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41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十年破茧路[一个财务经理人的真实成长纪录]

[复制链接]
7413 0
作者简介

  Seahealth, 1978年出生,家境贫寒。15岁考入中专,专业会计学。

  1996年毕业后进入一大型国有矿务局,从会计做起,三年内经历过各会计岗位,转至审计科,从事内审工作两年。在此期间,完成自考专科段及本科段大部分科目,考取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三门。偶然的机会与女友相遇,并开始历经近三万公里的爱情征程。

  2001年末因与女友团聚,调往Y市,任一家咨询公司财务顾问。但因需要前往广州、深圳工作半年。2002年下半年重新回到Y市,完成自考本科段、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审计师的考试。

  2003年,任一家国有电信公司Y市财务经理,下半年开始接触ACCA考试。在此期间完成买房、结婚等人生“大事”。

  2004年下半年,进入Y市一外资控股的大型制造企业,任战略发展部经理,半年后升任至助理首席财务官(总监级),三月后,因行政总裁离任,兼任行政管理部总经理。参加省国资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财务总监考试,做为最年轻的报名者,连续通过笔试、面试及组织考察,进入“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在此期间,女儿出生。

  2006年下半年,公司经历“政治”地震,全体职业经理人集体撤离。参加当地一全封闭外语学校提供的为期半年的英语口语培训,并参加了MBA全国统一考试,完成ACCA考试。

  2007年2月,外语培训学校毕业。

  从2001年在视野注册,但一直在潜水,这么多年来一起伴随视野成长。今年8月份闲暇之余对自己过去的十年做了一下总结,写成一篇小文。愿在此奉献出来,希望以此作为一个素材,让大家更好地交流,给那些经历还不太多的朋友一些启迪,希望那些阅历丰富的朋友多给一些指导。

  前 言

  今年五一期间,参加中专毕业后的十年同学聚会。同学们惊呼,哇,变化真大,纷纷要求我讲述一下这十年来的经历。在讲述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真的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而平常被淹没在日常繁杂的琐事中却无从发现。18岁到28岁,体重从十年前的60kg到目前的90kg,难怪同学们一下子认不出来了;性格也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由以前见人就脸红的小男生变成了现在见谁就想侃两句的大男人;学历教育从自考专科段、本科段再到目前的MBA,职业教育从会计师、CPA、CIA再到目前的ACCA,经历了几十场考试之后,俨然训练成了一个考试时能睡着,心理素质奇佳的老油条;工作上从当初的国企,转战到咨询业,偶进民企,最后踏入外企,不同风格有所体验;职位从会计、审计到咨询顾问,从财务经理、战略发展经理再到助理首席财务官,一路走来各种感悟有所体会;生活上从快乐的单身汉到恋爱的初体验,从洞房花烛夜到宝贝女儿的牙牙学语,酸甜苦辣有所品尝。

  前段时间刚好参加完ACCA最后三门考试,工作上暂时告一段落,可爱的小女儿也回姥姥家了,于是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总结一下。 一来可以记录这段艰辛而又快乐的发展历程,丰富自己的人生档案。二来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以有利于下步更好地发展。再者可以以此作为一个素材,让大家更好地交流,给那些经历还不太多的朋友一些启迪,希望那些阅历丰富的朋友多给一些指导。

  在本文中,将以时间为主线,以情景再现为主要形式,夹杂着个人的些许感悟。日常生活中,我就比较注意工作、学习与生活三条线的平衡,因此在本文中非常注意三条线的均衡,通过事件来透析工作中的得与失,学习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第一章 踏入国企,奠定职业基础

  (一)上岗之前

  96年的7月15日,到了矿务局的干部处去报了到。一切如同原计划的那样,我被分配到了在学校中联系到的那个矿。其实机会还算不错,这是一个刚刚投产的矿井,在当时整个矿务局所有矿井中是最新、最大的一个。矿井正面临着转型期,从以前的基建状态转为投产后的生产状态,一整套的运行机制也需要随之转换。一般情况下,矿井基建时期的所有人员在矿井投产后都要离开,转而去另一个地方继续新建矿井。而这次,我们这个矿的建设者们却比较幸运,在征战了南北四十余年后终于可以在上级的一纸命令下可以就地转产,再也不用饱受那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但新矿井的建成也需要引进大量的生产型管理及技术人才。不同的管理风格及经营方式交汇在了一起,形成了当时比较独特的文化氛围。

  新矿井的整体区域布置还是非常合理的,生产矿井及办公区在同一区域,员工的生活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矿井建设者们的老家,在距离矿井三十公里外矿务局总部所属的县城里,每天上下班依靠自己的班车,七八辆大客走在路上煞是威风。另一部分则是在距离矿井两公里的某一乡镇上,大部分是新到的职员及老职工的子女。另外距此镇二十公里外的另一矿井也正在建设中,因此两个矿井的职工在这个镇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区,规模非常大,社区功能也非常齐全。因此小区的管理机构也成了矿务局的一个下属单位,专门管理两大矿井的整体后勤工作,只不过是独立于各矿井。时间长了都称之为“新村”,在这里我渡过了走向社会的“第一个五年”。

  同一天来新矿报到的人真多,算一下,只是当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五十多人,更不用说那庞大的技校毕业生队伍,正好新矿井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嘛。后来才知道,不只是新矿井,每年矿务局都会迎接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是职工的子女,像我们这样的外来户很少,也很难有机会进入到这个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很不错的大型国企,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批毕业生中得到了验证,五十多人中将近有三十多人是职工子女,因此他们不用住宿舍。报到后给我们安排了宿舍,就住在新村新盖的楼房内。条件非常不错,三人一间,一切都是新的。只不过我们宿舍的老大没过半年就结婚搬了出去。没几天我们就在新村的小学内进行了我们为期七天的入矿教育,基本上些安全、矿井介绍这类的,临近结束时我们还搞了一个晚会。

  很快三个月过去了,我们这批的同学也面临着重新的分配,基本上都是按专业进行的。结果我顺其自然地去了财务科,小钢发挥他的特长去了团委,老大按照专业去了技术科。

  (二)集体主义

  在财务科的大家庭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的“家长”张科长,三十几岁,他平易近人,做事低调且很有心计。在我们进财务科之前,他还是一普通科员,来自于其他生产矿井。当时的财务科长是原基建时期的老科长,因需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型财务体系,因此老科长被调往矿属的多经公司任职。而张科长被直接提升为代科长,主持工作,一年后转正。他上任后摆在面前的是两大问题,一是迅速建立一套适合于生产矿井的财务体系,且从以前基建时期顺利过渡;二是组建一个稳定、高效、团结的财务队伍。因他是直接提升的,以前的老同事或领导都变为了他的下属。此时他不仅面临着职位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更多还是要面对排外的这种文化氛围。因此我们几个新来的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我被安排在了收入税金组,跟随泉哥学习。泉哥四十多岁,忠厚老实,工作仔细、认真。泉哥是我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位师傅,在他身上我学习到了作为一个财务人员应该所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也让我不得不佩服老一辈财务人员那种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我们新一代财务人员身上这种精神已日行渐远。

  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工作。创建帐户,设计报表,搜集资料,录入数据。。。。,经常加班到深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记得当时每月最大工作量有两件事,需全科二十多名财务人员一起出动。一是统计汇总领料单,因领料单是各矿井各区队领用材料的主要单据,每月按单位进行汇总以便正确的成本归类。那年代还没用上现在先进的ERP系统,只能是手工作业。因迫于报表时间的限制,每月几万张的领料单汇总必须在半天之内完成,这时就须全部财务人员参与。先是对领料单按领用车间进行分类,然后用计算器或算盘进行汇总。汇总时两人先后进行,互相核对,以确定准确性,这可真是个体力活。当时场景相当壮观,几十人一起打算盘,噼里啪啦真能带动气氛。我们几个年轻的也不势弱,简直像是一种比赛。虽然在学校里算盘成绩是最高的一级水平,看来在这里还是发挥不出作用,什么一目五行法、一目十行法在这根本不起作用,只能一张张单据来,还得靠熟练,看着众位哥姐们的熟练程度,我们煞是羡慕。如果是到了下午下班时还没完成,张科长就会安排“出纳组”临时充当后勤人员,给我们订饭,然后送到办公室一起用餐或是集体外出就餐。看来这种集体行动的做法还真能鼓舞人心,增进团结。这种办法也经常被我用在以后的团队建设里面。


--------------------------------------------------------------------------------


  再有一件事就是发放工资,因当时还没有银行代发,因此每月四百多万的工资发放也成了财务科里的头等大事。每月发工资的前一天,银行出纳就会通知银行第二天给送四百多万的现金。发工资当天上午,银行的押款车就会准时到来,提上几麻袋现金,在几名持枪荷弹的武装人员护送下,往我们大办公室一放。我们就开始根据工资单按车间、部门进行分点。现在想来真有些后怕,四百多万现金全放在桌子上,整个办公室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及警卫装置,也没有保卫人员进行护卫,只有我们几十名财务人员分发,真得很危险。上午按部门分类包好后,下午就通知各部门派人员来领取。那时我们把桌子往门口一横,将门口堵住,逐个发放。当时年轻的我们哥几个在里面看到外面来领工资的人,用那种渴求的眼神希望早点给他们发,真得有点很得意哟。哼,除非跟我们很熟,要不然才不允许你们夹塞呢。现在看来,在目前严谨的内控体系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假若类似情况,也应该有更多的控制措施。

  不管是由于领导的格外照顾,还是同事的爱护有加,再加上个人的些许努力,不到半年,我们几个俨然已成为财务部的主力。每到月底,各组的主力便会集中在微机室进行报表编制。当时的报表系统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科学的,由矿务局总部统一规定格式,确定报表内部与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由各矿分别进行填制,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上报,最后由矿务局总部统一汇总与抵消,编制最终的合并会计报表。整套报表有三十多张报表,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甚是具体。科里只有一台计算机,所有的帐务与报表系统数据都在上面。因结帐与要求的报表上报时间仅隔一天,因此结帐后必然要熬一个通宵。由于每人只负责自己所属的几张报表,机器的限制,不可能几个人同时上机。这样为了避免大家等待时的无聊,张科长就拿来了几副扑克,够级。一共七个人,一人上机操作,六人玩牌,谁是大落,谁就上机编报表。这样循环上机,不但保持了大家高昂的热情,还提高了报表编制的效率。由于我的逻辑思维还算不错,在复杂的勾稽关系面前能很快的解决问题,因此编完报表后进行勾稽检查时越复杂、越难攻克的错误一般由我来操刀消除。这种机会不但进一步加强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使我很快的掌握了全套的报表体系。

  为了慰劳我们这些熬夜者,也为了激励下步更努力的付出,报送完报表后的外出旅游更成了我们工作的另一源动力。一般是在决定好旅游方向后,张科长就提前给我们联系好我们的开户行,一家信用社。由其主任亲自开一个大面包带我们一起外出放松。费用嘛,当然是他们的,由于我们每月几千万的收入都存在他那儿,他们还巴不得表示一下感谢呢。由于其他银行的虎视眈眈,竞争的压力促使他们努力的寻找这样的机会。集体外出旅游是最开心的,年少轻狂,在高山与大海面前肆意呐喊;微风细雨,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轻舞飞扬。归来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动力十足推动团队阔步前进。现在想来,有效的激励在团队建设里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种快乐的集体工作与生活中,周围的同事开始发现我在渐渐地转变,变得开朗而富有幽默感。由于温饱问题的解决再加上经常的外出就餐,使我的体重在半年内迅速从60kg上升到75kg。春节回家时大家都不敢认了,母亲说这样好,说明你在外面还不错,让家里人放心。

  这一年,变化真大。

  (三)初显身手

  转过年来,随着峰哥的调离,小民顺其自然地走上成本组长的位置。我也随着泉哥升任为主管会计继任为收入税金组长。此时我们俩已成为财务科的绝对主力,也被人称作是张科长的左膀右臂,各自独立承担部分业务。由于负责税金核算,因此避免不了与税务局打交道,起初还是泉哥带我一起,后来我便和税务局打成一片。当时与税务局交往的体会是,首先要业务精通,每次纳税电报、税务检查不但要做到准确无误,而且要对答如流,张口就来,使他们感觉你很精通,很专业,其实要做到这样得需要背后下一番功夫的。其次是要与税务局的官员多进行感情交流,酒桌上的我年轻气盛,虽然每次都喝不少,但从来没醉过,这让我不得不惊异于自己的酒量,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就是敢喝,现在可不敢这么拼命了。这样我不仅处理起公司的税务工作来显得游刃有余,而且也建立起了彼此之间的私人友情。

  第一印象对人的定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很少机会接触的人来说。许总是我们的总会计师,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超强,宏观驾驭能力也不错。以前是其他矿的一销售科长,被调到我们矿任总会计师,虽然专业不是很精,但他分管的财务、采购和人事工作却一直受到表扬。总感觉到他距离我们很远,不经常和我们接触,因此我们新来的几个他也不认识。但有一次他打电话找泉哥问某个煤炭品种的销售价格及成本,恰巧泉哥不在,这时我接过电话,正好我前面放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分品种产品销售表,听到许总的询问,我瞄了一下报表,脱口就说出了价格与成本,并且还问许总是不是需要其他品种的价格与成本,然后又逐一报出。这下令许总大吃一惊,这些数据竟然记得这么熟,于是询问了我的姓名。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大会小会,我总是作为典型受到许总的表扬,还经常找我谈话。这下更令我受宠若惊,以后他要财务数据,也不经过张科长和泉哥了,直接找我。这也可能成为后面我转投审计的导火索之一吧。


--------------------------------------------------------------------------------


  到了97年下半年,矿务局开始改制,由局改为矿业集团公司。为进一步的发展,集团公司开始尝试在全行业内第一家做股改上市,也由此走上了漫长的股改上市之路。集团公司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其组成大体包括三个类别,一类是以煤矿为主的主业,二类是类似电厂、焦化厂等的辅业,三类是承载社会功能的社会体,比如学校,医院,后勤集团等。股改上市,就得首先将资产优良的煤矿资产从大经济体中剥离出来,重新包装注入一个新的经济体――上市公司。首先是进行的是各矿的资产剥离工作。由于这项剥离工作被视为股改上市项目中的一部分,因此需专门的人员在同一地方集中办公。我被推荐作为我们矿的项目组长,带领小龙、小宇还有在我们这里实习的一PPMM,一起进驻了集团总部项目组所在的宾馆。

  当我们进驻时,发现来迟了一个周左右,其他矿的工作已经展开了。剥离工作的总体指导是由咨询公司的顾问与总部财务处的人员一起进行的,顾问提出剥离原则,由财务处的财务与计算机人员将这种原则具体转划为一个计算机程序,此程序按剥离原则将资产分为主业与非主业,然后将主业的数据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库,便完成了剥离过程。道理虽然简单,但需要专业的判断、复杂的操作以及对公司业务的熟悉,其实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大量的工作需要人为判断。例如具体往来科目,需要大量的个人判断决定是否属于主业,固定资产类则较多的需要计算机程序来辅助。剥离完以后还需要总体进行试算汇总,以达到基本的会计平衡。首先进行的是固定资产剥离,由于各矿的数据库在日常的运行中出现了很多偏差,操作起来却相当复杂。程序是由总部的财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充分理解后才能做出正确的编程。

  我们刚来时各矿已陷入不断的程序修改中,不断地发现程序错误,有些是程序员理解错误,有些是发现了以前未了解的错误。这时在学校自学的计算机编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自己本身就擅长编程,再加上对财务的熟悉,拿到总部统一发放的程序后,我仔细地把计算机程序读了一遍(为了便于修改,程序没编译)。明白了其中的设计原理和剥离原则后开始对程序进行修改。为了赶时间,程序修改与调试在夜间进行,白天小龙和小宇他们把数据进行逐一检查,确认程序剥离的准确性。这样我们经历了两个黑白昼夜便率先完成了固定资产的剥离。当其他矿还跟在总部后不断修改程序时,我们却后来者居上。这下引起了总部项目组人员的注意,他们立刻把程序拿去分析后认为,此程序是完善的。其他矿也开始应用此程序。于是我一炮打响,后面的剥离工作也进行的比较顺利。项目完成后回到矿上,受到了大力表扬,并推选我成为当年管理人员中唯一的一位岗位技术能手,并且还享受每月25元的能手津贴,虽然钱不多,但还是美滋滋的。

  没多久,整个集团公司便开始进行每年一度的税务大稽查。集团公司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各矿也分散比较广泛,经济成分也较为复杂,于是当地税务机关对集团公司的税务稽查便集中进行。由本市的稽查分局统一挂帅,抽掉各地市精兵强将,组成一强大的稽查项目组,驻扎在一宾馆。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会在集团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带着一年的财务资料汇集于此。于是两军对峙,一字排开,一场恶战就此展开。当然喽,表面上可不能这么敌对。税务稽查人员每天早晚各开一次碰头会,互相交流在稽查中的新发现。由于各单位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从某一单位发现的问题其他单位基本上也存在。当然,集团公司没有故意的偷税行为,基本上全是由于帐务处理不规范和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所引起的。正如张科长所说,我们是国企,就是不交税也得交利润,反正都是交给国家,没必要去偷税,那样我们还要承担太多的个人风险。集团公司每天早晚也会开一次碰头会,由各单位交流被发现的问题,提醒其他单位做好相应解释的准备。我也作为公司代表参与了此次稽查,我面对的是三位年轻的稽查人员,其中一位还是当初我们念中专时学校对面的税校毕业生。当时我对自己所负责的税金工作还是很有底,但下属多经公司的帐我却从来没看过。一开始我们决定采取避重就轻的战术,让他们先查主业的帐,在稽查过程中故意给他们暗示几个有小问题的地方,并且将一笔金额较大但在后面的月份中已经更正的地方暴露给他们。果不其然,他们很快发现了这些所谓的问题。一旦前面有了些成绩,后面的一般便不再认真。这样后面的沟通便变得比较轻松,接下来的日子,由于经常陪他们游泳,在这将近半月内我的泳技也提高了不少。临近结束时再向他们提出,没注意到那个较大金额的问题已经在后面被更正过了。他们想继续查,时间却来不及了。其实继续查可能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自己心里没底罢了。这样我们矿被查出应补交税款只有几千元,全集团公司最少。嘿,这样的雕雕虫小技只能用一次而已,多了就无效了。

  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各种交际的不断增加,发现自己开始变得稳重、理智,一步步走向成熟。


--------------------------------------------------------------------------------


  (四)IT之路

  九十代中期,计算机在集团公司的普及还不是很广泛。记得当时计算机室是装备最好的办公室,空调、防盗门一个都不能少。熟练操作计算机与懂得编程的人并不是很多。在那时WINDOWS已出现,各科室使用计算机仅处于简单的操作层次,因此问题也大多属于操作问题。因我早在学校时就开始使用新系统,并且问题处理多了,自然也就熟悉起来。凭着对计算机熟练的操作,我很快就在矿上小有名气,那个科室的计算机出了问题,基本上首先想到的是我。

  简单的操作并不能满足我对计算机的进一步深入。自己开始尝试设计程序以代替日常繁杂重复的工作。针对前面提到的人工汇总领料单费时费力的特点,我用一周的时间设计出一款小软件,只需录入部门编码和金额便可快速、准确统计表结果。但那种大家一起打算盘的壮观场面也随之消失了,科技改变生活嘛。此举得到了科内的一致好评,这小小的成绩更加激发了我设计程序的热情。随后的日子里,只要是重复烦琐的手工工作,基本上都被小程序所替代。这不仅大大增长了计算机水平,更增加了同事们对我的喜爱。现在想来最大、也是最完整的一个项目要数增值税申报软件。

  那时的增值税申报全是手工操作,在接手税务的第二个月,我发现手工抄写申报表真是麻烦,特别进、销项税发票明细表。一旦一处抄错或计算错误,整张表都要作废。每月将近四五百张发票,二三十张表真得把我给抄烦了。懒人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嘛,于是决定编写程序,首写设计的只是进、销项税明细表,当时还没想把整个系统都完善起来。不到两天,程序就出来了。一个简单的菜单,再加上发票录入小窗口,汇总打印功能也不能少。简单试了几张发票,嘿,还真快,打印出来一看,结果没错,只是报表的格式还不是很好,于是马上按照标准的申报表格式进行了修改。就这样第二个月的申报表就部分使用了机制表。

  到税务局申报时,主管我们的老雷一看,非常惊讶,第一次看到机制的申报表。于是问我怎么回事,我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看他是否能认可这种报表。老雷说,这样好呀,又清楚,又准确,以后我们都可以不用审核了。随后又对我大大赞赏了一番,最后鼓励的对我说,如果你能把这软件做完善了,我在全市税务系统内帮你推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用计算机填制申报表的,小伙子,好好干吧。受到鼓舞的我更是信心百倍,回来后开始没黑夜没白天的去研究,去设计。第一次要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软件还不是很有经验,并且有可能在全市内推广,更是马虎不得。于是先找来了软件系统工程学的相关书籍,猛啃了两天。什么系统结构、逻辑循环、纠错处理…..,我开始学着按照标准去设计。由于自己对业务、设计语言非常熟悉,没多久整个软件的雏形就出炉了。前后也就是一个周,但那是昼夜不停。这段期间所有的会计业务都由泉哥帮我照看着,独自一人在微机室,吃饭时让小龙他们帮我带一份,如果饿了就吃一点。当时张科长对我的设计工作也特别支持。雏形出来后,界面还不是太漂亮,开始美化,搬过<<电脑报>>,上面什么动画显示、音乐背景等小技巧,能用的都用上。现在想来加这些东西真俗,显得那么不专业。经过半月的时间,整个软件终于全部完成,自己看着还是比较满意。

  于是第三个月去申报时已是完全用机制表了,老雷看了更是高兴。记得从此后老雷再也没有审核过我的表,都是去了后我拿起审核章就盖。每次一去,老雷总是先泡好茶,然后就是聊天,让在场的其他报税人直羡慕,和老雷的私交其实也是从这软件开始的。在以后的聊天中,老雷开始认真地和我谈软件推广的事,还具体谈到了收入如何分成的问题,当时的我对钱倒不是很感兴趣,就是希望大家用我的软件,然后知道我是谁就行(好虚荣呀)。我还费了一周的时间编了一本厚厚的<<软件使用说明书>>,在软件的说明书内,也把老雷的大名写在上面,以备推广时用。老雷也把此事向局里做了汇报,记得当时税务局还让我填了一些表格,把我的软件拿去,让他们的计算机人员去测试。正当准备推广之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全国统一的增值税申报系统由税务总局开始推行,其功能完全覆盖了我的软件。软件推广问题也就到此为止,后来发现统一的软件还不如我的软件好用呢。直到现在,这套软件的母盘和使用说明书我还保存着呢,只当是作一份美好的回忆吧。

  半年后,全矿两年一度的科技大会就要开始了,各科室开始申报科技项目。象这种科技类的大会,主要是生产技术类的,一般管理类的很少能评上奖。我的项目也报着试试看的态度被科里报上了。当时在填项目完成人时,我犯了愁,该怎么写呢,实际上软件只是我自己作为兴趣完成的,但负责科技大会的工程部小杨告诉我,你得多挂一些领导,要不然你的软件才评不上奖呢。在征求过张科长的意见后,项目完成人便成了我们的总会计师、集团公司总部财务处长、张科长、老雷,最后是我,我还是第五完成人。果不其然,挂领导多就是有好处,项目获得了当年科技大会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要知道这可是管理类的最高奖项。会后发了三千元的奖金,但到我手时只剩了三百元。记得给许总送奖金时,许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听后又是对我一阵表扬。


