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45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任正非、史玉柱这些企业大佬,是如何从自杀边缘重新崛起的?

[复制链接]
1450 2
1月25日茅侃侃的自杀,让CEO来信君极为震惊和遗憾。主要是他曾经是我们80后创业者的典范代表,是我们青春的荣光与记忆。
在惋惜之余,我也想聊聊CEO在人生至暗时刻,如何跨过那道坎?
王石谈人生至暗时刻王石



1月23日,万科创始人王石还在演讲中聊到了自己和褚时健的人生至暗时刻,他说万科被举牌,被资本的野蛮人“问候”的时候并非是人生至暗时刻,而是在汶川大地震时自己因为发言遭遇的非议和压力,才是人生至暗时刻;而当他看到曾经是纳税300亿大厂厂长的褚时健,因为80元的水泵维修费用跟人讨价还价时,王石从褚时健的人生至暗时刻中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与失败。
王石说: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不是看他的高峰,而是看他由高峰到低谷的反弹力。
所以王石也挺过来了。
任正非的生死危机任正非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你不当CEO,你不知道事情之难;你不当CEO,不理解社会上有些CEO要自杀。任正非在2001年-2002年左右也曾遭遇极大的困难,不仅华为面临生死危机,他最信任的接班人李一男当时离职了,就连任正非自己也面临生死考验,他两度患上癌症,也两度患上抑郁症。他的母亲也在这一时期因车祸离世,给任正非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他曾经有半年时间睡觉都在做噩梦,梦里常常哭醒。
任正非最终依靠医生的帮助,先战胜了身体和精神的疾病,然后再打赢了与美国的官司,他当时称“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在最危急的时刻也表现出了乐观的心态,等到官司获胜后,他又成立“打港办”成功收服了李一男的港湾网络。
任正非依靠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内忧外患,带领华为成功走出险境。
2014年12月,华为手机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演讲中回顾华为发展历程的艰难时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华为都发不起工资,任老板给我们打白条,任老板说我们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通讯企业,我们当时都笑话,怎么可能,我们都活不下来”
虽然员工会动摇,但创始人在公司最危急的时刻,是需要一定的乐观心态的。
史玉柱:团队不离不弃,有四大高管在他失败时曾陪他爬珠峰史玉柱的高管团队



跟王石受褚时健启发、任正非自我治愈不同,史玉柱在最艰难的时刻,是不离不弃的团队救了他。
史玉柱曾经在巨人大厦失败后,消沉过很长时间,他也想过以自杀了结一生,不过最终史玉柱还是挺了过来,在最艰难的时刻,史玉柱的团队陪着他去西藏、爬珠峰。重新找回了创业的自信。
他手下的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四人,被称为四个火*。在史玉柱最艰难的时刻,长时间不领取工资的情况下,依然跟着史玉柱打天下,实在是难得。从史玉柱负债2亿到还清欠款,这4位高管也功不可没。
马云前天在达沃斯论坛上说,自己在阿里的工作就是负责“口吐莲花”,而身后的十八罗汉以及6万5千名员工负责赚钱养家。
可见一个创始人需要具备强大的领导力,拥有一支死心塌地的团队,才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基础。
郭家学:连续13个月没发工资,每一个副总都从家里拿过钱郭家学,就是白加黑药厂的老板



西安东盛公司董事长郭家学也有一段传奇的经历,他曾经因为冒进的收购,而导致公司负债48亿元,比史玉柱最惨的时候还要惨。郭家学也想到过自杀。不过他也拥有一支非常给力的团队,他曾经一度13个月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但身边的副总反而从家里拿钱来支撑企业。

最终郭家学经过8年左右的努力,还清了48亿元,成功二次创业翻身。
以上王石、褚时健、任正非、史玉柱、郭家学这5位企业家,都曾经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也有人曾有轻生的念头,但如果当时他们选择了自杀,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翻盘机会。
所以人生需要一些乐观,创业时更要向“90后”创业者褚时健学习,失败和成功,有时候只有一念只差。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2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20-2-6 2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玉柱建巨人大厦,任正非为什么不建华为大厦?


