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刚刚从禽流感泥淖中走出来的雏鹰农牧(002477),昨日又陷入涉嫌造假的漩涡。昨日开盘前,因为“公共传媒出现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公司紧急公告停牌。
盈利能力远超平均水平
据报道,经过对雏鹰农牧所在地河南新郑实地调查,发现公司存在盈利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隐藏关联关系以及重大项目进展严重滞后公告进度等问题。
报道称,生猪产品在整体营收中占比高达85.98%的雏鹰农牧,将其净利润分解量化到每一头猪身上平均能赚203.41元,而行业的大康牧业却亏53.49元。与此同时,对当地大量养殖户的调查则显示养殖户平均每头猪亏损200-300元。雏鹰农牧在“猪周期”的下行周期中一枝独秀。雏鹰农牧过高的毛利率也被质疑,2012年其毛利率维持在31.52%的高位,而同类公司大康牧业为9.41%、新五丰为10.09%、罗牛山为12.76%。
公司可能涉嫌关联交易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可能涉嫌关联交易未披露。上述报道显示,2011年、201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顺达合作社”,两年采购金额分别达到3807.37万元、5613.17万元。而顺达合作社的老板王纪峰同样出现在雏鹰农牧2012年5月8日公布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名单中,其身份正是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卢氏分公司的经理。在雏鹰农牧各期报告中并未对上述事实做过披露。
此外,雏鹰农牧还被挖出存在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于公开披露等问题。雏鹰农牧的10万吨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按计划应在2010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一期建设工期为1年。雏鹰农牧在2011年年报中披露,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已启动;2012年年报则显示该项目进度已高达97%。而上述报道显示,“项目现场只修建了一栋半成品大楼,其他的空旷地依然荒着”。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不方便发表任何与此有关的评论,“公司正在准备澄清公告”。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http://www.esnai.com/focus/wfsk/
万福生科欺诈上市 四年半虚增收入9亿
一个谎言的背后,需要百千个谎言来掩饰。曾被认为只是“粉饰业绩”的万福生科,曝出上市前
后四年半的光鲜财务全部存在虚假记载。这意味着,“300268”这个代码,完全靠其数以亿计的
财务造假所骗取而来的。
市场为之一震。昨日(4日),万福生科复牌无量跌停,报收于7.23元,仅单日市值便蒸发了逾
亿元。其42.5亿元的发行总市值,如今只剩下9亿余元。并且,可预见的是,在“骗取上市”的
罪名下,这只是万福生科跌停的开始。
更为悲凉的是,按去年三季度末的数据,替万福生科“赎罪”的,却是超过7000户股东,仅昨日
户均损失接近4000元。可以相信的是,这一损失将会不断扩大——他们大多数曾相信万福生科示
于公众的所有资料、数字,甚至标点符号。因为,他们相信所有的公开资料,在通过保荐人平安
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所、律师所湖南博鳌,以及在2011年7月19日为万福生科上市投下赞同
票的7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层层把关、层层审核后,到他们手上时是真实的,可靠的。
但翻阅万福生科的一系列公告,即便一些浸淫投行多年的业内人士也为其肆意的造假所愕然,按
照公司“初步”的自查结果,自2011年冲刺IPO起所对外披露的各份财务报表,除遭湖南证监局
立案稽查后披露的2012年三季报外,全部涉嫌造假,而涉假的四年半报表期内,万福生科累计虚
增利润超过2亿元,造假比重占97%!若非造假,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净利润总和仅在1000万元左右
,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上市的资格……
谁“包装”了万福生科的上市资格?谁“赋予”了万福生科的上市资格?他们会不会、能不能为
之付出代价?