--------------------------------------------------------------------------------


  就这样除作好我的会计业务外,软件设计成了我的第二辅业。随后的日子里,开始在业余时间帮其他科室编写软件,其中与矿纪委编写的<<廉政建设系统>>还获得了第二届科技大会的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样在矿内也赢得了不上人气,在矿机关无人不知。直到有一天我才开始真正去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在食堂吃饭时碰到同批分配来的阿强,于是闲聊起来。他说他大学的一同学,毕业后去北京念了研究生,今年还没毕业,就被四通利方给招去了。现在每月工资六千多,并且很快升成了项目经理。照你目前的条件,出去也能行,要知道我们当时的工资只有六百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来后的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问题,自己以后究竟是继续作财务,还是专心搞计算机,如果两者结合去发展又如何结合。这是平生第一次认真的考虑职业生涯。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后,由于对外界计算机的发展及对其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是很了解,看不到走IT之路最终的结果,于是决定放弃计算机,开始专攻财务。 

  后来有人对我讲,说不定你如果选择了计算机,比现在混得还好呢。我想,其实选择并不重要,不管你选择什么方向,重要的是你选择后的努力,选择后对目标不懈地追求。 

  (五)转折

  二年多很快过去了,由于不断的轮岗,自己在财务科的各个岗位上基本上转了一圈。对全套核算体系也已熟悉。随着每年新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本科生越来越多地涌入财务科,自己由新人也慢慢变成了老人。毕业初高涨的热情正在慢慢的消退,对各方面的认识逐渐加深,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记得集团公司组织的一次会计大赛,每个矿须组成参赛队,我和小民认为理所当然地成为参赛队员,但最后却是新分配的大学生去参赛。事后得知,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是本科生,肯定要比我们这中专生强。还有一次助理会计师资格报名,我因学历、工作年限不够,再一次被挡在了报名大门之外。学历!学历问题再一次刺痛了我。是啊,毕竟只有中专学历。这时才想起了时隔两年的自学考试。其实当时专科段总共十四门,中专时已过了五门。于是拿起书,重新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自考历程。不知怎么的,张科长有一个习惯,不允许我们班上看书。其实班上大多数时间还是清闲的,聊天可以,但不允许看书。不只是我们,其他的在参加资料考试的老同志也不允许看,于是班上看书成了科里的一大禁忌。大家看书也是桌子下面偷偷的看,一听到科长来了,赶紧把书藏起来。一次,一位大姐在看考试的书,可能过于投入,没注意张科长的到来,结果被没收了,最后也没有还给她。当时张科长还在吃饭时对我们说,你们可以中午吃完饭后看嘛,晚上也可以呀。结果,我就真得在午饭后开始看书,当其他同事在午休时,我却迷迷糊糊看书,困呀,书是看了,但一句也没记住。就这样我还受到了张科长的表扬,鼓励大家都要向我学习,在饭后等业余时间看。结果可想而知,报了三门的自学考试在第一次重新考试中全部落败。这也深深地刺激了我。

  于是自己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听说审计科的孙科长正需要人,对我们财务科的几个有经验的年轻人特别青睐。当时审计科只有三人,在矿上也属于一个不起眼的部门,一年审计项目没有几个,每天都很清闲,并且可以看书。在一个孙科长值班的晚上,他转到了我的办公室,正好没有其他人。他开始和我闲聊起来,问我对审计有没有兴趣。我说还可以,我问他空闲时间可以在班上看书吗。他说,可以,看书多好呀,年轻人知道好学上进,应该鼓励呀。这时的我突然间就产生了去审计科的念头。但孙科长临走时,诡秘地告诉我,不要告诉别人是我让你过来,特别是张科长,你要想过来,可以先找许总谈谈,只要他同意,就没问题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不断地权衡去与不去的利弊。继续留在财务科,由于所有的业务已经接触过,下一步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工作。但留在财务科上升的机会比较大一些,毕竟财务科是核心部门,再加上张科长的青睐。但后面的一大堆学历和资格考试怎么办,当然,也可以业余时间看,但白天空闲时间只能聊天,白白地浪费掉。如果去审计科,第一肯定能保证学习的时间,第二也可以从另一个更加宏观角度去理解财务,至于升迁的机会嘛,硬件有了,机会自然就多了。经过一番思量,最终又做了一次选择,离开财务,去审计科。

  主意已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向张科长开口。离开财务科,肯定会让他非常吃惊的,但得有个合理的理由呀,绝对不能说是因为学习,他要是知道我因为不让看书而离开财务科一定非常恼怒,把他得罪了就不好了。当时我们分配后的第二年财务科又令我非常吃惊地是,在第二天的财务科内部例会上,张科长便当场宣布了我要走的消息,并迅速安排了小宇和其他两人分别接替我的总帐、收入、税金、往来、计算机等所有的工作。大家也非常震惊,也使我有些措手不及。只不过这样也好,利索的决定能减少我的一丝愧疚感。


--------------------------------------------------------------------------------


  虽然是科与科之间的调动,但最终还需要总会计师许总的确认。感觉许总应该对这件事不会阻拦,他向来对下面科里的调动不是很关心,只要两边科长同意就行了,找他签字只不过是个形式。就这样在边交接工作边痛苦地等待着许总的回国。好不容易等到了许总回国,回来的当天许总忙了一天,晚上还在继续。

  我轻轻地敲了一下门,进去后发现许总正在看一大桌子的文件。

  许总抬了一下头,见是我,便随口问到:“小x呀,有什么事吗?”

  “奥,我想去审计科,孙科长和张科长已经同意了”

  许总放下手中的文件,显得有点疑惑,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呀?”

  这其实早在我准备之中,这次可不能说是因为晶了,也不能说是因为学习。

  “我想去审计科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财务….”我冠冕堂皇地答道。

  “什么拓展视野,你在糊我是不是呀?哪次开会我表扬的不是你,你是重点培养对象,去审计科能干什么?明确地告诉你,不行,自己回去再想想吧”

  这下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许总态度这么坚决,这可怎么办,不能退呀,已经公开宣布了。我继续央求着许总,最后许总被我弄得有点不耐烦了,抛出了一句话,“要想去审计科也可以,但前提是必须让你表哥来说服我”

  再一次提到我的表哥,表哥和许总的关系还是很铁的。表哥为人处世很全面,到处是朋友。其实在刚做出离开财务科决定的当天我就去了表哥家,因为这么大的决定肯定得和他商量。表哥和表嫂听了也非常吃惊,但等我把去审计科的利弊分析完后,表哥也同意了我的做法。

  从许总办公室回来的当晚,就给表哥打了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没过一个星期,许总在我的调动单上签了字。98年11月,我正式去审计科报的到,也就开始了三年的学习与审计之路。

  我离开财务科的第二个月,小民也离开了。他离开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于做财务,决定去厦门找他女朋友。再后来就开始做生意,现在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一个汽车配件公司。

  现在看来,这次选择是一次重大的转折点,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六)奋进

  到了审计科后发现,果然如孙科长所言,业务不是很多。原来科里是三个人,除孙科长外还有两个女同事。我来后,其中一个也因家庭原因调去了多经公司的财务科。孙科长很早就希望有一个男同事,这样不仅业务上多一个主力,更多的是可以替他晚上值班、早上开矿上的例会。这对我来说也是个好机会,一般有项目时,他带我们与被审计单位见个面后,就由我和另一位女同事来具体做,审计方案我出,审计报告我来写,倒省了他不少心思。项目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年初制订的审计计划,有些也是领导的临时安排。每年大约有十来个项目,其中大多数是对下属车间或多经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也有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在国企做内审,人际关系的处理要非常注意。你要是真正儿八经去审,把被审单位的问题说得多多,给领导报上去后可能还遭领导的一顿猛批,说不定领导和被审计单位关系有多密切。如果是领导授意让你去查的,问题说少了,你也会挨批。我最喜欢的是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其业务的具体运作,也可以就其控制薄弱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被审计单位也非常喜欢,他们感觉审计不是专门挑毛病的,而是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

  还有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就是价格审核,在我到来后出台了一个<<经济责任事后追究制度>>,这也是响应领导对物资采购要加强管理的要求而制订的。主要大意是采购员采购物资你可以大胆的去买,事后审计科将组成一价格审核组到同一供应商处买同一型号的物资,然后核对其价格差异,如果超多少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都有具体的规定。这也给了我不少外出的机会,到处去询价,还得编个假单位,要是让他们知道与采购员是同一单位,他们不会告诉你真实的价格,简直像个办案的警察。虽说是运行半年来,没上报过一个重大违纪情况(其实也发现过),但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止了物资采购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


--------------------------------------------------------------------------------


  这段期间,正如我前面所言,的确开阔了视野,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一个经济体的运行,从一个外部视角理解企业财务的操作。使我不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更进一步,也更我让学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及如何去设计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审计科的三年中,充足的时间使我的学习一路高歌猛进,相继完成了自考专科段,本科段十门中的前八门,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记得会计师考试成绩出来后,全矿20多名参考人员中只有我一次性四门全部通过,众位师哥师姐们羡慕得很,他们现在才体会到我决意离开财务科的真正原因,见到我就说英明。21岁的我也有幸成为全集团公司2000余名会计人员中最年轻的会计师。

  众多考试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自考本科段的英语与数学。刚考完自考专科段后,我就不假思索地报本科段。第一次报考什么科目的,先考最难的,那就是英语和数学。看到厚厚的课本,真得无从下手。自己初中毕业后基本上再也没接触过,仅凭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确实有些困难。上辅导班,离城市太远,不太现实,再说依靠别人也不是我的风格。来吧,让我一口口来啃掉这难啃的骨头,首先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按考试时间进行倒推,确定好每天看多少页。早上早起来,就开始背单词,上午脑子最清醒,就开始学习数学新课程,下午和晚上就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当然要把工作时间除去,每天差不多有半整天的时间可以用于学习。在我猛烈的炮火攻击下,这两门一次性通过。这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记得当时说过一句话,只要是英语和数学搞定了,那以后再大的困难也敢上,再坚硬的堡垒也能攻掉。当然,在这期间,失败的例子也很多。

  自学考试给予了我很多。给我坚强的毅力,让我面对挫折时会变得坚忍不拔;给我十足的自信心,让我面对困难时不再害怕;给我积极向上的勇气,让我跨越一座座山峰;给我学会独立思考的习惯,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七) 离开

  按原计划的三年,我应该在2002年11月份左右离开集团公司,也就是完成了自考本科段、注册会计师之后,再去莹所在的城市找工作,但有时真的计划不如变化快。2001年底,每月千里之遥的奔波与相思之苦,让我有了一种提前离开的想法。于是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在网上搜资料,查技巧,就这样平生第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简历出炉了,尽管当时注会还有两门,本科还有两门没有通过。

  由于对Y市一无所知,只好借助于网络查找工作机会,其实当时还不知道到查人才网,而是在搜索中查找关键字为“Y市 会计师事务所”或“Y市 税务师事务所”,很快带有单位地址和邮箱的一份Y市事务所列表就出现在我眼前,然后就是发邮件,不管对方是否需要人。下面是当时给各事务所发的求职信,现在看来当年的勇气真得很可佳。

  “尊敬的XX所所长:

  我知道您正在为不断提高贵所的竞争力而努力,也正在为寻觅良才而奔波。是的,要想 招到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士的确不易。 我现在是一在职人员,因某些原因需去贵市发展,得知贵所比较爱惜人才,因此冒昧去信。

  后面附件是我的简历,希望你在百忙之中浏览一下,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相信是最适合您的。

  优秀的个人品质(爱心+激情+创新+强烈的责任感)

  扎实的专业理论(自考21门+会计师+注册会计师3门)


--------------------------------------------------------------------------------


  丰富的工作经验(浓缩的3年会计经验+3年审计经验)

  良好的沟通能力(真诚+友善)

  请相信,23岁的我会帮您创造一个奇迹!

  希望能够得到贵所的面试通知!

  礼

  XXX

                               2001年12月17日 ”

  为了确保能引起所长们的注意,恰巧临近2002年元旦,于是自己买了一大堆贺年卡,开始按照地址一张张地寄出,收件人一律都是X所所长。哈哈,想得还挺全面的。

  就这样搞了一晚上。发出信后的几天,天天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邮箱,结果都是空空的,不免有些失望。现在想来,当时像Y市事务所长这样位置的人很少用电子邮箱的。根据4Ps理论,目标市场(顾客)选对了,但营销方式好像有点问题。但没过几天,一封回复信躺在了我的邮箱里,这让我兴奋不已。回信的是一位税务师事务所的所长,看到后对我感兴趣,问我元旦期间能否过来,接受一下面试。那当然了,我元旦肯定要去Y市,于是赶紧回复确认好时间地点。

  元旦后的第二天,我如约来到了这栋漂亮写字楼的三楼,轻轻的敲门之后便开始了三个小时的面试。与其说是面试,还不如说是聊天。对方洪所长也是一性情中人,没有太多的业务提问,谈的更多的是彼此的经历、学习以及价值观。我从毕业后一直谈到现在,洪所长也从二十年前刚参加工作到创办如今的事务所。谈话之间,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相同的志向,相同的生活态度,相同的积极向上,三个小时的谈话让我们彼此都兴奋不已。记得结束时洪所长握着我的手说,你回去后赶紧把手续办过来,过来后的手续一切由我负责给你办理。

  陪我一起来面试的女友也在门外一直等了三个小时,等我出来告诉她整个过程时,她激动得跳了起来。Y市,这个让我心慕已久的城市,第一次我就喜欢上了你,不仅因为你有迷人的风景,宜人的环境,更因我心爱的人儿在这里。让我期盼了三年,让我等待了一千个日日夜夜。三十余次的往返,近三万公里的征程满载我深深的思念与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你现在离我竟如此之近。那夜,我们整夜未眠。

  回到矿区后,我要走的消息在整个矿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毕竟当时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国企能真正走出去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我在矿上也算一小“名人“。最感到意外的是我表哥和表嫂,尽管知道我的女友在Y市,早晚要走,但这么突然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五年来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到表哥家,表哥和表嫂也把我当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着我,更是在我每一次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表哥沉稳、全面均衡的作事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我。离开财务科、交Y市女友、离开国企,每一次的大转折都令表哥表嫂大吃一惊,然而大度、开明的他们总是继以理解和支持来尊重我的选择,推动着我不断向前发展。

  “刚到一个城市,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头两年肯定有很多的不顺利,要挺过去,五年以后,你就非常适应了”,表哥语重心长地嘱咐着我。


--------------------------------------------------------------------------------


  同吃同玩的“小伙伴”们知道我要走,更是有些恋恋不舍,少了他们的高级“参谋”,少了以后的谈天说地,想起来就有些伤感。

  已经升任总会计师的张科长临走时对我讲的话,直到现在都很受用。“初到一个地方,不管坐到什么位置,都要低调。遇到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情,要保持沉默,因为你不说话,别人不知道你有多深浅”。

  和我几乎没有接触过的矿长临走时紧握住我的手说:“小伙子,不简单,敢于闯出去就不容易,你是咱们矿第一个真正走出去的人,祝你成功!”

  就这样带着亲友的嘱托,带着同事的祝愿,带着领导的教导,怀踹着美好的梦想,离开了一让我想起就感到无比温暖的“大家庭”,离开了奠定我坚实职业基础的大国企。

  第二章 初涉咨询 提升战略思维

  (一)项目接洽

  2002年春节过后,我正式到Y市的事务所上班。

  在Y市,类似的税务师事务所很多,规模不大,竞争也非常激烈。技术含量较低的税务代理、记帐代理等构成了该类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与税务局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事务所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否能够拉到更多的代理客户是一个业务人员的业绩体现。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已愈演愈烈,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在这样的环境下,洪所长开始考虑如何在这种低层次竞争之中走出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人民大学的一位税务系李教授来本市讲课,拉开了洪所长与李教授的合作。洪所长通过仔细研究,自己独创了一套纳税筹划实务操作的课程,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他的授课生涯,李教授讲税务理论,洪所长讲纳税实务,不失为一对好搭档,课程也非常火爆。

  在一次去广州授课的过程中,一位民营企业家对洪所长非常感兴趣,课后向洪所长咨询,说自己的财务系统有很多问题,问能否派人来帮自己整理一下公司的财务系统。洪所长听后眼前一亮,财务咨询――这不就是一条事务所未来发展之路吗,于是爽快地答应下来。这位民营企业家为表诚意,当场付给洪所长50%的咨询费。这一笔合同可相当于当时七、八十家公司的税务代理费呀,要知道,拉这七、八十家税务代理客户多不容易。回来后,洪所长开始把精力转向到财务咨询上来。如何去做?由谁来做?这些现实问题都逐渐摆在面前。就在这时,我的求职信被洪所长发现,感觉到我自学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对财务操作层面及整个公司运营的熟悉与理解,当时才决定约我面试,面试中发现更有潜力可挖,于是才有了当时的果断决定。

  自然而然事务所的首笔咨询业务也就落在我的头上。记得当时洪所长和我谈起这项业务时,我不仅一惊。自己期盼了三年,本来是要到Y市与女友团圆。没想到还没站稳就又要到广州,一个比前矿务局还要远好多倍的地方。当时的我犹豫了,没有立即答应,说要回去和女友商量一下。当时洪所长能够理解我的心情,但手头上实在没有合适人选。回来后和女友一说,女友顿时傻了,等着、盼着的三年,好不容易能相聚了,又要分开,女友实在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哭了,哭得我好伤心。不忍心看着女友这么难过,只好答应决定不去。

  等敲开洪所长办公室的门时,洪所长看到我的表情就知道了一切。让我坐下,

  对我说:“如果你真的不能去,我就不勉强你了,我知道你的情况。我再找一下另外的人选,以后你就在税收代理科吧”。


--------------------------------------------------------------------------------


  听到这话,我突然一振,洪所长现在处于事业的开拓期,正需要人手,也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把自己调动过来,况且出去作咨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那能为了点点的儿女情长把这一切给放弃了呢?把所长的重托给辜负了呢?想到这,我不再犹豫。坚定地冲着所长说了两个字:“我去!”,所长冲我点了点头,笑着对我说:“赶快准备吧,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进入了紧张的准备期。女友这边通过我全面的利弊分析后,虽然有些难过,也就不再坚持。

  咨询业,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既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也没有相关的人员给予指导。没办法,只能依靠互联网了。于是开始搜集著名咨询公司的运作模式及操作流程,下载了大量的咨询公司的实际案例,不断地研究,认真地学习,终于对如何去做这个项目心里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现在想来,咨询不是一种模式,不可能靠一个简单的咨询流程就可以解决问题,更多的依靠咨询顾问的个人素质以及其对所咨询业务的深入理解。通过与广州企业的联系,询问他们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提到了金蝶K/3 ERP系统。关于K/3ERP系统自己更是不了解,于是洪所长帮助联系金蝶K3软件在Y市的代理商,向他们学习,索取了系统模拟盘及其他资料。为了加深理解,专门去向本市实施K3系统比较好的一家企业去实地了解。经过一个月夜以继日地学习与研究,终于在出发前对咨询业务操作、ERP理念及实现原理、K/3系统具体操作及技术功能等有了一种程度地了解。起码做到在客户面前你是一个专家,而不是一个月前的新手。

  这时洪所长为了更好地将咨询业务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对象,将咨询业务和税务代理这种低附加值的业务区别开来,适时地在北京注册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并将纳税筹划和管理咨询作为其主要业务。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北京咨询公司的首位职员。为了能使第一笔咨询业务打响,我们组成了一个三人咨询组,组长是当时的所长助理 ―― 一位姓李的大姐,代表所里的高层。另外一位是在国企退下来的一位曾经作过财务科长的销售副总――老王,社会经验丰富,对企业政治有较深刻的理解。

  (二)咨询思路

  2月28日,我们一行三人乘飞机离开Y市,飞往广州。记得当天,女友送我去的机场。在临登机前,女友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希望我能早点回来,看得出女友在尽量的掩饰。

  三、四个小时后到达了广州白云机场,一下飞机就开始感受着这种南北气候所带来的差异,也预示着自己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去迎对新的变化。很快联系到了公司的接机人员,就这样来到了广州A电子公司――我们的第一家客户。

  A公司是典型的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主营显示器及其他电脑周边产品,产量从月产万余台猛增到十万台,年销售额也由当初的千余万元急升至数十亿元。由两位合伙人共同创建,合伙人之一的孙总任董事长,占了60%的股份。孙总虽仅上过小学,但其敢创敢拼的性格成就了他的迅速发家,他的第一桶金就源于香港赌马场。另一个合伙人为李总,任总经理,40%股份,大学毕业后不甘于政府部门的稳定职业,下海后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创办这家公司之前就先后拥有过几家电脑周边产品的工厂,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商业嗅觉也非常敏感。李总的太太张小姐,任财务总监,性格开朗,直言不讳,从开始就伴随着李总一起出来创天下。虽然无财务专业知识,但长期帮着李总掌管财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财之道。财务经理方先生。中专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A公司,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善于学习,控制着整个财务的具体操作。

  公司领导一味地追求发展高速度,长期忽视了快速发展与稳健经营之间的关系,与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从生产经营上,产量提高,生产能力严重饱和。人员也从年初的400人猛增到1000余人,劳动时间延长至十几个小时,吃住条件紧张,大量员工流入流出,从人员到设备几乎到了极限状态。从企业文化上,公司无统一的公司文化,忽视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公司上下缺乏沟通、交流,员工凝聚力差,文化氛围淡薄。从业务流程上,建厂初期的流程沿用至今,流程繁琐重复,缺乏有效地控制。财务信息严重滞后,上月的报表一般在下月20号左右报出,财务信息的滞后与领导者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形成严重的矛盾,不得不另设一套手工系统,双套系统的并行也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


  更为严重的是两位创始人之间开始产生矛盾。按照公司创建之初的君子约定,孙总主要负责销售及市场开拓,不过问生产经营以及财务上的事情。李总主要负责除销售之外的具体运营。创建之初的几年内,两人相互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之优势,造就了公司的迅速发展。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两人之间沟通的减少,再加上缺乏规范、明晰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营信息,孙总日益感觉到对整个公司的信息知道得越来越少,也就逐渐地怀疑李总及其夫人张小姐,于是就私下里通过财务方经理获取信息。财务总监张小姐知道后非常不悦,直爽性格的她忍受不了别人的怀疑,在大骂方经理一通后,径直去找孙总理论。事情虽然过去,但两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公开化。方经理也依仗背后由董事长支持,对财务总监张小姐表面上听从,实际却逆而行之。时间一长,李总与张小姐决定想法除掉方经理。几次下令却未果,一是因方经理得到孙总的强力支持,二是方经理掌握着公司的绝多数机密,掌控着财务部的具体运营。现在想来,李总当时请我们来的真实目的是要帮助平稳地除掉方经理,以及接管并改造其财务体系。这也可以从他的话语中体现出来,“我们搞企业,只要把采购和销售两个袋子口看好了,勒紧了,里面再乱,也是乱在自己的锅里”。这些情况是我们在到达公司一个月后才体会出来的。

  到达公司后,张小姐接见了我们。先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司的基本状况,然后和全体财务人员见了一下面,十几名财务人员,是公司人员最多的管理部门。李大姐也代表所里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老王和我都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最后,张小姐为我们授了权,对全体财务人员说,咨询公司是来帮助我们提高的,所有资料,所有实情都要对他们讲,给他们提供,如果谁故意刁难,就会被立即“请”出公司。很快到了晚上时间,李总陪我们共进了晚餐,就餐期间,李总主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如何艰苦创业,对公司存在的矛盾只字未提,只是感觉到各方面越来越不顺畅,希望能得到我们的帮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按照预先确定的工作思路展开了工作。没几天,李大姐看到我们进入工作状态后就回去了。下面的这段工作总结可以反映出当时工作思路的转变过程。

  “我们咨询组进驻公司后,起初按照例行的财务咨询方案去做,即企业诊断->出具诊断报告书->制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回访。但运作了一段时间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我们认真分析了一下原因。公司员工工作强度非常大,我们在诊断时找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而又不能及时地提出整改方案,公司管理层也没有见到具体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部门主管的烦感,曾一度使我们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转变了一下工作思路,即先局部后整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先确定一个大的框架,把具体业务流程优化,再作大方案的调整。先把公司员工在沉重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再和他们一起作大体制的优化,最后形成完整的优化方案。这种从‘方案制作->方案实施’到‘解决具体问题->大方案调整实施’工作思路的转变,也使得我们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作项目的专家到解决问题的顾问,更与企业相贴近,效果也更为明显。”

  现在想来,其实咨询工作的思路主要取决于客户对咨询公司角色的定位,“客户的需求决定产品”嘛。他们是立志要请一个专家,对自己创建起来的系统开刀诊治呢,还是需要一个助手,帮助他们解决日常运营中比较现实的一些问题呢。就像一个要上ERP的企业,他们是决定上一个带有系统思想,需要改变目前操作习惯及工作流程的ERP软件呢,还是要上一个模拟手工操作,减轻现有操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现有工作效率的商业软件一样。

  (三)技术支持

  了解了张小姐他们的真正需求后,我们开始转变了工作思路。这一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小姐首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技术问题,他们现在所运行的K3系统长期以来“口令授权”模快出了问题,不能进行新授权或改变老授权。而像A企业这样的公司非常重视信息保密,例如AP会计只会得到有关AP的授权,他在系统内不会查到其他信息的。各模块严格分工,只有总帐会计才会了解更多一些,不像国企那样,一个密码N个人共用。

  系统管理员是方经理和张小姐,但张小姐对K3系统不懂,实际上完全由方经理来操作。我向张小姐提出疑问,“这么长时间你们怎么不联系金蝶公司呀?”


