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关门不是党派之争而是为民谋利
美国政府关门有理
——美国政府关门背后的博弈逻辑 作者:刘植荣
美国政府从2013年10月1日开始关门,80万公务员无薪休假。不少媒体把美国政府关门当作“闹剧”进行报道,称这是“党派之争”,是“对人民不负责任”。其实,如果对美国历史和政治制度做些研究就会发现,美国政府关门恰恰是对人民负责的做法。 政府关门是由美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决定的,是“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结果。 早在1870年,美国就通过了《反预算过度法》,严禁政府预算外开支,当政府提出的预算无法得到国会批准时,政府应当关门(紧要部门除外)。联邦政府从1977年到1996年间关门17次,平均每年关门一次,关门时间最短的为1天,最长的为21天。 此次关门,不得不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的一项提案:《奥巴马医保法案》,该法案2010年3月23日开始生效。《法案》旨在让百姓买得起保险看得起病,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医疗补贴,让医保覆盖所有国民。 显而易见,这是个民生法案,它之所以能够通过,就是因为它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当然,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奥巴马推出的该医保法案触动了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利益,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并且实施《奥巴马医保法案》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在不增税的情况下,只有靠举债来实施这个法案。 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债主。美国国债已逼近16.7万亿美元的上限,要想继续举债,国会必须通过法案提高债务上限。而国债就是全民债务,目前美国人均背负53554美元的国债,这笔钱归根结底是要由百姓来偿还的,当代不能清偿,就转嫁给子孙后代。如果提高债务上限继续举债,这势必增加未来几代人的经济负担,透支他们的幸福。 为了避免政府关门,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在9月20日通过捆绑了禁止给《奥巴马医保法案》拨款内容的《应急预算方案》,但在9月30日,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则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这个方案,所以美国政府得不到临时拨款的唯一选择就是关门大吉。 如果理性地分析,共和党反对《奥巴马医保法案》、反对提高国债上限也是为了民生,为了国家利益,无可厚非。本次政府关门并不是“共和党”搅局,在美国,政府通过议案等真正的权力在美国人民手里,议员必须代表选民的意愿,对自己的选民负责。如果议员不为选民说话,也就会立刻“下课”。因为人民手里有选票,美国政党不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把它抛弃。 美国公众对政府关门表示淡定,他们视政府关门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是人民驯服政府的表现,是美国强大的制度保证。 当美国政府理财无能,花钱大手大脚时,靠发债或增税维持政府运转时,美国人民有权让政府关门,把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政府闭门思过,痛改前非。当人民不让政府关门,政府就会为了庞大的消费继续与民争利,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难以驾驭。 政府,用林肯的话说就是“民有、民治、民享”。人民组建一个政府,是要求它为人民服务,通过为人民提供公共品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和谐。 当然,美国政府提供公共品需要经费,如果人民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费用过高,政府存在腐败浪费现象,当然有权拒绝购买政府的公共品。拒绝为政府拨款,这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 美国政府关门背后的博弈逻辑,说到底还是两党在制度的规范下,对国计民生问题的政策发生了分歧,而非党派之争,也不是什么闹剧,而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本文发2013年10月10日《重庆青年报》社论,头版头条,A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