很多人做华为梦,但没有战略、奋斗、慷慨,就永远成不了华为。华为只有一个,你只会是华为众多羡慕者中的一个。
踏实的华为,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21年前确立的103条的华为基本法,华为一直坚持沿用至今。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公司实力的强弱,也不在于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
通信行业是夕阳产业,这几年不少通信巨头再走下坡路,但华为依然充满朝气,这不是“运气”能解释的。
这几年,华为似乎被捧上天了。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心里都有一个华为梦——我们专访的企业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到华为是他们心中最伟大的企业,“我最佩服的就是任正非”、“华为是中国唯一拿得出手的企业”、“做企业就得做华为这样的”……
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任正非及所有华为人都极度低调,但外界却给华为加上了种种光环,对他们的追捧却越来越热烈。翼发云oa系统按使用时长收费不浪费。
作为一个理性客观的媒体,对于追捧华为,其实对于华为而言,任何赞美和褒奖都不过分,本文也并非想要追捧华为,只是这几年,华为有一个特点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当我站在27层的大厦里,我就在想,为什么没有“华为大厦”?
01为什么没有“华为大厦”?
2015年,华为的营收达3450亿元,2016年达到5216亿元。然而规模如此庞大,在全国拥有几十个基地的华为,却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建起一座“华为大厦”。
在今天这个社会,高楼大厦往往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许多企业在最贵的地段、用最奇的造型、建最高的楼房,于是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但2016年营收超过5200亿,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华为,并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年来,华为除了在深圳总部以及部分重要城市购买过地皮,用于建设研发中心等办公园区外,在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是租赁物业的形式办公。华为在海外的基地遍布全球,几年前其设在马来西亚的办公点,租的是位于吉隆坡的双子塔。
为什么不多买地?为什么不盖楼?华为盖不起吗?显然不是。
以华为的体量,在任意一个城市,只要开口,绝对没有拿不到的地,没有盖不了的楼。况且这么多年房地产市场火热至极,华为若是投入其中,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但华为没有这样做。
1996年华为总部破土动工,地址没有选在繁华的深南大道上,而是选择了偏远的龙岗,当时几乎是一片荒郊野岭。当时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如创维、中兴都在深南大道上建起了以自己公司命名的大厦。
华为不建大厦,固然与任正非的个人爱好有关。任正非喜欢低容积率的建筑,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设了低密度的欧洲小镇园区,有山有水,小镇之间用火车相连接。至今华为全球几十个园区里,接近100米的高层建筑只有两栋,坂田的旧科研中心和东莞的行政中心,再无其他楼。华为总裁办,全都是只有两层的小楼。
也有人说,因为华为是生产研发型企业,需要的是厂房,不需要办公楼。事实上华为大部分人也是常驻办公室的研发人员,写字楼并非不需要。况且,与华为同样是生产研发型企业的联想、中兴,哪个没有盖自己的大楼?世界500强企业里,又有几个没有在繁华闹市区盖自己的高楼大厦?
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设计图,欧美小镇式设计
任正非骨子里是反对浮躁的,任正非的办公室里,没有马云办公室的飞马奔腾,王健林办公室的恢弘大气,有的是朴实的质材、实用的小长桌,简易的沙发。
放眼国内,很多企业的办公室是这样的:一整套厚重的红木家具,堪比政府的高档地毯,各种珍奇摆件,橱窗里放着蒙了尘的《孙子兵法》。
华为至今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气质最为独特的企业,独特的华为文化,踏实、低调、奋进。这才让华为成为了闻名全球的企业。
02你愿意20年只做一件事吗?
解剖华为,除了数字之外,最重要的是看文化。有人觉得,企业文化是一种很虚的东西。但至少在华为,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句空话。
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如果几个人在排队,其中有一个人一直低着头,木然的看着手机,也不说话,这个人一定是华为的员工。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在一个人身上刻下的烙印,这种文化能够让大家形成统一的性格,团结一致去战斗。
华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低调踏实。而其最著名的践行者就是任正非。他戴着草帽和农民聊天,自己提着行李自己打车,今天,身居高位还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
华为的踏实,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21年前确立的103条的华为基本法,一直沿用至今。回过头去看,其中许多标准华为至今依然践行着。
比如“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比如“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比如“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
华为创办20多年,除了深耕通信行业,几乎没有往外踏出一步。华为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给自己退路。深耕行业的结果是:
不论是从研发、产品还是运营商,华为都成为了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华为不仅成了市场老大,也成为了标准的制定者;华为是当今中国唯一一个以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大型企业,而其他注定互联网企业全部是以模式驱动;华为的海外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58%,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拥有办事处,产品在国外卖的敢比国内还贵。
反观国内其他企业,有几个愿意脚踏实地,十年如一日深耕自己的领域?有多少企业制定的目标朝令夕改?有多少企业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喊着假大空的口号?
前几年,国内企业大肆拓展房地产、金融业务,面对高额利润的优化,华为岿然不动。你见过华为建过豪宅楼第吗?你见过华为在哪个市中心买过地吗?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大多数企业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为不够专注。
如今,很多企业对资本市场趋之若鹜,有的耗费几年时光在上市上。而华为如果上市,绝对会是巨无霸型的企业,但多年来华为从来没有动过上市的念头,埋头做着自己的研发,这叫坚守。
03你愿意把钱分给奋斗者吗?
了解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的奋斗者协议。虽然外界对于这份协议褒贬不一,但这至少告诉我们,华为的成功,是17万员工艰苦奋斗换来的。
你只听说过年薪几百万的华为人,但没听说过在海外漂泊闯荡的华为人;你只听说过奖金拿到手软的华为人,但没见过凌晨还亮着灯的华为研发部门;你只知道华为人都有丰厚的薪水,却不知道为了拿到100%的薪水,他们付出了120%的努力。
任正非72岁,古稀之年,依然战斗在一线,你是不是25岁就想过上退休生活?
另一方面,华为从来不吝于对待自己的员工。华为的钱很多,去年净利润达369亿元,而华为既没有开盛大的发布会,也没有用这些钱盖一座楼。除了研发投入外,大头分给了员工。
作为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仅持有华为1%的股份
任正非一直的理念是,不能让好人吃亏。正因如此,华为人不仅有薪水、奖金,还有丰厚的奖金分红。任正非辛劳一辈子,握在手里的仅仅是1%的纸面财富,但他的员工安居乐业,能够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
钱不是最重要的,但他一定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人才尊重与否的重要指标。很多企业家口口声声想要学华为,然而他们宁愿把钱花在装点门面上,也舍不得多花一点钱在人才建设上。只都想要员工不求回报的奋斗,美其名曰奉献。
不愿与他同甘,他们又何必与你共苦?
华为对待离职员工也有优厚的补贴,很多甚至超过他们的预期,这是对人才的尊重。大多数华为人即便是离职后,也会自称华为人,依然觉得还是华为好。他们组建自己的组织,交流聚会,为自己曾经在华为洒下汗水而自豪;这份自豪感,在中国,独一无二。
华为的慷慨精神和奋斗精神一样,都是一种企业文化,这也是华为的基因。
很多人担心,72岁的任正非如果不在了,华为是否还能维持下去。其实,华为今天的运转早已超出了任正非的光环。华为自创了轮值CEO模式,CEO由八名高管轮值出任,任职期为2个月。
这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已经证明,在一个强大的文化号召力下,即使没有任正非,文化也足以保证这个伟大的企业一直走下去。
04你愿意花十几年去做不赚钱的事吗?
华为今天的成功,有人觉得是运气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赶上了3G、4G的迭代浪潮。
但很多人可能忘了,通信行业一直被定义为所谓的夕阳产业。面对同样的市场,这几年,多少通信巨头在下坡路上越溜越远。但华为依然充满朝气,这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运气”能解释的。
12年前,华为做海思半导体时,没人懂。当时的芯片业务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几乎没人相信华为能做出什么成绩,这种争议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十几年里,海思几乎连年亏损,推出的芯片也基本上不温不火。但华为没有放弃,其对芯片研发的投入不减反增。
海思麒麟960推出后,芯片性能直逼业内老大高通;再加上自己强大的终端资源,华为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链条。
这时候才有人出来感叹,“华为的布局真好啊”,手机、芯片都是自家的。殊不知华为坚持十几年的高投入,才换来了今天的回报。
华为的研发投入一直很高。而这也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国内大多数企业习惯于“赚快钱”,不愿意思考长远利益;即使是有战略意义的企业,面对高额投入,也喜欢“一甩了之”。许多企业弥补短板的措施是收购,但华为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大的收购动静,一直坚持走自研路线。
很多人做华为梦,但没有任正非的战略意识,没有华为人的奋斗精神,更没有华为的慷慨大气,就永远成不了华为。华为只会有一个,你只是华为众多羡慕者中的一个。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公司实力的强弱,也不在于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
劳力士在日内瓦郊区的新厂房不超过8层,理由是“不需要高达、棋牌的高层建筑来吸引瞩目,劳力士靠的是质量。”著名钟表企业百达翡丽公司的新厂区,也不过四层楼高。
华为不建高楼,他把盖楼的钱分给了所有员工,让他们买得起体面的房子;华为不建高楼,但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华为大厦”;华为不建高楼,但他仍将是中国科技史上最高的那座丰碑。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20-2-6 2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和郭台铭:两个人,一座城,一个时代
[导读 ] 2019年,任正非和郭台铭都比以往更加奔波。郭台铭一如既往地激流勇进,今年更为凶猛,立志走上仕途;而一向退居幕后的任正非,面对诡谲的国际商战,也奔走于各国媒体的采访间。
图片来自“123rf.com.cn”
两个人,一座城