所谓悲凉,是因为信任被轻易地,甚至可能是有意地辜负。
万福生科2008-2010年财务数据造假情况
万福生科2011年度财务数据造假情况
仅2011年净利即虚增52倍
根据3月2日的公告,万福生科称其2008年至2011年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其间累计虚增
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该则公告仅披露了2011年度万福生科主要财务数据的虚增情况,但已足反映其造假之大胆。
公告显示,2011年公司原披露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分别为5.53亿元、5910.85万元、
6026.86万元,即其当期虚增收入2.80亿元、虚增营业利润6541.36万元、虚增净利润5912.69万
元。若无造假,2011年实际实现的相应财务数据则应为2.73亿元、-630.51万元、114.17万元,
其中,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被虚增1.03倍、51.79倍!营业利润更通过虚增直接实现“由负转正
”。
此则公告,意味着万福生科的造假黑洞远超出市场的想象。
早在去年9月14日、18日,万福生科公告先后遭湖南证监局、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立案调查,拉
开了这家由平安证券保荐的湖南公司的财务造假黑幕。此时距其2011年9月27日登陆创业板,已
几近一年。而在随后披露的自查公告中,万福生科只初步承认其2012年中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
大遗漏”,造假内容概为“在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
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若非造假,2012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利
润及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436.53万元、1367.84万元。
由于彼时万福生科仅承认2012年的中报存在造假,市场也只了解为其是出于粉饰上市后业绩出现
的滑坡,故二级市场给出的反应也可谓“宽容”:去年9月底、10月初,万福生科的股价仅遭两
个跌停便逐步企稳。
全靠财务造假获得上市资格
然而,最新的自查结果揭示的是远不是万福生科上市后“粉饰业绩”,而是造假竟贯穿公司IPO
上市始末,性质已升级为涉嫌欺诈上市,远更为恶劣。
2011年7月,万福生科启动IPO招股,招股说明书所披露的业绩始于2008年度,换句话说,公司示
于公众的财务报表中,除“东窗事发”后编录的2012年三季报外,全部为造假。
根据其两份自查公告,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累计虚增的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分
别高达9.28亿元、2.2亿元、1.74亿元。同期,公司于公众的造假业绩对应为累计18.13亿元、
2.13亿元、2.08亿元。按此计算,此四年半的财务数据中,收入有51.19%为造假,营业利润、净
利润则有96.82%、83.65%为造假。
更为严重的是,细查IPO前的三年财务数据,万福生科涉嫌骗取上市的意图一览无遗。
根据公告,2008年至2010年,万福生科示于公众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累计9.89
亿元、1.28亿元及1.21亿元,但若非造假,其真实业绩则仅为累计5.29亿元、0.13亿元、0.2亿
元,即利润、净利润中有90%、84%为造假。
应特别强调的是,新快报记者还注意到万福生科的招股书,2008年至2010年公司收到的非经常性
损益(主要是政府补助)净额累计为798.70万元,若将此因素剔除,则其IPO前的三年累计净利润
仅在1000万元左右!对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及创业板实际发行
情况,若非造假,万福生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上市的资格。
深度剖析
万福生科肆意炮制财务数字
五大客户中两家虚增两家捏造
万福生科2012年上半年的三大财务报表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其中“在建工程”被虚增8036万元,
“预付款项”被虚增4469万元,“其他应收款”则被隐瞒9355.52万元,甚至连“应付职工薪酬
”都被虚增33.77万元。上述一轮“手术”后,公司现金应被腾出逾2亿元。而根据其现金流量表
的修正纪录,这笔巨款正是公司用于虚增收入的源头:当期公司销售商品、购买商品的金额均被
虚增2.30亿元,疑为自买自卖。
而在具体产品的营收数据上,万福生科的造假手段更为猖狂,被炮制成支柱产品的“糖浆”一项
,2000余万元的收入额被虚增5倍,至1.22亿元;被视为公司高新技术的产物的蛋白粉、葡萄糖
粉,分别被虚增了6.82倍、31.52倍的收入,麦芽糊精收入为零,被凭空造出1123.89万元的收入
!而实际收入占比最高的大米产品(含优质米、普米),也被虚增2986万元。由此衍生的另一个问
题是,主营大米的万福生科,又是否应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根据招股书,
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公司因高新技术资质获得的所得税优惠总额合计860.20万元。
分地区收入上,公司本部所在的湖南市场虚增收入1.32亿元,真实收入的比重尚不足四分之一;
广东市场的收入被虚增3900.88万元,真实率仅在半数;湖北市场,实际收入为零(或几乎为零)
,在“假中报”上凭空被开拓了265.52万元的收入。
最令人惊讶应属其前五大客户的名单,除居首的“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近1700万元的收
入为真实外,其余全部遭虚增乃至“捏造”: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津市市中意糖果被虚增数倍的
收入,湖南省傻牛食品厂、怀化小丫丫食品则收入全部为无中生有,极可能为造假——因为入围
其实际的第五大客户之门槛极低,仅91万元。此外,对比该份报表披露的应收账款名录,常德市
湘原贸易、湖南双佳农牧科技、衡阳市炎健商贸等公司也全为无中生有,反而是“湖南省军供粮
油经营发展公司”被万福生科企图掩盖。
应特别强调的是,上述“客户”全部为湖南本地公司,至于他们为何能通过保荐人平安证券、审
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对证监会的“落实反馈意见”,又是否在万福生科涉嫌骗取上市中为后
者非法“背书”,值得监管部门予以彻查。“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排除这些所谓的客户在(万福
生科)造假中提供了便利,平安、中磊等中介机构更难逃责任。”一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如是说