--------------------------------------------------------------------------------


  张小姐说,“他们来过,方经理负责接见的,但也一直没有弄好。”

  经张小姐介绍得知,公司的K3ERP系统是由方经理独自建立起来的,当初为什么没有金蝶公司的实施顾问一起参与,张小姐也不得而知,反正只要是ERP有问题,都由方经理来负责,具体她也不管。记得刚进入公司后,我向方经理了解ERP的运行情况,方经理对我的问题向来置之不理,很不配合。我并没有向张小姐去说,因为刚进公司,不想惹出太多的麻烦。恰巧这段时间方经理休假回家,张小姐给我安排了专门负责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的小刘协助我。由于白天ERP正常运行,我们不能对ERP的服务器进行测试。后来的几天里,我们都是在夜晚下班后进行的。

  我们走进了放有ERP服务器的专门微机室,这间微机室位于整座大楼的顶层,在一个最不起眼的仓库旁边。

  我疑惑地问小刘,“为什么还这么隐蔽?”

  小刘故作神秘地冲我笑了笑:“慢慢你就知道了”。

  我们先把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备份到另一个硬盘上,开始用张小姐给我们的系统管理员口令进入系统。经过三个晚上的测试、分析,我们最后终于找到了不能授权的根源所在。原来是口令数据库被部分破坏,在大数多情况下能正常运行,但要涉及对口令的修改,在程序内运行则会出现错误。对此数据库,我们也无法修复,只能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对口令进行修改,只不过这种修改操作还算简单。

  当第四天上午一上班,我们带着一脸的疲惫与困意,告诉张小姐这个好消息,并且当场让张小姐试过之后,张小姐兴奋极了,赶紧打电话告诉她的老公――李总。一个劲地直夸我水平高,并且先让我们回去睡一觉,晚上请我们吃饭慰劳一下。初步的小小成功让我顿时有了一丝自豪感,哈哈,一个月前自己还对此系统一点也不了解,没想到一上来就解决了个技术问题,也许自己运气好一些罢了。

  在晚餐的过程中,我向李总和张小姐透露了一个重大发现,此ERP软件的每个模块对用户数是无限制的,这也说明有可能此软件是盗版的,因为正版软件都会根据你买模块、用户数的多少进行收费的,不可能对用户数不作限制。他们听了大吃一惊,不可能吧,我们付款都付了三、四次了,总计约十余万元,每次都还有发票,怎么可能是假的呢?我说这样吧,明天我向金蝶公司查询一下,是否卖给了我们这套软件,把我们每次付款的凭证给找出来,再落实一下。

  第二天,经金蝶公司确认,果然没卖给A公司这套软件,把付款凭证拿出来后发现,发票是假的,收款单位也是另外一家电脑公司。这下子可把张小姐给气坏了,虽然对方经理过分依靠孙总有些诚见,但在业务上还是非常信任方经理的,没想到竟用这种方式来骗公司。张小姐和我一起来到李总办公室将这件事情讲述完后,李总非但没生气,倒笑着对我们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嘛,看来他确实该走了”,我们才恍然大悟。后来经调查得知,这确实是方经理和金蝶公司一职员合伙搞的阴谋,该职员早就因类似问题被金蝶公司开除。怪不得方经理每次遇到问题不敢请金蝶公司的正式职员来呢,都是要等到该员工来解决问题。

  于是李总拿了我们出具的一份报告,向孙总正式摊开此问题。方经理休假回来后对此事也予承认。原来方经理看到我们咨询公司到来后,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呆下去,就回老家找工作去了。这次工作已找好,本来是回来要辞职的。看到有此问题,孙总也无话可说,方经理临走时,为了封住他的嘴,不让他到外面乱讲公司里的机密,给了一笔不小的补贴费。自此,张小姐正式接管财务,由我们咨询公司给予具体支持。

  在随后的日子里,还帮助张小姐解决了不少的ERP技术问题。


--------------------------------------------------------------------------------


  记得当时由于工资严格保密,整个公司的工资数据处理由张小姐亲自负责处理。每月由财务专门负责核算的会计在系统内录入各实际工时后,剩下的工作便由张小姐来负责。先是在K3系统内生成工资发放明细表,由于是银行代发工资,必须根据打印出来的明细表逐条录入银行代发系统内,由于K3系统与银行代发工资系统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因此每月须由张小姐亲自录入。仅此工作,就要耗费她三、四天的时间,万一有一处录入错误,就得重新检查。这也是日常工作中令张小姐最头痛、也最繁琐的一件事。张小姐告诉我这个苦恼后,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两系统只是数据结构不同,这样我花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编了一个数据转换的小程序,将K3系统的数据自动转换为银行代发系统的数据,无须人工录入,就这样以前须花费三、四天的录入用这个小程序五分钟就可以代替了。这一结果,又把张小姐给高兴坏了。

  随后在针对采购模块中,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采购文员面对同一批物料要重复录入四次,无为地录入次数大大增加了采购文员的工作强度,烦琐的业务流程使他们无力顾及更大的降价谈判空间。我们认真分析后,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重新设计了新的流程,并实现了在K3系统内的稳步转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实现了有效地控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还有针对库存信息不及时的问题,经过分析后发现其制约因素在于库存料的审核,根据我们的流程调整建议,很快库存信息得到了及时的反映,也摆脱了仓库保管员既运行K3系统,又编制手工报表的沉重负担,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

  感觉效果最为明显的要数财务系统结帐时间的提前。在我们到来以前,上月的财务报表要等到下月的二十几号才能出来。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当月的采购数据采购文员在下月的7号才能录完,而仓库保管人员不得不又推到下月的10号左右,AP、AR及销售模块不得不往后顺延,这样等到财务结帐时已到了20几号。据此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结帐时间表,确认了每个部门及责任人的时间分工,且我们现场监督。结果在我们到后的第二个月的财务报表由以前的20几号提前到5号,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

  类似的小问题解决还有很多,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不但赢得了李总及张小姐等公司领导的充分信任,更使我们融入到了大多数部门主管和基层员工中去。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融洽的环境。

  (四)经营之道

  除了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外,我们更多地参与了公司相关决策过程,成为李总的左右臂膀。尤其是老王,依靠其多年的职场经验,几乎成为李总的私人商业顾问。每次遇有重大的商业谈判或决策事项时,先征求我们的意见,其后再作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在与李总接触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他那灵敏的商业嗅觉与无商不奸的经营之道。

  至于A企业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核心竞争力何在?这成了我的一个疑问。经过不断地观察与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了低成本竞争战略,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迅速占领市场。在显示器的成本构成中,CRT占了总成本的8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CRT的采购成本便成了实施该战略的关键所在。

  A企业的产品线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类别,一类是千元以上的高档产品,另一类是500元以下的低档产品。其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主要来自于低档产品。当时有些疑问,为何价格这么低,还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这么低价格CRT从何而来?通过与工人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些低档产品的CRT不是新的,而是旧的然后经过翻新处理后使用的。然而这些大量的旧CRT又从何而来,最后经询问与查证,是从国外运过来的电子换代产品,运到某个地方翻新加工后,再运到工厂组装,形成新的显示器。由于当时网吧的兴起,因此这些低端产品非常受欢迎,销量大增,攫取了大量的利润。但从国外运进洋垃圾,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这一方式存在极大的经营风险。记得有一次,李总笑着和我们说起,别看现在挺风光的,自己以前也坐过班房。我们问那为什么呀,最后知道其操作方式被人告发,被当地的工商部门抓去,最后不得不“上缴”了不少白银后才得以放出,此后他们更加谨慎。为了安全经营,这种低档产品逐渐退出其生产线。


--------------------------------------------------------------------------------


  在其高档产品中,CRT的供应一般都是由国际上的几大电子巨头所垄断,供给各大显示器生产商的价格也会根据合作关系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最具竞争力的价格也成了决定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A公司已经成为某国际电子供应商的前五大客户之一,只要A公司得到其它四大客户的最优价格,他也便可得到此优惠价格。但这些供应商供给各大厂商的价格都被视为高度机密,得到此信息谈何容易。因此只有在电影或侦探小说中才看到的“间谍”开始登场,他们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商业间谍”。记得有一次正在李总办公室与其谈话,下面门卫打来电话,说有一女士要找李总,问过姓氏后李总请他进来。李总也没示意我们回避,我们认为是普通的客人来访。进门后我们才发现这不是A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B公司的采购经理吗?我们在一次商业谈判中见过。B公司当时为国内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商,大家也都知道某国际电子供应商给B公司的价格最为优惠。竞争对手的采购经理怎么跑到A公司来呢?我们正在纳闷时,只见该女士从包里拿出一张软盘,轻轻地递到李总面前,李总似乎早有准备,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公文袋交给了她。两人相视而笑,只听李总说了句,“辛苦了”,该女士转身而去。在此期间只有这一句话,整个过程都显得那么默契。对此我们也不好插嘴去问,这还是从后来A公司的采购经理处得知的,那位女士是李总很早就插入B公司的商业间谍,每次传递信息她都会得到相当于一年收入的酬金。因此每次在与国际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总是能占得先机。

  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除了在材料成本上下功夫外,其他方面也做足了文章。人工工资,记得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只有七、八百,而工作时间却要延长到十几个小时,工作条件极差,时有工人晕倒在工作台上的事发生。因工作强度大,工人的流动性也很大,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离开,又有很多人进来。但对部门经理级的中层干部却很大方,为了留住他们,除去每月不菲的基本工资外,每年年底都有花红可分,根据业绩3到5万元不等。由于节省成本,没有重大的设备投资,整条生产线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整个厂地及办公楼也是由当地政府无偿提供。

  虽然年销售量很大,但利润率却极低,就这样每位合伙人每年也会有几千万的净现金流入。当然他们不会直接利用利润分配的方式进行,那样要交很多的税。他们会通过编制假采购合同,通过模拟正常经营的方式将资金周转几个帐户后,转移出去。

  由于利润率的低下,因此在税收成本上的节约便可大大增加现金流。该公司虽然年销售收入已逾十亿,但其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还是公司建立之初的50万元,对外公开的财务资料也是另外一套手工系统所生成。为了更大程度上税收成本的节约,还通过虚设几个公司来做到增值税的平衡与调节。仔细算来每年在税收成本上的节约也是相当可观。

  经营与税收上的风险也时常刺激着几位合伙人的神经。为了防范这些风险,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预警系统。为了检验系统的有效性,经常要参加一些演习,这也是我以前从来未见过的。记得有一次,由张小姐组织了一次实地演习,让我帮着检验一下有无遗漏之处。上午十点左右,办公室内一片忙碌,录单的录单,作帐的作帐,大家都已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只见公司大门口一穿“工商制服”的人走了过来,门口保安机警的打量着这人,并且迅速地朝这人走去,“先生,请等一下,登个记”。说话的同时,朝身边的另一位保安作了一手势,另一保安迅速地按下了设在保安室内桌子下面的警报器。霎时,整个办公大楼警报声响起,只见每个业务人员立即停止了工作,将未处理的单据及帐册放在一事先摆放好的箱子内。然后把电脑上的系统迅速切换到另一套系统。计算机维护员小刘也从另一条安全通道只登楼顶,到放有服务器的微机室内迅速拔下载有所有数据的硬盘,然后隐匿于生产工人之中。整个过程只需两分钟左右,等穿制服的人上来时,办公室内又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就像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只不过系统换了,新系统的服务器也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完整个过程,我不仅啧啧称赞,真厉害,没想到反应这么迅速,操作这么有序。我不禁问张小姐,这么大规模的人参与这种行动,他们走后不向工商税务部门告发吗?张小姐,笑了一下说,当地的工商税务部门都知道这种情况,每个公司都是这样,但只要他们抓不到证据,他们就拿我们没办法。所以取硬盘的数据最为关键。现在想来,怪不得对口令授权这么重视,服务器放得如此隐蔽以及方经理走时还对他如此客气,原来如此呀。

  规避这种风险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保持低调,尽管A公司当年的产量实际已位于行业前三甲,再加上大多数是为著名品牌作代工,但在媒体上却丝毫找不到该公司的半点讯息,因此该公司也基本上不为外人所知,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企业中的一员。


--------------------------------------------------------------------------------


  这样的担惊受怕也不是他们所想要的,因此挣到足够的钱后就想办法转型,脱掉这层可怕的外衣。目前A公司已新建一企业,把所有业务重新注入到新企业,老公司被注销,已完全抛弃了原有作法,稳健地经营下去。

  通过与高层领导的接触,在短短的时间内使我受益匪浅。不但让我学习到了一个公司的整体运作,见识到了商场中的尔虞我诈,更是提高了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从战略角度作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做出决策。

  (五)分立风波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正好我们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按照当时所里与A公司的约定,我们可以每月回来一次。是呀,该回去了,虽然每晚都与女友通一次电话,前三年的惯例,形成了一个月的心理预期,超过一个月便会心神不安起来。况且最后的两门本科段自学考试不到半月就要考了,自己只顾工作,书还一点没看。临走之前头一天晚上,在我的提议下,财务部全体人员搞了一次聚餐,以庆祝前不久刚实现的结帐时间首次提前至5号的重大业绩。李总和张小姐爽快的答应了,并且由我和张小姐亲自到超市去购烧烤所需物品,那天晚上大家都很尽兴,期间李总和张小姐不断向我们致谢,感谢我们这段时间给他们提供的帮助,并希望我们尽快回来。就餐期间,张小姐把我拉到一边,说要赠送我一份礼物,打开一看,是一套名牌女装。我一愣,张小姐笑着对我说,“出来这么长时间,回去时还不给女友带点礼物,知道你没时间出来,这是今天我特地去商场买的,不知是否合体”,我赶紧道谢,张小姐之前知道我和女友的故事。在就餐回来的路上,老王看到礼物,脸上掠过一丝不悦。

  按照合同约定,剩下50%的咨询费应在三个月的咨询期临近结束时付款。但李总为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之意,这次回去就答应给我们。按照我的意见,把款直接汇回事务所就可以了。但这时老王却坚持要我带现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好带了一包的现金,现在想来带这么多现金上飞机风险还是很大的。在飞机上,老王告诉了我他的真实意图。原来我们所有个规定,拉到一客户给20%的提成,作业务的人员可以得到10%的提成,剩下的全归事务所所有,这些规定适用于税务代理。其实刚出来时,洪所长没跟我们讲具体薪酬。特别对于老王来说,当时说是临时帮忙,更不知道如何计算。我是公司的员工,当时的工资尽管只有八百(Y市同行业最低工资),因感激洪所长能把我调过来,也就没再理论。这次回去,按照飞机上老王的说法,不给我们每人10%的提成,我们就从这款里扣出来。

  飞机很快到达Y市,下飞机后洪所长还有其他所里领导在机场迎接我们。直接到了一酒店说是要为我们接风洗尘,庆祝咨询业的这第一炮打响。没想到洪所长还想得真周到,把老王的夫人和我女友也接了过来。酒宴期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吃过饭后老王直接回了家,因我还带着巨款,要求回所里,洪所长说你直接把钱交给出纳就是了。就这样我没多想就把款全部交给了出纳。临走时洪所长对我说明天来领你的工资吧。第二天来领工资时,出纳拿着工资条让我签字,我一看上面只是按普通的出差补助计算我们这段期间的工资,出纳说是洪所长让这么计算的。考虑再三,还是没去找洪所长。领了工资就回家了。心里有了一丝的不平衡,A公司的普通中层干部每月都要拿到五位数的工资,是我的六七倍。自己离家这么远,才得到这点回报,但再次考虑到洪所长的调动之恩,也就不再想了。果然回家没多久,老王也领到了按出差补助计算的工资,甚是恼火。给我打电话朝我吼,你为什么把款全交上了,不是说好要扣下来吗。我说,这是所里的钱,我们是无权扣的。我也很生气,但能有什么办法?老王气得扣了电话。

  由于面临着考试,我向洪所长请了假,半个月考完试后再回去。这半个月期间不再接电话,拼命地冲刺这最后的两门,记得考试时,考场还不在Y市,在下属的一个县城里,女友陪我去考的,感觉还不错。考完试的第二天,给洪所长打电话,当时他在外地讲课,告诉我赶快去吧,A企业那边有点等急了,那边公司出了一些新情况,老王一周前就去了。匆匆地买上机票,再次告别女友,直飞广州。

  到达A公司后,发现短短的半个月变化真大,整个公司的气氛都变了。A公司面临着两合伙人分家,这次是要彻底地分。虽然在以前的两人争吵中,不断地吆喝分家,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由于方经理的解雇,董事长孙总感觉到更加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再加上两人的经营理念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这种分立是早晚之势。对此李总也开始提前做好了准备,前段时间老王和李总不断的外出商业考察及谈判,就是为在深圳创建新企业做准备。现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于是公司分立也就成为必然。等我返回A公司时,这种分立两人已谈好,李总离开A企业。要进行的就是具体的财产划分。这时的我们又成了主持分家的裁判员。虽然起初我们被李总刚请来时,孙总对我们有点诚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接触,发现我们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于是也就同意了我们主持分家。

  最先要进行的是摸清家底,盘点所有资产。我制订了整个资产盘点计划,这是以前作审计时经常用到的。记得当时正值炎炎夏日,所有的生产工作早已停止。我亲自带领大家分组逐个物品进行清点,清点完成后按资产类别进行汇总与估价。由于停产时间越短,对生产的影响越小。因此我们不分昼夜的清点了三天,在第三天下午时,所有的盘点工作已经结束。接原计划,晚上八点钟左右就会出来总体结果。孙总和李总根据我们的时间进度,决定第三天夜里连夜进行财产划分。但我们最终的汇总统计出现了点问题,特别是在现金资产方面,由于帐户特别多,银行的对帐单未能及时取到,影响了总体进度。就这样孙总、李总、其他两位生产、销售副总以及10多位中层干部,再加上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一夜谁也没睡,只等结果一出,立即进行划分。这样等到第四天清晨五点时,最终的资产列表终于出炉。但这时大家都已困得不行了,迷迷糊糊。孙总建议先去吃早餐,回来后立即进行。就这样匆匆地吃过早餐后,进入大会议室开始了整个的分家过程。


--------------------------------------------------------------------------------


  首先孙总发言:“各位,今天大家坐在一起,共同见证公司创建以来最伟大的时刻,我们要进行战略重组。请大家注意了,不是分家,对外也不要乱说。”

  大家一阵地小声议论,因为谁都知道就是在分家。

  孙总接着说:“我们为什么要战略重组呢?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们需要资源整合,才能更强大,才能不被对手所打到!”

  孙总越说越激动,喝了口水,继续说:“按照我们的战略规划,我们将新建一公司,K公司,这个公司将主要生产我们的低端产品,现在的A公司将继续生产高端产品,把低端产品全部转移到K公司,通过这种重新定位,我们一定会更强大。下面请李总说一下具体的方案。”

  其实在开会之前,两位合伙人已经就一些非实物性资产进行了划分,并达成了共识。关于产品品牌,李总将使用其低端品牌W系列,高端品牌H系列由孙总继续使用。其相应的生产模具跟着品牌走,由相应的公司使用。

  李总接着孙总的话题往下说:“以后K公司将由我负责,A公司继续由孙总负责。为了体现资源重组这种战略,我们相互持有股份。我将持有A公司20%的股份,孙总也将持有K公司20%的股份。两公司互为战略伙伴,共同发展。下面有请咨询公司的王主任宣布具体的重组计划。”

  这时老王开始拿起那份资产清单进行逐一宣读。这种有形资产最好分,按当初入股的比例四六分成。由于李总将不带走固定资产,所以这些资产将继续留在A公司,但这些资产将会被折价由资金所代替。

  等老王宣读完资产划分计划后,便开始了最紧张的人员划分,说是人员划分,其实只有中层以上领导人员的划分。工人将一个也不带走。早在开始分家之前,李总开始逐个谈话,决定谁的去留。就大多人而言,还是愿意继续留在A公司。因为时间久了,有的家也安在当地,不想外出,再说去一个新的公司去创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但多年来始终是李总直接领导他们,早已适应了李总的领导风格,再说李总待人也非常好,不跟他走,感觉有点对不住他。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也是矛盾的。在李总的谈话时都没有直接表态。看来这次大会上不得不表态了。

  按照顺序首先进行表态的是生产厂长,老胡,公司创业之初他就在公司,一直负责一线的生产。“我这么大岁数了,家也在当地,我就不想出去了,李总请您见谅吧”说完朝李总一拱手,表示谦意,李总微笑着点了点头,李总早就知道他不会走的。

  “我刚来公司不长时间,现在对公司刚有所了解,我想继续留在公司效力”,第二个表态的是被孙总刚招来不久的销售总监,李总一开始就没把他算在内。

  “我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希望到外面去闯一下,我跟李总走”说这话的是年轻气盛的研发经理小孙。名牌大学的电子专业研究生,是公司研发的绝对骨干。这一下倒让李总非常惊喜,当初谈话时小孙还没有过明确表态。

  随后,行政总监、销售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等其他中层干部依次表态,最后跟李总走的只有行政总临、销售经理、研发经理三人,其他人都继续留在A公司。这其实都在李总的意料之中,但最意外的是采购经理王小姐,她是财务总监张小姐一手带起来的,记得当初张小姐任采购经理时,王小姐任采购员,张小姐升任财务总监后,提王小姐为采购经理。前几天找她谈话时她还明确表态,肯定跟李总走。这时又变卦了,气得坐在一旁的张小姐直瞪王小姐,王小姐也自知理亏,表完态后一直不敢抬头。

  就这样,人员划分也已完成。最后孙总做总结发言。“会后大家一定要跟着方案去执行。记着,这是一次战略重组。为了避免供应商引起误解,我们决定召开一次供应商大会,向他们解释这次战略重组,以免竞争对手钻了我们的空子。行政部的小刘你去具体组织一下。好了,散会”

  随着孙总的一声散会,这场分立风波结束了。一对共事了多年的合伙人也就此分手,现在想来许多的合伙人始终走不出分手的怪圈,可能是少了一种机制,少了一份理性。


--------------------------------------------------------------------------------


  (六)回家

  安抚供应商的大会很快就召开了,地点选择在一所风景秀丽的度假山庄。开会当日,工作人员早就布置好了会场,彩旗飘飘,欢快的音乐在会场响起,各家的供应商代表也陆续到达会场。嘿,还真不少,足足有200多位,不少是国际知名大公司的中国区市场总监。看来A公司在电子行业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这时,我和老王接到洪所长的电话,要求能不能在会议期间作个发言,来推广一下我们咨询公司的业务。我们临时找到李总,李总说好啊,我顺便给他们介绍经验,帮你们宣传一下。

