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海底捞在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可比性。无论是规模、行业、影响力、员工构成等都相差甚远。但是好的企业都有相似之处,或许这些相似之处正是他们在各自行业取得成功的密码。 1、
低调。 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主流媒体我们经常会看到马云、牛根生、史玉柱、郭广昌、柳传志等中国经济精英的相关报道,或接受专访探讨人生,或参加峰会指点江山,或担任评委受人与渔,但是任正非呢?你看过多少关于他的相关报导?现在关于华为,关于任正非的报导几乎都是记者、经济学者等第三方所写。华为现在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它已经做到了中国民企的老大,它的业绩实在过于惊人,否则了解华为,了解任正非的人可能少之又少。 海底捞也不例外,可能直到最近这两年,很多人才知道海底捞的老板是张勇,以前跟朋友聊到海底捞,他们都会很兴奋的说,海底捞的老板是个女的,叫某某某…. 老板低调,公司做事同样低调。很多被海底捞赶超的竞争对手,在被超越后才发现,怎么还有这样一个竞争对手。 个人觉得无论低调还是高调都是一个老板的风格,一个企业的风格;在这点上不分优劣。但是有很多企业都是死在高速发展,自我膨胀的路上。 引用一个曾经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几年前有一个老板得意的对我说:“我们今年的营业额做到了7000万,虽然我们已经做到某某市第一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呀…”当时我心里就在想,营业额7000万怎么就成第一了呢?出于负责任,我给他提了一下该市做的比较好的几家餐饮,老板只是表面谦虚了一下,然后又说出其它餐饮一大堆不好的地方。 后来看了他们内部的报刊,头版整版都是报导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虽然也轻描淡写的提到要戒骄戒躁之类的话,但明显感到他们已经开始自我膨胀了。事后证明,就是从那年以后,该酒店开始逐年衰退。 2、
拼搏 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有著名的被褥文化。海底捞何尝不是。海底捞的员工的劳动强度是一般餐饮企业无法想象的。拼搏精神,在很多优秀企业都能找到类似案例,本人不做过多描述。 3、
压力 关于华为的负面报导很多都是某某员工跳楼自杀,从这些负面报道,让外人了解到华为的工作压力。 海底捞虽然没有员工因为压力自杀,但是海底捞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压力一般餐饮企业没有的。 海底捞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为基层员工带来希望,同时各个管理层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大堂经理、店经理一夜之间被贬为领班,或普通员工的事例太多太多。 海底捞是属于那种追求完美的企业,上级对下属的要求极为苛刻。在工作上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受到严厉的指责。海底捞店经理以上级别员工可能每个人都有被骂的痛哭流涕的经历。 媒体对海底捞报导最多的是它的奖励机制和福利待遇,对压力方面很少有人涉及,其实高压文化是海底捞快速发展的秘密之一。 4、
激情 华为为了保证员工的激情,不惜巨额代价将工号清零(过去工号是华为资历的一种体现,入职越早,职级越高,工号越低) 海底捞把员工激情作为选择管理层和考核管理层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一名员工不论他在其他方面再出色,如果激情上有问题,他永远不能成为海底捞的管理者。同样,如果一名管理者他手下员工在工作激情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等待他的处罚将会及其严厉。 5、
高薪。(略) 6、
给一线员工充分放权。 商场如战场,第一线员工最贴近客户,最贴近市场,对市场的变化有最敏锐的嗅觉。 有一篇专题报导,华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关于放权一线的。 个人认为海底捞在这点上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在很多报导上都提到过海底捞是如何给基层放权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反观我们很多餐饮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连锁在这点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企业做大了,很多企业喜欢做一些比较虚的东西,将大量资源,经费集中在少数高管手中,同时又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反而对企业的生命线,最直接跟客户打交道的部门非常的苛刻。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家餐饮企业,非常羡慕海底捞的管理,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员工没有海底捞的优秀。当我看了这家企业对店面的管理制度后,一切都明白了。他们的管理制度不可谓不完善,上至店长下至员工,设定了各种各样的义务,少有违反,对应的就是完善的处罚措施。但是权利呢?店长除了招聘、开除、处罚员工,剩下唯一的权利就是有8.5折优惠权,连一分钱的现金使用权都没有。主管的权利是可以给客人送果盘和长寿面,员工则什么权利都没有。 在这种制度下,你能指望员工为你做些什么。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先写到这,如果大家对这方面内容感兴趣,我会继续补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