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15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管子內業第四十九篇

[复制链接]
6154 1
凡物之精,比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
聖人;是故此氣,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淵,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是故此氣
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謂成德。德成而智
出,萬物畢得。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能去憂
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彼心之情,利安以寧,勿煩勿亂,和乃自成。折折乎如在於側,忽
忽乎如將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此稽不遠,日用其德。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
其往不復,其來不舍謀乎莫聞其音,卒乎乃在於心,冥冥乎不見其形,淫淫乎與我俱生,不
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彼道不
遠,民得以產。彼道不離,民因以知。是故卒乎其如可與索。眇眇乎其如窮無所。彼道之情,
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
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敗,所得以成也。凡道,
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春秋
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地之材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是故聖人與時變而不化,從
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精舍。精也者,
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過知失生。一物能化謂之
神,一事能變謂之智,化不易氣,變不易智,惟執一之君子能為此乎!執一不失,能君萬物。
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於中,治言出於口,治事加於人,然則天下治矣。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形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正形攝
德,天仁地義,則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極,照乎知萬物,中守不忒。不以物亂官,不以官亂
心,是謂中得,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莫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將
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嚴容畏敬,精將至定,得之而勿捨,耳目不淫,心無他圖。正
心在中,萬物得度。道滿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極於地,
蟠滿九州。何謂解之,在於心安。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
心也;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音以先言,音然後形,形然後言。言然後使,
使然後治。不治必亂,亂乃死。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
淵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乃能窮天地,被四海。中無惑意,外無邪菑。
心全於中,形全於外,不逢天菑,不遇人害,謂之聖人。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
筋信而骨強,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敬慎無忒,日新其德;遍知天
下,窮於四極;敬發其充,是謂內得。然而不反,此生之忒。凡道必周必密,必寬必舒,必
堅必固。守善忽舍,逐淫澤薄。既知其極,反於道德。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
於膚色。善氣迎人,親於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戎兵。不言之聲,疾於雷鼓。心氣之形,明
於日月,察於父母。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懲過。氣意得而天下服。心意定而天下聽。摶
氣如神,萬物備存。能摶乎﹖能一乎﹖能無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諸人
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
四體既正,血氣既靜,一意摶心,耳目不淫,雖遠若近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
鬱生疾,疾困乃死。思之而不捨,內困外薄。不蚤為圖,生將巽舍。食莫若無飽,思莫若勿
致,節適之齊,彼將自至。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和乃生,不和
不生。察和之道,其精不見,其徵不醜。平正擅匈,論治在心,此以長壽。忿怒之失度,乃
為之圖。節其五欲,去其二凶。不喜不怒,平正擅匈,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
必以喜怒憂患,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1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14-3-10 2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内业第四十九》白话译文  
--------------------------------------------------------------------------------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此气,杲(gao第三声)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nao第四声)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意。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译文】

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有生机。在下就产生地上的五谷,在上就是天体的群星。流动在大地之间的叫作鬼神,藏在人的心里就成为圣人。因此,这种气有时光亮得好象升在天上,有时幽暗得好象藏入深渊,有时柔润得好象浸在海里,最终好象又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这种气,不可以用声音去呼唤它,却可以用心意去迎接它。这种气,不可以用强力留住它,却可以用德性来使他安定下来;恭敬地守住它而不使他流失,这就叫作“修德”。德有了就会产生出智慧,对万事万物全都能掌握理解了。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忧乐喜怒欲利。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彼心之情,利安以宁,勿烦勿乱,和乃自成。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此稽不远,日用其德。

【译文】

心的形体,它本身就能自然充实,自然生成。它之所以有所损伤,必然是由于忧、乐、喜、怒、嗜欲和贪利。能除掉忧、乐、喜、怒、嗜欲和贪利,心形就会自己充实自己。心的特性,需要的是安定和宁静,不要烦不要乱,保持和谐就可以自然形成。这些道理,有时清楚地好象就在身边,有时恍惚地好象寻找不到,又有时好象渺茫地追寻不到尽头,实际上并不需要跑的很远考察它,因为人们天天都在享用着它的德惠。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复,其来不舍。谋乎莫闻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
        凡道无所,善心安爱。心静气理,道乃可止。彼道不远,民得以产;彼道不离,民因以知。是故卒乎其如可与索,眇眇乎其如穷无所。彼道之情,恶音与声,修心静意,道乃可得。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
         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译文】