  大会开始了,先是董事长孙总致谢,感谢各供应商一年来对公司的大力支持。然后就开始介绍起这次“战略重组”,希望各供应商给予理解,并一往地支持两公司,其后又说了一大堆两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接着是李总发言。李总客气的答谢之后,开始介绍新公司。新公司管理总部位于深圳市内,生产厂位于东莞,将继续生产W系列产品,并重新自主开发新的高端品牌。然后就是介绍新的管理团队,一个个介绍完后,最后说道:“我向诸位介绍一下XX咨询公司的王主任,现在他被聘请作为我们K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财务事项。”这时老王站起来冲大家笑了笑。

  我突然间愣住了,哇,这么快就过去了。这时我才记起,前段时间李总让张小姐问我,是否愿到他们的新公司工作,并许诺每月不低于五位数的薪金,这可是高我目前十倍的工资,职位是ERP项目总监。当时我也心动过,毕竟如此大的工资差异,还是蛮有诱惑力的。但一想到这叫做背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最不被允许的,还有洪所长,虽然对自己有些吝啬,但毕竟有过调动之恩,再加上女友还在Y市,她一时又不能出来,考虑再三后,婉拒了张小姐的邀请,张小姐只是说可惜。我对张小姐说,没问题,我还是咨询顾问,还是会帮你建立起新的ERP系统的。

  大会后,我赶紧给洪所长打电话,将这里新发生的情况告诉他,但一直关机,肯定又是在讲课。回去后赶紧写了封电子邮件告诉了他这里新发生的一切状况。

  在这里要重点补充一下老王,对他的了解是后来的合作中逐渐发现的。他原先是Y市小型国企的一位销售副总,很早时干过财务科长。他可是个企业政治高手,在国企时也是凭着自己的政治手腕爬上来,最擅长搞内部斗争。最后是由于利益问题与所在国企的一把手弄疆,被赶回家。正好在家闲着没事,被洪所长发现,和我一起结成咨询组,来做这个项目。到A公司后,由于没有具体的事情可做,经常跟在李总后到处转。一开始我们俩合作还可以,但后来发现他有个挑拨是非的爱好。比如在李总面前,经常说孙总的人又怎么不尊重您李总了,孙总又怎么无故地教训跟随李总的下属了。后期和孙总熟悉起来后,又经常跑到孙总办公室故作神秘地说,李总又如何在外面自建新厂了。不但在两位老总面前挑拨,本来公司的中层有意无意地就分为两派,所谓的“李派”和“孙派”,这位老王更是在他们之间传东传西,本来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我想两合伙人分家之快也有老王的“功劳”吧。由于这些过程基本上都有我在场,对他这种作法我是非常看不惯,但考虑到是一起来的,没有太过激的行为,只是几次提醒而已。但从此后我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特别是在上次我把款项全部交给所里之后。事后才知道他经常偷偷地给洪所长打电话,编造我一些坏话,并希望洪所长尽早让我回去,由他一人在这里就可以搞定了。

  我发邮件后的几天也未见到洪所长的回复,我最后还是洪所长通了话,从他的声音中可以听出,他看后并没有太多的震惊,只是让我忍一下。我说只要你理解就可以了。

  随后的日子里,我开始随着李总与张小姐去往深圳开始筹建新公司。其实大多数工作早就准备好了,工商注册,生产场地,人员招聘都已经开始了,这就不得不让我佩服李总的提前计划意识,保密工作做得又那么好。剩下的就是信息系统的创建。由于熟悉,我们决定还是继续使用K3ERP系统,由我亲自带头去做整个项目。开始的几天里,我和当时一起去的计算机维护员小刘布网线,调试硬件。在晚上之余,便开始独自进行整个系统的规划、设计。记得当时白天,由于公司设立初期,没有太多的办公车辆,自己就坐公交车去位于深圳的金蝶软件销售总部讨价还价,当然后期都是他们主动上门服务的,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新的ERP项目。正当准备大干一番时,意外却发生了。


--------------------------------------------------------------------------------


  那是一个傍晚,刚刚下班后准备去吃饭。这时老王从广州的A公司赶来(这段时间他和李总处理分家事宜),见到我的第一句话:

  “你赶快回广州吧,洪所长让你回去”,

  “为什么?我这边的业务刚刚开始”我心里一惊,我知道广州那边没什么业务,因为孙总根本就不需要。

  “你不要问为什么了?这是洪所长的安排”,看得出,他已经提前与洪所长沟通好了。

  这时张小姐从楼内走出来,听说我要走,急了,向老王吼道:

  “为什么让他走,我们刚刚开始筹建新的系统,现在正需要人”

  老王见张小姐这么执着,也有些急了,立即使出了他的撒手锏,向洪所长拨了个电话,然后就让张小姐接电话,和张小姐通了好长一段时间电话后,看到张小姐无奈地点了点头,我就知道深圳之行该结束了。随后洪所长又和我通了电话,大体意思是让我先回广州,有事情先忍一下。又是让我忍,没办法,这样我就回到了广州的A公司。临走时,张小姐怕我身上的钱带的不够,给了我1000元让我先用着,不够时再给她打电话,真得有些感激。

  在A公司的这几天,我倒是闲着没事,因为孙总根本就不需要我们这样的顾问服务。但几天后的一件事又震动了我。一天,接到洪所长的电话,说事务所负责电脑的赵工以及新聘来的两位会计师很快来到广州,让我照顾一下。他们来干什么?本来我就没事做,又不知道要发生什么,现在想来那时真是太年轻了。

  果然很快他们的到来,揭开了我的疑问。赵工说,

  “是老王向洪所长要的人,说是深圳新建系统,急需要懂计算机的人,还需要一些会计师,就指派我们来了,还让他们先到广州,先跟你熟悉一下K3 ERP系统,然后再去深圳”

  天哪,老王,真歹毒,转了这么大个圈在赶我。但我有一点还是疑惑,洪所长知道我熟悉K3,为什么非调我回广州,赵工听了我的疑惑,继续说到:

  “当初我们也有这个疑惑,知道你在这里,为什么还派我们来,听洪所长讲,老王说广州A公司的孙总一定要你回来,需要你,还说‘两个顾问必须一个公司一个’”

  讲到这里,我彻底明白了,这完完全全是老王的一个大阴谋,也亏他想得出。他为了能独自到深圳的新公司去任职,把我赶回来。他先是向洪所长谎称,A公司的孙总需要我回来,可以继续保持A公司的咨询业务,这样可以先把我调回广州,而后为了弥补K公司我走后人员的缺口,继续向洪所长要人。不但要人,还要让这些人跟我学习业务,学好后再去代替我。真得很歹毒。

  了解真相后的我反而更加轻松,是该回去了,九月份的最后两门注册会计师就要开考了,自己还一点没看,女友也期盼着我能早日回去,何苦在这里和他斗气呢。于是把整个事情的真相写了一封邮件给洪所长,要求回去。摘抄信中的最后部分可以体会到当时的心情。

  “我知道写这些东西是有很大风险的,不管对错,被您理解了也算是我的一种欣慰,如果不被您理解,您可以辞退我。总之,我现在是肯定要离开这地方,我的心太累了,不管是他们公司的矛盾还是我们内部的问题,不管是这边的具体业务还是人际关系,我都不想再去考虑,工作、学习、生活都系统不起来,一切没有计划性,每天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果继续下去我快要崩溃了。这段期间我最大的感触不是业务知识的增长,而是使我变得不再单纯。


--------------------------------------------------------------------------------


  我希望回Y市后,洪所长您不要寄予我太多的期望,近段时间我只是想做一个普通的员工,请您暂时也不要派我外出,让我好好的整理一下头绪和家中的事情。

  希望您尽快答复我回去一事,谢谢!  ”

  结果等来洪所长的答复,又是让我忍。自己真得很气愤,感觉也很委屈,自己从头到尾一直在忠诚地对待公司,换来的却是这么多不理解。而人家老王,从一开始就背叛,却事事得逞,这是在干什么?现在想来,其实干工作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但不被背理解真得非常痛苦。

  至此老王对我的迫害还没有结束,最后的一件事使我终于忍无可忍。那是赵工他们一行三人来的第一个晚上,由于宿舍住不开,我把宿舍让给了他们,我独自一人去了离A公司不远的一家宾馆去住(自费)。结果这件事被老王知道后利用起来,一天他向张小姐进行了以下对话:

  “张小姐,听说A公司孙总那边对你意见很大”,老王不阴不阳地开始调张小姐的胃口。

  “为什么呀,我们不是已经分家了,谁也不管谁嘛”,张小姐有些疑惑地问,

  “孙总那边的人说,是你给了我们咨询公司X主任一些钱,让他住在宾馆不出来,故意不帮A公司的,所以他们对你很有意见。”我真服了老王编瞎话的功夫,那天他看到张小姐给我一些钱,竟然和住宾馆这件事联系起来。

  “那孙总怎么知道我给X主任钱呢?”看得出,张小姐开始有些生气,

  “那是我们X主任自己亲口和别人说的”老王这下彻底把我推向了深渊。

  性格直爽的张小姐终于忍不住了,给我打电话朝我吼了起来,当时自己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张小姐气愤的挂了电话。我虽然到后来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当时已感觉到肯定又是老王使的坏。

  这一件事使我彻底爆发了,在张小姐给我打电话的第二天早上,我就独自乘飞机回到了Y市,当时幸亏有张小姐借我的1000元钱,要不然还真得回不来,后来已还给了她。我的一走,老王更加肆无忌惮,向洪所长与张小姐又说了一些坏话。我回来的第二天,就接到了洪所长的电话,要我以后不要上班了。这下,我彻底放松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

  现在想来,老王的出现,对我整个职业生涯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职场上的险恶,让我更清楚地理解了沟通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 后记,在上月去北京考试期间,拜访了一下四年没见的洪所长。如今的洪所长可是当今的知名人士,全国最为著名的纳税筹划专家。提到当年的往事,他也无限感慨,并表示当年完全被老王的谎话所欺骗。在我从广州回来的几个月后,老王就被李总解雇了,并且还打起了官司,真是恶有恶报。如今孙总与李总各自的公司蓬勃发展,事业也如日中天>


--------------------------------------------------------------------------------


  (七)充电

  回到Y市后,由于前段时间的外出,眼界豁然大开,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决定剩下的半年内不再找工作,而是继续充电,完成自己学习、生活上的几件大事。

  回来后的第二个月,我和女友就买下了房子;第三个月完成了最后的两门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一举通过;第四个月完成了自考本科段的论文撰写与答辩;第五个月,便一举通过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的全球统一考试,成为当年Y市仅有的三位全部通过者之一;第六个月开始装修房子,第七个月,开始学考驾照。满满的半年,感觉比工作还充实,到年底总结时,收获还是颇丰的。

  现在想来,那段期间,是最充实、最快乐、对个人职业生涯最有战略意义的一段期间。记得刚回来后不久,由于害怕女友的同事看到我不上班后所引来的非议,我们决定搬出女友的宿舍,到外面租房子住。刚刚交完购房款,兜中所剩无几,却敢租住当时位置最好、价格最贵的房子,真是“越穷越敢花”。

  在这里要再一次感谢国企的表哥,他又是在我最困难、最潦倒的时侯帮了一把。当时购房款不够,怎么凑也不齐。既然出来了,就没有颜面再回去找表哥借钱。但一次和表哥的通话中,表哥知道我要购房,就首先问我,是不是经济上有困难了,让我资助一下吧。直到三年后,才还了表哥这笔钱。

  记得当时的每一天,生活得非常有规律。每天下午女友下班后,去海边一起游泳。吃过晚饭后,一起去散步。学习计划制也订得很细,给自己留下充足的玩耍时间。装修房子时第一次和商贩们争得面红耳赤,学习驾照时,第一次被老师批的狗血喷头。这半年,让我经历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平生中的第一次。经历过以后,才发现自己慢慢地成熟起来。

  这就是不平凡的2002年,也是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进步的2002年。

  第三章 偶进民企,丰富专业经验

  (一)库存之惑

  2003年春节过后,我从老家赶回了Y市,早早地准备下一步的工作。

  在Y市要想找一份财务经理职位的工作不太容易。因涉及敏感信息,大多数的企业或者从下属中提拔,或者自己的亲属担任,或者从公司总部往下派人。而当地的人才市场感觉更像劳动力市场。在人才市场转了一圈回来才发现别说财务经理,主管都没有。回家后搜索当地的人才网,发现相关的职位还不少。通过几轮选择与面试,最终进入了这家位于Y市一个下属县的B公司。

  B公司是一家集团化的民营企业,下设管材、石材、果疏加工及电池四大产业。老板在当地非常有名,是那种跺一脚当地都能颤三颤的人物。凭借着早期占有大量的矿山资源,迅速攫取了第一桶金。利用这第一桶金开始了追逐做大实业的梦想。集团创建之初是高度集权,所有产业的职能部门都设在集团总部,各下属公司其实就是一生产工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的不断增多,老板开始意识到给各子公司充分放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形成集团公司总部下设财务中心、人事中心和办公室,负责整个集团的投融资业务、重大事项的决策及对各下属公司的监督监控。各下属公司也分别拥有自己独立职能部门,有生产经营决策权。放权的同时也注意到应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监督。于是老板想起来应设立审计部,这时的我也就成了这个集团的第一任审计经理。


--------------------------------------------------------------------------------


  上任之初的一段日子,开始筹建审计部的框架,当时刚考完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于是在制订审计制度时就有意识地参考国际内审协会的标准,真是现学现用。把框架、规则、审什么、如何去审等一大堆制度搞出来后,老板为了显示出对审计的重视,还开了审计大会,把各子公司的一把手和部门经理叫到一起,说了一些审计如何如何重要,在以后的工作要坚决给予支持和配合,并明确审计经理的汇报对象就是他自己,一把手。会后还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将审计制度印发下去,让他们好好学习。这样一折腾,自己感觉有些受宠若惊,老板还真重视呀。

  把年度审计计划制订出来后,经老板不断修改,最后确定下来。最重点的是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看他们是否有违规舞弊之行为,这也是老板最关心的,其次是对业绩审计和内控审计,因各子公司的负责人都是以业绩来考核他们的薪酬的,所以每季度一次的业绩审计就是确定他们的业绩是否有水分。内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各子公司在某些方面的管理。最后是离任审计,由于各子公司的负责人经常更换,在他们离开之前必须进行在职期间的审计,等审计报告出来后,此负责人方能离开岗位。

  虽然在此公司时间不长,但感觉最出色的要数对下属建材公司为期一个月的仓库循环内控审计。

  建材公司的仓库从公司创立以来一直是令集团领导最为恼火的,历任子公司负责人与物流负责人都不能清楚地说出仓库到底有多少存货。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信息和仓库出入库制度方面出了问题。该公司没有上ERP或其他信息系统,所有的出、入库都为手工操作。在信息方面存在四不符,即仓库实际库存与物流中心的台帐不符,物流中心的台帐与财务系统的库存不符,物流中心总台帐与各地区分仓库台帐不符,财务系统与库存实际不符。这么多不一致的数据领导也不知道该想信哪一个数据,每次开会时物流部经理和财务部经理都声称自己的数据准确,结果每次盘点都与实际库存有很大差异。而建材公司在全国16个城市设有地区仓库,这更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难度。因此老板把此任务交给我并希望能有所改善。

  对现有状况进行了解后,开始查找各方面信息差异的原因。我们决定沿着实际库存物资->库存卡->物流中心台帐->各地区分部台帐->财务数据这个路线逐一审查。

  冒着炎炎夏日,我和另一位审计同事走进了总部仓库,现场管理还不错。我们决定抽查一部分存货并与货架上的库存卡进行核对,结果抽查了十种存货,其中有八种不符。我们询问仓库保管员是怎么回事,结果保管员吱吱吾吾说出了原因,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发货忙而忘记了在库存卡上记录,有的是因为发货时没用计算器,心算错误。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最基层的员工、最起码的职责都会变成这样,看来不是一天半天形成的。我记下了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继续下一个环节。

  到了物流中心去查台帐,按正常的程序台帐应根据保管员送来的出、入库单登记,但让我们更加吃惊的是台帐上的记录居然与库存卡上的记录一模一样,库存卡上出现的错误竟然同样出现在物流中心的台帐上。把物流中心的统计叫了过来,在我们的证据面前,不得不说出了实情,原来为了省时,他没有按出、入库单登记,而是每到月底去仓库抄写库存卡的记录。又一个原因被找到。

  再到财务部,按照我们在仓库抽查的物资去核对,发现大部分的记录是正确的,与实际库存相符,但还有部分是不符的。继续查找原因,发现是业务员在传递单据时应物流部、财务部各一联,但有时把财务部的一联会一起交给物流部,造成了差异。

  查到此,我发现大多数都是最基础的错误,连最起码的工作要求都作不到。我不禁有些 恼怒,把物流经理叫了过来,问他是怎么回事,让他先把仓库流程拿来。他战战兢兢地拿来一本流程,我的天哪,这还是公司刚创建之初的流程,上面都几乎布满了灰尘,看来从来都没有人看过。这么多年来完全是一个教一个,师傅带徒弟这种方式在作,好多业务人员做错了还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都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正确。另外可气的是,物流经理害怕让领导知道是他们的错误而受罚,每次开会就闭着眼睛说自己没错。这次看到问题都被查出来,悄悄地和我说,能不能不告诉领导。我冲他笑了一下,你就等着呗。


--------------------------------------------------------------------------------


  简单地整理了一下,我向老板做了初步的汇报。老板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查出了大部分的原因,非常高兴。我接着对老板说,想继续去外地的分区仓库去查一下,等原因全部查出来后,再制订出全面完整的整改方案。老板听了连声说好。

  就这样我抽取了存货量最大的北京和郑州的分区仓库,挑选了部分存货的记录(物流中心数据和财务数据)。刚到北京,北京的分区经理听说要来审计的,就早早地迎接过来。由于时间非常短,我就直接去了北京的仓库。一到仓库才发现,现场管理一片混乱。存货摆放的到处都是,并且相互混杂着,怎么还有很多旧的产品?抽点进行的也很艰难,结果出来后更是大吃一惊,实物、分区台帐和总部物流中心台帐全都不一致,并且出现了大多数的盘盈。于是仔细地分析原因,发现很多的管理问题。比如,大量退货不记帐,分区经理把仓库借给朋友使用,出现白条,单据传递不及时等。临走时,北京的分区经理请去吃饭,吃饭期间不断央求我多在老板面前美言几句。这么多问题能给你美言吗?

  到了郑州后,郑州分区的经理见了面就抱怨,总部给他发货不及时了,其他分区的经理和他抢市场了,要求我回去和老板反映,郑州市场很好,让老板多发点货。我说先看看你的仓库吧。去了后发现问题也不少,基本上和北京的情况差不多。

  转了一圈回来后,发现整个仓库循环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已基本查清,并对如何改进也已心中有数。于是开始撰写审计报告,先是对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后面附表中是抽查的证据。然后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原因产生的责任人。最后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在报告的最后,我结合公司的实际编制了一套完整的仓库流程及管理制度。只是审计报告,我就写了十多天。

  在提议中,建议先根据整改方案把目前的状况扭转过来,然后再根据新编制的仓库流程及制度进行日常运营。就像对待一个得重病的病人,先要下一猛药把他救活,然后再开一记良药预防此类病再次发生。长远来看,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引入ERP系统实现电子管理。

  很快,关于建材公司仓库审计的大会召开了。大会由老板亲自主持,建材公司的各级干部也都到场,老板首先对此次审计给予充分肯定后,开始让我介绍审计过程,宣读审计报告。我读完后,没想到老板早已有所准备,开始处理相关责任人。保管员、统计员、物流经理及分区经理全部撤职,其职位由相应人员所替代。最后让我督导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成果。

  在随后的日子里,按我的分步整改法,仓储循环系统这个大难题终被解决。

  此外,在此期间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集团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此系统是由时任财务总监的刘总一手建立起来的,并经不断调整所完善起来的。在我所经历过的公司中,该公司的预算系统效果最明显、过程控制最严格、预算理念渗透得也最深刻。由于这个过程我并没参与,在此就不多写了。但这套系统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却成了借鉴的对象。

  这段期间的经历让我懂得去更深层次的研究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多动一些脑筋,而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进一步增加对公司运营方面的认识深度。

  (二)沙盘培训

  在B公司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去上面所述外,还有就是沙盘模拟经营培训。

  在此之前,对这种培训也有所耳闻。那是我们实习期结束后,公司的人力总监给组织的一次培训,参加者全是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当时有十多人,正好可以分三个小组,每组5人,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研发总监、生产总监角色,也可兼任。分三期经营,看最终哪一组的经营成果最好,投资回报最高。


--------------------------------------------------------------------------------


  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人力总监把我们聚集在培训室,大家都很兴奋。首先开始介绍经营规则,第一是研发环节,由各组的研发总监带头,研发出主持人指定的车型,具体样式由各组自由发挥,把研发样品交给主持人。第二是订货环节,总经理确定本期的订货量,如果订货量太高而生产不出,则会有大量的罚金。如果订货量太少就只能浪费生产能力,看着其他组大量生产。第三是生产环节,每组按自己研发出来的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产品,然后运至主持人处。第四是竞价环节,由销售总监拿着研发出来的模型上台演讲,解说自己产品的特点,由各组进行投票决定最高、中等、最低价,各组不能投本组的票,也就是三组产品的价格将取于各销售总监的宣传。价格确定后便最后的环节,由各组财务总监计算出本期的经营成果和资产状况。最后是由主持人和评审组对本期经营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三组人员通过抽签方式被分开,我被推荐作为C组的总经理,由于专业是财务,同时兼任财务总监。比赛开始了,第一期经营不需要研发,由主持人提供指定样式的产品,价格也统一固定。然后就是总经理订货,和本组其他选手商量后,感觉还是稳妥一些,本来就不熟悉产品,如果生产不够,是要被罚的。这样我们确定了6台,而A组和B组却分别订了12台和14台,这让我们出乎意料。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哨响,生产开始了,我们的战术是流水线作业,由生产总监统一安排,每人制作一小模块,最后由生产总监统一组装。看来我们太保守了,时间刚过去了一半,我们就生产完了6台,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组的选手在生产。时间一到,结果发现A组生产了8台,B组生产了10台,他们都离订货量差了4台。生产完毕后,进入了紧张的经营成果计算,这一点任务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一会儿的功夫,计算完毕。等到他们计算完时,发现尽管他们产销量比我们大,但最终净利润我们组稍稍领先,B组第二,A组第三。

  评审组开始评价:“很明显,C组采取了保守的经营战略,但他们险些为他们的战略付出付价,由于A、B两组未能完成订货量,罚金抵消了大部分利润,这样第一期经营A组以微弱的优势获得第一名,向他们祝贺”

  转眼间到了下午,第二期经营即将开始,主持人宣布从第二期经营开始各组研发自己的产品,并且进行竞价。比赛一开始,才发现我们组的选手动手能力太差,半小时的时间,并没有什么成形的作品,眼看时间快到了,赶紧的组成了大方块,前面象征性的安了个车头,好呆也算辆车。看着其他组研发的车型非常漂亮,特别是B组,那小轿车漂亮极了,还非常时尚,我们有些灰心了。这次的订货量我们没有再保守,本来我们的产品也简单,生产起来肯定很快,决定采取以量取胜的战略。而有了上次的罚款教训,A组和B组却非常谨慎起来,他们分别要了8辆和10辆的订货量。生产一开始,只见我们的速度飞快,流水线,一会儿一台,在生产时间结束时我们很轻松的完成了生产,20台。而A、B小组也顺利地完成了订货量。下面最关键的环节要看销售的了,由各组的销售总监分别上台展示。得票最多的产品价格将1000元,中等者800元,最少者500元

  首先上场的是A组的销售总监,他们的产品一上场就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但这位销售总监可能有点紧张,吱吱吾吾地说了半天,大家也没明白他说了些什么。B组的产品应该说设计得更为精彩,但这位老兄忽视了一个细节,因设计的是一款小轿车,本来就小,放在他大手掌里,下面的观众根本就没看清,简单地介绍一下设计过程就回来了。第三个登场的是我们组,当时我们并没委任谁为销售总监,大家一致让我上去。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一上场,我们的产品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哄堂大笑。我稳了一下神,先把大卡车式的车模放到主席台的桌子上,然后开始了我的演说。

  “大家注意了,注意了”我大声地喊着,首先得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你们看到了,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车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豪华的车是什么车吗?”