。
万福生科2012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造假纪录
自查前
客户名称主营收入(万元)
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1694.20
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1415.61
湖南省傻牛食品厂1380.39
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1341.95
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1340.64
自查后
客户名称主营收入(万元)
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1694.20
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634.00
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222.80
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118.73
焦作市菲爱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90.69
绿大地财务造假
绿大地大玩财务游戏造假上市
http://www.financeun.com/news/2012531/634740545590937500_0.shtml
何学葵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董事长:我从来就是说,案发之前,事先从来不知道,
公司处于在这个伪造这个虚假的银行票证这个事情;第二个我从来也没有指使过,或者是安排赵
海丽做伪造银行票据这个行为;第三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份指控的74张伪造的
这个票证的原件,就说这三点,谢谢。
这个在法庭上当庭翻供,失口否认全部指控的人,叫何学葵,曾经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在此前的节目当中,我们看到,绿大地的造假,玩的就是财务游戏。大量的事实证明,作为
公司的创办者和董事长,何学葵正是这场骗局的核心策划者。让我们感到可惜的是,从何学葵的
履历来看,她原本是一个干实事的人。
在中国科技协会的官方网站上,何学葵的履历和照片,依然挂在第一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的名单当中,近两千字的业绩介绍,记录着何学葵曾有的辉煌。1996年,她从云南小城河口一个
小花店起步,短短五年时间,小花店就发展成了总资产上亿的大型民企。何学葵和科研部门的合
作,培育出了20多个花卉的新品种,建成了云南最大的种苗的培养基地,花卉产品远销海外。
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何学葵抓住了时机,一举就拿下了多项绿化工程的项目,就此成为了云南
园艺和绿化行业的龙头。绿大地,还曾是云南省园林园艺唯一具备一级资质的企业。
小刘 中国证监会稽查大队稽查人员:公司就踏踏实实做工程,做苗木工程,做绿化,也能
还,估计还可以,但是规模可能不会像现在虚假这么大。就造假之后就达到上会标准,不造假可
能会就慢慢慢慢当地一个小企业,民营企业,估计就个人老板来说,估计还活得还行,但是想要
达到上市标准,可能就是差了一点。
如果说何学葵就这么踏踏实实地干下去,绿大地的日子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好。但是熟悉何学
葵的人都知道,按照她的性格,追求的是跨越式的发展,她要迅速做大。
小刘 中国证监会稽查大队稽查人员:因为觉得何学葵这个人挺胆大的,我就是后面和他们
副总聊,他就说,这个人,她上市之前,2002年、2003年的时候,在开会,开云南青年企业家的
会,她当时好像也只有大概一两千万的收入,她开会的时候就说,我们企业怎么的怎么的,有一
个多亿的收入,反正说的挺好的,下面就鼓掌。就是她人比较胆大、敢干、敢说、敢冲,下手也
比较狠。
敢干敢冲,下手狠,何学葵的这种作风,让她产生了包装上市,通过融资快速扩张的念头。
就在那个时候,她接触了几位资本运作的高手,有关资本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种种传奇,
让何学葵想要上市的欲望和冲动,愈发的强烈了。有条件要上市,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市!
不过,按照绿大地当时的条件,上市只能是一个梦想。怎么办呢?玩财务游戏,可这方面并
不是何学葵的专长,她需要帮手,这个时候朋友推荐的一个人出现了。就是他,曾经就职于贵州
财经学院和云南省审计厅的蒋凯西。为了能让蒋凯西和自己一起并肩战斗,何学葵不惜让出了部
分的原始股权,并在2000年前后,请他担任了公司的董事和财务总监。
[导读]有人把绿大地称为“银广夏第二”。这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农业股,都
是虚增利润,业绩造假;都给投资人带来了难以形容的伤痛。一个在十年前,一个在十年后。
蒋凯西也没让何学葵失望,两年后他向何学葵推荐了另外一位上市的高人——庞明星。
小刘 中国证监会稽查大队稽查人员:我觉得庞明星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会计事务
所做了些上市的那个(业务),然后财务,可能财务总监、财务人员肯定也参与了,在庞明星的
指导下,财务人员肯定是参与其中。
庞明星,是绿大地案五名个人被告之一,再加上另外两个被告——原财务总监蒋凯西,出纳
赵海丽,五名被告当中有三个是财务人员。
在2003年被请进绿大地之前,庞明星已经帮助十多家企业做过上市了,对上市的流程是烂熟
于心。我们来看看这五个人的分工:董事长何学葵自不用说了,财务总监蒋凯西,财务顾问庞明
星,出纳赵海丽,负责在账本上虚增业绩,采购中心主任赵海燕,负责在客户上做文章。这辆造
假的马车,就这样开始狂奔了。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三步:第一步,把公司的名称加入生物科技的字样,以迎合市场
和投资人的喜好;第二步,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的公司,利用其掌控的银行账户,操控
资金流转;第三步,伪造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以达
到上市的条件。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这几个人把绿大地打扮成什么样了呢?经过事后的稽查,上市前后,绿
大地虚增资产3.37亿元,虚增收入5.47亿元,个别的资产竟然被虚增了18倍之多。不过,您还别
说,尽管中间是经历过了一些小小的波折,但最终他们还真把绿大地,给鼓捣上市了。
2006年10月,绿大地的第一次上市过会,闯关失败。
何学葵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发行股票没有审核通过的原因,主要就是,关
于市场调研运行,还有市场前景的(问题),大量募集资金投向与经营问题。