2019年,任正非和郭台铭都比以往更加奔波。

各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的概率

选择岗位,查看结果



制图员和摄影师

87.9%







郭台铭一如既往地激流勇进,今年更为凶猛,立志走上仕途;而一向退居幕后的任正非,面对诡谲的国际商战,也奔走于各国媒体的采访间。

郭台铭1950年出生,今年69岁,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今年75岁。30年前,他们在深圳交汇,分别诞生了华为富士康。富士康龙华园区和华为坂田总部,仅相隔一条高速公路,彼此成为了邻居和上下游。

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家公司的业绩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华为总营收7212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总营收约11514亿元人民币,跨过了万亿人民币的门槛。

从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华为和富士康已然成为深圳的名片。如果说华为代表的是深圳的A面,那富士康就是深圳的B面,两者都不可缺少。

作为深圳的A面,华为是奋斗者的代表、高科技代表,任正非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头面人物。然而任正非请辞改革开放杰出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更像从改革开放走过来的企业家。同时,华为讲奋斗、有技术故事、也有财富故事,这也是深圳特色。

富士康则是深圳的B面,B面是基础,是中国制造业的根本。富士康吸收了众多中低产阶级,将农业中解放出来的生产力转移到工业中,从纯体力活转移到技术含量高一些岗位。虽然没有A面那么光鲜,高举高打,但确是从农村到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正是有了这AB面,才有了深圳,他们也代表了改革开放不同的进程。这也好似空中翻转的硬币,如果硬币两面代表人物,AB面就要对调了,两者的处世哲学很不一样。

郭台铭更像A面,上个月还宣布竞选2020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举止非常高调,并且他的台前形象鲜明多变,是一位比较个性化的企业家。B面就低调一些,任正非更像是符号化的企业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活在华为内部的讲话中、采访中,且任正非的发言几乎都只与华为有关。

若将来回首21世纪前100名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任正非、郭台铭很可能上榜。就像乔布斯、比尔·盖茨影响了行业话语体系,影响力早已超过产品、公司的边界,具有划时代意义。任正非和郭台铭创造的华为、富士康模式,至少对亚洲工业体系的贡献无可厚非。

“打不死的小强”和“活下去的小草”

1987年,任正非离开南油集团后,筹集了2.1万元,在深圳的普通居民楼中开启了创业之路,做起了交换机的生意;而在后一年,一位敢于尝鲜的台商,将登陆深圳,并与之产生交集。

1988年,郭台铭站在深圳豪言:看得到的土地,我都要了。那时,郭台铭已经创业14年,连接器的生意风生水起,3年后即将带动鸿海登陆资本市场,90年代初迎来了小高潮。彼时的任正非还在带领华为,走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创业期。

时间线再往前推,鸿海的成立也并非一帆风顺。原本郭台铭在航运公司当业务员,生活可谓安逸。然而,郭台铭却瞄上了制造业,在1973年出资10万元新台币和朋友创立了鸿海前身。

结果恰逢第一次石油危机,公司经营不善,第二年其他股东纷纷退出,只有郭台铭守在原地,向岳父家借了70万,硬是度过了艰难期。

海峡对岸,任正非还处于军旅生涯,这也是他认为最美好的人生阶段。尤其是1974年,邓小平同志开始恢复和整顿国民经济,任正非进入了军旅生涯中的黄金阶段,南下深圳还是后话。

同一时段的大洋彼岸又发生了什么?在1975年,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1976年乔布斯成立了苹果公司。谁曾想到,这些企业的命运将在未来交织在一起。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出生于1955年,比郭台铭小5岁,加上任正非,他们同为50后、40后,在七八十年代创业时,中国和美国企业家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这也导致了企业的不同气质。如果说苹果是艺术家,那么富士康、华为更像是军事家。

任正非和郭台铭的人生经历有相似的部分,白手起家的他们,一个是校长的儿子,一个是警察的儿子。作为家中长子,两者都很早当家,从小体验过贫困的滋味。成年后,任正非和郭台铭都有过军人的履历,经历过动荡的岁月,他们创立公司后,口号都带有军人气质,强调的是活下去、艰苦奋斗、公司内部也嵌入军事化管理。

郭台铭在 1999 年就说过:“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但我们可以像蟑螂一样生存下来。”2015年,任正非依旧表示,华为仍然是棵小草,“从小草变成小树苗的过程中,正在向西方学习各种管理的东西”。奋斗的底色、超强的危机感一直伴随着他们,每隔几年,他们的企业就提及新的转型。

