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方IC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莉
“不逼着顺丰上市,这是我们在选择融资方时最基本的要求。”顺丰副总裁王立顺日前的一番话,让业界甚为感叹。“我们看重的是他们(三家)对于顺丰的发展战略和现阶段情况都很认可,不会逼着上市,不会要求退市,不会急于变现。”
当然,顺丰并非唯一一家如此“牛气”冲天、不赶着上市的企业。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不上市”军团中还包括了令谷歌(625.77, 4.42, 0.71%)汗颜的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SAS、美国直销巨头安利、德国顶尖奢侈家电品牌美诺、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华为、香港酱料巨头李锦记、中国本土日化民企巨头立白和厨电行业龙头老大方太等。
华为:不想养“肥猪”
华为创始人兼掌门人任正非曾有一句名言:“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 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
他还表示:“公司董事会20多年来不仅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而且未来5至10年内,华为既不考虑整体上市,也不考虑分拆上市,更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
据说,几年前摩根士丹利(33.99, 0.12, 0.35%)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曾率领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任正非只派了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事后,罗奇失望 地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对此,任正非回应称“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我是卖设备的, 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立白:不缺知名度
“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立白集团副总裁、首席新闻发言人许晓东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坦言:“而这两点我 们暂时都不需要。我们现在天天打广告,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至于资金,我们是业内第一家款到发货、打破行业三角债的企业,所以资金很顺畅。”
事实上,“现货现款”、“家族营销”是立白从1996年便采取的“非正常手段”,但也正是如此“另类”的做法,为立白保证了充足的资金链,“也 使得立白拥有更到位的执行能力,专销商模式对稳定市场队伍、前期市场开拓起到关键的作用。”多年之后,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曾如此对羊城晚报记者坦言。
李锦记:没有融资需求
如果同样将“为何不上市”的问题抛给纵横江湖超过100年的李锦记的第四代传人李惠民时,他也会笑着回答:“怎么无论哪里的记者,每次提问都会 问这个问题?我们一直觉得上市是应该出于有资金的需求,才会作出这个决定。从我们李锦记的发展情况来看,资金上现阶段还没有融资的需要,那我为什么要上 市?”
方太:“三不原则”
“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是儒商、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的“三不原则”。他曾透露:“我不希望有杂音来干扰企业。”因此,每当有投资公司 找上门来,茅忠群都会一一回绝掉。茅忠群坦言:“有些上市企业走进了单纯追求利润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会被股东施加压力,首要任务变成了一味追求利润规 模,这与方太做高端品牌的梦想会有冲突。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不是用规模利润来决定的。”
剖析原因:
1、家族企业偏好自主决策
“坦白说,现在股市市况不好,上市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一位在这些军团里工作过的老员工私下向记者分析指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是家族企业,老板也会考虑到上市后的是是非非,也不想面对股民们的质疑,自己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作决定。”
2、不愿一味追求做大做强
企业文化也是影响其“不上市”的重要一环。记者了解到,不少“当家”爱儒家、佛学思想,企业便不以一味地追求利润、不一定以“最大最强”为目标。一旦上市,企业就为了向股东、股民交代而必须无休止地追求利润增长,追求股价提升,与企业“当家”的思路不符。
3、不愿公开内部秘密
虽然企业不会直接坦白这一点,但是对于不缺钱的企业而言,不上市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企业内部秘密可以不用公开。以记者所了解的一家直销企业为例, 由于规模庞大且涉足敏感行业,该企业坚持没有上市,这样既可以避免了行业对公司内部的监察,也可以避免由于行业新闻而导致股价波动、从而影响企业形象的问 题存在。
李晓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