一年后,绿大地卷土重来,二次过会终于闯关成功。2007年12月21日,绿大地成功登陆了中
小板,成为当时A股唯一一家绿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云南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3.46亿元。挂牌第一天,绿大地的股价就上涨了178%,最高曾经涨到了将近64元,何学葵的身价
也是一度超过了27亿元。2009年,何学葵跻身胡润富豪榜,成为云南女首富。但是,此时的绿大
地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通过造假堆出的繁荣,也只能通过造假继续维持下去。为了防止资金链的
断裂,绿大地在2009年8月提出了增发申请。
小刘 中国证监会稽查大队稽查人员:我感觉可能是之前造假的,那个造富集资让她很疯狂
。还有可能就是说,她要维持一个上市的增长,公司增长的一个假象,是不是这两点原因。她以
前比如说上市的时候,每年业绩增长10%、20%,她突然到时候上了市之后,你要是一点都不增长
,那也不行,跌的太快了,你也不行,那肯定还要维持一个增长的那个迹象。
正是这次增发申请,让监管部门发现了绿大地的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整个骗局的败露。2011
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法院做出了判决:绿大地公司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罚金400万元;
原董事长何学葵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其他几位被告也分别被判处二到四年的缓刑。
那次判决之后,何学葵并没有上诉。但是昆明市检察院却提出了抗诉,认为判罚太轻,这才
有了2012年5月7日,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第二次审判。这一次,检方又对何学葵等被告,提
出了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伪造金融票证罪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等三项指控。其中伪造金融票
证罪最高的刑罚,是无期徒刑。
[导读]有人把绿大地称为“银广夏第二”。这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农业股,都
是虚增利润,业绩造假;都给投资人带来了难以形容的伤痛。一个在十年前,一个在十年后。
庭审当天,以何学葵为首的所有被告集体翻供,并且出现了互相推诿责任的景象。
何学葵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当时我是不清楚的。我说财务部里面,你们作
出你们正确的处理就可以了。
公诉人:公司下面的相关人员,背着你做这些事儿是吗?
何学葵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
蒋凯西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财务总监:比如说对于我是一个财务总监,那么银行资
金信息,还有这些做账目的这些东西,应该让我知道。但是的话,恰恰就是不让我知道,不光是
不让我知道,总经理也不知道,也就是说,换句话说就是外人都不知道。
公诉人:过程当中,发现大量违规的,在你们关联公司之间的,虚假的这个转款交易,跟你
有关系吗?
赵海丽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出纳:没有。
公诉人:那么是谁做这个事情?
赵海丽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出纳:我仅仅只是填写过。
公诉人:填写?填写单据?这个单据有没有入帐?
赵海丽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出纳:我不知道。
公诉人:有没有出现在你们的会务账册中?
赵海丽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原出纳:我也不知道
庞明星的辩护律师:虽然说,翻供需要一定的合理解释,合理的理由。但是从现有证据来看
,没有一份证据,能够证实庞明星确实充分地参与了共谋和策划。
看看吧,从董事长到财务顾问,从财务总监到出纳,谁都对造假不知情,这岂不是说,绿大
地的弄虚作假,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荒唐。
[导读]有人把绿大地称为“银广夏第二”。这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农业股,都
是虚增利润,业绩造假;都给投资人带来了难以形容的伤痛。一个在十年前,一个在十年后。
小刘 中国证监会稽查大队稽查人员:因为那个公司基本上是私人公司,虽然是有一些国企
的股份,但是董事长还是,还是何学葵说了算。她可能要上市,她为了上市,她可能要掩盖一些
东西,上市的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何学葵,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她公司多少收入,她怎么可
能不知道。
这究竟是谁在说谎,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在最终判的决出台之前,我们不能轻下结论。不过
,绿大地的欺诈上市,上市之后继续弄虚造假,是有据可查的事实。
从骗局败露到今天,绿大地已经戴上了ST的帽子,股价跌幅超过了70%,投资者是损失惨重
。除了漫漫的索赔路,现在还有一个悬念,那就是,绿大地会退市吗?对于这个问题,何学葵已
经管不了了,因为绿大地已经换东家了。
2011年12月30日,云南省国资委旗下的云南投资控股集团,收购了何学葵手中的3000万股股
份,占到了总股本的19.86%,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现在半年过去了,云投对绿大地的未来有
什么新的打算呢?日前,我们的记者赶到了云投集团,试图联系采访,但是记者在云投大厦里上
上下下找了几层楼,要么是见不到人,要么就是负责人不在。最后,一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
了我们这样的答复。
云南投资控股集团工作人员:对不起我们不接受采访,不接受采访,我们给你明确的答复,
不接受采访。
随后,记者又赶赴绿大地,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来自云投集团的新任高管,副总经理谭仁力
。
记者 张星:因为之前我们看到了公司,到期的帐款和资金面都比较紧张,现在的情况怎么
样了?
谭仁力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现在好一些。
记者 张星:现在大家很关心,以前比如说签的那些项目,还有一些咱们资金运作的情况,
会不会受到一些这回这个事儿的影响。项目签署和新的情况怎么样?
谭仁力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等案件审理的结果出来以后,才好判断。
记者 张星:咱们公司现在谈的这些做的工程,有没有影响?