  我开始有意地调大家的胃口。

  大家在下面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这不就一台大卡车吗。

  “这是什么车,这是世界上最豪华的房车”我清了清嗓子,大声地说到


--------------------------------------------------------------------------------


  “房车一般都是这样,外表看起来憨厚敦实,里面配置极其豪华”

  “我边说大家可以闭上眼边想象。一打开车门真皮沙发四个,可变成单人床,驾驶室的后方是一豪华大床,可供两人同时使用。里面还有储物柜、空调、燃气,冰箱,卫生间、淋浴间,液晶彩电、DVD等豪华设施应有尽有。你可以乘着它去旅行时,再也不用考虑住宾馆。如果你住够了固定环境的家,你可以天天住在房车里,可以不断地变换周围的环境。住在这‘流动的家’里,是何等的享受呀”,我把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介绍房车的词全用上了。

  等我说完,大家还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之中,反应过来后一片掌声响起。

  接下来便开始投票,不出所料,我们C组的房车得到了全场70%的投票,估计剩下没投票的是我们自己组,因为规则限制嘛。B组和A组相应得到了中等价和最低价。于是这一轮大获全胜,将第二名B组远远地落在后面。以下的评审组的点评:

  “C组这次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一是设计了一款非常简单的产品,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二是采取了以量取胜的战略,这在他的订货量上可以看出,这次并没有保守,高出其他组将近一倍;三是有一位非常好的销售总监,当这款产品出来时,我们评审组开始议论,由于产量高,即使拿到最低价,也有可能获得最好业绩,但没想到的是这位销售总监表现非常优秀,将我们认为最不可能高价的产品卖到了最高价。最高的产销量,最高的产品售价,获取本期经营的冠军,当之无愧!你们这位身兼三职的总经理也表现出了大将风度!”

  第二天上午,我们各组选手继续来到培训室,进行最后一期的经营比赛。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前两期没有明确经营战略的A、B两组也开始重视起战略来。在产品设计上,他们都采取了简单易生产的产品。在这次的订货量上,B组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是最后一搏了,竟然订了40台,这可是上次的4倍。A组也不含乎,订了30台。而这次由于第二期大获全胜,我又表现出了保守的性格,根据上期实际生产情况,再加上产品更加简化,我们订了30台。订货量一公布出来,我感觉这次有点危险,看来其他两组也效仿了自己上期以量取胜的战略。比赛开始了,果然,B组简单的产品设计发挥了效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率,生产速度真快。A组也紧跟其后。在比赛还剩两分钟时,我们的队员只能眼看着其他组在忙碌。没想到,比赛时间结束时,B组和A组则刚好完成所有订货量。于是本来局势已定的比赛又变得精彩起来。

  我开始盘算,看来现在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B组,产量比自己高很多。如果B组拿到最高价,那三期累计的经营成果两组将并列,只要B组拿不到最高价,本组可以稳拿最后的冠军了。最理想的状况是,B组拿最低价,本组拿最高价,那样本期的经营肯定是冠军,这谈何容易呀。于是我开始召开小组会议,将目标定为不让B组拿最高价。为了保险期间,对于即将开始的竞价,我们小组的票要全部投给A组,然后我再在台上尽量争取A组选手和评委的选票。很快竞价开始了,这次A、B两组的销售总监纠正了上期的错误,对新产品介绍得都不错。该我上台了,大家也都在期待着,看这次我还有什么新鲜词可说。

  我上台后并没有拿着产品,大家很意外。下面开始了我的拉选票活动。

  “其实到最后阶段,产品的好坏已并不重要,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目前的整体局势”,大家一听说要分析局势,这不是提前的评审组的点评吗,得好好听听。

  “首先各组须认清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由于我们C组已远远地把你们A、B两组甩下,因此价格对我们C组来说并不重要,大家可以算一下,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可以得到最后的冠军。现在问题是谁来争第二名,哪你们两组如何投票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想一下吧”,说完我下了台。


--------------------------------------------------------------------------------


  不一会儿,投票结果出来了。果然B组的选票最低,只有可怜的几票。但可气的是A组的选票刚好比我们C组多一票。看来我的战略又保守了,当时如果我们小组少给A组投一票,那我们还会拿到最高价,但由于过分害怕B  组得票,全投给了A组,结果把自己本期经营的第一也投没了。但还算如愿,保证了累计三期的经营成果,并且实现了超过投资二倍的回报。最终我们拿到了冠军,我也被评为本次比赛的“最佳选手”。以下是评审组对整个三期经营的最终评价。

  “C组在第一至三期经营中的表现,可以用稳健开局、大举攻上、坐山观虎斗三个词来形容,最终取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但不足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显得有些保守,要不然赢得会更加轻松。在现实经营中,守是守不住的,只有冲上去攻。就像B组一样,最后放手一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不是C组及时采取了博弈分析,这个结果有可能会改变。”

  下面是各组选手上台谈通过这次模拟经营自己的体会,我作为最佳选手第一个发言。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感有五点体会。第一点,战略,在这次经营中,深深地感觉到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次活动,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点,团队,在整个活动中,团队的力量体现出来,优势互补,无论是在产品设计、生产,还是战略的制订上,大家都集思广益,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第三点,管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管理的作用,把每项活动、每个细节积极有效地组织起来,发挥最大效用。第四点,视角,在实际工作中,自己总是站在财务的角度去看别人,对其他部门经常有些不理解,现在通过全盘考虑,真正体会到各部门都有不同的功效。第五点,保守,这一点是对自己性格方面的,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保守的性格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这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力争有所改善。”

  (三)梦想

  2003年5月,非典肆虐最严重的时刻,我们结束了四年恋爱历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由于Y市亲戚朋友不是很多,原计划参加5月份Y市组织的集体婚礼。但由于突如其来的非典,集体婚礼被迫取消。既然日期已订,不想再往后推延。在距离不到预订日期一个月时,我们才匆匆忙忙开始准备起来。当时公司的老板知道后也非常重视,派了公司最好的几辆车作为婚车。由于两边家人距离比较远,再加上非典,交通已被封锁。所有的筹备工作只有我和女友两人亲自来做。租婚纱、买鲜花、约摄像、订酒店、熟悉婚车路线,购置相关用品,把我们忙的不亦乐乎。婚礼那天,作为新郎的我临时充当起了总指挥,虽然提前有所计划,但感觉还是乱七八糟。接到市里通知,各酒店不得接受集体就餐。酒店老板害怕被罚,不允许放鞭炮,响音乐,就这样我们小偷似的溜进酒店,简单地完成了整个婚礼,还算不错,没出什么乱子。等晚上回到家,一个字,“累”。

  婚后的日子更加悠闲,上班单位离家很近,天天朝九晚五,过上了很久以前就梦想的生活。但梦想最终实现的时候,却体会不到当初梦想中的美好,激情少了些,平淡多了些。

  那段期间,我开始认真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考虑起自己的职业方向。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如何使自己从众多的会计大军中脱颖而出,是自己经常考虑的问题。当前财会行业正如众多评论家说的那样,低层次的会计操作人才供远大于求,找份工作真的不易,相反,那种具有国际视野,拥有战略思维,熟悉国际准则,工作阅历丰富的高级财务人才却凤毛麟角,供不应求,其薪水也是惊得让人目瞪口呆。在资格认证中,拥有国内多个资格证书的人也不在少数,形成第二梯队竞争。但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发现,拥有国际资格、外语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却不是很多。当时一般拥有国际资格、英语熟练的人要么是考试派要么就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当然不是绝对)。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却很少时间或有能力去学习国际资格和达到英语熟练,就像一位朋友,国内资格证书一大把,但没有毅力去突破英语,国际资格也是离他远去,只能在第二梯队中竞争。

  分析过后,确定在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化水平,争取做一个“国际化”的人才,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想到国际化,就想到了目前在国内大肆宣传的ACCA,其实这个证书自己三年前在国企时就知道了,并且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去追求,只不过那时感觉距离太遥远。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于是咨询有关事宜。在2003年的下半年,开始了ACCA的考试征程。记得自己第一次考试,确实感觉非常吃力。那时幸亏有自学考试中英语的底子,但拿起课本后“拦路虎”太多,只得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查。看一页书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庆幸,自己坚持过来了。第一本书看后,感觉顺畅多了。现在看英文课本的感觉比看中文书籍还要轻松。往往眼还没浏览到,心里已经想到书中要表达什么意思了。就这样一路走到现在。

  感谢梦想,感谢坚持!

  第四章 步入外企,实现全面突破

  (一)一炮走红

  2004年下半年来到了目前任职的这家公司,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外资控股的造船企业。十年前,公司的外方老板就卖掉了自己在国内的公司。良好的天然港口、宜人的居住环境以及国内刚刚兴起的招商引资政策,使外方老板好象发现了新大陆,怀踹着大把的钞票和美好的梦想来到风景优美的Y市。恰巧本市的一个经历了几十年苦苦挣扎的国企船厂,见到外方老板好像遇到了大救星,于是国内第一家外资船厂诞生了。合资之初,外方老板担心对情况不够熟悉,只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两年过后,世界造船业已逐渐复苏,国内众多小造船厂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外方老板感觉时机成熟,毅然又买下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从而实现控股。刚开始,虽然身为董事长,家庭成员也占了公司董事会的多数,但很少来中国理会正常的生产经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企的种种弊端已逐渐显露,发现自己的家产被一个个硕鼠不断蚕食时,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亲自来到中国坐阵,开始负责日常的运营。发现自己孤身一人难以改变局面时,家里的太太、弟弟、儿子纷纷前来助阵。为了扩大阵营,不惜重金从本国内招来大批技术及管理人员。于是注定这是一场三国式的较量。

  公司十年间产能有了大幅的增长,目前拥有最先进的设备设施、最看好的市场前景、最低廉的产业工人却换不来最真实的净现金流。面对如此状况,老板突然觉醒,决定引进新人,帮他一统天下。

  我们的到来引起了公司的一阵轰动,因为毕竟公司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引进新人了。和我一起进入公司还有三位硕士,共同组成了新创建的战略发展部(SDD)。老侯,西北大学MBA,曾经有过两年船厂生产经理的工作经历。老蔡,上海交大MBA,八年工作经验,曾任职于某外企采购经理、生产经理等。阿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硕士,无工作经历。虽然这几位我都称他们为老X,其实他们只有三十岁左右。

  我们的办公室位于老板的对面,由于隔板是玻璃的,老板很容易看到我们。谈起老板,虽然六十多岁了,但精力相当旺盛,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中午也不休息,在他眼里,休息就是浪费生命,除去公差之外,他从不外出,每天呆在办公室。老板的另一爱好是喜新厌旧。公司陆陆续续建设了有七、八栋办公楼,在每个办公楼启用时,他必然要先过去住一段时间,等又有了新的办公楼,他再搬到新的办公楼。现在每个办公楼都留有他的办公室。再就是喜欢新人,据不完全统计,新人在老板眼里的“新鲜期”平均为半年。

  上班的第一天,老板一上班就直接跑到我们办公室,开始跟我们讲战略发展部的主要任务,说简单了就是帮他change management(改善管理)。头一个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老板就是给我们上课,给一些材料看,没有更多介绍公司的情况,感觉这段时间英语听力大有长进。老板是讲英文的,但他在中国呆了将近十年,中文也能听懂,但几乎不会说。公司里的中层和他汇报工作一般都是用中文。

  很奇怪,都一个周了,我们新部门成立公司也没下文件,并且人力总监也没带我们去各部门熟悉。公司员工都在纷纷议论,弄得神秘兮兮的。由于ERP系统中没有我们部门的注册,所以连我们领办公用品和劳保都不得不借用董事办的名义。后来才知道,这种情况也是公司管理混乱的标志之一。


--------------------------------------------------------------------------------


  上班后的第一个周六,老板召集我们开会,这次没在我们的办公室,而是到了会议室。首先,确定了SDD的工作是由项目组成的,不负责日常的运营管理。确定每周六都向老板做一次汇报,汇报各项目的进展情况。最后老板让我们自己选出本部门的负责人。我们有些奇怪,这种事应该在招聘时确定才对。当时给我们的OFFER上都写的是战略发展部经理。由于老侯是生产方向的,老蔡是采购方向的,阿峰是市场方向的,我是财务方向的,我们四人专业谁也不挨边,如何确定负责人。会议室陷入一片寂静,谁也没先说话。老板等了一会儿,见没人说话,问我们讨论好了没有。这时我见其他人还没作答,只好开口,“董事长,我们四个人专业都不相同,SDD以后又主要以项目为主。我提议以后实行项目负责制,哪方面的项目就有谁来做项目经理,不设部门经理,你看如何?其他同事意见如何?”老板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其他同事也说不错。就这样就确定了SDD的运作模式。

  一个月后,我接到了第一个项目。在此之前,正跟着老侯做了一个对下属钢板切割车间进行改善的项目,由于新项目的出现只好退了出来。一天,老板给我打来电话,让我马上到会议室来。停下对车间工人的访问,急匆匆的赶了过去。

  只见会议室里坐着董事长、总经理李总、采购经理Jack、ERP经理Leo、财务部长老汤还有董事长的太太Annie。公司有个奇怪的现象,外籍的部门负责人称为经理,中方老国企留下来的部门负责人则称为部长,老板太太主要负责财务,相当于财务总监。而李总则是中方总经理,原老船厂的负责人,公司董事之一。由于现在董事长直接管理具体的生产经营,他在表面上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看得出老板正在发火,见我进来示意我坐下,继续他的话题:

  “现在为什么买一个小小的办公用品都得需要十几个人签字?采购原材料的审批手续平均也得需要十八天才能批下来,这是为什么?Jack你先说”

  采购经理Jack战战兢兢地站起来,

  “我们也很头痛这么复杂的程序,采购员天天忙着跑审批,根本没时间和供应商谈价格。我很早就希望能改改这流程,但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我们也无力呀。一个小小的办公用品,财务部长、Annie、总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ERP经理都要签。如果一个人不在办公室,就要一直等下去,等完之后再去找下一个签。尤其是现在,生产任务这么紧,采购时间都要求在两三天之内购回,而审批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再加上财务上经常压我们的单子,搞得我们现在很被动,天天挨骂….”

  看得出,Jack开始抱怨起来。

  “什么,说我们财务压单子,你也不看看现在的财务状况,我们现在有钱吗?你们的采购员不知道和供应商谈付款条件,天天到我这儿来要钱,哪有这么多钱给你们。生产外包商和我要钱、供应商和我要钱,发工资得需要钱,我得需要平衡,一碗水端平。你以为就是你们需要钱呢。”老汤那高八度的嗓门立刻给予反击,想攻击财务部门,水平还差了点。

  这样的吵架在公司的会议上是经常的事,跑题加吵架是公司会议的一大特色。

  这时几乎要睡着的李总似乎被老汤的高嗓门所惊醒,

  “老汤,那么大声音干什么,我们现在谈的是流程,你又在那里扯什么皮呀”


--------------------------------------------------------------------------------


  老汤从建厂时就跟着李总,属于公司元老级的,因此最听从李总的话,见李总说话,也就不再言语。

  “那Leo你谈一下具体是怎么回事,听说这都与ERP有关”,老板把话题又转了回来。

  “这样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当初上ERP时,系统中设置的是两道先后的审批程序,第一套是采购申请审批,船上用的物资由技术定额部门下申请,其他物资由各相应部门经理下申请,申请过程是公司内部对此次采购的审批,应该不同性质的采购由不同权限的人审批,而现在所有有权限的人都要在申请单上签字。第二套是采购订单审批,采购申请通过以后,对订单的再确认,但现在是上面签过字的又要在这上面全签一遍字。ERP系统的程序完成了以后,如果涉及到签订合同,以上签过字的人又要在合同会签单上签字。我想这些就是主要原因。”

  Leo的回答让我大体搞清楚了怎么回事,但我感觉到不仅仅是程序的问题。

  老板似乎听的有些不耐烦,然后把头转向我,对我说:

  “这样吧,Sean,你牵一下头,专门成立一个单独的项目,有Leo和Jack协助,对整个采购审批流程进行重新整理一下,我不希望这种场面继续存在。项目代号就定为F001吧”

  我知道,老板叫我来的目的是肯定给我下任务。记得这个问题,在面试时老板好像就问过我,说这是他目前最头痛的问题。

  于是我的第一个项目开始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到现场向各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亲自跟着审批流程走了一圈(这在审计上叫作“穿行测试”),最后了解到这不简单是一个流程的问题,是一个中、外双方管理人员相互争斗的结果。据Leo介绍,当初ERP上线时,设计的审批人员没这么多,但是有外方经理签字了,没由中方部长们的签字他们不同意,相反有中方部长们的签字了,外方经理认为根据职责就应该由他们签字。结果弄得当时的ERP项目经理非常苦恼,眼看项目无法进行下去,只好采取了折衷方案,好,双方都签字吧。结果形成了庞大的审批队伍,尤其是总经理李总,更是不管金额大小、何类物资,都要求最后的签字人是他自己。这可苦了经办审批的业务人员,到那儿去签字,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买呀,不买不行吗?”感觉像是菜市场买大白菜。特别是到了老太太Annie那里,有一个习惯,买东西的数量对半砍,如果申请了某项物资4个,到了她那儿就会砍成2个,到时还把经办人员大骂一顿,结果经办人员为了得到正常的采购数量,故意在采购时多写一倍,砍完后,正好是所需数量。如果那一天老太太心情好,或许就不砍了,那东西也就多买了。负责审核的业务经理知道老太太有此习惯,在审批时也就形成了一种默契。于是签字的人多了,每个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权限,也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自己签。看来,是够乱的,怪不得我进公司之前向有关朋友了解情况时,朋友们说,可别进去,太乱了,自己当时还想,乱,自己去了才有价值呀。

  了解完情况后,把大体原因向老板汇报了一下,主要目的还是向老板征求一下意见,关于双方之间的斗争如何处理。于是自己举了个例子,在签字人员中,不论金额大小全签的有三人,分别是总经理李总,财务部长老汤和Annie,其实他们在职责上都有些重叠。老板听后,说到,“把老汤的签字去掉吧,由Annie全签,李总现在也不做什么事,把他的签字也去掉”。得到老板的明确答复,把最困难、最焦点的问题先解决掉,后面的就好说了。临走时,老板又给我鼓了鼓气,不要怕,大胆的去做吧,按照你的思路、你的经验去做。

  由于上班时间大家都有正常工作要作,大多数的讨论只好在每天下班后进行,白天再把些讨论形成标准的流程说明。记得每天晚上Leo、Jack都会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起讨论具体细节、修改后的可行性。老板还不时的走到办公室询问进展情况,看来他对这个项目极其重视。针对目前状况,我们主要作了以下修改。第一,首先将各种采购支出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生产性材料采购、生产性劳务采购、资产类采购、费用性采购等。分别按不同采购类别、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流程、控制点以及审批人,改变了以前大一统的流程方式。第二,划分了相应审批人的职责权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责权限,避免了以前都签却都不承担责任的状况。第三,确定了审批时限和实行“代签人”制度,每人的审批时限控制在四小时以内,在审批单上都会明确地记录交到审批人处的具体时间,签批时间。每个审批人都要指定一个代他自己签字的人,这样在他不再公司时可以由此人代签,而无须业务经办人员苦苦等待。第四,实行审计制度,每个环节如果出现了违反流程的现象,可以直接向审计组反映,审计组也不定期地检查流程,审计组长为老板,组员为我自己。


--------------------------------------------------------------------------------


  很快这一完整的采购审批流程出炉了,Leo还作了英文版,因为在公司所有的正式文件都须中、英文双份。老板听了汇报后非常高兴,决定开会正式实施该流程。

  记得开会的那一天,所有与流程相关的部门经理都到了,这其中也包括李总和老汤。一开始,老板先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作这个流程,并强调了该流程的重要性。随后是由我介绍具备的流程。我首先介绍了流程的新特点,与以前相比有那些改变。然后就逐条的解释起来。在讲解的过程中,向李总、老汤瞧了一眼,发现他们面色凝重,看来是触动到他们了。果不其然,我刚介绍完,老汤就想发言。这时老板猛的一拍桌子,说到,“今天不是流程讨论会,是实施发布会。这个流程已经经过研究,是科学的,可行的,无需讨论了。下面进行签字,在座的各位都要在流程上面签字,签了字的就要遵守该流程,不签的请现在就离开会议室。”话一说完,大家知道,这次是来真的了。没办法,李总和老汤极不情愿地在上面签了字,一签完字,老板就宣布了散会。

  两周之后,我带着从ERP系统内打出来的两张采购审批汇总表,一张是实施新流程前的统计,平均审批周期为18天,另一张是实施新程序两周来的统计,平均审批周期为1.5天。老板看到我进来,就知道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他。我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让他看了这两张表,老板非常高兴。在此后的日子里,我相继完成了收、付款流程,仓库出、入库流程,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审批流程,资金风险防范等一系列流程与制度,目前这些流程在公司日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司经济运行的“主动脉”。因此老板见到我就称我为“system man”(系统专家)。

  由于F001这第一炮的的成功打响,SDD很快成为公司“最红”的部门,私下里被他们戏称为“正黄旗”“御林军”之类的。我也被老板口头任命为SDD的负责人。不管开什么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SDD,特别是有客人来访,首先介绍一下新成了SDD,让我简单介绍SDD的职责。从那时开始,老板也就开始了换人计划,把以前老国企的中层逐个换掉,半年间基本上换掉了所有的老国企人。在换人之前,首先会让人力资源部寻找合适人选,然后就是我们SDD的面试,一般老板在场,我们四个相继提问,由于我们四个专业方向各不相同,因此什么样的人我们基本上都可以面试,提问完后,老板在征求我们的意见后决定人选的去留。记得那时除去正常的项目外,天天忙得不可开交,简直成了老板的私人助理。邀请媒体记者,让我去;接见外面来宾,让我主持;老板参加宴会,我也跟着。

  正如刚进公司时他们议论的那样,老板喜欢新人时会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他,让他红得发紫。等新人忙不来后,老板的“新鲜期”已过,再把你重重地摔下来。老板再去迎接下一位新人。半年后,随着老侯和老蔡去了生产部门,阿峰去了一开始我们做项目的钢板切割车间,我去了财务部,SDD彻底解散。

  (二)财务重组

   1. 怪圈

  谈起财务总监,那是公司的一大趣闻。公司从合资以来,开始引入财务总监,到目前为止一共六任,但奇怪的是每任在位不会超过三个月,最短的一位三天。因此基本上都处于空缺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老板的太太ANNIE,一个是老国企财务部长老汤。

  说起老太太,虽然只是一董事的职位,却掌控着公司的财政大权,居然连公司印章、财务印章及出纳保险柜的钥匙都时刻攥在自己手里,恐怕别人骗她,而真正骗她的人自己却发现不了。在来公司之前,一直是个阔太太,天天研究吃喝玩乐。看到老板一人孤军奋战,才到中国来说要帮助老板,其实是监督着老板的生活。来到公司后,老板就让她管钱,就像管家里的钱似的。自己虽然什么都不懂,但公司所有的支出必须经过她同意,流程、制度在她面前经常变成一纸空文。私下里大家都戏称,老太太天天低着头丢西瓜,捡芝麻,而老板则抬着头,西瓜、芝麻一起丢。后来感觉这句话比较贴切,比如公司的大型吊车,经常需要维修轮胎,到了老太太那儿,要么被砍半,要么被取消,结果造成大多数吊车不能运行。如果你把修轮胎换成花几十万的大修,由于专业术语太多,老太太却痛快地放行。而老板属于那种不管有没有钱,只要是新鲜的、先进的设备就买、就建,没什么决策过程。因此由于性格的差异,老太太有意无意地被划分公司政治中的“第三派”,即老板派,老国企派,老太太派。