       道,是用来充实人的形体的,但人们往往不能固守。它去了就不回头,来了又不住在人的哪个部位。模糊得没有人听出它的声音,却又显现在人的心里;昏暗得看不到它的形状,却又滋滋润润地与我们共同生长。看不到形体,听不到声音,却又有步骤的按照他的规律成长着,这就是道。
       凡是道都没有固定的停留场所,善待自心、安定爱心,使心安静、理顺气。道就可以留住在这里。道并不是距离自己很远,人们就是靠它生长的;道并不离开人们,人们就是靠它得到知识的。所以道是高大的,似乎可以寻找得到;又是细微的,似乎追寻不出它一定的所在。道的本性,讨厌声音语言,只有修心静意,才能得道。道这个东西,是口不能言传,目不能察看,耳朵也听不到的;它是用来修养内心和端正形貌的;人们失掉了它就会死亡,得到了它就能生长;事业失掉了它就将失败,得到了它就能成功。
    凡是道,没有根也没有茎,没有叶子也没有花朵。但万物由于得到它才产生,由于得到它才成长,所以把它叫作“道”。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春秋冬夏,天之时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谋也。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顺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译文】

天在于正,地在于平,人在于安静。春秋冬夏是天的时令,山陵川谷是地的物材,喜怒取予是人的谋虑。所以圣人总是允许时世变化而自己却不变化,听任事物变迁而自己却不转移。能正能静,然后才能够安定。有一个安定的心在里面,那就能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就可以作为“精”的留住场所。所谓“精”,就是气中最精的东西。气,通达开来就产生生命,有生命就有思想,有了思想就有知识,有知识就应及时停止了。

凡心之形,过知失生。 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唯执一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译文】

    凡心的形体,求知过多,则失其生机。使物感化叫“神”,使事能变叫“智”。物变化而自己的气不变,事变化而自己的智不变,这只有坚持专一的君子才能做到吧!专一而不失,就能够统率万物了。君子使用万物,不受外物支配。执一的道理,保持“中”以治心,管理好“口”治理自己的言语,治理好事就要谋与人,这样,天下也就会治理好了。所谓“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就是这个道理。

    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 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宁念治之,严容畏敬,精将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

【译文】

外形不端正的人,德是不会来的;“中”没有安静的人,心就得不到治理。端正外形,就有得到德,如天之仁,如地之义,那就将渐渐到达。神明的最高境界,明彻地认识万物。守住“中义”而不生差错,不让外物扰乱五官,不让五官扰乱内心,这就叫作“得道中”。

这样有“神”存在自身,不过一往一来,难得猜测。失去了就纷乱,得到了就得道治理。严肃地把自心打扫干净,“精”就会自己到来。来了后,要精想细细思考,安宁意念来治理他。荣态严肃而且敬畏他,“精”就会极为安定。得到“精”而不舍弃,耳目不淫乱,心思不要想到其他的,保持心在“中”的位置 。世界万物就可以去揣度了。
           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极于地,蟠满九州。何谓解之?在于心安。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 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形,形然后言,言然后使,使然后治。不治必乱,乱乃死。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源,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达。乃能穷天地,被四海。中无惑意,外无邪灾,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

【译文】

         道布满在天下,并且普遍地存在人们的身边,人们自己却不能认识。一句话说,就是上可明察天,下可穷极地,而且布满在九州。怎样才能了解呢?在于心能安。我的心安,人体就安定;我的心治理好,人体就会治理好。安由心,治理也由心。
       心中包藏着心,心里面又有个心。那个心里面的心。先生意识,再说出话来。有了意识,然后理解具体形象,理解形象。然后有话可说。有了话,然后有实践;有了实践,然后必须调理事物。不能调理好,就会造成纷乱;纷乱了,就会造成灭亡。