谭仁力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现在正常推进,没有受到影响。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谭仁力主动提出带记者去培育基地看看。基地的院子中间,绿大地具
有知识产权的晚春含笑,大棚里的石斛、杜鹃都在静静地开放着;研发中心里的育种生产也在忙
碌地进行。尽管当地已经连续三年干旱,但得益于完善的灌溉设备,基地的种植并没有受到太大
的影响。公司一季报预计,今年上半年还将亏损200万到700万元。对于造假风波过后,公司能不
能度过难关,谭仁力表示会努力搞好经营。
谭仁力 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只能说我们尊重司法的判决,尊重这个运作的
规则,会按照这个规则披露的相关要求,及时披露相关的信息,只能这样说。那我们也非常理解
和尊重股民的意愿,我们会一定要抓好生产纪律,把公司的经营效率搞上去。
有人把绿大地称为“银广夏第二”。这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农业股,都是虚增
利润,业绩造假;都给投资人带来了难以形容的伤痛。一个在十年前,一个在十年后。十年的光
阴,骗子们的伎俩没什么长进,但照样是畅通无阻。下一个十年呢?记者调查,明天继续。
四川长虹身陷“财务造假门”
http://topic.eastmoney.com/changhong/
长虹被核查90天背后的故事 1亿元也挽回不了损失
近期,因实名举报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而被外界所关注的范德均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范
德均已于5月20日晚在江苏吴江市被警察抓捕,并被拘留在吴江市松陵派出所。对此,吴江市公
安局有关人士回应称,此次抓捕是协助四川绵阳警方办案,目前,将范德均移交四川警方的相关
手续正在正常办理中。
前长虹员工范德均在2月25日实名举报的长虹“财务门”事件至今已整整3个月。这90天里长
虹公司除有过一次简要的澄清公告外显得相当沉默。长虹为何采取这种态度?压力之下的长虹在
其间又经历了些什么?
网络红人的诞生
2010年2月25日,媒体刊出《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四川长虹10年财务迷踪》一文,所谓的
长虹“财务门”事件由此开始闹得沸沸扬扬。范德均通过书面材料及博客网页,正式及非正式地
举报长虹历史财务问题,不断在网络中公布其掌握的各类历史票据作为指证长虹的资料,并且声
明手中还掌握有更有分量的相关证据,拟等到观察长虹的“态度”后再看看是否公开抛出。
随着媒体与网友的关注,范德均一夜成名。其后,随着几个律师的力挺,特别是上海两名律
师又抛出“长虹涉嫌2008年隐瞒155亿元利润或同时虚增上百亿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以实
名身份举报长虹的范德均一度成为挑战大公司财务丑闻的“英雄”。
这样的形象,与范德均10年前的经历却形成了鲜明对比。据绵阳市涪城区法院和绵阳市中院
在2000年出具的一审及二审判决,范德均因“挪用公款炒卖承兑票并将利差据为己有”等违法行
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涉及金额达77万元。2000年,范被判入狱7年。
或许是这样一段经历,包括“将视长虹态度再决定是否抛出另外的证据”等公开言语,让范
德均在实名举报的过程中,被大量网友怀疑动机不纯。范德均的两个实名博客均开通了评论跟帖
功能,而网友对其人其事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大多数网友或批其人品,或怀疑其动机,或质疑
其缺乏基本的财务常识。在这其中,部分持有长虹股票的投资者更是对范本人大爆粗口,甚至怀
疑背后有幕后推手,目的在于做空长虹股票。这种观点通过长虹公司内部也有所印证。据悉,身
陷“财务门”事件之后,电话打到长虹相关部门要求咨询的投资者颇多,包括一些基金经理。
不过,无论外界评价的褒贬,透过实名举报及博客网页,短短3个月间范德均无疑已成网络
红人。特别是近日传出被警方拘留的消息后,范德均再度被外界关注,而长虹公司也再度被公众
揣测,面临巨大压力。
关于房产证的内幕
在范德均博客上出示的一份房改房产权证申请书的长虹官方批复文件,也有被用作指证长虹
的证据之意,这让该文件批复者之一的长虹资产管理部部长杨军哭笑不得。
这份有范德均亲笔签名的申请书落款日期是2009年5月25日,而杨军在同年6月9日签下了这
样的意见:“鉴于其本人早已离开公司,拟同意公司协助其办理产权证,但请法务部协助要求其
不得作出任何有损长虹利益的行为。”其后,杨军的上级主管在6月11日签署了同意意见。
杨军回忆说,数月前范德均曾递给他一份资料,也就是后来范向媒体公布的内容。范携此材
料找上门的目的是希望杨军能在公司内部帮其找领导说话,希望长虹能帮其翻案,如不能翻案则
长虹要给予经济补偿。
当时杨军曾如此答复:“你讲长虹1998年的事,公司也认真核实过,你讲的与公司当时的实
际情况不符。另外,司法机关通过一审二审定案,如果你认为有什么问题,应该找司法机关,公
司又没有什么过错,不可能帮你翻案,也没有能力帮你翻案,更不可能给你补偿。”
其后,范德均为此又找过杨军几次,杨军觉得其所言毫无道理可言,便没再理他。范德均找
