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本会计的同仁,对直接人工这块的认识普遍不足,对人工成本分析无法深入,所以对这块的控制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今天我们从创造附加值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同时也结合我们国家劳动法的一些规定跟大家做一些深入的剖析。
一、直接工人的使用及效率分析
我们知道从原材料加工为成品,是一个创造附加值的过程,员工把材料利用设备做成产品的过程中,所有的活动(动作)进行细分,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创造附加值的时间; 2、部分增加附加值的时间; 3、不产生附加值的时间; 4、因停线造成的时间浪费。【前一篇我们已经介绍了设备相关的浪费】
二、与人力相关的浪费
1、出勤不足损失
当产线员工有请假缺勤时,会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而生产计划不得不采取加班来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工厂里会出现一些多面手(替位)来顶替缺勤员工。也就是说按照计划需要100人,实际会招105人,确保有员工缺勤时不会耽误生产进度。 2、工时构成不合理的浪费 根据劳动法,平时加班按照正常工作时1.5倍、周末加班按照2倍、节假日加班按照3倍计算加班工资。正常班、平时加班、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的公式成本比例是1:1.5:2:3,一般来说,支付2倍的人工工时成本时,大多数制造企业都是亏本的。但如果一点都不安排周末加班,员工收入得不到保障会造成人员流失率高甚至招不到人。所以,对平时加班和周日加班的安排对人工工时成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调整直接人员人数来调节加班时,从而达到工时的人工成本在一个理想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每个企业需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案】 3、产线物料流转造成的暂停损失 产线缺料造成停线;因前工序瓶颈导致后工序的等待;因后工序瓶颈形成堆积导致前工序不得不暂停等待。
4、人数使用不当 投入生产的员工人数超过实际需要的人数,导致人工的浪费;过多配备间接人员,工作量不饱和。 5、移动造成的损失
工位上员工不增值的移动,让员工更容易疲劳,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导致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延长。
6、检查造成的损失
工位的员工未按照作业指导书,对产品做超出本工序所需的检查,或者本工序检查时间过长、检查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损失。【检讨检查的必要性、检讨检查设置的节点的科学性、对检查的工位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
7、瓶颈造成的损失 因为某一个或者几个工位效率低(包括不熟练、操作难度大、设备工具、身体原因、情绪等因素)导致产能受限。【解决瓶颈工位的思路:可以采用工位重排、工作内容重新分配的方式;可以配置一些小工具、夹具简化工位的工作提高效率;可以用自动化设备取代该工位的手工操作】 8、多次搬运的损失
厂区内运输物料到产线所确认的浪费,与运输工具及内部物流人员有关(我们以前是产线的物料助理去仓库领料,出现扎堆领料的情况,领料后如果放在产线某个位置,在投产时需要再次使用叉车,有些则选择放在仓库不拉走,等需要用的时候物料助理再跑来仓库,出现了反复跑的浪费。后来采用增加仓管员,由仓管员根据系统工单提前配料送至生产线指定位置)。 9、控制检查造成的损失 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活动所造成的浪费。不包括完工时所进行功能检查。【这里时针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检查,区别于第6点的工位本身检查,产品质量控制包括产线完工阶段的必要测试、检验,也包括产品必须完成的如跌落、高低温测试等】 10、不良品造成的损失 不符合质量检查的产品,进行的返工、修整或循环所造成的损失。【不良品形成原因很多,造成人工的损失体现在:在线返修、已经入库重新投入产线改修、客退品改修造成的人工成本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