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会计科目相关逻辑做些简单介绍吧:
一、从资产负债表看 左边是资产类的,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银行存款、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其他应收款。怎么理解呢,这是公司所有的家当:资产装修及存货假设按账面价值卖掉,有人会买,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全部收回,然后这两项加上现金、银行存款+变现所有应收票据。 右边正好是左边资产的来源,分成两部分:欠别人的——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职工薪酬)、应交税费;老板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里未分配利润(含本年利润)=以前年度留存收益+本年度累计净利润。 所有科目中,不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应的是制造费用,下文会提到,因为制造费用每个月月末都要结转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下,所以制造费用本身余额为零,不被报表取数不会引起报表不平。所有其余科目,分成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平衡关系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上年末)+损益类余额(即净利润)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关系 老板常问:你们财务算的利润表上有这么多钱,为何公司银行没有钱(货币资金)?我们很多财务不知道如何解释。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利润表上的累积净利润=货币资金增加+(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增加-应付账款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增加-应交税费增加+其他资产项目增加-其他负债项目增加)。 白话文的解释是:虽然利润又这么多(1000万),可是我们存货和应收比去年年底(下同)占用了(300万),应付账款却减少了(200万),工资和应交税费(增加了100万),固定资产净额【购买资产付出现金,折旧提供了现金】增加了150万。所以是10000万-300万-200万+100万-150万=450万。我们今年9月份还了430万的贷款本息,所以本年的利润,实际上只贡献了20万的现金。
四、制造费用科目 我们可以把制造费用当成是一个每个月记账的过渡科目,用于按部门归集费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部门费用明细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分析与控制。如果发生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这就无法进行分部门统计和分析啦。有些人经常结账后,报表都平的。可等出完报表后,再结账却发现报表不平了。原因一般是因为制造费用有余额——因为某些部门不小心又做了结账月份的领退料引发账务的变化。也有些做费用的会计,别人报表都出了,他又发现凭证有误,把制造费用调整到了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里。所以追加的矫正处理:把制费余额转入期间费用,再出报表。极可能所得税计提都要重做,还是蛮折腾人的。
五、生产成本科目与在制品 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二级科目,这个是属于在制品,在资产负债表体现在在“存货”项下。有些ERP系统,工单系统的余额月末会生成一笔分录: 借:在制品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到了次月初采用红字分录冲回去。 所以做报表取数的时候,要考虑存货该取哪些科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