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9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王亚煌:中国生产成本为何高于美国?

[复制链接]
2092 0



  据媒体报道,金龙精密铜管集团5月28日宣布,其投资的一个1亿美元的精密铜管项目,已经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竣工投产。金龙集团海外建厂的背后,是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的成本优势正在日益减弱,在美国建厂的很多成本,特别是工业用电和油料成本甚至比国内还要低。
  于是有很多人惊呼中国的生产成本已经高于美国,预测未来前往美国建厂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而这并不是凭空猜测,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很多原先将工厂建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企业都在纷纷回归美国本土生产。2013年2月时,巴伦周刊就曾撰文指出,在经历长达数十年的外包之后,美国正在悄悄的进行一场制造业的复兴。比如苹果、通用、惠尔浦等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此外,不仅仅是美企加大在美的制造业投资,其他国家也在关注美国制造的机会,比如韩国三星计划在得克萨斯州投资40亿美元建造一座半导体工厂。
  而导致美国制造业复苏的正是因为美国生产成本相对来说越来越低廉。与对中国的比较来说,导致美国生产成本接近甚至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大幅提高,中国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正在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长,而美国的工资水平则停滞不前。
  二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减少了中国制造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33%,换言之中国的生产成本也无形间上涨了33%。
  三是受到房地产火热的推动,中国的工业用地成本也越来越高,据外媒数据,中国整体的工业用地平均成本为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但在沿海城市宁波已上涨至11.15美元,深圳为21美元──而美国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仅为1.30美元到4.65美元。
  四是美国的原材料与能源价格低于中国。在能源价格上,美国的工业用电价格、油料价格都远低于中国,而且在一些原材料价格上也比中国低。中国棉纺织龙头企业科尔集团去年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投资总额为2.18亿美元。原因正是因为国内棉价大幅高于国际棉价,价差达到了每吨5000元左右。
  五是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中国的市场环境显然不如美国成熟。通用汽车公司就曾经表示,虽然中国工资很低,但供应链不连贯、分销网络昂贵,需要进口本地买不到的高技术含量零件,这些因素加起来,使得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成本比美国高20%至30%。
  六是受美国大量开征反倾销税影响。过去几年,美国对国外生产商品开出了一系列严厉的反倾销税,从钢材到纸张,连蜡烛和文具都未能幸免。仅2009年11月6日一天,美国就决定了对中国生产的铜版纸、钢铁紧固件以及钠、钾和钾磷酸盐三项双反调查。美国大量刻意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迫使中国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压力陡增,一部分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前往其他国家和美国建厂。
  七是在中国生产的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过去在中国生产是几乎不用考虑环保问题的,只要纳税,当地环保局就会笑脸相迎。但是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华北雾霾后政府治理力度的加大,和被称为史上最严污染处罚规定的出台,中国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高额的环境成本,以及随时由于政府出台限产停产政策而关停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
  八是美国的鼓励投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开始想尽办法吸引能够让他们增加收入和就业的外国公司进驻。金龙钢管在美国建厂,当地政府不仅筹资500万美元建设了一座高压变电站,同时还筹资400多万美元为金龙集团建成了一条专用道路和一座铁路大桥,此外还已经先后获得1500多万美元财政补贴。
  综上,笔者认为受这些原因影响,美国的制造业吸引力大幅提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企业也确实迎来了一个赴美建厂的黄金时期。但就如此断言中国的生产成本已经完全高于美国,却多少有些悲观情绪。毕竟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只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在劳动力密集产业上仍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未来中国将会是消费的主战场,在中国建厂无疑可以减少制造到销售物流成本。我们需要做的是向德国学习,不是一味阻止或鼓励企业外出,而是在制造业外流的同时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质量,保住高端制造和本土品牌不外流,加速产业转型,才是上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1:21 , Processed in 0.0615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