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50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二战之常德会战

[复制链接]
2509 1
常德,只是一个普通城市。如果你不是湖南人,也许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知道:在六十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有数以万计的生命为这个城市,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为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里有被有些史学界人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

前言

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史。史称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地区,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

1943 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常德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其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战线之长,仅次于台儿庄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1943年11月初,日寇的大本营和派遣军总司令部为了挽救起必然失败的命运,悍然把矛头指向湘西北常德这一军事要地,出动了第11军5个师团和四个伪军师在内的16万多兵力,与国民党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在以常德为核心的十几个县市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血战。

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常德是湘西北门户,沅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川贵物资集结中心,1939年初,日寇企图南下,开始轰炸常德。1941年11月4日,日寇公然违反国际法,在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空投了大量感染鼠疫的谷,麦,豆子,高粱等物,虽采取了紧急措施,前后仍有 600多人死亡。

在常德会战中,负责保卫常德城的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但给日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其战斗力大伤元气。师长余程万率部死守常德的战斗业绩,在我国抗日民族英雄的战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日寇进犯常德的目的

一是因为常德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失守后,这里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
二是为了动摇重庆国民党的抗战信心,以战逼降,达到所谓“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
三是为了歼灭国民党守军力量,摧毁第六战区根据地,夺取洞庭湖粮仓,达到以战养战和巩固中国占领区的目的。
四是为了钳制国民党兵力,迫使集结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东南亚盟军的联合反攻

在常德会战前夕,蒋 介 石电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和第74军军长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驻军须与城共存亡。”随后,蒋 介 石又下达了“不成功,则成仁” 的训令,再一次命令74军57师死守常德,企图把日寇吸引到常德,在战略上对日寇造成威胁,以便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开辟战场。

双方参战兵力

日寇兵力
第11军,下辖5个师团:第3师团,第13师团,第39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计28个联队,还有飞行第44战队及伪军,共计10万余人。
日寇攻城部队:第3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包括毒瓦斯部队),共计4万余人。

国民党兵力
第六战区:第29集团军所属第44军,第73军,第19集团军所属第79军,第66军,第18军,第86军,第30军,第32军;第33集团军所属第59军,第77军,第74军,第100军。
第九战区:第99军,第10军,第58军,第72军。
总兵力:2个战区,计16个军43个师,共计21万余人。
常德守城部队: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总兵力计8529人(大部分为山东人),代号:虎贲。

二、大战前夕

1939年武汉失守后,日寇南下进攻,占领安乡,华容,石首一带,给湖南造成了紧张的战争空气,常德决战日趋明显。1943年4月,国民党第74军进驻常德地区。该军第57师驻守常德城,第58师驻守石门,第51师驻守桃源。

1943 年10月,第74军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将军召开会议,策定防御作战指导方案,制定了“以确保战略要点固守防御”为目的的防御作战计划。此方案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为外围狙击战,以歼灭与消耗战为主;第二期为城垣守备战,严密封锁城垣,扑灭日寇破城企图;第三期为城内街巷战,拼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军,内外夹击,夺取胜利。

1943年11月,常德局势日趋紧张,为了民众生命安全,57师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员并强制城内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内不留一人。为了使市民迅速离开城区, 57师还派出士兵帮助市民搬运物资出城,并发布纪律文告,不许士兵收取分文报酬,告诫全师官兵严守军纪,如有违反,就地枪决。一个向市民索要搬运费的上等兵被当场处决。11月15日,市民全部离开常德城区。

1943年 9月27日,日本大本营以“大陆令第853号”下达命令,“准予进行常德作战”,28日,派遣军总司令部下达命令“第11军于11月上旬发起此次作战,进攻常德及附近,摧毁敌人的战力。”国民党重庆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寇此次进攻目的后,制定了“以诱敌歼灭之目的,将敌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两岸后,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击,然后把敌人消灭在洞庭湖畔”的战略方针。

11月24日,日寇各军种形成了包围常德城郊之势,在飞机配合下,与国民党57师展开激战。

三、外围战斗

外围前哨战从11月18日日寇进犯徐家湖起,至23日河伏失守止,历经6天。

1、徐家湖狙击战

11月18日,日寇第68师团户田部队所属先头部队500多人,利用汽艇向徐家湖进犯,57师第169团第三营警戒哨两个排,转战30多里,击毙日寇200多人,打响了常德保卫战的第一枪。

