励学生主动追求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吴剑锋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压迫式的提问方法,叫起一个同学会问一连串的问题。吴剑锋的这种提问方式让他的学生“又爱又恨”。学生们说:“吴老师的课撬活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体验到"头脑风暴"带来的快乐。”


  教学之外,吴剑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每年他都要带着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一位同学说:“去年吴老师带着我们走访了12家企业。跟着吴老师,不单单是接触前沿的营销理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


  吴剑锋就是这样为学生一次次地刮起“头脑风暴”,让学生们在“风暴”中成长。


  史兴松:生动自主的教学模式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我都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必须对这门语言有切身的体会,才能生动完美地教好这门课程,而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干巴巴的东西讲给学生听,所以我抛家舍业地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史兴松如是说,平和的语调中带着坚持与刚毅。


  读博的5年里,史兴松对英语这门语言有了较深刻的体会。此外,美国的组织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向导的角色,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和Learningbydoing(即从实践出发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对她影响很大。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划分的5个层次,美国只能满足我需求的前3个层次。而在中国,能将我5个层次的需求全部满足。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所感带回国内,这也是当初我去美国的目的。”归国执教的史兴松把美国的组织教学模式和Learningbydoing教学理念与国内的情况结合,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


  她的全校通选课总是堂堂爆满。史兴松为研究生开设的商务英语谈判课程就采取了Learningbydoing的“实战演习”方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谈判,然后根据学生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不少毕业了的学生告诉史兴松,她的这种教学模式帮助他们较好地适应了工作岗位。史兴松说:“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他们实践的能力,而且印象深刻。”


  眼下史兴松正在构想“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计划与一些培训机构和跨国企业合作,对跨国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让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员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他国都能够胜任各种岗位。目前这个培训项目在中国培训业务上还是一项空白。


  朱晓姝: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


  朱晓姝在国内的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是德语。2000年至2004年朱晓姝在德国伯恩大学英语系攻读博士学位。她个性非常爽朗,见面后就开门见山地说:“你是不是对我在德国攻读英语博士学位非常疑惑?”朱晓姝的这个独特选择没有让她失望,4年德国生活学习让她的英语和德语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39岁即成为教授。


  “在德国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严谨踏实的作风。现在这种作风不仅影响着我的学术研究,也影响着我给学生的授课方式。”回忆起在德国的日子,朱晓姝的眼神里流露出难忘和眷恋:“我只用3个学期就修完了所有的课程。那段时间里我每天要学习18个小时。接着我就开始着手自己的毕业论文。”


  德国的博士论文要求非常严格。朱晓姝的博士论文仅开题就用了3个月的时间。导师规定她这3个月的时间内必须天天去图书馆读书做笔记。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选题方向,将该走的弯路走了,有了足够的积累,导师才允许她开题。让朱晓姝记忆最深的是,就连论文中的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导师都一一帮她指出。现在朱晓姝修改学生的论文也会指出他们在拼写和标点符号上的错误。这种细致可以促使学生踏实认真地写论文,就如同德国导师当年严格要求朱晓姝一样。


  朱晓姝说:“因为社会大背景的因素,现在有些年轻人比较浮躁。我对学生倡导一种动中取静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不过分地追求数量,专注做好一件事。在德国,教授3个学期的授课结束后,再给一个学期的时间专门发表著述。他们认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能够做好一件事就是NO.1了。我以身作则,希望用这种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去带动我的学生。”


  杨伟勇:教师风格影响学生风格


  在去采访杨伟勇之前,就曾在网上看到过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学生论坛上对他的评价:杨伟勇老师能把书讲得很简单,年轻老师,给分也不错。这句学生真挚的评语给笔者带来了极大的好奇心,而当在办公室见到杨伟勇的时候,似乎也感觉到了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对学生的亲和力。


  杨伟勇是一位留学法国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在法国读书期间他就已经在高校教书,2006年回国到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任教。在他看来,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的质量,而教师的风格,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风格。在国外教书的经历让杨伟勇深刻地认识到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的不同特点。作为一名海归教师,他始终致力于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让中国的学生不但沿袭刻苦认真的美名,更要拓宽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像外国学生那样,敢于否定理论和教条,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来掌握知识。


  杨伟勇在学校教授了多门经济学课程。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他总是努力把课程讲得贴近现实,锻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鼓励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并带着学术问题去实习,去感受身边实实在在的经济学。学生在BBS中给他“能把书讲得很简单”的评价也印证了他这种思维拓展式的教学风格起了作用。


  因为曾有在国外任教的经历,杨伟勇还担任着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外国留学生的外语授课任务。给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学生同时上课,让他不断地比较着二者的特点,继续调整着自己关于教学的想法,在教学中体现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9:09 , Processed in 0.0604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