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特别是在中国,干实事得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纵使是贵为总理之尊,也得跟成千上万阻力博弈。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曾有名言:“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传遍天下,便知改革之难。李克强总理的改革也面临颇多阻力,有时候甚至需要当场发火拍桌子才能推动。在中国,当总理,不容易。
| 李克强(资料图) |
偌大的中国,十几亿老百姓,689万公务员,三千多万吃“皇粮”的,要管理这么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确实非常人能及。
历来,作为中央政府首长总理一职,干得都不容易,周总理就不说了,前总理温家宝操劳十年,离任时感慨地说:“我真诚希望,我,连同我这一生,给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记,并随着我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令千万人为之动容。
治大国如烹小鲜。特别是在中国,干实事得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纵使是贵为总理之尊,也得跟成千上万阻力博弈。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曾有名言:“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传遍天下,便知改革之难。
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而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被视为一次改革的突破口,能否推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且落到实处,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现任总理的身上,这位从安徽田间地头走出来的领导人,肩负重担。
自从他上任以来,先是要政府自我削权,“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审批”,然后当“超级推销员”满世界跑“推销”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产品,又当“设计师”,规划上海自贸区。最近,他还当起了“创业导师”,在10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力图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当“推销员”、“创业导师”开拓市场、激励创业虽然艰难,但比起改革的阻力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透露,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外高桥保税区调研时,对于上海自贸区试点方案表示支持,并明确这是重要的促进改革的一个措施。“当时他(总理)一再问我,上海是不是要改革,我说是,态度是表得非常坚决,我说我们没要政策,我们要改革。”
李克强总理很高兴上海“不要政策,要改革”,他强调一定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
但是,任何改革都是有阻力的。
有媒体披露,当李克强总理推动上海自贸区时,“银监会和证监会曾公开反对上海建立自贸区,财政部和保监部也持保留意见。在得知自贸区计划招致集体反对时,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闭门会议上,曾拍桌子发火。经过一番力排众议,才最终使计划被搬上议事日程。”
据说,为了让方案通过,李克强总理不得不对方案逐一解读,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媒体还报道,李克强总理支持改革银行系统,允许民营企业成立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竞争。银行业人士认为,银监会肯定不乐见民营银行进入市场。市场人士最初预计首批民营银行可在今年年底前开始运营,但现在看来可能推迟到明年年初或之后。
李克强还曾提议解除对国外商品交易所的限制,允许它们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期货交割仓库,但这一构想遭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反对。李克强办公室7月向证监会下发的一份纪要文件称,上海自贸区的交割仓库若建成,将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期货交割仓库部分作用,降低国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但此建议并未纳入上海自贸区最终规划方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项禁令仍将维持原样。
经济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涉及到机构部门的权力分配、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的国际化、贸易政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问题、海关治外法权等等,一个都马虎不得,稍有不慎,就得有人负责任,同时,每一次改革都是各个部门削权,谁会乖乖放弃手中的权力呢?
所以,或者是出于部门利益,或者是不愿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总之对于官员而言“保住乌纱帽”重要。
李克强曾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还表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所以纵使路途艰难,也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今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还与民众约法三章,表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而面对江苏沛县县政府大楼里配有茶几、沙发、会议桌、双人床、沙发、书柜等等超100平方米的办公室,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穷极奢华,不得不令人感叹“约法三章”、改革蓝图很美好,但真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经济观察网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