杨军要房子则在此后。杨军说,那套房子是以前的福利房,房子大约是1993年分的,产权证是陆
续办理的,后来范德均就去服刑了。后来长虹征求了公司工会的意见,办理了房产证相关手续,
最后是他母亲来公司取的房产证。
副总一天接60个询问电话
2月25日,当范德均揭开长虹“财务门”事件的大幕之后,长虹公司立刻陷入激流涌动的舆
论漩涡。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明献回忆说,那一天自己接到了不少于60个电话,多
是询问长虹是否真有财务丑闻,而许多股票投资者更是急切关心长虹股价由此可能受到的影响。
在“财务门”事件报道初期,不仅有大量媒体开始怀疑长虹在历史财务问题上的诚信态度,
更有大量网友直接判定“长虹肯定有问题”。
2月26日,长虹发布澄清公告。但此时负面效应已经形成,一则简要的澄清公告无法对范德
均所指认的问题一一回应,因此这份公告对长虹而言,更多在表明立场与态度,对于完全纠正舆
情趋势,难有多少补益。
其后,随着范德均进一步抛头露面,一些律师也开始表态支持,甚至有人抛出“2008年长虹
涉嫌隐瞒155亿利润”之类的重磅炸弹。更让长虹难受的是,两三个月里,范德均针对长虹连续
提出五六个方面细涉几十个问题的指控,长虹即使有心释疑,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范所指涉的
“问题”年代久远,查找相关会计档案殊为不易,期间长虹更经历金融、产业及国家会计政策等
大环境的演变。
一时之间,长虹难以公开解答范德均的所有指控,便只能被动等待相关监管部门到长虹来核
查。
1亿元也挽回不了损失
核查与调查,两者一字之差,但在相关程序要求上大有不同。对此,杨军解释说,“公司也
希望监管机构来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以前我们自己也核查过。”
据悉,媒体报道长虹“财务门”事件伊始,长虹认为由于《公司法》等法律规定,公司的核
心财务材料不能对外提供,否则违法违规,会计凭证则更不能对外公开。而在媒体报道初期,长
虹曾想通过投资者见面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回应,便碍于相关规定,仍然因难以操作而不得不放弃
。于是,长虹选择了等待,等待监管部门核查结束,并给出相关结论。当证监部门介入后,在长
虹各个方位进行了全面核查,包括查看合同、会计凭证、询证函等系列档案。对此杨军表示:“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不可能知道结论,但通过他们的核查和长虹提供的证据,我们认为足以支撑说
明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真实性,公司第一时间披露的信息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因为这是要承
担法律责任的。”
范德均近年来已数次举报过长虹的“税务问题”,对此国税部门早有过相关调查。此次范公
开所列的税务举报材料其实与过去提出的东西别无二致。税务部门到长虹核查之后,很快得出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纳税情况正常,尚未发现有涉及指控业务范围内的偷税或虚
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的综合结论。
相比之下,证监部门的核查则耗时较长,因为是初次调查,范德均对长虹的举报亦属信访形
式,证监部门针对其提出的“涉及22.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确认收入”、“重复记录收入”等六大
方面的举报逐一核查并形成结论。
自相关部门的核查开始,以谭明献为首的六七个长虹公司管理干部被抽调出来配合工作。谭
明献感叹说:“2月25号以后,我们这些配合核查工作的人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因为需要提供的
资料很多,加起来有好几大箱,十几年前的东西,要一张一张地去找,非常费事。”
不过,让谭明献等感到难受的并非因核查而产生的相关资源消耗,而是“财务门”事件以来
长虹所遭受的负面影响。“我觉得他给长虹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过亿,现在你花1亿元广告费也
不见得能消除负面影响。”
未完结的恩怨较量?
尽管对未来各有说法,但双方都表示出同一个意思:此事还未完。
谭明献认为,从长远来说,诚信对于企业来说是运营延续的根本。因此,当监管部门核查得
出结论,证明长虹并无范德均所指控的问题后,长虹必将对范德均的做法采取法律手段。
“我们要向司法机关报案,要求追加其罪名,还要赔偿我们的声誉损失,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如果这个我们都不站起来做,那就真的证明你心中有鬼了。”谭明献表示。
而范德均的妻子张李涛也表示:“对于我老公被抓,我个人感到很意外,很想不通。”对于
范德均此次被抓的原因,张李涛称,吴江警方称是协助绵阳警方办案,拘留的理由是“范德均多
年前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张李涛觉得十分可疑的是,当时警察并未出示相关拘留的证件,而
范德均因虚开增值税发票一案早已服过刑,为何警方事隔几年后又来抓人?