2、河伏坚守战

日寇第116师团先头部队第120联队,加上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配合,向常德市郊河伏进攻。河伏守军系国民党57师第171团第2营,共500多人。11 月 20日,日寇步兵500多人,骑兵百余人,在三架飞机掩护下,与守军打了一天一夜,日寇一共发动7次进攻,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毫无进展。22日,日寇增至三千余人,集中大小炮十多门,对守军工事连续轰炸,紧接着采取整排整连波浪式密集冲锋的战术,对我阵地进行猛攻。守军官兵与日寇血拼肉搏,反复争夺,伤亡近三分之二。23日日寇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配合作战飞机已达12架,上午10时许河伏失陷。守军第2营营长袁自强殉国,全营500多守军阵亡,仅有少数几人侥幸逃出,但日寇也在此陈尸上千。

3、德山拉锯战

11月21日,日寇第68师团户田部队四千多人,分两路进犯德山,国民党守军原为临时配属57师指挥的第63师188团,团长在日寇进犯的时候擅自决定撤退,这样守军仅为57师169团3营 8连和188团余部。日寇集结于十倍守军兵力,发动多次进攻,经反复争夺,终因众寡悬殊,11月23日夜,德山失手,守军除100余人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德山失守后,使常德城守军失去犄角之力和退路,给守城战带来极大困难。

四、城基保卫战

11月23日,日寇第11军所属3个师团向常德城区全力进攻,国民党守军第57师也进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团守西门和江面:第170团守西北城角,第169团受东门兼东北角。

1、激战东郊

11 月23日,日寇第68师团所部五千余人,在九架飞机配合下,分五路每路各千余人,向常德东门进攻,守军57师第169团第1营死伤惨重,团长柴意新亲率预备队增援,才算暂时稳住阵脚。11月24日至25日,日寇116师团第133联队与驻守东门城郊的169团第2营发生激战,日寇伤亡惨重,当场击毙日寇 500余名,生俘7人,击落日机三架。使日寇攻城以来遭到了第一次较大的打击。11月26日,日寇步兵第109联队到达东门外,参与进攻,同样遭到惨败。

在这次战斗中,守军共打退日寇24次进攻,毙,伤日寇一千多人。26日下午,守军退守城后,据城垣一带防守。27日10时,东门的拉锯战达到高潮,六,七百名日寇向东门城垣发起了猛烈进攻,守军拼死抵抗,169团第1营副营长董庆霞和机枪连来汝谦连长带一排人冲出战壕,用手榴弹还击,炸死日寇100多人,董副营长,来连长为国捐躯,守军的无畏精神,令日寇胆寒,暂时停止了冲锋。

日寇参与进攻东门的军队先后达1万人左右,却没有取得进展,不得不转向攻击大河街,下南门。

2、固守大西门

11 月23日,攻下河伏的日寇第116师团步兵第120联队加上步兵第133联队等,共计一万五千多人,用大小炮几十门,开始向西郊全线攻击,逐步向大西门延伸推进。守军第170团第1营与日寇展开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第1营排以上军官全部牺牲,很多重伤失去战斗力的官兵,都用刺刀或步枪自杀成仁。

11 月26日,57师因战斗大量减员,全师包括伙夫,勤杂兵,警察都编入了战斗队伍,炮兵团因此时已无炮弹,大部分改编为步兵,参与大西门守城战。坚守在大西门城墙的有两位团长,一位是171团杜鼎团长,他率领的是第3营残部,加新编进的几十名勤杂兵和二十名警察,共100多人。一位是军炮兵团金定洲团长,他率领的是炮兵编的步兵40多名,和新编进的勤杂兵40多名,共90多人,整个大西门的守军已不足300人。就是这些勇士,无论日寇的炮火如何凶猛,毒气如何威逼,他们坚守的大西门始终巍然屹立。

11月30日上午,日寇又一次从正面向大西门发动猛烈攻击,57师师长余程万亲率特务连督战。到12月2日止,日寇始终无法攻下大西门。

3、鏖战北郊

进攻北郊的日寇,主要是以步兵第109联队和第133联队为骨干,另外配备有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和迫击炮第四大队,包括工兵,后勤部队共计一万多人,分东,西,正面三路向北郊进犯。国民党守军左路为170团第2营,右路为169团第3营。经过三天鏖战,守军伤亡超过百分之九十。

4、南城恶战

常德南面是沅江,也是阻止日寇的唯一一道天然屏障,参与南面作战的日寇主要由第3师团第6联队主力,以及配属的野炮兵第3联队。11月25日,第6联队联队长在侦察途中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

11 月25日白天,日寇500多人,动用汽艇,民船20多艘,用炮火和四架飞机掩护,强渡沅江,57师第171团第3营猛烈开火还击,日寇船只被打沉一半,余下的退了回去。至26日,日寇共进行了四次渡江攻击,27日拂晓,城南外围阵地多处失守,城外守军撤退至上,下南门城楼,利用城楼及城墙坚固工事,继续狙击日寇。

11月27日下午,57师各部以成人自为战的局面。
11月28日,57师还有作战人员2400多人。

五、日寇招降

11月28日,日寇攻城死伤惨重,战果不佳,便展开攻心战,向守军空投招降传单。其只要内容如下:
一,日军已全面包围常德城,后续部队,陆续到达,57师将被全歼。
二,救援汝军之渝军,仅空城而已,无再前进之意。
三,你们快停止无益之抵抗,速挂白旗,则日军立即停止攻击。
四,57师官兵,宜速停止为师长余程万等人之名誉而战。
五,日军对居民并无敌意,日军爱护汝等。
余师长在招降传单上批语:
一,余受黄埔军校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确信全师弟兄也是如此。
二,污蔑友军,且文字欠通。
三,四,忠贞传自领袖,光荣属于国家。
五,其谁欺,欺天乎?