90年代后,任正非和郭台铭面临的第一次重要转型,或许在1998年。这一年,华为开始二次创业阶段,国际化加速,《华为公司基本法》面世。鸿海从连接器、机壳的生意往上下游延伸,进入准系统组装领域。

进入21世纪,华为和鸿海又几乎同时进行再次变革。2004年华为再次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不仅有B2B业务,还有手机等C端业务,其定位从设备商转向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鸿海开始横向整合,全面进入了电子、通讯、网络的全球化时代。在2010年之后,智能化迅速席卷,联网、数据、云化、AI陆续成为他们的转型方向

用任正非和郭台铭的话说,他们的成功都有一股傻劲,创业初期都没有受到房地产等资本诱惑,坚持聚焦在通信行业、电子行业。最终成为一流的通信设备商、代工之王,当然,眼下华为和富士康面临规模、增长点、贸易摩擦等考验。

时势造英雄

迅速转型之外,任正非和郭台铭在创业后,就设下了令人惊讶的远大目标。

华为,意在中华有为,一开始,任正非就指明,要进入全球设备商前三名。对于鸿海的起名,郭台铭曾说,鸿在天,海在地,要做天地间的生意。富士康的英文Foxconn,则来自模具 Foxcavaty和连接器Connector的结合,而外界也常常将Fox翻译为狐狸来解读。

事实上,不论郭台铭,还是任正非,都曾被人称作千变狐狸,带领公司在艰难的环境中敏捷转身,他们都有着那个年代的烙印。他们作为公司的教父,又是如何形成自身的管理哲学?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深圳崛起的背景下,任正非带着华为,从国内到征服国外,从被忽视的偏远地区攻入城市中心,可谓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胜利。

不过,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任正非被问及管理思想的来源时回答道:“是学习。首先你们不要误会,媒体总说我们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毛泽东思想有他天然合理的成分,但世界哲学是多种多样的。毛主席讲的是一分为二,讲的是斗争哲学。我们讲的是灰色哲学,是妥协,这两个不是一回事。我们公司内部大家喊的都是妥协的口号。

第二点,如果孔夫子之道就能治国,道德经就能治国,怎么中国五千年没发展呢?我们不要认为依托任何一种文化就可以促进任何一种发展。说不清楚你怎么吸收的能量,每个人都可以看同一本书,理解是不一样的。环境是不断在变化,我们说攻一个城墙口那是大目标,很难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

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并非完全来自毛泽东思想,但是华为的文化,确有浓郁的本土基因。

任正非在同一场采访中说过:“华为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不就是共产党的文化嘛,以客户为中心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为共产主义理想冲锋在前,享乐在后,不就是奋斗者文化嘛。董存瑞和黄继光都是光荣的,共产党不是讲长期艰苦奋斗嘛,共产党没有讲大吃大喝,奢侈浪费,豪华生活。我们这个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同仁堂说‘童叟无欺’,不也是以客户为中心嘛。说大家要努力,中国人说勇敢勤劳,不也是奋斗者文化嘛。所以华为文化没有特殊的地方。”

再看郭台铭,他来到深圳,刚好是处于台海局势缓和,台资引进的期间。在中国台湾地区代工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郭台铭也向外寻找更优质、低成本的投资区域,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谓拥有了天时地利。

众所周知,郭台铭的偶像是成吉思汗,很显然,郭台铭有一颗霸主的心。待他事业有成时,外界称之为电子产业的成吉思汗,在富士康内部,郭台铭也多次提及向成吉思汗学习。并且郭台铭还亲自去成吉思汗的家乡取经。

当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和蒙古骑兵的骁勇善战、敏捷机动的特性分不开。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蒙古军队在打仗时,每人配两匹战马,轮流骑用,一匹跑累了就换另一匹。他们从来不停下来建锅吃饭,吃喝都在马背上完成,因此能迅速地到达前线,杀敌措手不及。

而快速变化、迅速执行、生存能力强,也同样是富士康的特色。郭台铭一句重要的名言就是:“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这也是霸道总裁郭台铭的行事风格。

从另一个角度看,成吉思汗造就帝国的根本原因,是用移动文明打败城邦文明,这是当时生态的改变。有意思的是,其实大漠是更广袤的农村,骑兵可以说是陆地上的“海盗”,只是游击规模比较大,也是从边缘打入核心,而农村包围城市也是一种新文明的对抗,这与华为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3:12 , Processed in 0.0621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