绵阳市公安局也对媒体表示,范德均因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已于5月21日被公安部门拘留
。绵阳警方称,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上海医药财务造假风波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shyyzj/
上药财报漏洞印证虚增利润 同行一边倒声讨
2012年05月25日 09:25 金证券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上海医药(12.29,0.13,1.07%)“财务造假门”事件迅速升温,尽管上海医药方面通过公告否认遭到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调查,但是来自行业内的声音一边倒地倾向于认为,上海医药在扩张中存在“财务”、“股权”、“管理”等问题。
昨日,上海医药行业人士向记者证实,上海医药遭遇香港联交所调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收购上海新亚过程中的种种“不合常规”的做法,其中包括虚增利润以及低价买入上海新亚。《金证券》记者梳理上海医药收购事宜公告,发现在收购上海新亚过程中,存在明显数字漏洞。
财报存在5000万利润差
“财报105页显示,当时收购上海新亚后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达到1.03亿元;但是在106页上显示,合并当年年初至合并日也就是前三季度,上海新亚和上海新先锋华康合计归属于公司净利润只有5054.7万元,中间相差一半左右。”昨日下午,上海医药行业人士将上海医药的财报放在了记者的面前。
上海医药的扩张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1月份。
彼时,上海医药以23.28亿元人民币收购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最终获得公司100%股权。紧接着,上海医药又以现金方式收购上药集团持有的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合计96.9%股权(其中上药集团持有其 46.49%股权,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持有其50.41%股权)和上海新先锋华康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2011年2月份,上海医药再出手,上海医药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收购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议案”。正是这三次收购,确立了上海医药构建抗生素和原料药生产线以及布局全国的框架,也拉开了上海医药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序幕。
不幸的是,也正是这三次收购,凸显了上海医药在扩张中暴露的种种问题。
疑似“空手套白狼”
上海医药证券部门对于财报中明显的数据问题没有给予直接回答,在多次致电上海医药证券部门终于接通后,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符合证监会报表要求的。”随即要求记者等待公司更为明确的公告说明。记者从德勤会计事务所一名资深会计处了解到,并不清楚证监会对于收购问题有这样一项增加收购标的利润的规定,“关键是对于增加利润的原因,上药并没有在财报中做详细披露。”该名会计人士说。
事实上,在上述上海医药行业人士眼中,财报显示的并不仅仅“虚增利润”的问题,还有收购价格以及管理中的问题。财报披露,2011年度,公司向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收购抗生素业务,收购对价共计14.88亿元,其中10.70亿元由公司支付现金,尚未支付余额4.18亿元,转为应支付子公司款项。另一方面,公司声称,2011年度公司与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签订债权债务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应收上药集团下属子公司款项1亿元,与公司应付上药集团款项1亿元进行抵销。“实际上,上海医药在收购抗生素业务上并未像外界看到的那样花了很多钱,公司的算盘打着精着呢。”该名上海医药行业人士补充。
《金证券》记者获悉,在收购上海新亚后,至今公司的运作尚未进入正常轨道,在遭受抗生素限制政策影响后,上海医药旗下的新亚正在面临核心人才流失以及普通员工的不满。
行业人士集体倒戈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医药的“财务造假门”直接导致行业对国字头医药企业的批判。
对医药行业情有独钟的姜广策(微博)昨日在微博上写下,“投资医药股,体制很重要,医药行业高度市场化,竞争惨烈,对公司治理机制、管理水平有很高要求,为什么九州通(11.01,-0.05,-0.45%)比把持华东的上药发展速度快?科伦的大输液比雄踞北京的双鹤做得好?都跟体制有关,投资当家人有人格魅力、有企业家精神的民企胜算更大,对国企敬而远之吧。”而曾经的上药副总裁葛剑秋(微博),也在微博中表态称,“我要抨击的是陈腐的国企体制,目的是利用各种力量逼迫上药走上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不要让沉沦的历史重演。”据了解,过去一年多时间,上海医药跌50%,华北制药(5.91,-0.05,-0.84%)跌60%,哈医药跌70%。众多医药股跌去一半左右,俨然成为小型股灾。在上海医药“财务造假门”的影响下,市场投资者争相询问:这一悲剧是如何形成的?