--------------------------------------------------------------------------------


  财务部长老汤,那可不是个简单人,自从船厂二十年前建厂以来,就一直在公司。先后任职过法律顾问、办公室主任、经营部主任。只是财务部长一职也有十来年了。城府很深,能说擅辩,政治手腕较为高明。就凭能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任职这么长时间,也不简单。不管是中方经理、还是外方经理,在开会时都有点怕他。一是说不过他,再有理的事让他一掺和,不知不觉就被他带走。二是手握财权,把他得罪了,一句没钱,你什么都作不成了。在位多年,也是获利匪浅。老板早就有换掉之意,但无乃一则无合适人选,二则害怕此人,害怕人身安全方面,也害怕把公司给搅黄。因此一直以来视作心头大患。但每每派来新财务总监,很短时间内就会走掉。

  一般新财务总监到任后,下面具体的财务业务不会接触到,哪位会计如果单独接触财务总监,没多久就会被老汤干掉。如果新财务总监有些思想,想按自己的思路去规范一下,那他肯定会冒犯老太太,因为老太太已经非常适应目前的环境,不想作任何改变,尽管问题很多。但如果一个月内财务总监没有任何作为,就会被老板炒掉。就这样在下有老汤封锁、上有老太阻挡,再加上老板的期望。新的财务总监真是过不了三个月。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最近的一位财务总监,是老板花高薪从美国请来的,结果不到三天,就因不符合老太太之意,被赶走。所以老太太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谁也逃不出我的五指”。但老太太也深知老汤之作为,想换掉,但无乃走不出自己设置的怪圈。

  在战略发展部后期,老太太经常因业务问题,让我去她那儿帮她解决,因此时间长了,老太太对我非常信任,与ERP经理Leo成了他的“左膀右臂”。Leo本来也是财务专业的,当初应聘时财务经理职位,但来到公司由于老汤的存在,无乃改为ERP经理。但后来Leo得到了老太太的充分信任,老太太回国或不在公司时,所有的签字都由Leo来代替。

  我对财务部的了解是老板的一次任务安排。记得在战略发展部时,老板对我说不久后新的财务总监就要来到,希望我对目前的财务部能有一个整体、客观的评估,协助新来的财务总监一起重组整个财务部。当时我走进财务部,第一次与老汤交锋。老汤知道是对着他来的,于是用种种理由阻止我去了解。没办法,只得实情向老板汇报。在被老板大骂以后,老汤才允许我接触财务人员。就这样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功夫,对40多名财务人员逐个进行访问,调查,终于对整个财务部的人员安排、业务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在新任财务总监到来之前,一份40多页含有人员评估、框架评估、流程评估、信息评估、整改建议等内容的英文评估报告送到了老板和新任财务总监的手里,为下步工作打下了一个基础。老板甚是满意。

  2. 接盘

  2005年元旦,迎来了公司的新任CFO。

  新任首席财务官,David,是一加拿大籍华人,刚从加拿大回来。出国前是国内某大型石化集团负责资金的一位处长,因不甘于平庸,与太太一起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的五年间完成了MBA和CGA的考试后决定回国。

  看来这次老板的决心很大,对David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David的职责范围不仅包括财务部,还有人力资源部、行政管理部、IT部和法务部。老太太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配合,决定撤出财务总监办公室,并声称坚决支持David。对财务部的重组,老板决定组成一个团队,由我和Leo辅佐David。

  2005年的2月28日,在公司的大会议室召开了财务部历史上第一次大会,也是财务部改革的正式起动仪式。由财务部全体成员以及老板、David、Leo、老太太和我参加。会议由老板亲自主持。首先老汤作年度工作总结,在总结中老汤从各方面都给予了肯定,并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努力地为公司效力,处处为公司着想。最后表示自己离老板的要求还是有点距离,希望老板能给予理解。


--------------------------------------------------------------------------------


  下一个环节便是David的发言。在简单地介绍过自己之后,便开始宣读他筹备了一个月的财务改进路线图。不愧为MBA毕业,十足的理论派,只是PPT就作了90多页。先是关于财务部的三年大规划,后是本年的具体重组计划。现状调查、使命定义、业务重整等等,像是在作一个咨询项目。足足介绍了一个多小时。随后老板当场作了几个决定:第一,正式起动财务重组计划。第二,由我和Leo加入改革小组,并立即搬往财务总监办公室。第三,支持改革的将继续留在公司,反对者立即离开。第四,将报关组撤出财务部,划归物流中心管理。

  会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搬进了财务总监办公室,房间很大,三个人再加一个大的会议桌还显得绰绰有余。大多数财务部职员对我们的到来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他们毕竟经历过太多财务总监的到来,然后又匆匆地离去。老汤继续使用他惯用的招数,实行封锁政策。我们一旦找某位职员想了解点财务信息,事后他准会把那位职员骂得狗血喷头。一个星期后,感觉这样下去,工作将很难开展。我开始和David商量:

  “现在工作进展有点麻烦,找个员工了解点情况,员工很为难。他们现在持观望态度,不知道我们能呆多久。提供给我们信息,又怕得罪老汤,不提供,我们又是上司。我想这种状况须尽快得到改善”我说到。

  “是呀,按我们的计划,目前应该是问题查找阶段。如果这样下去,问题是不会查出来的。”David也感觉出了同样的困惑。

  “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对财务部实施全盘接手。以前之所以老汤能对新任财务总监实行封锁,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直接控制着具体的操作层,目前他的四个助理直接负责具体的业务。我看应该马上进行组织结构重组,现在我和Leo的加入,完全可以把具体业务给托起来。”我提出了思考已久的建议。

  “那老汤会不会翻脸呢?”看得出,由于刚加入不久,David还是有些担忧。

  “老汤早就清楚了,你的到来肯定就是要推翻他,他现在就开始反击了。没办法,早晚得罪他的。改革不会在和平中进行的,哪一次改革不是头破血流、轰轰烈烈”

  “好吧,那我们现在开始讨论一下新的组织结构图吧”

  说着,David拿出了早已设计好的组织结构图。

  “我准备把整个财务部划分为三个分中心,一部分是资金管理,负责目前的融资业务和出纳业务。第二部分是成本和预算,负责成本核算及创建预算系统。第三部分是会计业务,负责全盘的帐务处理。你们看怎么样,再商量一下具体的分工”,David征求我和Leo的意见。

  “我感觉可以,资金就让Leo负责吧,这样安排老太太也放心,很长时间以来Leo一直替老太太签字,也熟悉业务。剩下的两样我什么都可以。”我首先开口。

  “但还少一人呢?”Leo提出了疑问。

  “看看财务部还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要不然就对外招聘”David提议

  “我看财务部的小孙不错,他本来就是助理经理,又是CPA,和他交谈时,感觉对业务也很熟练”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


  “那这样吧,Sean你负责成本,让小孙负责会计业务。我把小孙叫过来谈谈”David说完打电话让小孙过来。

  和小孙的谈话让David非常吃惊,由于小孙害怕老汤,不敢接受我们的提升。

  “没想到老汤的威力这么大”David进一步感到了压力。

  “老汤被员工们私下里一直称为‘暴君’,是把他惹了,肯定得离开公司,这样吧,我私下里和小孙再谈谈,有了前段时间的交谈,我和他熟悉一些”。

  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小孙终于答应了我们的提名。

  很快召开了财务部组长以上员工的会议,在会上,David公布了新的组织结构图。这让老汤大吃一惊,他本来认为这是一次无关痛痒的会议,正在闭目养神呢。宣布完后,他立刻跳了起来,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你们懂什么呀,别看你们都是大学生、硕士生,还拿着这证那证,你们懂船厂呢,别看你们是三个人,要说起船厂,不如我老汤一个”

  看来正式宣战开始了。对于他的这种反应我们早已料到。

  “散会”David的一声散会结束了这次争吵。

  会后我们把那张组织结构图贴到财务部的公告板上,刚一贴出去,所有的员工开始议论纷纷,他们好像第一次看到动真格的了。

  随后每个分中心分别重组了各自的内部组织结构,至此完成整体接盘。

  3. 改组

  一周后,财务部便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的大会,

  在会上,作为主持的David首先发言。

  “今天开这次会,主要是请大家畅所欲言,实事求是的谈一下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次会上的发言将作为我们即将实施的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以后的奖金将与你们的表现挂钩。Sean,你注意记录和总结一下。我们就按照资金中心、会计中心、成本中心的顺序来。资金中心先来。”

  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是我们刚刚任命的资金主管,Robert,在南非呆了四年,进入公司不久,接替了资金主管的位置。

  “我虽然来公司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发现了好多问题,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风险。举一个例子,公司从2002年以来,三年没做过一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每月银行的对帐单也是缺七少八,这样很容易产生问题。


--------------------------------------------------------------------------------


  另外还有现金的管理,出纳小张每天要收到处理废钢的现金有七、八万,现在又没有点纱机,以前申请过几次,没批准,小张收一笔现金就要花半个多小时。小张去银行有时公司没车,但又急需钱,小张只得坐公交去,带着五、六万现金,风险极大,和领导也有过反映,但领导不予理会。好,我就先说到这里。”

  Robert刚坐下,负责报销审核的李会计也站了起来。

  “我感觉我们的报销程序也有问题,不管金额大小,都得需要那么多人签字。李总经理、ANNIE、汤部长一个都不能少,但找他们特别困难。现在费用也没有预算,也没有具体的报销标准,弄得业务人员经常和我们吵架,我们也不知道该找谁去。。。”

  还没等李会计说完,出纳小张接过话头,

  “在别的公司出纳就是只负责收、付款业务,在我们公司除去正常的出纳业务外,我还得负责所有收付款业务的凭证制作与记帐。我现在需要记四套帐,一套是在我们单独的TF会计记帐软件里面制凭证,一套是在ERP系统里制证,一套是记手工的银行、现金日记帐,还有一套是专门为ANNIE作的流水帐,因为系统里面生成不了ANNIE所需要的格式。同一笔业务我得需要重复录4遍。每天我都得加班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还老挨领导的批。我真是快累的不行了。”

  小张的话引起了David的注意,问会计经理小孙是怎么回事,小孙答到。

  “这也是个老问题,当初ERP系统刚开始实施的时侯,汤部长为了作帐方便,坚决不同意用ERP系统的财务模块。但根据项目组的要求,财务是ERP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必须用。于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TF记帐软件为主,然后在ERP系统内按照凭证补录数据。实际上现在ERP已有好几个月的数据没录了,但也没人管。由于TF记帐软件功能太单一,不能生成报表。其实手工的日记帐早就应该取消了,但没有命令,谁也不敢取消,只能一直延续下来。”

  小孙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

  “说起会计这方面的问题,最大的应该是报表。因为每月采购部不及时返回采购发票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下月的20号才能出本月的报表。但10前必须给银行及税务提供报表,我们不得不编一份假报表。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应付款,如果现在想要一份详细的应付

  款列表,很难做到。应付款的业务核算分散到5、6个会计手中。工程劳务类的在合同会计,采购类的在采购会计,国外采购的在国际贸易会计,其他应付款在资金会计,其他的在总帐会计。这也是我们被其他部门经常被抱怨的地方,他们的业务人员不知道到底该找谁。”

  轮到成本主管王会计发言时,她已显得急不可耐了。

  “成本这边最大的问题是虚作收入,每月汤部长会根据全年的计划以及银行的要求向我们提供一个收入数字及利润比率,其他的让我们去挤。现在弄得在产品成本巨大,每次审计时都难以解释。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没有预算,弄得我们很被动,每次老板都要我们实际发生数和预算做对比。”

  。。。。。。。

  会议整整开了一上午,本来害怕他们不敢说,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也许是他们憋了很久了,一个个都积极发言。现在感觉到我那份评估报告离实际情况还差得远呢。看来财务部的确是需要重组了。


--------------------------------------------------------------------------------


  会后,我们针对会上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核实,并进行了分类。为了确保整改的有效性,我们决定采取项目负责制,对类似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对资金和应付款问题我们设置收付款流程项目组,此项目由我和资金经理Leo负责。在此过程中,遇到和前面F001相类似的问题,都是权力斗争的产物。由David负责与老板沟通,争取他对流程改动的支持,一份完整的收、付款流程很快出炉了。对目前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一个大的改动。分为应付款确认与付款两条主线,设立了应付款小组,集中负责往来事项的审核与分析。在付款签字方面,把老汤与李总经理去掉了,最后的老太太ANNIE一人把关,这也是她所要求的。关于前面所述的资金风险问题,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关于ERP与会计问题,由David和会计经理小孙负责,我协助。首先对落下的数据组织力量进行集中补录,然后对重新运行制订了许多规则,一开始两系统并行运行,争取明年将TF记帐软件甩掉。对于会计核算,重新制订大部分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以前估计收入、利润的方法改为按实际核算,真实地反映经营成果。

  对于成本和预算方面,由我负责,David协助。首先向各部门、各领导征求了对财务方面的信息需求,设计出规范的表格,每月固定日期向他们报送各种管理报表。对于预算,我们专门成立了包括公司领导高层在内的预算委员会,制定相应的制度,在ERP系统内建立预算结构及预算差异分析,为年底的正式编制下年预算做准备。

  还有人员培训、部门沟通、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着。

  。。。。。。。

  半年后,这些措施已见成效,各方面大有改观。我们对财务部的成功重组经常被老板在各种会议上树为典型。下面是当初ERP财务模块首次正式运行后,首席财务官David给全体财务人的一封感谢信,可以体会到当时成功后的喜悦。

  “         致尊敬的全体财务同事的一封感谢信

                     

  首先,祝贺你们为ERP系统的全线贯通所取得的惊人的业绩。你们所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热情和贡献精神将成为其他员工改进和提高的榜样和楷模。在2005年8月31日,当我亲眼看到第一份精准的由ERP系统产生的财务报表时,的确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和激动。

  我诚挚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在过去半年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也真心地感谢你们的家人对你们的通宵达旦加班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你们无私的奉献和杰出的才智,今天发生的这一切仍然是遥不可及。

  这次ERP系统里程碑式的成功标志着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它是团体合作和个人奉献相结合的产物。公司正在努力实现业务的一体化,而ERP正是坚实的后盾,它功能强大、值得信赖,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准确性、生产力和效率。

  为了将我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船厂,我们的员工要有攫取最新的知识和理念的意识。我们必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敏锐的洞察力来追求职业发展。

  你们创造了一次奇迹,我坚信你们能继续发挥你们的才智去把握机会、勇于进取。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辉煌的明天。 ”


--------------------------------------------------------------------------------


  (三)管理变革

  也许是由于财务重组的成功,更激起了老板要重组其他部门的欲望。老板要求David将精力转移到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部门。在此期间,人力资源、行政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法律的部门负责人都一直在向David汇报工作,大多数的工作我都参与其中。于是David决定将我负责的成本中心划归小孙的会计中心,Leo继续回到了他ERP经理的位置上,兼任资金经理,财务部的工作经过重组之后进入到了稳定期。

  2005年7月,经David提命,董事长批准,我被任命为助理首席财务官,总监级。

  谈起人力资源部,要从Scott说起,原人事副总裁,新加坡人。三年前来到公司,是老板第一批从新加坡带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他当时来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赶走被老板视为蛀虫的前人力资源部长,第二个是大量裁员。Scott在一年后才把前人力资源部长赶走,第二年便将全公司的职工裁了三分之一。得罪了很多人的同时,也引来了大量的劳动诉讼官司,再加上他本人无太多的管理理念,经过了几番折腾之后,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几乎处于零起点。老板开始看不惯他,想方设法让他走,走了几次也没走成。主要原因是Scott和老太太ANNIE的私人关系特别好,每到关键时刻,老太太便会挺身相救。老板让David关注人力资源的首要任务是把Scott赶走,一个要赶走,一个要力保,最终Scott不再任人力资源副总裁,而改任行政管理部经理,这种结果两边算基本满意。在此之前,通过猎头,开始招募人力资源经理,几次面试后,最终确定了一位来自天津,拥有多年外企工作经验的孙女士。对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改造从此正式开始。  

   一天,David把孙经理叫到办公室,再加上我,开始了孙经理上任后的第一次工作谈话。

  “孙经理,我先大体把情况给你介绍一下,你要作好思想准备。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基本上处于起点状态。通过这张组织结构图可以看出,公司没有清晰的层级结构,也没有明确的工作汇报关系,现在是公司大部分的中层只向老板一人汇报,老板也非常苦恼,我想这是首先要解决的。第二个就是公司的薪酬体系,整体来看,公司的工资水平不低,已大大高于Y市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不满意,经常以离职威胁老板。特别是技术中心,工资水平是最高的,但每人都想加工资,老板也害怕他们走掉,就不断给他们加,这样也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三个问题是绩效考核,现公司没有绩效考核体系,各部门也没有业绩评价的方式,这是个大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公司多年来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员工之间小道消息到处散播,工作积极性都很低”

  David停顿了一下,看到孙经理满脸的困惑,风趣的问了句。

  “是不是被吓着了,没见过这样的公司吧,这样的挑战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说说你的感想吧”

  “没什么,你和Sean怎么说我怎么做就是了”,孙经理回答。

  一句话把我和David搞得有点晕,你是HR经理呀,我们只是说一下问题,帮你做一下引导,关于如何做,你自己应该有idea的。在后面的实践中验证了我们的猜测,这个后来被称为“表格经理”的孙经理只是像个主管。

  “那好吧,我们开始谈论一下公司的组织结构,我们先讨论出一个建议,和老板谈过后再作决定。Sean,你先谈一下你的看法”,David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

  “好,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目前的这张组织结构图,看这张图的最大感觉是乱,到处都是虚线和直线。比如原人事副总裁直线汇报给总经理,但还可以间接汇报给董事长。各项目经理直线汇报给高级副总裁,但也可以间接汇报给总经理。再一个就是没有层级,你根本分不清公司的管理层有几个层次。我感觉这是长期中、外双方管理层斗争的结果,想做一个完整的结构图也就意味着权力的再分配,这还是要看老板有没有大的决心去改变。”


--------------------------------------------------------------------------------


  “是啊,我们先讨论,关键还是老板下决定”

  。。。。。。。

  经过了几天的讨论、修改,一份初稿终于出炉。实行CEO总负责,下设CFO,负责包括财务、人事、行政等在内的大后勤;CMO,负责中国和新加坡的销售与市场;COO,对整个生产和项目负责;CTO对技术与设计负责。这一层面形成公司的决策层。再往下是执行层,由总监级和部门经理组成,再往下是操作层,由主管和普通员工组成。取消了原先的总经理职位,改任为助理首席执行官。这一方案老板极为肯定,在略加修改后就下文实施。这也是公司首次明确地对外发布组织结构图,确定工作汇报关系,为下步的改革确定了良好的框架基础。

  这也使得李总经理对我们更加仇视,在经过了F001取消采购审批权、F002取消财权、CFO管理人事权以及组织结构图取消总经理职位的四步措施下,以李总经理为代表的老国企派彻底在公司的政治舞台上退出。

  为了填充新结构图的空位置,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开始了。记得那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就是和猎头打交道,然后就是有不断的候选人接受我们的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招聘与内部提升,各重要岗位都基本到位。物流总监是来自国内著名的物流实战专家,融资经理是拥有多年融资经验的北大博士……..

  在企业文化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外界发布信息,创办了由David任主编,我和孙经理任副主编的《启航》杂志。为了增加高层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我们设置了新员工入职茶话会,开辟了每日广播,员工生日祝福与赠送蛋糕等一系列措施。

  为了强化跨职能事项的协调与执行,我们设置了多个委员会。例如有负责保险事项的保险委员会,负责对外联络的公共关系委员会,负责解决重大人事问题的人力资源委员会等等。这些委员会开始一般由老板和David交流出概念,我来具体实施。我兼任了大部分委员会的秘书长。委员会的设置大大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及各事项快速有效地执行。

  。。。。。。。

  改革进入到了一个高潮期,整个公司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四)临危受命

  10月的一天,David从外面急急忙忙跑进办公室,说要和我商量一件事情。

  “看来,老板对Scott终于失去最后的耐心了。这不,老板和太太现在去机场的路上,他要回国呆十几天,刚给我打来电话,要我马上把Scott辞掉”,David 急切地说明情况。

  “Scott这段时间不是挺低调的,为什么老板还一直盯着他?老太太有什么意见吗”我不解的问。

  “嗨!只要是让老板盯上,他是不会放过的。这次老太太也顶不住了,同意了这个决定。”

  “我刚才已经和Scott谈过了,其实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他答应了。但要求公司给他补三个月工资,老板也同意了。月底Scott就要离开公司。”


--------------------------------------------------------------------------------


  “这么快,那谁来接替他的位置呢?”我问到

  “这也是要和你商量的问题,你认为谁合适呢?”

  “现在在外面招聘可能来不及,市场部的高经理挺合适的。现在市场部承担了很多管理部的职能,市场部本身的工作大多都在新加坡进行。前段时间不是还打算要合并这两个部门吗?”我忽然想起了市场部的高经理。

  “可能不行,市场部与管理部在职能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再说他走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David摇了摇头。

  “那Scott的第一助理小陈呢,他可以呀”,我继续推荐。

  “恐怕他撑不起来呀,你想,现在行政管理中心很复杂。以前的管理部是由老国企的王部长负责,Scott过来后,把以前他下属的宾馆、车队、保安等也都带了过来,所以更名为行政管理中心,宾馆经理是为老板和太太的饮食起居服务的,车队经理是原先李总的司机,而保安经理也实际上扮演着老太太保镖的角色,再加上以前的王部长,Scott和他的两个助理。他们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摩擦,这次Scott走也与他们之间的矛盾有关。你想这么复杂,他能压得住吗?”David进一步解释到。

  “那你认为谁合适呢?”我实在想不起更好的人选。

  “你怎么样?”David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我,我不行吧。我的专业是会计,以前也没有过类似的经验。这么复杂我恐怕顶不住。”我赶忙推辞。

  “我感觉你能行,这么长时间你已经对行政管理中心有所了解,你和他们每个人都很熟,我相信你的能力。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你先兼任一段时间,我们边进行招聘。”

  看来David主意早已下定,这次只是来和我解释。没办法,接吧。

  “这样,你去的任务主要是稳定,能把整个部门日常工作正常进行下去就可以了。这边的位置还留着。财务部、管理部各工作半天。”

  我心想,这次算死定了。如果干得好,肯定会继续留在管理部,但这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向,自己肯定要走的。如果干不好,那很快就会像Scott那样被赶走的。

  “好吧,我去。” 

  一周后,公司的任命文件下来了。

  David主持了行政管理中心主管以上人员参加的交接大会。在会上,先是对Scott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并表示他是由于个人原因需要回国。在Scott向大家表示感谢后,各与会人员也纷纷表达了对Scott的留恋。接下来便公布了我的任命,我和Scott紧紧地握了一下手。一种苦涩的感觉油然而生,当年是Scott驱车百余公里到我当时的单位说服我到公司来,没想到竟这样巧合,而又是我接替了他的位置。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呢。


--------------------------------------------------------------------------------


  等我拿到行政管理中心的组织结构图后,才发现比我想象的更加复杂。这真是一个大部门,只是职员就将近一百人,包括了办公室、宣传、公关、保安、宾馆、车队、医疗、环卫、食堂、商务中心、资产维修等所有的后勤项目。而Scott为了压制以前的老国企经理,把两个助理给提来,形成一个集团,而老国企的经理们占据了操作层,也形成一个集团,上下形成压制与被压制。这张结构图便是产生磨擦的根源,虽然David一再和我强调只要能维持工作就可以了,但我的性格决定了不能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正好这也是锻炼自己管理能力的一次好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先后采取了五项措施对行政管理中心进行了重组。

  第一招,调整组织结构

  最初的几天,思考最多地是结构如何配置才能把以前的磨擦减少到最小,最大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最后决定将所有的业务根据性质分为四大业务组,分别是资产管理组、后勤服务组、公共关系组和公司治安组。老国企的经理们被分入同一个小组,由以前资格较老的高部长任组长。另外Scott的两位助理也各负责一个小组,保安经理单独组公司治安组。四人同一级别,都是经理级,互不冲突。为了照顾原车队和宾馆的经理,他们也可直接向我汇报。另外为了规范本部门的名称,将原行政管理中心更名为行政管理部。

  第二招,每周例会制度

  为了使部门核心层更好地了解工作的进展状况及加强他们之间的协调,实行了每周一例会制度。参会人员为我和四个业务组长加车队、宾馆负责人。首先是他们逐个汇报上周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接下来汇报本周计划以及需提前协调的事项。在此过程中,我会对每个人的业务加以点评。同时让办公室秘书做好记录,加强监督,同时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依据。

  第三招,横向服务模式

  我首先将部门职能定位于“服务”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最好的服务便是本部门的最终目标。以前其他部门需要服务就直接给各业务组负责人打电话,各业务组负责人天天忙于救火、分配任务,而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却无力监督。据此状况,我制定了“横向服务模式”,即统一设定服务热线,客户部门有需求拨热线-> 热线记录并分派工作单-> 工作人员人员服务,客户反馈派工单 –> 业务组负责人监督,并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但提高了部门反应与执行的速度,工作质量也大大提高。

  第四招,纵向管理模式

  因部门涉及人多、事杂,在管理上我分为三级管理,即部门经理、业务负责人、工作人员,并明确地进行了职责权限的划分。部门经理的主要任务是为整个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代表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而业务负责人主要是对具体的业务负责,负责业务的协调与沟通。工作人员主要是执行具体的业务实施。如果某一级出现了困难或问题,由上一级负责帮助解决。这一权限的划分,杜绝了无人负责的局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招,创建文化氛围

  记得我在上任之初的部门大会上提起“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引起了全体员工的共鸣。于是我决定在部门内部创建 “工作是快乐的,快乐地工作”的这种良好氛围。让所有员工感觉到部门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相互关爱、相互友好。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效果出奇的好,每个员工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积极性。记得到了年底,我专门向老板了申请了一笔资金,进行了部门聚餐与娱乐。在宴会上,一位老员工激动地拉住我的手,泣不成声,说工作三十多年了,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温暖。这更让我感受到了管理的魅力。

  因所做的工作与每个部门密切相关,每一个细小的改变大家都能体会到。在有效地组织框架及运行模式下,行政管理部的表现让整个公司大吃一惊,从以前经常被投诉转变到目前的人人都尊重。在月度中层会议上,老板高兴地直说,没想到!


