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9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保持业绩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2092 1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挥之不去,居然还让我失眠了。既然有这么多的胡思乱想,那不妨整理一下,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业绩下滑的趋势形成,再做下一年度预算的时候,很多问题才真正凸显出来:

一、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可能降价是从3月份开始,有一些客户的降价是下半年才完成,从过去一年的业绩里,降价的影响是受到了全年业绩平均,看上去不那么肉疼。可是我们预算年度的价格,是沿用上年度末的售价,而且还有预算年度的降价。所以降价对预算年度的影响,只有在预算利润表做完了才会发现售价对利润影响非常大。

二、呈现增长/上升趋势的成本要素

一般来说,售价的下降,我们会把压力向供应商传递,可有些材料、部品是呈现涨价趋势的,这些往往是一些非常强势的供应商,或者跟大宗商品如金属(钢、铝、铜、锌等)、橡胶、原油相关。其次就是每年递增的人工成本,从2002年到2017年用工成本这十几年从800元涨到了4000元[含公司为员工承担的隐性的如社保及各种福利性支出],每年复合增长率11.33%。

三、企业内部存在某些短板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短板,最终体现在客户丢失、订单减少、议价能力弱。真实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比如公司内部管理团队无法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公司的质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存在应收管理的不足;公司对存货管理不善;公司无法通过提高效率消化人工成本上涨增加的成本;公司对消除浪费不够重视;公司对效率提升投入不足或者滞后。成功的企业往往让你找不到短板,失败的企业往往出现各种并发症。


说实话,我也无法治好所有企业的上述病症,我只是睡不着,就胡思乱想,我只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企业管理实践无关,如果我写的,能让您有共鸣,或者帮到了谁,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既然如此,那我开始坦白了:


一、企业管理评审的期间改成一个季度

一年过去了,到了3月份才开董事会,讨论当年的预算,这个时候来分析各项经营的假设或者面对的现状,有点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共4个小时车程,开了一个小时才打开导航,虽然大方向没错,可能去目的地的路上发生了严重车祸——目前这条路都选错了。把一年或者半年的管理评审改成一个季度,对市场、产品、质量、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研发及新项目进展做一次全面的梳理,不仅可以检查很多工作是否按计划在推进,是不是符合进度,还可以及时了解当前客户和产品的情况,有些市场信息或者产品趋势,一个季度的间隔,即使犯错,纠正错误付出的代价也是较小的。

二、做滚动预算找出重点工作

既然要做季度的管理评审,那不妨同时做好滚动预算,前3个月的用真实的业务数据,后面9个月的预算做一些修订,这一稿预算比上年做的预算靠谱得多。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也会因为最新的预算而变得明晰:缺钱?缺人?却订单?改善质量?提高效率?会让公司管理层识别出当下紧急而重要的工作是哪些。

三、从时间与空间上做些努力

过去几年,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改善提案,会做很多低投入高产出的精益项目,每一次看到这些经典的精益改善都会拍案叫绝。消除浪费、提升效率,这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之一。我思考的问题是:过去两年的精益提案,有多少是提前两年就可以想到的?有些人说你这个不科学,很多产品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怎么可能提前2年就想到要如何做效率提升和消除浪费?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精益技改部门的人有限,即使其他部门提出来了,他们也未必可以及时去完成,可能把所有项目排下来,正好就是一年的工作呢。所以,我的想法是,请把所有能消除浪费和提升效率的提案先都列出来。然后做准确的测算,看看这个改善可以给未来带来多大的收益。决定做不做、哪些先做、什么时候完成、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应该是公司管理层来做的重大决策。

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带来的收益,比去市场上寻找新的订单要快得多。改善产线提高效率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改的越多收益越多,但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出货。所以充分考虑空间的可行性,从时间上去尽量提前——日后铁定会开支的改善费用,越早越好,这就是争取了时间上提前带来的收益。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53

粉丝

223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5-1-5 15:18 , Processed in 0.0573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