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动辄8%以上的高收益产品,让张女士获益菲浅。在初尝甜头后,张女士想,现在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才6%,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至少8%起步,她盘算着,如果互联网金融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收益都能达到宣称的年化收益率8%,她可以把手上的一处房子抵押掉,从银行套出资金。欲抵押房子贷款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且不说行不行得通,缺失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如此做法难保“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外在前不久,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一起涉及金额巨大的网络理财诈骗案:香港一家名为金玉恒通的投资管理公司在国内各大网站做推广,并以日息1.5%,月息45%的高额回报招揽理财客户,一年时间国内先后有2万多人投入了近100亿元参与金玉恒通的理财计划,而到了2013年9月3日,金玉恒通公司突然关网,所有投资者的资金也一夜之间消失无踪。随后,香港证监会发布警示公告,称香港金玉恒通公司是一家无牌公司,没有任何外汇投资和理财资格。随着这一黑幕的揭开,许多倾其所有参与金玉恒通理财计划的投资者如所谓的刘女士、李女士、马女士等“大妈一族”才如梦初醒,发觉自己被骗了,而她们的生活也因此而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对于理财投资,大部分人都是盲目的,缺乏对投资项目和投资理财公司的了解和鉴定。而钓鱼者恰恰就是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态,利用制作精美的虚假网站和宣传单页,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以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是零风险的噱头引人眼球、吸收资金,从而进行钓鱼行为。
互联网金融行业内人士 匿名
互联网金融产品是新生事物,在人气和普及度上还有很大欠缺,因此利用各种噱头搞宣传、扩大知名度的做法情有可原。但没有边界和尺度的营销手段容易混淆视听,误导理财人的选择,建议对虚假宣传广告进行一定的惩戒。
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灰色地带
也许是对现有垄断金融体系极度“贪婪”的厌恶,所以才会对互联网金融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在这一场没有规则的“理财盛宴”中,风险与收益并存。
1、P2P”保本”存风险
不少P2P网络贷款公司都打着“保本”甚至“保息”的宣传口号,而投资者也因此仿佛对P2P网贷十分信任,并放心地将钱投入了这些P2P网贷公司。
所谓的“本金保障”,是指从每笔借款中计提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准备金。出现坏账,则先用资金池的资金垫付,再由公司去催收。若坏账高于风险准备金时,则会暂停垫付,等待新提取的准备金出现后再作垫付。据此,一些 P2P网贷机构把获得的债券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并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通过赚取资金的利息差和手续费来运营。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模式就隐藏了不小的风险。一是借贷人违约。借贷人如果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大多就不会到P2P平台上来融资,15%甚至更高的利率,借贷人需要赚多少利润才能还清?因此,违约风险不可忽视。二是P2P平台经营风险,由于P2P网贷发展迅速,鱼龙混杂,一旦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倒闭跑路,在缺乏监管的现状下投资者也很难追回损失。
2、担保承诺并不靠谱
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健全的行业领军企业外,不少企业推出的担保方案还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的营销噱头。一旦信用风险大规模袭来,“担保不保”将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
然而P2P公司宣称的担保真是投资人的“定心丸”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目前的P2P担保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P2P平台以自有资金作担保,或者出资成立担保公司。然而由于P2P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许多公司的资金实力孱弱,担保能力也十分有限,自保等于无保,更多地只是在自己的头上安上一个担保光环,装点门面。一旦风控失衡,这种承诺完全是一纸空头支票。
第二种是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表面上看似乎更靠谱些,实际上同样面临法律风险。因为有担保资质的担保公司从风控成本考虑,往往要价很高,P2P平台根本无力承担;而那些开价可以接受的小贷公司不具备担保资质,其担保能力同样堪忧。以曾出现过兑付危机的网贷平台中财在线为例,中财在线曾声称:“引进多家强大的企业联合成立担保公司,同时,引进本省最优秀、最有实力、信誉最好的担保公司,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第三方担保承诺同样形同虚设。
自己担保无效且涉嫌违法,正规第三方担保又请不起,于是一些网贷平台想出了第三种担保模式,即参照商业银行做法,从每笔业务的佣金中提取一定的风险拨备金,然而这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抵御风险。
3、资金存管并非万无一失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撰文说过,现在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建立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会有大量投资者资金沉淀在平台账户里,如果没有外部监管,就存在资金被挪动甚至携款跑路的道德风险。近两年来先后发生了“淘金贷”、“优易网”等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卷款跑路和倒闭事件,给放贷人造成了资金损失,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互联网借贷中之所以会出现资金存管风险,和绝大多数P2P公司从单纯的不经手资金的平台中介转型成担保中介密切相关。在国外的P2P公司之所以不经手资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融资成本和杜绝资金存管风险。然而在国内,大部分P2P平台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直接收取的模式,而没有引入安全系数最高、资质最好的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监管方。这是因为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下,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考量,将P2P平台的资金监管和结算需求拒之门外,这就使P2P公司的资金流转只能由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务。
然而许多投资人出于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任,并未意识到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资金平台,实际上就是将资金划入P2P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这与直接将钱划入平台的银行账户并无区别,风险也随之产生。
4、软件盗损的程序陷阱
除了P2P网贷这个不大太平的行业,同为互联网金融重要分支的第三方支付,却有着硬件设计方面的弊端。
不同于各大传统银行与证券金融机构推出的APP客户端和网上银行,消费者使用余额宝这类产品进行大额货币理财时,相关的支付保护和流程安全性被指逊于传统银行。
在建设银行上海某支行从事多年理财业务的王晓说,目前银行业务中开通网上银行和理财产品都会建议储户同时开通U盾和支付密码器之类的安全工具作为深度保障,以此确保单一账户密码被窃取盗用后的财务转移风险。而目前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对于其后台操作几乎一无所知,在密码保护和支付流程保障方面比较容易被钻空子。
自余额宝推行以来,各路网络黑客、木马病毒和钓鱼程序网站纷纷伺机而动,阿里巴巴不得不对于软件安全性进行一再的围栏升级,但仍有消费者投诉因手机受到病毒侵袭而被窃取了个人信息,最终在余额宝等账户中受到财务损失,而这类损失能否被界定为受到保护的盗损险赔偿范围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