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73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富士康启示录

[复制链接]
1738 0
来,看看这张成绩单:2004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24名;2005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40名;2006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30名;2007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31名;2008年中国制造业十佳雇主;2009年耐用消费品行业最佳雇主排名第10.到2010年,这张成绩单似乎被划上了永恒的句号,取代排名的是另一串数字 :9连跳、10连跳……13连跳。行文至此,你一定明白了,这


来,看看这张成绩单:
2004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24名;
2005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40名;
2006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30名;
2007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第31名;
2008年中国制造业十佳雇主;
2009年耐用消费品行业最佳雇主排名第10.
到2010年,这张成绩单似乎被划上了永恒的句号,取代排名的是另一串数字 :9连跳、10连跳……13连跳。
行文至此,你一定明白了,这张成绩单的主人是[url=]富士康[/url]。
从最佳雇主跌落云端的国内企业并不只有富士康一家,2006年,百度就曾因“闪电裁员”而使其苦心经营的最佳雇主形象轰然倒地。但相比之下,富士康跌落的方式让人觉得尤为残酷并且印象深刻。有人将矛头直指富士康[url=]管理[/url]之严苛,罪状有三:一、工作时间太长;二、保安打人;三、班组长态度恶劣。但富士康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并非始自今日,为何彼时是最佳雇主,此时却成了“[url=]血汗工厂[/url]”?
本刊曾联合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向富士康发出邀请,试图藉由专家的力量,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虽然未获回复,但抛开“最佳雇主”和“血汗工厂”的说辞,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冷静的旁观和深入的分析,在种种零散的现象之间,找到隐约的逻辑联系。
矛盾的中国制造
据财经作家吴晓波考证,“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成为一个流行词是在2001年之后。加入WTO带来的大量订单令中国制造业繁荣一时,成群结队的农民涌入长三角、珠三角,日夜运转的生产线每天下线数量惊人的产品,在低廉的劳动成本的支撑下,“中国制造”行销全球。
那是中国制造收成最好的年代,仿佛在荒野里随便挖个小坑便能涌出泉水,随便插片叶子都能生根发芽,大小外贸工厂都赚得钵满盆满。在这些年里,富士康以每年30%的速度无限扩张。
但到2008年,世界顷刻变了模样。金融危机使国外需求锐减,人民币开始向上爬升,新劳动法的颁布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也是从2008年开始,富士康遭遇了连续五年的业绩下滑,其净利润在2011年出现昙花一现般的小幅增长后,2012年便以3.2亿美元的亏损额刷新记录。
在外人眼里,富士康颇有几分神秘色彩。这家公司门禁森严,不仅外人不得入内,员工进出都要被搜身。记者奋不顾身的“潜伏”、路人捕风捉影的猜测、各调查机构给出的莫衷一是的评估,更让它在各种传说中,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
但这并不能阻挡年轻人们排队进入富士康的脚步。在深圳,位于龙华东环二路的富士康招聘点每年春节后都会排起长龙,数万年轻人如候鸟迁徙般,从全国各地云集于此,成为深圳一大奇观。他们还在网上公开交流“进厂心得”,因为很多人学历不达标,甚至带旺了周边制作假 证的“窝点”。今年开年,富士康由于用工收缩而暂停招聘,但还是有不少人徘徊在招聘点门口,希望碰碰运气。
富士康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作为全球代工航母,它也有着中国制造矛盾而纠结的心态。
这几年“血汗工厂”的骂名,让富士康掌舵人郭台铭莫名委屈。客观而公允地看,富士康员工的整体福利待遇其实高于珠三角一般的制造型企业。长期研究深圳制造业的经济学家王亮就曾指出,“富士康每月都准时发工资,仅这一点,就不是深圳很多小工厂所能比的”。这一点也从富士康的前员工湖北姑娘小丽那里得到了证实。
2004年,刚满21岁的小丽进入深圳富士康,成为这家企业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谈及当初进厂的原因,她说:“富士康的工资每个月都会按时到账,决不拖欠一天。而且富士康是个大厂,工资比周围的小厂高。”而这,恐怕也是早年富士康名列“最佳雇主”榜单的一个原因。
自2010年以来,富士康已连续3次调高员工基本工资水平。坊间传言,明年8月富士康还将加薪一倍,这意味着,员工底薪将达到4400元。而2010年以前,富士康初级工的月基本工资为900元。
如果按照100万名员工计算,富士康给员工加薪之后,每月将新增支出22亿元,如果把社保等各项加起来,每年增加支出超过300亿元。而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笔支出可能还会增加。近年富士康在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其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甚至带动内地制造业薪水的上涨,招来大小企业主的满腹牢骚。
小丽在两年前离开富士康,现在已经是一个一岁宝宝的母亲,她在家乡过着悠闲的乡居生活。作为节俭的农村姑娘,七年的富士康生涯,足够她积累起一笔不大的财富。她告诉本刊记者:“刚进厂的时候工资只有1000多块,后来慢慢涨到四五千。”随后她有些骄傲地补充道:“因为后来我开始做组长了。”
一方面要以廉价成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得订单,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这便是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中国制造的矛盾之所在。而这些年富士康的一系列措施——不管是连续加薪,还是向内地拓展,还是研发机器人——都是这家公司在矛盾的漩涡中,为重新找准定位而做出的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9-21 20:44 , Processed in 0.0584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