六、城内街巷战

日寇在围城战中,接连在东,南,西,北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进展不大,陈尸遍野,后来,日寇通过侦察发现,守军过分依赖于外壕的阻碍作用,重视城门,局限于其附近的防守,而忽视离城较远地方的防卫设施,最终日寇选取了北门的东北角一线作为突破口。

11 月28日拂晓,日寇用大炮百余门和26架飞机,对北门城墙进行猛烈轰炸,同时施放毒气达三个小时之久,城基上下全部守军阵亡,守军被迫放弃北门,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巷战。57师剩余官兵把各条街道的房屋打通,每条街道口处筑好巷战掩体,与日寇逐屋争夺,使日寇进城后,付出惨重代价,仍然进展艰难。

11月29日黎明,日寇照搬进攻北门的做法,先用炮火猛攻,然后才是步兵冲锋,到30日22时,东门所有房屋全部烧光,守军宁死不退,进行寸土寸血拼杀,节节与日寇同归于尽,使日寇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鉴于北门和东门连日被敌人突入,守军损失惨重的情况,11月29日,师长余程万连续发出两则求救电文,随即严令各部坚守战斗岗位,与日寇血拼到底!

28日巷战开始,守城部队只有2440人,到11月30日,则不超过1800人,到12月2日,城内守军只剩下三,四百人。战至2日晚,仅剩文庙与中央银行两个孤立据点,守军不满200,师长也端着机枪上阵,援军未到,已处于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

七、守军突围

战至12月2日20时,57师8000多人,只剩下200多人,仅剩下文庙与中央银行两个孤立据点和西南城一带城墙和街巷,占据着一条师部通往沅江的唯一通道。从11月26日起,国民党各路援军开始向常德城郊靠近,并且一直与日寇在城郊进行激烈战斗,可惜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日寇防线,守军决定组织突围,迎接援军。

12月3日1时,师长余程万紧急召开57师团以上军官会议,研究决定趁夜向沅水南岸突围,小部分向西北城郊转进。城内由169团少将团长柴意新率残部51人,牵制日寇,掩护伤兵,继续坚持巷战,迎接援军的到来。

守军于12月3日2时以后开始渡江突围,用5艘无桨小木船,借风力渡过沅江,因船太小,无法装满所有人员,也有不少抱着木板过江的。过江后分几路撤退,炮兵团回官庄留守处,军炮兵团此次配合57师作战的,有炮兵3营和团辖高机连,共有官兵近千人,包括被俘逃回者,仅生还9人,其余全部阵亡。余师长渡过南岸后,即遇敌哨兵,余师长率兵20余人,且战且走,不久就被敌人冲散,余师长左右仅剩下两人,又因左腿旧伤复发,已无法行走。正在急困中,遇见自城中疏散逃避在此的一些市民。战前余师长经常在城内巡视,很多人都认识他,虽已是蓬头垢面,无复人色,但人们还是认出了他。各家闻讯,皆杀鸡宰羊,犒劳这位民族英雄。晚间市民自动放哨,侦察敌情。其他突围人员,也有同样遭遇,突围成功者,少之又少。

余师长突围后,留守牵制日寇的柴意新团长,扼守最后一个据点,与日寇死拼,至12月3日4时左右,率领残部向日寇阵地冲锋,不幸中弹牺牲。

常德城于12月3日8时沦陷,日寇占领常德后,因中美空军对城内进行猛烈轰炸和袭击,加之城内所有建筑为炮火所毁,无隐蔽之处,日寇大部队于当日下午撤至城郊村落,只留少量部队在城内警戒。

八、收复常德

在常德会战期间,虽有四万多日寇包围常德城,进行激烈的攻城战,但也有20余万国民党军队在常德外围与10多万日伪军进行激战。

在西北一线作战的部队国民党74军第51师和58师(师长张灵甫),以及100军第19师和63师,始终把企图进犯常德的日寇第13师团牢牢牵制在常德西北,日寇第13师团长被打死。

国民党部队以十分惨重的代价向常德继续进军,12月11日,日寇开始全线退却。日寇第11军于14日12时10分,向派遣军总司令部发电请求撤退,第11军19日开始撤退。