【译文】

    有精的存在,就会自然生长,表现在人体外面就仪态安闲而欣欣向荣,在内部则是一个不竭的泉源,浩大而和平,形成气的渊源。渊源没有枯竭,四肢才能坚强;泉源没有尽,九窍就能通达。这样就能全面认识天地,普察四海。心中没有迷惑不明的东西,外界没有邪恶的灾祸。心在内部保持中的位置,形体在外部保持健全,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这样的人就叫作圣人。

         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敬慎无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穷于四极。敬发其充,是谓内得。然而不反,此生之忒。

【译文】

人如能达到正和静的境界,形体上就表现为皮肤丰腴饱满,耳目聪明,筋有信而骨强健。进而能够顶天立地,能够清楚鉴别事物,看到明白的事理,严肃慎重不错误,每日更新自己的德,并且遍知天下事物,以至四方极远的地域。这样敬畏地使用德行,就叫作内心有得。然而不能返回到自身,那是错误的。

          凡道,必周必密,必宽必舒,必坚必固,守善勿舍,逐淫泽薄,既知其极,反于道德。全心在中,不可蔽匿,知于形容,见于肤色。善气迎人,亲于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戎兵。不言之声,疾于雷鼓;心气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惩过,气意得而天下服,心意定而天下听。
【译文】

道,一定具有周到而细密、宽大而舒放、坚实而且强固的特性。守住善念而不舍弃,驱逐淫厚,滋润浅薄的,了解到事物真理后,接着要返回到道德上来思考。全部心放于中部,不可隐藏躲避,自然表现在形体容貌上面,也表现在肌肤颜色上面。善气迎人,相亲如同兄弟;恶气迎人,相害如同刀兵。这种不说出来的声音,比打雷击鼓还传得快。这心和气的形态,比太阳和月亮还明朗,很易被父母察觉。。赏赐不一定能够劝人为善,刑罚不一定能够惩罚人们的过错。而气的意向对头,天下就可以顺服;心的意向安定,天下就可以听从。

          抟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抟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译文】

能够专心一意在气上,就会象神明一样,可以把万物完全收存在心中。问题是人们能专心么?能一意么?能做到不用占卜而预知凶吉么?能够要止就止么?能够要完就完么?能做到不外求于人而靠自己解决问题么?思考吧!思考吧!再重复思考下去吧!思考不通,鬼神将帮你想通。其实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精气的最高作用。

        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思之而不舍,内困外薄,不蚤为图,生将巽舍。食莫若无饱,思莫若勿致,节适之齐,彼将自至。

【译文】

四体都能端正,血气都能平静,一意专心,耳目不受外物的迷惑,这样,对于遥远事物的了解就象对于近旁的事物一样。思索产生智慧,懈怠疏忽产生忧患,残暴骄傲产生怨恨,忧郁产生疾病,疾病困迫就会导致死亡。一个人思虑过度而不休息,就会内生困窘,外受胁迫,如不早想办法,生命就离开他的躯体。吃东西最好不要吃饱,思考问题最好不要用尽,调节得当,办法自然就有了。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察和之道,其精不见,其征不丑。平正擅匈,论治在心。此以长寿。忿怒之失度,乃为之图。节其五欲,去其二凶,不喜不怒,平正擅匈。

【译文】

人的生命,是由天给他精气,地给他形体,两者相结合而成为人。两者调和则有生命,不和就没有生命。考察“和”的规律,它的真实情况是不可能看得见的,它表现的征象是不能类比的。但能使平和中正占据胸怀,在心里来讨论治理,就是长寿的来源。忿怒过度了,应该设法消除。节制那五种情欲:耳、目、口、鼻、心、除去那两种凶事:喜、怒,不喜不怒,平和中正就可以占据胸怀了。

       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16:43 , Processed in 0.054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