--------------------------------------------------------------------------------


  经过半年的努力,行政管理部的面貌不但焕然一新,还相继完成了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来访接待、瑞典公主来访接待、公司食堂对外承包、组织公司大型趣味运动会、扩大公司宣传等重大项目。

  没想到,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有这么大的潜力可挖。

  (五)国资委考试

  1. 报名

  一个星期四的上午,刚上班没多久。突然接到国企表哥的电话,好长时间没和表哥联系了,有什么事呢?表哥一般不在我上班时打电话。

  “XX,你看到那则国资委的招聘广告没有?我感觉你去试一下,肯定行。”

  听得出电话听筒那边的表哥还挺急。

  “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过,是不是省国资委向全省公开招考省管企业财务总监的那条信息呀,我又没想过要到政府工作,没太在意”,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你在外面可能感觉不到,现在大型国企的主管部门就是国资委。这次国资委要向各大企业派驻财务总监,面向社会招聘,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昨天晚上我和你嫂子在家看电视,电视上早就公布了这条招聘信息,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报名,你得抓紧时间”表哥向我解释。

  记得当时在矿务局时,那时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可了不得,对于我们下属矿上的会计来讲,简直太遥远了。中间隔着矿财务科长、矿总会计师、集团公司财务处长,然后才到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隔着四级呢。

  见我没吱声,表哥继续在电话中劝告,

  “你可以去试一下,不一定非得要考上。有这样的经历也是很难得的。再说,万一要是考上了,那可相当于副厅级呢。”

  至于什么级,我才不在乎呢。只不过表哥说得也对,这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我倒要看看政府是如何搞这次招聘的。想到这,我答应表哥去试一下。表哥最后挂电话时还鼓励我,“你肯定能行的”。

  放下电话后,我马上到网上查看了这则公告。报考条件还挺高的,必须是会计专业本科,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另外对工作经历要求也很严格,在政府事业单位的,必须处级以上三年;在企业的,必须是大型企业中层以上的;在事务所的,必须担任主审十年以上。算了一下,自己还算符合条件。报名截止日期果然今天是最后一天。报名地点,啊,竟然在省城的国资委办公地点。要知道,从Y市到省城最少也得需要五个多小时,时间有点紧张。

  匆匆地在网上下载报名表并填完,准备好照片及其他证书,最后没忘记带了一份组织结构图。抬手一看,哇,十点半了,得赶紧走,要不然,到省城他们就下班了。

  到省城时已是下午4点半,差半个小时他们就下班了。一进国资委大门,一个指示牌引向了设在三楼的报名处。报名大厅内人不是很多,可能是临近结束了吧。排在我前面的有两三位。看了一下他们的工作人员,还挺正规的。一位负责审查报名表,审核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一位负责查看相关证书,还有一位负责资料录入。


--------------------------------------------------------------------------------


  很快就轮到了我,“你是来报名考试的吗?”

  看得出,坐在中间那位负责审核资料的是个头,似乎对我有点怀疑。

  “对”,说着我把所有的资料递了上去。

  看了一会儿资料,他再次抬起头,上下打量着我。

  “你们公司规模多大,年销售收入是多少,有多少员工?”

  其实这些信息在报名表上都有,他可能想确认一下是否属于大型企业。

  “我们公司目前总资产17个亿左右,年收10个亿,大约有3000多名,是一家造船企业”,我回答到。

  “你27岁,就坐到了这么高的位置,真不简单!”

  我想他可能对我的职位还是有些疑虑,因为我的资料里面,没有红头的任职文件,只有电子邮件任命的打印版,幸好我还准备了这份盖有公司印章的组织结构图。我把组织结构图交给了他,看完后他开始和我聊了起来。

  “你是我们全省350多名报名人员中最年轻的,真没想到还有20几岁的人能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前面已经有100多位因不符合条件被退了回去。没想到,你还真符合条件。”

  说话的同时,另外一位负责审核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对我的CIA和ACCA阶段证书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审核的过程中第一次看见全是英文的资格证书,大多数报名者都是国企的老总们。

  “你考这个费了不少功夫吧”

  “还可以吧,都是工作之余进行的。”

  “记住,下个周六带着你的准考证、身份证来进行笔试”

  “啊,这么快,有没有什么复习资料或大纲之类的东西”习惯了考试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考试的范围。

  “没有,我们这次笔试主要是考察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以能力测试和案例分析为主。好好准备吧,祝你成功!”

  2. 考试

  一周很快过去了,由于离得比较远,我提前一天到了省城。第二天早上还没到考场,就看到门口两侧排满了长长的车队。呵,简直是汽车博览会,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档次也高低不同。院内,一个个大腹便便,脑门发亮,真不愧为各国企的大管家。好像他们大多数都认识,互相之间有说有笑。突然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圈子里的人,既没有豪华的装备,又没有熟悉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谈话自己也不感兴趣。唯一有的是对考试的信心。


--------------------------------------------------------------------------------


  大家陆陆续续走进了考场,例行的程序过后试卷很快就发下来了。我拿着试卷大体扫了一下,整个试卷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主要涉及财务及相关基础知识。这些题对于参加过注会考试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用最短的时间飞快地答完。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是两个问答题,考政策掌握情况,记得其中一个是问中央及省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果。幸亏我前段时间去各国资委的网站查看过相关的信息。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分五个方面进行了回答。第二个问答题记不清了,反正也是涉及国资监管等相关内容的。第三部分是考会计实务,一个大案例,某企业整个经济业务循环,要求分别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很顺利地答完这部分。第四部分是考内控,五个内控循环,要求找出其中的内控缺陷,并提出建议。第五部分是考财务分析,给出一个企业的实际财务及经营状况,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光财务比率指标就涉及二十多个。题量非常大,等我做完全部试题时,正好时间到了。看看周围的人,大多数可能没做完,监考人员收卷时,还在匆匆忙忙地写。

  走出考场,总体感觉还不错。这次考卷出得也很有水平,比较系统全面地考察了作为一个财务经理人所应具有的业务知识。既然是招聘财务总监,感觉还是少了些战略层面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刚考完注会的学生来答题肯定会考的很好,但对于那些深居要职多年的“大管家”们来说,这么具体的业务还真的有点陌生。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天,手机上显示出了省城的区号。

  “XX,恭喜你通过了笔试考试,进入到了面试。这可是从250名考生中选取的前100名”

  “能告诉我的成绩是多少吗?”,通过是预料中的事情,但我想知道一下我的成绩。

  “对不起,我们不能告诉你的具体成绩,这是我们的规定。但可以透露一点,你的成绩还是很靠前的。明天过来抽一下签,决定你的面试顺序”

  哇,又是这么急,为了抽签还得跑一趟。我突然想起了在省城读研究生的表侄女(国企表哥的女儿),何不让她代我抽一下呢。

  “能不能让别人代抽呀,我这边过不去”

  “可以呀”

  表侄女的手真厉害,给我抽了第一考场的第一个,时间是周日的上午8点。看来又要去一趟省城。

  为了能够提前到达,周六的晚上,我就坐上了去往省城的火车。一路上,开始思量起来。像上次笔试的题目,国企的老总们进入前100名的应该不是很多,大多数可能是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这次面试主要是测试工作经验以及实际反映能力,而能在事务所待十年以上的人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可能不多,自己还是蛮有优势的。

  第二天我提前到了考场,这次奇怪的是名牌轿车少了很多,只有三三两两的几辆停在院内。工作人员检查完我的证件后把我带进了等候室。进去一看,大家比我来的还早。这时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个空的文件袋,要求每人将所带的手机交上来。后来才知道,这是以防面试完的人给未面试的人透露信息。在等侯期间,如果侯试人员要去卫生间,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跟随,面试完的人会被要求立即走出考场,看来整个过程还是挺严谨的。

  由于我是当天的第一个,在等侯室没多长时间,我就被带到了准备室,工作人员告诉我,我只有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去后,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张面试说明,上面罗列着面试要求。整个面试将有三十分钟,首先要进行简单地自我介绍,并说明自己的竞争优势。接着回答规定的三道问题,最后是面试官的提问。面试说明的下面是规定的三道题目。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就是让准备这些题的。我看了一下题目,第一个,请你阐述一下快速发展和稳健经营的关系,并举一实例说明。这不正好和当年作咨询顾问时广州的那家企业相似吗,就借用他吧。先要说明一下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再用例子加以佐证。很快的我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回答要点。接下来看第二个题,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作业绩考核时,你认为单纯的用净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有什么利弊。前段时间刚好在网上“栖息谷”看到了一篇利润是面包,现金是水的帖子,形象地比喻了用利润作考核指标的特点。再加上自己在私企公司作审计经理时,对下面子公司的考核都是我作的,对几个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如何组合使用非常了解,于是这个题的回答要点也记录了下来。还有最后五分钟,工作人员在提示,最后一道题,假若你是省管企业的财务总监,你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监督国有资产和推进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这道题自己没有经验,再加上时间有限,只能编了。但答题思路与结构还是很重要的,起码答的几点要成一体系,这是考ACCA时得出的经验。第三题的五个要点也随着准备时间的结束被记录在纸上。


--------------------------------------------------------------------------------


  其实面试室与准备室是对门,准备时间结束后,我被工作人员紧接着带到面试室。刚一进门,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个很大的教室被临时改造成的面试室,正对面的是十三个面试官(后来才知道,这些面试官是由省国资委的官员、大学教授及省管企业负责人组成的)。

  坐在最中间的是主试官,左侧是负责计时与提醒的工作人员,右侧是负责摄像和照像的工作人员。在面试官对面放着一张孤零零的桌子,那应该是我们被试人员的座位吧。坐下一抬头,发现将近二十个人在看着自己,虽说是自己经历过多次的被面试场合,也面试过很多人,但像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到,不免有些紧张。

  “被试人,你清楚面试的程序吗?”坐在中间的主试官开始说话

  “我清楚,”我答道。

  “那现在开始吧”

  “好的,我现简短的做一些自我介绍。我叫XXX,27岁,来自Y市的XX船厂,职位助理首席财务官,主要负责公司财务,协助首席财务官管理公司人事、行政、IT及法律。”

  刚介绍到这里,所有的面试官一开始还低头看我的简历,一听到27岁,都抬起头来,重新打量着我,我预计到他们会惊异于我的年龄的。

  “我的竞聘优势是年轻与国际化。我18岁中专毕业,至今有将近10年的工作经验。在这十年中,我经历多次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作经验。我善于学习与思考。我相信年轻就是我的竞争力。”

  说到这里,看到主试官肯定的眼神,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我的第二个竞聘优势是国际化。我们的国企目前面临着国际化的浪潮,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国际化的人才必不可少。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本身就是一国际化公司,另外我即将取得ACCA的资格。再加上平日里我非常注重对同类事件国际上处理方式的研究。比如关于国有资产监管,发达国家的监管方式是我非常有兴趣的,我经常到国外的网站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国外的发展动态。因此,我相信国际化是我的竞聘优势”

  其实把国际化作为优势也是我提前准备了一下,分析了竞争对手的形势。发现无论是国企的财务老总还是事务所的主任审计师,他们在经验以及控制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自己不能硬碰。但国际化肯定能让面试官们记得住。

  看得出,众位面试官们被我的发言所吸引,于是思路更加清晰。

  “下面,我来回答规定的三道题。第一道题我将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二道题我将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三道题我将从五个方面回答。下面开始一一详细作答……..”

  三十分钟的时间真得很快,到了还剩最后五分钟的时候,工作人员进行了提醒,两分钟后我便结束了我的发言。最后三分钟,面试官的提问时间,他们好像听得如了神,等了一小会儿,才有一个面试官提问。

  “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


--------------------------------------------------------------------------------


  “英语在我们公司是工作语言,无论是日常的工作邮件,还是工作报告都是英文的。不要说是公司中层以上,普通的职员进我们公司首要考察的就是英文能力。因我们还有月度的工作会议,各部门经理在会议上都要用英文做presentation,这在Y市也是很少见的”

  刚一答完,时间就到了。

  当我走出考场后,发现自己的衣服竟然湿透了,看来是有点紧张。

  3. 考察

  虽然感觉面试过程还不错,但不知别人的发挥。 也没有太多的信心进入下一轮。

  一周后,熟悉的省城电话号码又出现在我的手机上,知道又有好消息到来。

  “XXX,恭喜你,已经通过了面试,进入了我们60人的组织考察名单。”这次打电话的好像不是上次那个人,后来才知道是干部处的李处长,也就是报名时的主审人。

  “只要通过最后的组织考察,你就进入了我们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除了这次分批委派的财务总监外,你随时有可能成为省管企业的高管。再次向你确认一下,你接受不接受这次组织考察?”

  组织考察不就是向我们的人事经理或其他人了解一下我的背景嘛,只要不扩大影响,就可以。想到这,我回答到

  “可以呀,那你们什么时间考察呢?”

  “这个我们不提前通知,到时就会知道了”

  还搞得这么神秘,挂电话后心情很不错,不管后面怎么样,毕竟自己一步步走过来了,也算得到了认可。

  我提前和人事部的孙经理沟通一下,如果有省城打来咨询我的电话,可以照我的实际情况说,但别在公司内部把此事给扩大了,因为这事我从来没和别人说过。一旦老板知道我去参加应聘考试可就麻烦了。

  两周后的一天,我正要去采购部参加一个会议,忽然看到从公司外来了七、八辆轿车,这又是市政府哪个部门来参观呢?自己没在意,继续向采购部走去。会刚开了十分钟,手机响了,是David打过来的。

  “你现在在哪里?赶快过来吧,大家都在等你呢”

  他的一句话把我搞蒙了,我们俩在一个办公室,刚才出来时也没说有什么会要开呀。纳闷间我走进了二楼会议室。进门一看,满满一会议室人。大多数都不认识,瞧着对面的那位眼熟,这不是上次报名时的李处长吗,他怎么来了?组织考察,这就是组织考察。可要命了,怎么这么大规模呀。再往旁边一看,和我们一直作对的李总经理在瞪着我呢,坐在我身边的David小声地问我,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告诉我。我说一会儿再和你详说吧。David简单地把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下。这时李处长又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

  “我们还是向你确认一下,你是否接受我们的组织考察,因考察涉及到很多人,考虑到你们这是外企,我们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不接受,我们现在可以离开。”

  看来,李处长对外企还是了解的。


--------------------------------------------------------------------------------


  我小声地问David,接不接受考察,怎么办?

  David和我说,都这样了,公司还有谁不知道,就接受吧。

  考虑了一下之后,我向李副处长说:“我接受”

  “那好吧,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程序,我们首先会同你的上级、下级及同级谈话,了解你的情况,你自己也需要写一个包括十方面的个人总结,另外我们会调取你的档案,查看相应的情况。现在我们就开始谈话,你需要回避一下,到时我们会叫到你。为了减少对你的影响,我们将两天的考察缩减为一天,今天晚上得辛苦一下各位了。”

  我走出会议室,直接向老板和老太太的办公室走去,得想他们解释,要不然麻烦就大了。我知道,如果我现在不去解释,那个李总经理肯定会向老板吹风的。和老板的解释也非常简单,我只是说我考取了一个资格证书,他们考试方向我们确认一下我的状况是否属实。不是我要到外面去应聘,接着表达了一下对公司忠诚。直到老板和老太太相信了我,我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才知道,这次是省国资委和省组织部联合起来,对进入名单的60人分别进行考察。因Y市是进入名单最多的一个市,有五人,他们也派来了精兵强将。他们先是找到了Y市的国资委,Y市的国资委领着他们找到了我们公司的中方股东之一。中方股东的党委书记又领着他们到了公司,怪不得这么多车呢。

  当天人事部孙经理将组织结构图拿给他们看,他们挑选了上下左右的十几个人,这还真是360度考核,公司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几乎都涉及到了。事后听孙经理说,他们对我的评价都非常好,省国资委的考察人员也没想到考察效果这么好。此后大家一直私下里宣传着我要到省政府去上班,这件事直到半年后才消除了影响。

  第三天下午,李处长打电话让我把个人总结送过去,并说因时间紧张,问我能不能晚上在他们所住的宾馆接受对我个人的考察。我说可以呀。

  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十分钟,我来到了宾馆。但房间里没人,我只得在大堂里等着。半小时过后,还是没有人。正当我给他们打电话时,李处长的电话打了进来。

  “很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我们在外面有些事情,现在正往回赶,你再稍等一下。”

  果然,十分钟后他们到达了宾馆。一见面,李处长只向我表达歉意。看得出,他们在外面喝了不少酒。孙副处长倒也直白,

  “今天和你们Y市国资委几位同志一起吃饭,把时间给耽误了。我今天也喝了不少,按照我们规定不能工作了,让没喝酒的小李问你几个问题吧”

  我说没问题,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回答了他们的一些问题。

  最后离开宾馆时,李处长说什么要下楼来送我,我赶紧劝他。但李处长最后在宾馆门口摇摇晃晃地握着我的手说,

  “老弟,说实在的。从你一开始报名,我就对你特别关注。看你能走多远,没想到你还真厉害,竟然一步步走到了最后。了不起!说实话,如果让老哥选,肯定第一个选你,你也是让我最佩服的,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但告诉你,我说了不算,最后具体确定谁被聘任,是我们高层领导决定,你也不要报太大的希望。”


--------------------------------------------------------------------------------


  说到这,我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官场的游戏规则始终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形式上再严谨。但结果对我并不重要,我也不想离开目前的公司。非常感谢李处长对我的忠告。

  虽然知道结果和我并没有关系,但还始终想了解一下最终的结果,因为自己毕竟经历过。按最初的招聘公告,也就是二周后就应该公布,但最终到年底也没有结果。看来并不是按成绩排列那么简单。高层之间的偏好以及国资委与被监管单位(省管企业)之间的关系很难快速地作出决定。直到今年六月份,才聘任了四位作为试点,而不是招聘公告所说的首批聘任10名,第二年再聘10名。

  记得春节回家,家里人及亲戚对我充满了期望。我告诉他们肯定没有结果,但自己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些有关政治的电视剧,诸如《至高利益》、《国家干部》、《谁主沉浮》等等,以增加认识与了解。

  (六)风云突变

  12月14日上午,正在北京准备考试的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打开一看,是老太太ANNIE打来的。这时候找我能有什么事呢?临走请假时向她发了邮件的。

  “Hello, Annie?”我只得头痛地接起电话。

  “你的保险是怎么回事?向刘先生解释一下吧”

  奥,是为了保险这事呀。说到这,得重新提一下保险。

  保险在船厂这种大型的机械制造行业是极为重要的,每年仅保险费一项,就要付出近千万元。在老汤掌管财务时代,对保险商的选择权与另外的资金分配权、采购审批权被老汤视为三大特权。至于什么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他才不在乎呢,对保险商的选择也只是他一人说了算,其实老板与ANNIE也深知这里面的学问,但只是没办法罢了。当我们整体接管财务后,老汤还是死咬着保险不放。David和老板经过商量,决定成立保险委员会。对保险商实行公开招标,集体当场决定,这也是目前大公司的普遍作法。很快我就把保险委员会的整体框架及运作模式制定出来,委员会具体由老太太ANNIE、COO、CFO、项目经理及融资经理组成。对保险商的评价由多个考核指标组成,最后由委员会当场进行投票表决选出合适的保险商。我作为委员会秘书,负责委员会的召开与材料的准备。 记得用保险委员会的形式对第一个船舶建造保险进行招标时,可把众保险商给紧张坏了。因我们的委员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外国人,要求保险商作陈述时必须用中英文,他们都把最得力的干将派来。经过半年的运作,这种形式已非常成熟,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保险成本,争取到了最优惠的保险条款,还使我们与大的保险公司建立了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运作的初期,也碰到了一个较大的问题,那就是项目融资。一般向银行融资时,银行的某些领导为了获取个人的私利,经常给我们指定某家保险公司。否则就会以不予贷款作威胁。为了确保这项制度能有效地实施下去,我们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向老板说明委员会的好处,坚决顶住。银行不可能真的因为保险事项把已批下来的贷款给停下,因为贷款的同时本身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额外利润。第二个就是向保险商和银行作说明解释,说服他们要在委员会上通过正当竞争的方式。如果保险商一意想通过银行把单拿下来的话,我们就取消他下次的评选资格。一段时间下来,各保险商与银行都也认可了我们的制度。

  在我来北京之前,刚进行完一个保险项目的招标,当地的一家小银行又想给我们指定。我们请银行派了两个代表来参加保险委员会的招标,让他们见证一下整个过程。结果在会上,他们指定的那家没有被选上。但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进行,再加上与会的都是公司的高层,他们也无话可说,承认了这个结果。现在又出现什么问题了,还至于打电话追到北京来。


--------------------------------------------------------------------------------


  电话被刘先生接了过去,然后就听见他在话筒里一阵狂吵。

  “Sean,你还想不想干了,你说融资重要还是保险重要。搞什么破保险委员会,全是垃圾……”随后便是一大堆人身攻击性的语言。我简直火冒三丈,你算干什么的,说了句“我要考试了”便把电话挂了。

  再来补充一下这个刘先生。新加坡人,50多岁,年轻时就和老板认识,自称是老板的铁哥们。早年混迹于香港,开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经营期货代理、投资银行和咨询业务。其做事风格臭名昭著,手下的员工在公司没有超过三个月的,喜欢员工加班而不付加班费。阴险、好色,记得以前和他参加过一次宴会,见了女士就想摸人家的手,并嘻皮笑脸向人家介绍,他性下,叫下流,是够下流的。找了个香港三流的退役女明星作为女朋友,到处招摇过市,见了人家就说自己和香港的哪个明星很熟,哪个老板是他哥们。进公司时就认识他,经常向我们介绍说老板请他来当财务顾问,基本的财务概念都不懂,还当顾问呢。虽然对他的行为感到不爽,但也不敢得罪他。老汤一直和他关系很好,经常对他阿臾奉承,请他吃喝玩乐。

  这次怎么得罪他了,怎么冲着我们来了,看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考完试后就匆匆地赶了回来。

  果然,一进办公室,看到David非常不悦,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了,他只是哭笑着摇了摇头。我赶紧出去问了问会计经理小孙,小孙说:

  “听说,老刘这次来是为了新加坡母公司上市,要对这边的公司做审计。昨天,他把我们叫去开一个会,会上有老板和ANNIE还有几个高层领导。在会上,他把David狠狠地批了一顿,也没什么理由。只是说David什么也不懂,把公司的财务搞得乱七八糟,然后说David搞破坏,把以前的老同志都赶走,想把整个公司给搞跨。他根本就没来过财务,就在那里胡言乱语。”

  “老板没说什么吗?”

