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5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读《大家的经济学》前需要明白的道理

[复制链接]
1857 0
我分别对两位朋友说:“我发现,你挺自私的。”两位朋友分别承认:“我是自私。”我再问:“那么,你还积极入党做什么?”朋友回答:“我们是八零后的人,不是你们七零后、六零后的人,我们积极入党,是因为我们不回避问题,我们能承认事实,不象你们,不象你们虚伪。”我第一次向朋友问这样的本源性的问题,我也第一次得到如此“放肆”的回答。我感到自己突然变老了,虽然我才三十几岁。
    今天读茅于轼的《大家的经济学》,一整天都停留在20页前,我想我们学经济学前,还是先明白:“我们都是自私的。”

一、问题的提出
    这天,皮皮准备去上学。出门前,他要和妹妹分两个苹果。因为他们每天各自要带一个苹果到学校去吃。
    盘子里的苹果一个大,一个小。皮皮对妹妹说:“你先拿吧。”于是妹妹就拿了那个大苹果。
    皮皮说:“你真是个自私鬼!”
    妹妹眼睛骨碌碌一转,问他:“如果让你先拿,你拿那个?”皮皮说:“当然拿小的。”妹妹得意地说:“现在我不是把小的给你了吗?你为什么不满意呢?”
    皮皮被问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冲着妹妹瞪了一眼,又说了一句“自私鬼”,便急匆匆上学去了。
    到了学校,皮皮越想越不对劲。他心想:老师和父母都说过,一个人不能自私,要向无私的人学习。可是什么是无私,什么是自私呢?
    如果心里想要大苹果,但拿的是小苹果,就就叫无私,那岂不是说明无私都是违心的?如果有人本来就想要小苹果,拿是也是小苹果,那又有什么理由批评拿大苹果的人呢?拿小苹果和拿大苹果不是一回事吗?
    老师和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习无私的人,但从来没有叫我们学习自私的人,难道说自私是天生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一个无私的人是从哪儿来的?既然号召大家要向无私的人学习,是不是所有人都变成无私的,我们的生活就会完美起来呢?

二、论:想象中的无私社会已经消亡
    每天,当一个人醒来,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对别人行善,同时不让别人为自已受累。起床之后,他会慌慌忙忙地寻找别人头一天换下的睡衣来清洗,还要把自己的脏衣服藏起来,以免让别人找到。
    接下来是,你掏钱为我买饭菜,我掏钱为你买饭菜。结果钱没有少花,饭菜却浪费了很多。吃完饭之后,没有一个人会把碗入下,那样的话会有人抢着帮他洗碗。为了避免让别人帮自己洗碗,每个人都把碗拿在手里,一直到下一顿饭。
    如果遇上灾荒,粮食歉收,那么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一定是你推我让,谁多吃一口就会惭愧得比死还难受。于是大家就会比赛看谁吃得最少。这样一来,后果肯定是一个个面黄肌瘦,身体虚弱,疾病缠身。
    到了医院,如果是公费医疗,一定要少吃药,尽可能不住院,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省医药费。如果钱不是问题,那么每个人也会时刻关心着其他的病人,不断把医生和护士赶去照顾其他的病人。这样,每个人推三阻四,延误治疗,最后很可能病情恶化,光荣牺牲。
    即使没有生病,每个人也会面临自己的终身大事。为了促成别人的幸福,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替别人介绍对象。如果别人没有结婚,自己就绝不结婚。因为每个人都要把别人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的前面。
    但所有人都同时找到满意的对象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坚持让别人先找到幸福,每个人都不结婚。这些人慢慢变老,有一天他们都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这个社会就消亡了。

三、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人类的祖先是一些矮小、奇特的猿类。他们生活在潮湿、黑暗、广袤的森林中。当他感到饥饿时,会吃植物的果子,或者找到一只鸟蛋,给自己的孩子作食物,偶尔地,经过漫长而耐心的追逐,他也能抓到一只麻雀或兔子。
    白天,这个原始人四处游荡,寻找食物。当夜幕降临大地,他把妻儿藏在空树干里,或藏在某些大石头的后面。因为他周围都是凶猛的野兽,天黑时这些野兽就要开始游荡,而且它们喜欢人肉的滋味。
    夏天,他要忍受日光的暴晒。冬天,他的孩子会在他的怀里冻死。当他受了伤(捕猎的时候)总是容易弄断骨头,或者扭伤脚踝),如果没有人照顾他,他必定惨死。在那个世界里,要么吃,要么被吃,充满了恐惧和灾难。
    除了解对付凶猛的野兽,早期人类还遭遇了冰川和好多个世纪的寒冷天气。为了生存,人类的大脑全速运转起来。他们学会了用陷阱狩猎、用兽皮御寒、用火取暖和烧烤食物。在与寒冷、饥饿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死去,只有那些具备最聪明头脑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几千几万年过去了。聪明而强壮的人不仅活过了漫长的冰川世纪(许多野兽都灭绝在这个时期),而且当地球再次变暖、变舒适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其他动物没有的技能,灭种的危险终于消除了。

