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反映在财务数据上:
1、大的方面考虑,肯定毛利率提高,费用绝对值可能减少/收入增加费用不一定下降,现金流贡献会增加。 2、从财务比率分析:整体毛利率提升,产品系列的毛利率提升,费用表分析每工时费用下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例下降。 3、从完工成本分析,同系列/成品编码的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可以细分到单台材料、人工、制费下降各有多少。(这里只是分析大数,详细的通过下面4~6进一步分析) 4、从工时成本分析,主要看完成工时(ST同口径,比如今年ST调减了10%,要换算为调减前的ST*完成数量)的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下降。人工成本下降一般要区分不利因素如员工调薪和效率提升各影响多少金额。 5、对可控费用分析,一般是通过制定具体可控费用的控制目标,通过单台费用或者完成公司的费用来分析,可以计算得出可控费用的节约金额。 6、采购降价分析:通过选定基准日的采购价格(可以选择上年年末,也可以选择1年前的采购价格),按采购入库或者生产领用计算采购降价的金额。采购降价一般受价格和汇率的双重影响,可以通过因素分析拆分两项各影响多少。
7、管理研发以及财务费用占收入比,如果占比下降,证明对利润起到有益的影响。如果金额较大,需要展开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比如汇率、利息)。
经营远比理论上的分析复杂得多。只有全面了解公司的情况,才能先有方向(甚至可以说是结论),然后对结果去做“符合性”验证,比如: 1、公司新项目新产品投放市场,该等产品毛利率较高,对公司利润会有积极影响; 2、公司处于加大研发阶段,短期内会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但会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3、由于提高效率、工艺变更、推行计件等措施,虽然单位工时成本下降,但可能带来质量成本的增加; 4、由于技术改造、自动化设备投放,减少了人员数量,但会增加折旧费用,如果产品迭代快,该等投入可能给未来带来成本增加却不再对效率提升有任何贡献; 5、产品设计优化、物料选择价格更低的替代品,使得采购成本大幅降低,预计该等有利影响会比竞争对手效仿,对利润的贡献不具有可持续性; 6、费用控制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表面上费用下降,但可能给公司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员工食堂外包、外租通勤车,让员工感觉福利打了折扣,无形中增加了流失率(O(∩_∩)O); 7、用替代方案,表面很难看出效果:比如广东地区的国内转存厂销售对分不清的进项税需要按转厂收入比例转出,如果是做保税区一日游,增加一些运输费和代理报关费,但是可以减少进项税转出的成本,由于进项税转出直接计入了主营业务成本,而一日游增加的费用计入了销售费用,虽然费用得以减少,但并不能从账面直接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