事实上,对比上海医药拔苗助长快速扩张中遇到的问题,同样的情况在另外两家医药大佬身上也能够看到,在行业整合相关政策的推助下,去年国药收购现代制药(16.42,0.53,3.34%)、一致药业(30.32,-0.31,-1.01%),华润收购东阿阿胶(44.72,-0.30,-0.67%),万东医疗(11.90,-0.17,-1.41%)、本溪三药等多家企业,同时还与片仔癀(120.61,-0.54,-0.45%)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金证券》记者统计,医药流通行业前五名大企业,去年平均每家发生三次并购案例,如此频繁的并购案中,虚增利润、管理漏洞重生。
上述上海医药行业人士表示,上海医药“财务造假门”事件只是医药企业各类问题中的一个缩影,在大鱼吞小鱼面前,更需要合理公平的交易环境。
上实集团耗资4000万港元增持上药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继周三晚间,上海医药发布一篇澄清公告后,昨日晚间,上海医药再次发布澄清公告,强调公司未被监管机构调查。公司称,截止公告日,公司未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就本公司财务或其他事宜展开任何口头或书面调查的通知。
与此同时,昨晚公司发布的另一公告称,公司控股东之一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上实集团)当日通过其附属公司增持了公司H股。
具体信息显示,2012年5月24日,上实集团通过其附属公司增持了上海医药4576700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2688910538股(包括A股和H股)的0.17%,增持平均价格约为8.93港元/股,约耗资4066.99万元港币。据了解上实集团的附属公司与上药其他两家控股股东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同属于上药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的同一控制,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且昨日一致行动人宣称,将计划在未来 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 2%(含本次已增持的股份)。
在经历了市场的爆料、同行的责难之后,上海医药试图通过大股东增持提振市场信心。盘面显示,昨日上海医药低开高走,仍收跌0.74个百分点。
胜景山河财务造假事件
http://money.163.com/11/1130/02/7K2ULJUB00253B0H.html
备受关注的“胜景山河事件”终于以一纸严厉罚单画上句号。 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向相关中介机构下发相关罚单:向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出示警示函,并撤销平安证券胜景山河项目两名签字保荐的保荐代表人资格。业内人士分析,与此前类似情况相比,中国证监会此次开出的罚单超出市场预期,为史上最严的罚单。
平安证券两保代资格被撤
中国证监会最新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因在胜景山河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项目中,尽职调查工作不完善,对胜景山河经销商、关联方等事项核查不充分,向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向林辉、周凌云采取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的措施。
11月29日,平安证券和相关中介机构正式收到中国证监会上述罚单。据此,备受市场关注的“胜景山河事件”以平安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资格被撤的严惩而画上句号。
2010年10月27日,胜景山河IPO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但在12月17日胜景山河即将登陆深交所的前夜,有媒体发文称其招股书披露不实,涉嫌虚增销售收入等情况,监管紧急叫停,公司申请暂缓上市。
2011年4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撤销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行政许可的决定》,该《决定》认为,胜景山河在招股说明书中未披露关联方及客户信息,构成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经中国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再次表决,胜景山河首发申请未获通过。
至此,胜景山河成为继立立电子和苏州恒久之后,成为中国证券史上第三家“募集资金到位、但IPO最终被否”的拟上市公司。
史上最严保代“罚单”
据统计,迄今共有3个过会后被撤销IPO许可的项目,其中2008年过会的立立电子,仅被撤销了发行人上市资格,证监会并未对中介机构进行处罚。2010年过会的苏州恒久,除被撤销上市资格外,证监会还向保荐机构出具警示函、12个月内不受理2名保荐代表人负责的推荐。
此次胜景山河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除同样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外,2名保荐代表人却遭撤销资格的处罚决定,而非此前的暂停保荐资格一段时间。
“因项目问题而直接撤销保代资格,没记错的话这在保代史上还是第一次,处罚很严格了。”上海一大型投行部门负责人认为,这个“罚单”应该是保代史上最严厉的处罚。
记者根据证监会网站显示信息统计发现,截止目前共有10名保荐代表人先后被撤销保代资格,其中8人都因为未按时参加保代培训或未及时转会,2人是因为存在注册材料虚假问题。尚无一人是因为项目原因被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因保荐项目问题而受到处罚的保荐代表人最多就是被暂停保荐资格,而且暂停期限最长的也就是12个月。
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因保荐项目问题而暂停保荐资格的保荐代表人一共才为8人。其中,3人被暂停资格12个月,2人被暂停资格6个月,3人被暂停资格3个月。
保代监管从严或将成常态
有市场人士分析,胜景山河与立立电子、苏州恒久在性质上应有差异,根据公开信息披露,立立电子因与浙江海纳、江作良等人的紧密关系,实际为同一资产二次上市,该情况属于影响发行条件的重大事项;苏州恒久披露的全部5项专利及2项正在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与事实不符,也属于影响发行条件的重大事项。
证监会此次对胜景山河平安证券出具警示函可以理解,但对保荐人撤销资格的最严处罚结果则超出市场预期意外。“毕竟从定性看,(胜景山河项目)属于信息披露遗漏,不涉及故意造假。监管的从重处罚,或许也受到了目前资本市场低迷情绪的影响。”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有关保荐机构责任和保荐代表人在IPO发行中的尽责问题一直备受投资者指责,尤其对保荐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而过于偏重发行人利益而罔顾投资者利益。这些市场人士猜测,证监会新主席履新伊始,就开除如此严厉罚单,不排除以后这种严厉监管就是一种常态。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涉及到因保荐项目问题而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的情形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情形为:尽职调查工作日志缺失或者遗漏、隐瞒重要问题;未完成或者未参加辅导工作;未参加持续督导工作,或者持续督导工作未勤勉尽责;因保荐业务或其具体负责保荐工作的发行人在保荐期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开谴责;唆使、协助或者参与发行人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工作;严重违反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义务的其他情形。
第三种情形的为:在与保荐工作相关文件上签字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但未参加尽职调查工作,或者尽职调查工作不彻底、不充分,明显不符合业务规则和行业规范;通过从事保荐业务谋取不正当利益;本人及其配偶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唆使、协助或者参与发行人及证券服务机构提供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文件;参与组织编制的与保荐工作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