四、论:无私行为存在于矛盾中
    “我不同意人都是自私的。”小雪说,“我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无私的。”
    “父母爱子女是有原因的。”东东分析,“他们知道子女长大之后一定会报答自己的养育之恩,所以才会对子女特别关爱。如果明知道子女会对自己不敬不孝,父母还会那么疼爱子女吗?”
    “那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不认识的老人让座又怎么解释?”小雪问。
    “那些是学校和家长教我们的,如果我们不那么做,老师和父母就要批评我们。”东东干脆地回答。
    “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批评,你就不让么?”小雪追问。
    “让也是有原因的。”东东强调,“一个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等他老了以后别人给他让座,相当于他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年老的时候让座,对他来说同样有好处。”
    “那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些英雄人物,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宁愿放弃安逸的生活,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难道也是自私的吗?”小雪又问。
    “英雄当然是造福社会的。但是他同样能得到大家的敬仰和感激,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如果他这么做的结果是被人指责、唾骂,他还会去当一个英雄吗?”东东反问。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做好事都是为了别人感激。有很多人默默地做好事,帮助别人,但从来不求回报,也没有任何人提起。”小雪继续说。
    “我承认有这样的人。”东东申明,“但这些人往往是有某种信仰,相信好人有好报,甚至相信做好事来世会升上天堂。说到底,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你这是狡辩!”小雪大声说。
    “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东东毫不退让。

五、论:无私是“自私”的群体选择
    鸟类中有这样的现象:当有捕食飞禽(如鹰)飞近时,最先发现敌人的小鸟会尖叫起来,其他的鸟一听到这种警告声,就赶紧逃避。很显然,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
    多在地面筑巢的鸟会用“调虎离山计”化解危险。当捕食动物(如狐狸)接近时,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已经折断。捕食者一看,以为猎物就要到口,于是就舍弃那个有雏鸟的鸟巢去抓母鸟。但是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突然腾空飞走。这样,通过冒险,母鸟保护了一窝雏鸟的安全。
    明显的是工峰的刺螫行为。当有侵略者靠近蜂蜜时,工蜂像敢死队队员一样对敌人执行刺螫的任务。这时候,它的一些性命攸关的内脏通常要被拖出体外。它很难活命,牺牲了自己,却把蜂群储存的重要食物保存下来。
    动物世界到人类社会现实中,我们看出个人的无私有利于集体的生存和发展。比如有一艘在海上的客船,因为风浪袭击,不能负载原来的重量。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跳海,就可以挽救大多数人。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这么做,只好一起葬身海底。

六、论:自私进行时,无私进行时
    有一则哲理故事讲:有个人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来,我带你到天堂和地狱看看。”那个人高高兴兴随着天使去了。
    首先,来到地狱参观,正好到了吃饭时间,中间是一排长长的桌子,两边坐满了人,拿的筷子都有一公尺长,才喊一声开动,两边的人争先恐后的夹起菜想要往自己的嘴里送,然而由于筷子太长了,到了中间,筷子就打起架来,大家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菜掉满了一地,结果是谁也吃不成。
    那个人看得兴味索然,对天使说:“我们还是到天堂看看吧”。于是跟着天使来到天堂,也是开饭时间,奇怪的是,桌子还是那些桌子,筷子还是那些筷子,两边还是坐满了人,结果喊一声开动,大家都夹起菜来往对方的口里送,有一个人缘好的,好几双筷子都夹到他的嘴边,他还在说,慢慢来、慢慢来。
    那个人恍然大悟,原来天堂与地狱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念为己,是地狱;为别人,是天堂。

七、结论: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它们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吃饭、睡觉、喝水、生育等)、安全需要(加班、学习、锻炼、储蓄等)、社交需要(恋爱、交友、娱乐、聚会等)、受人尊重(助人、行善、为公众服务等)、自我实现(献身于自己独特的理想)。一个人同时具有多种需要,他的每一种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或某几种需要,但大致来说,这些需要是从低到高得到满足的。
    有时候人会表现出一些无私的行为,但这些看似无私的行为其实有着深刻的自私动机。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的无私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自私行为。有条件、有限度的无私行为有利于人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但如果人类奉行完全的利他主义,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灾难。
    强调人的自私性,并不是说人和动物没有区别,也不是说人应该随心所欲、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了自私,我们究竟以什么方式面对问题,我想我们当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就是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我们所有的人只有不回避本源问题,实事求是,都能有比较一致的价值认同与比较普遍的规则,则毫无隐蔽地讲“自己是自私的”又何妨?

《大家的经济学》 索书号:F0-4/69 主编:茅于轼 编著:岑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6:13 , Processed in 0.0607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