  “会上别人都没说话,只是老刘信口开河了一个小时,最后老板只是说要配合老刘,他是帮我们做上市的。”

  “那David呢,他就没反驳吗?”

  “David一句话也没说,我真佩服他,他真能压得住。老刘还说明天上午专门给财务开一个会,让主管以上人员汇报工作。”

  我知道,David是在极力克制自己。

  第二天,我们提前到了会议室。时间到了,老刘带着他的女秘书走了进来,撇了下嘴,看了一下四周。

  “都到齐了吗?”

  老汤赶忙起身,“刘总,都到齐了,请你发话”

  “好吧,那就开始汇报吧,Sean,你先来”

  我知道,肯定要冲我来。我急忙把准备好的材料先递了上去。

  “刘总,这是我提前准备的材料”


--------------------------------------------------------------------------------


  老刘拿着我的报告,开始打量了起来,

  “你怎么搞的,这个封面怎么能用这种字体呢,字也这么大,会不会干,不会回家算了。”

  说完,我把我的报告朝桌子上一扔。

  我知道,演出就要开始了,忍着吧。

  “你说你,要搞什么保险委员会,是不是成心要和融资过不去呀。你那个保险委员会就是个垃圾,节约什么钱,船厂缺这点钱了,要和银行的关系搞好。你立刻把这个合同与P保险公司签了,最晚到明天下午,要不然你就回家吧。”

  保险委员会好像成了我一个人的了,那可是由公司的高层组成的,其中包括ANNIE.

  “刘总,按照程序我们已经和中标的A保险公司签约了”

  “我不管,你必须和P保险公司签约。这样,晚上P保险公司请我吃饭,你也跟着去,带上合同,马上签”

  听到这,我也不再说什么了。这那是汇报工作,简直是批斗会。

  接下来汇报的是融资组,融资组由Leo、新招来的老田(北大博士)和老汤组成,(我们接管财务后,根据ANNIE的意见,老汤留在融资组,负责融资)

  老刘的态度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笑迷迷地对着老汤说:“你看人家老汤,干得多好。。。”,随后是一阵猛夸。

  他们还没汇报呢,就开始表扬了。要知道半年来老汤一分钱也没融到。

  “以后,老板让我负责除去生产之外的大后勤,前面的销售生产由老板,后面的管理由我负责。你们都直接向我汇报,融资组的工作我亲自负责。再一个就是你们向我汇报之前,必须先让老汤看你们的材料是否合格。”

  哇,怪不得呢,全是在老汤后面搞得鬼。他不只是顾问吗,怎么成了我们的汇报对象。自封的吧。

  接下来是David汇报,应老刘的要求,汇报两公司合并进展状况。

  这个项目是我和David做的,公司合资之初为了节税,另注册一个公司,其实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现在老板感觉不方便,又让我们合并起来。合并很困难,政策不允许外资控股,当初是由于没有政策限制,现在又重新注册,政策上是行不通的。但老板硬要做下去,我们也想了好多办法,前段时间刚去外地约了下省外贸厅的主管处长,他们答应帮我们想办法。

  David刚汇报了开头,就又被老刘大骂起来。


--------------------------------------------------------------------------------


  “你们搞什么搞,和政府打交道你们会吗?净给老板丢脸,公司的脸让你们给丢尽了。。。”

  说到这,我再也忍不住了。我们费了多少周折你知道吗?前段时间去省外贸厅时,正赶上台风麦莎经过,我们不顾生命危险去为公司办事,你知道吗?在什么情况都不知,就对我们大喊大叫。

  我重重地把手里的资料往桌子上一摔,瞪了他一眼,摔门而去。

  事后才知道,老刘被我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没多久匆匆地结束了会议。

  第二天,在办公室,我们思考这段期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老刘为什么这样对我们,在此之前,我们也没有得罪他呀。这里面肯定有老汤的作用,但他也不至于为了老汤,对我们下此狠手吧?”我疑惑地问着David.

  “早就听说老刘脾气很坏,没想到竟然这样。我也去问过老板,老板只是说他脾气不好,要我们忍让着点”,David回答。

  “看这样子这不是脾气的问题,他是故意的,有目的的,你没见谈到老汤,他就眉开眼笑,这不是在故意整我们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离开算了”,我生气地说着。

  “这也是次很好的磨练机会吗。你知道吗,坐的位置越高,承受压力的能力要越大。抗压能力也是测评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指标。现在有了免费的抗压培训你还不好好利用?”到什么时侯,David还在开玩笑。

  “那好吧,继续往下看,看他还有什么好招数”

  果不其然,老刘对我们的摧残和刁难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两个月中,不断地和David要各种各样的报告,限定一个非常紧的时间做完,报告交上去没等看先是大骂一顿。回香港以后天天和我们开电话会议,在电话上也是猛批。而对我则更是不断找茬,晚上给我打电话,告诉明天让我亲自给保险公司送发票,同时让我交一份关于保险整体英文报告,明天上午12点之前发给他。我实在来不及,只好让我的下属帮我把发票送去,这样保险报告在12点时刚好写完。这下又让他抓住把柄了,说我不听他的话,没有亲自送去,让人力资源部给了我一封警告信,并声称如果再有一封就把我开掉。

  实在受不了了,我跑到老板那里,向他诉说情况,结果老板把我给批了一顿,说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这样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

  (七)集体撤离

  2006年春节过后,这种厄运还没有结束,就迎来了一系列不顺利的事。

  刚从老家回来,就接到电话说母亲患了心绞痛,正在住院。其实在家中时已有部分症状,但没太在意。现在幸亏发现的早,问题还不是很大。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母亲住院没多久,妻子又因查体发现甲状腺有些问题需要住院手术。

  那边还没出院,这边又要住院,工作上老刘无休止的刁难,再加上离ACCA最后三门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工作、学习、生活都一团糟,这些问题在同一时刻出现,我真得有点承受不住了。


--------------------------------------------------------------------------------


  就这样,老刘对我迫害还没结束。当时我正在医院,照顾刚作完手术的妻子。接到办公室的电话:

  “刚才刘总又到这里找岔了,他带着一帮人到办公室里一顿乱骂。一开始没找到什么理由,临走时发现秘书小刘的桌子放着我们部门的操作手册,就开始不依不饶,非说小刘是别公司派来的奸细,来公司时间这么短就给她看,说是领导要负责任的”

  没想到由于我的存在,他把这种胡搅蛮缠也追到了行政管理部。

  “随他怎么说,不用理他。”现在的我对他的无礼已没有兴趣进行回击。

  “他说要再给你张警告信,并且让你回来后给他道歉”

  “以后这种疯狗,不要理他”我气愤地挂了电话。

  现在我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没必要在这公司呆下去了。

  一周后,妻子出院,我回到了办公室。简单地处理完一些事情后,我来到David的办公室,向他说明了我要走的想法。David问我能不能再忍一下,我说没必要了,但我会弄清他为什么如此对我们的。

  就在当晚下班回家的路上,又接到了老刘的电话。

  “嘿,现在几点,你就回家,”电话那边的老刘故意问到

  我知道这是又来找茬。

  “现在的时间是5:40,我5:20在公司走出来,公司的下班时间是5:00”

  我一字一句的回答到。

  老刘没想到我会用这样的口气和他说话,不禁有些恼怒,

  “你的工资是多少?你的职位又是什么?”

  “工资是xxxxx,职位是助理首席财务官,有什么问题吗?”

  老刘终于暴发了。

  “职位这么高,工资又这么高,你竟然不加班。下周一你自动辞职吧。。。”

  “随你怎么的”

  没等他再继续说下去,我就把电话挂了。


--------------------------------------------------------------------------------


  第二天是周六,我回到了公司,决定找老太太ANNIE,探个究竟,她肯定能知道其中的缘由。

  当我走进ANNIE的办公室时,正好周围没人。

  “ANNIE,昨天晚上刘总给我打了电话,说要我辞职。理由是昨天晚上没加班,你也知道我太太刚出院,晚上没人照顾,我只能按时回去。”

  我开门见山地说出了问题。

  老太太似乎有所心理准备,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这段时间不知发生了什么,刘总要求我做的,我一直在小心、认真地去做,紧遵他的指示,但他一直在刁难我,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你知道,自从我进入公司以来,一开始跟着董事长,再次就是跟着你,后来David到来后,老板安排我帮助David,在公司的这段期间我一直是忠心耿耿,努力地做事情。这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发生现在的状况?”

  我知道跟老太太用谈心的方式,她最容易说出实情。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你知道我现在的感觉吗?”没想到老太太还有这么多的感慨,看来她是想说点什么,我赶紧随声附和。

  “一年了,自从David来了以后,公司确实有些变化。但他为什么要把以前的人赶走,比如财务部的小刘,管理部的老高,还有老汤。。。”

  说到这里,我不禁一惊,要知道小刘是老太太最看好的财务人员,小刘考上了研究生,他和他的上司--融资经理老田协商后,要求公司把他给开除,这样他可以拿到公司的补偿。没想到,这一笔帐老太太算在了David的头上。我下面的老高没有走呀,他现在工作得非常好,肯定是李总经理在攻击。把老汤赶走,那可是老板一直在要求我们做的。

  听到这些,我没解释,因为我知道这已经没必要了。

  “你看David招来的这些人,工资都这么高,一个秘书就要那么多钱,简直是在胡闹。。。”

  她的这一句话,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老板要求David找一个非常职业的秘书,David通过猎头找到了某著名公司中国区总裁的秘书,老板面试后非常满意,要求立即上岗。秘书要的工资挺高,老板完全不再乎,当场答应。老太太知道后,非常恼火,但不敢让老板知道,私下里让David把人给退掉。David非常为难,眼看秘书就要上班了,老板在天天催,但老太太一直在挡。经过几个回合后,新秘书最终没能来成,公司的代价是老太太私下里付给对方三个月的违约补偿。而老板还一直蒙在鼓里,埋怨David

  不把人招来,David只能说是对方改变了主意。如果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David几天就后就会被老太太用各种方式挤走。最近新招来的人,工资的确很高,但目前人才市场的价格就这样,否则就别想招到优秀的人才。

  老太太继续说到:

  “自从我把办公室让给David后,我这里多冷清,没有人来找我签字,全都是你们的什么流程搞的。”


--------------------------------------------------------------------------------


  “不对呀,我们在设计流程时不管是采购审批还是付款签字,最后都必须经过你的。”

  我赶忙解释。

  “现在那有来找我签字的呀,都是Leo在签。”

  现在我才想起,这段时间以来,不管是采购审批还是资金分配,一直都是Leo在签。一开始,Leo是老太太的代签人,也就是老太太在回国或不在时有Leo来代签。时间一长,找Leo签字的人越来越多,Leo也就一直签了下去,但这段期间老太太倒也没说什么,直到今天。

  “说起Leo ,前段时间,我找Leo谈过话,我想让他做我的助理。但Leo却一直没回复我,David让他做商务总监,他却痛快地答应了,David这不是在搞小集团,拉拢人吗”

  哇,这一笔又记在了David的身上。记得当初Leo和我谈过这个问题,他当时很矛盾,如果做董事助理,以后的履历怎么写,天天帮董事签字,没有技术水平呀。还是做商务总监吧。

  “还有你,怎么去了行政管理部?”

  老太太越说越激动,好像压抑了很长时间在这一刻爆发。去行政管理部,我哪愿意去,不是临危受命吗。

  “你去了行政管理部后,就好像没来过我的办公室。以前多好呀,天天向我汇报。你看你现在,都做些什么?给工人生日蛋糕,二、三十元一份,公司有好几千人呢,得花多少钱呀。还有那个杂志,办什么杂志呀,还花钱,需要杂志到我办公室里去拿,我经常收到免费的杂志。”

  哎哟,这些她也在算,你知道给工人一份二十元的蛋糕他是多么感激你吗,在工作中给你少浪费一点要远远大于一个蛋糕的价钱,你能看到吗,我们自己办杂志和收到免费杂志是一回事吗,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产生很多无形的力量,真的是无法沟通。

  后面老太太又说了很多。。。。。。。

  这次我终于明白,这段时期以来发生这么多事情的真正缘由了。这更加坚定了我要离开公司的决心。

  下午,走进David的办公室,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我总算明白了老刘这段时间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其实老刘只是一杆枪,一个工具而已。”

  “具体怎么回事?”David有点诧异

  “这一年来,我们一直忽视了老太太的存在,她的沉默并不代表她对我们的改革没有意见,而是在积蓄力量,寻找时机。我们无意之间成了她的对立面,她需要权力,需要前呼后拥,需要助手,她不需要系统,不需要管理,不需要职业经理人。这是她家的企业,她认为应该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这所有的一切的导演都是她。”

  接着我把刚才与老太太的谈话向David描述了一遍。

  David这才如梦方醒。


--------------------------------------------------------------------------------


  “怪不得前段时间新加坡的会计经理JEFFRY跟我通电话说,老板、ANNIE还有老刘在一起合计了好几天,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只是在会议室商讨。这还真是个大阴谋。”

  “你知道老板为什么也要这么做,我们可是从头至尾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办。”我反问David。

  “那为什么?”

  “记得你刚来时,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吗。我说过老板是个非常喜新厌旧的人,他不会客观的对你的业绩进行评价。从历史可以看出,由于他舍得花大价钱,招来了很多比我们历害的人,但结果都是这样,一开始把所有业务给你,半年后就会让你走人。除非你在这个过程中隐匿下去,让他忘记了你。我们改革初期,老板非常欣赏。但时间一长,他就厌倦了,他喜欢新鲜血液。这也是公司十年来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经验可以告诉我们,老太太和老板做什么事都是一对矛盾,如果谁站在这个矛盾的中间,最终是必死无疑。如果你听从老板,老太太肯定用别的方式把你干掉;如果你听从老太太,老板感觉你碌碌无为,成为障碍。如果你在中间和稀泥,那你把自己搞成人不人,鬼不鬼,无作事理念,无职业素养。这也是历任财务总监不能做长的原因。只所以老汤能在公司呆久,一个原因是他的威胁,不管是人身方面还是对公司,老板知道他能做到。第二个是骗,他用种种方式去骗老太太,老太太还非常满意。他不会做系统,当然他也不喜欢系统,因为系统就使个人失去了发挥权力的自由。正好与老太太的做事方式相近,所以能长久。看来这个公司还是需要老汤这样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人不适合。

  老刘这杆枪,只不过是个受别人指使的工具,再加上老汤对我们的恶毒攻击,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你瞧着,老刘也不会有好下场,我敢说,像他这样做下去,不出半年,也得被赶走。

  其实,老板完全没必要这样做,如果感觉我们不合适了,直接和我们谈,让我们离开,我们会立即走人的。何必这么间接呢,事情做了,还想做个好人,结果不仅耗费了他大量的钱财与精力,还使我们这么痛苦。老刘也好不了那里去,他得挖空心思去找岔。大概直接说他怕被报复吧,毕竟以前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假如老刘现在突然被撤走,重新又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你还继续在这里吗?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我问David.

  “不会的,走吧。是走的时候了。”

  二天后,我就递交了辞职书,离开了这家公司。

  乌云终于散去,走出公司的那一刻心情好极了。三个月,整整的三个月,像一个被关久了的犯人重获自由。

  半个月后,首席财务官David离开了公司;二十天后,物流总监离开了公司;二十五天后,融资经理老田离开了公司;一个月后,商务总监Leo离开了公司;两个月后,会计经理小孙离开了公司。。。。。。

  半年后,可恶的老刘被老板赶走。

  公司好像经历一轮高潮,又恢复了他原始的平静。

  记得大家离开的那段期间,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酒店,无论是你送我,还是我送他,大家都可以坐在同一个酒桌上,只不过是人越来越少。在酒桌上,当我们再回首这段经历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问题。当一个企业家,特别是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在经过最初的白手起家,艰辛地做到一定规模时,会更多地考虑到稳定发展。但发现自己的能力已无法使企业做到系统、规范,并有可能进一步限制公司的发展时,他们想到了职业经理人。然而当职业经理人把公司做到规范、系统时,企业家们却发现自己的企业已不如当初那样掌控自如,手中的大权逐渐被稀释,占据要职的人已由自己人换成了外部人。于是心中非常恐慌,开始想方设法去破坏这个系统,实现权力的再次集中。结果目的达到后,才发现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始终走不出自己人为设置的这个怪圈。这也许是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的话题—法人治理结构一直热门的原因吧。


--------------------------------------------------------------------------------


  记得在酒席期间David问过我一个问题,在这家公司的收获是什么?我简单地想了一下,总结了两个点。第一点是结识了这么多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这是我以后职业生涯的一大财富。另一个就是自己在各方面均有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战略思维上,由于和老板的密切接触及自身的职位,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俯视整个企业运营、遥望长期发展。考虑问题时会更加宏观,更强调整体。

  在内部控制上,通过对公司整个内控系统的梳理以及改造方案的成功运行,不但丰富了此领域的专业经验,更使自己了解到实施流程改造时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在管理经验上,进一步发现了自己的管理潜能,体会到管理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在部门协调上,体会到了以服务为导向的真正含义,每个部门互为顾客,在生硬的框架与制度下,整个运营会更加润滑、流畅。

  在对外交际上,专业的积累与职业的素养会更加引起外人的敬重。鲜明的立场与“换位思考”的角度会使对外交往更加和谐。

  在家庭生活上,收获了我们的爱情结晶----女儿的出生,这使我在工作、学习之外有了一个更快乐的天地。幸福的家庭为我的事业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支持。

  在业余学习上,ACCA考试,消除了我对大篇专业英语的恐惧。由于工作繁忙每次不得不依靠最后一个月的冲刺,一路跌跌蹱蹱,慢慢地走了过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也加入到了读MBA的大军中来。

  收获颇丰!

  第四章 重返校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我。

  离开上家公司后,准备考试的同时,向几家猎头公司发送了自己的简历。没想到,几周之内纷纷有了回音。大多数职位都是外资公司在中国新建工厂的财务经理或FC。和猎头通过电话后才发现,要面试我的人不是总部派来的总经理就是总部的财务总监,反正都是外国人。心里一阵发慌,英语口语一直是自己最担心的弱项,目前这种不能开口的状况怎么能应付面试,更别说以后的日常工作了。于是极不情愿地逐个拒绝,猎头们也一直表示惋惜。

  说起英语口语,这可能是我近十年来最难克服的一项了。其实就英语而言,真正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只有初中的三年,现在才发现那时的发音都是错的。再就是国企时自学《新概念英语》的前两册以及自学考试中的大学英语。ACCA的学习对我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提高不少。在日常工作中,所有的邮件以及报告必须用英文来做,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英语书写能力。由于外籍人士大多是新加坡人,他们能听懂中文,并且会简单地说两句。因此在工作中,中方的经理在向老板作口头汇报时,习惯性地用中文,老板也习惯了。这样就形成了公司一种奇特的现象,与新加坡人交流时,他们说英语,中国人听得懂,说中文,他们也能听懂。和他们在一起的几年中,我的英文口语没有提高,但他们的中文却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时想与他们练习,但与他们沟通大多由于很重要的事情要讨论。如果我用磕磕叭叭地英文去说,很难顺利地进行。但公司的很多刚毕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工作中不得不面对一句中文也不懂的欧美船东,很快他们不到半年就可以说得很流利了。看来英语口语决不是自学就可以完成的,它本来就是一个交流的工具,需要在一种环境中努力地训练。


--------------------------------------------------------------------------------


  打开网站或掀开报纸,凡是外资公司招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虽然国际证书一把,英文简历做得也很漂亮,但一句英文也说不出,将一步也不能迈出。现在才发现英语口语真得成了自己的一个瓶颈。在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后,做了一个决定,接下来的半年将全力以赴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不再去找工作。正好下半年每月一次的MBA上课及半年后的MBA全国联考都得需要参加,看来这又是一个考试年。

  正好本市大学内有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是那种全外教全封闭式的。在全国也很有名,大多数学员也都是来自外地的。本来按学制应该最少一年,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只计划上半年,明年初再重回职场。

  到了学校后才发现,可能是自己在学校里受的教育太少,对大学还是非常向往的。坐在大学的自习室里,看到周围正在学习的同学,不禁心生感触,上学真好。再不用去考虑什么头痛的政治斗争,复杂的业务流程以及工作中的种种压力。让自己变得单纯些,让注意力更加集中些,让思考更加多一些。

  课程还是很紧张的,白天跟着外教练口语,晚上还得去准备MBA考试。特别是到了每月一周的MBA上课时间,两个课堂轮换上。早上六点半从家出发,8点到下午3点是英语课时间,下午2点到晚上10点是MBA课时间,晚上到家时已是11点钟,累得倒头就睡。没想到上课比上班还累。在此过程中发现,经过多年的自学,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很大改变,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不仅表现在英语课上的积极发言,还体现在MBA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每次的发言都会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得老师的好评。这更增加了我的自信。

  现在想来,如果想要有长远的进步,就要不断地去思考,去积累。发展总是呈现阶梯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后,就要静下来沉淀、夯实,然后是再一轮的上升,如此循环,才能走得更稳健。

  十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人生中最黄金的发展年龄。从当初的懵懂到如今的成熟,一点点的在改变,一丝丝的在提高。正如一只誓要成蝶而努力了很久的小虫,终于突破那坚硬的外壳,实现了一个飞跃。它面对着的将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空,而翅膀却还稚嫩,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磨练,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 --- 全文完 -----

  论坛伴随我走过这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在这里我汲取了很多,但惭愧的是一直在潜水。记得自己初入职场时,最喜欢做的就是听“前辈们”说经历、讲体会,因为通过他们的讲述,你可以了解一些未知的东西,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可以更多的激励自己。于是就暗自决定等自己有经验了也一定讲述下去。写完关于自己的这篇文章后,才发现自己竟然对写作有点迷恋。一来写作可以让你有个地方去倾诉,去发泄,调整心情;二来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审视一下走过的路,展望一下未来的路,让自己每天都清醒在做什么;三来可以保存一些记录,让自己在闲暇之余有所回忆;最后还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哈,说了这么多写作的好处,大家赶快拿起笔来,写出自己的经历,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让我们一起感受,共同温暖视野论坛这个大家庭。

  另外,这篇文章发出后才发现,大家对原创及真实的东西有那么的渴望。纪实性写作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会为了达到某个效果和目的而改变事情发生的真相,小说则不然。因此纪实性的东西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在我的这篇自传中,可能写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成功与辉煌,其实在日常中也总有太多的失败与暗淡,考试一次次的失败,工作中的不如意….,要做的就是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每个人不管环境如何,走的路有何不同,认真地审视一下自己,都会发现自己很伟大。

  接下来,我会继续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把06年下半年外语培训的经历写出来,作为对本篇自传的一点补充,因为在介绍中我说过第五章会介绍一些英语口语突破的体会。

  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论坛我们共同的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09:57 , Processed in 0.0753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