九、常德会战结束。

1、双方兵力损失

据国民党参战部队上报阵亡数字:第六战区损失45000人,第九战区损失1500 0人,第五战区损失3000人,共计丧失6万余人,并有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

日寇损失:国民党统计的数字为四万多人,日方公布的数字为:战死1274人,负伤2977人。据分析双方公布的数字都有水分,比较可靠的估计为1万多人。

十、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

常德会战结束后,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纪念坊的四根水泥钢筋方柱之间的上方架有三块横匾:正中是蒋介石所题“天地正气”,左侧为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右侧是白崇禧题写的“旗常炳耀”。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基座四方刻有国民党考试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题词,碑身正面为王耀武所题“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公墓落成当天,常德各界人士及74军代表举行了隆重集会,数十匹驰骋疆场的白马也参加了这次集会。

十一、守军主将介绍

余程万 在常德会战期间任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8师师长,广东省台山县人,生于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2月毕业。1927年任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是最早进入少将官阶的黄埔生第二人。1943年晋升中将军衔。

余程万为人机智沉着,精明干练,是一个儒将,他治军严明,指挥作战的特点以“坚守著称”。因常德失守,少数没有突围的部下被迫竖起了白旗,蒋介石闻讯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将余程万押送重庆按军法处决。后经常德在重庆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幸免一死,从轻发落,被判徒刑两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余程万刑满释放。

1949年,余程万任国民党第26军军长兼云南警备总司令,1957年流落香港,被匪徒开枪击杀,时年55岁


  1943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浴血奋战,与此同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以及中缅边境组织了大型会战。常德会战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次战役。

  1943年11月2日,常德会战开始,仅常德一地的保卫战,日军就先后投入约3万兵力,300余门火炮。

  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坚守16昼夜,予敌重创。在50余天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日军虽然曾艰难攻占了常德,但中国军队二线兵团随即展开反攻。日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

  会战以日军的被迫退却而告终。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给日军重创,同时在战略上也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景象。

  当年11月18日至12月3日,中国守军57师8000余名官兵面对装备精良的三万余名日军,苦守16昼夜,战至几乎弹尽粮绝仅余百人,重创日军五千余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称为“常德大捷”。

  “罗斯福曾向蒋介石仔细询问了常德守卫部队的番号和主将姓名,并在自己的备忘录上作了记录。”专门研究过这段历史的怀化学院罗玉明教授告诉记者,开罗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听到常德保卫战的消息,无不表示欣慰。

西南“粮仓”屡遭空袭

  “此一役对中国而言,是证明其士兵之作战能力;对其盟友而论,亦足证明中国虽处于极大困难之中,尤能渡过难关,击退敌人。”——美国《芝加哥太阳报》

  街道上空空的商铺突然燃起大火,全城防空警报凄厉响起,瓦片上空传来“哒哒”的机枪扫射声。

  在常德县城读书的贾家训熟练地边观察地形边穿梭于自家周边的大街小巷。在一堵倒塌的墙壁下,贾家训找到了弟弟,他的腿已被石块压住难以抽身,正哭个不停。

  “飞机一旦阵形散开,那就说明它要开始扫射了。千万别往人多地方跑。”2005年6月23日,79岁的贾家训向记者回忆起了在常德躲避空袭的经历。

  那次空袭,贾家训的弟弟在废墟中捡了一条命,可整个常德县城伤亡群众4000余人。之后,贾家训回到学校,发现课程中多了一门《战事常识》课,课程教给学生如何躲避空袭、预防毒气……

  “为躲避空袭,每天大清早,商人和百姓吃完早饭就清理一些重要的物品,跑到郊区躲起来,等到一天的轰炸平息,下午5点多再回到城里做生意,直到晚上10点多钟。”

  满大启时年19岁,对当时被称为“跑警报”的场面记忆清晰。

  1943年,躲避空袭已成为常德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百姓们把钱、账薄等重要物件装在袋子里,从早到晚不离身地背着。这个袋子被人们叫做“警报袋”。

  罗玉明教授认为,日军空袭常德是为发动常德会战作准备。当时的常德被称为中国的粮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常德成了拱卫西南大后方的屏障。他分析,“日军进攻常德,一方面是为了消灭第六战区主力,威胁重庆政权,牵制和破坏中、英、美三国军队反攻缅甸的计划;另一方面是觊觎滨湖地区的粮食,劫夺其物质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中国军队保住了常德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湖南文理学院政史系教授韩隆福这样看待这场战役的意义。

不愿流亡的百姓

  “这里举目尽是烧焦的围墙、残破的砖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这个曾经有过16万人口的城里寻一未经摧残的东西,实在难乎其难。”——《纽约时报》

  “我早就准备好了,只要鬼子进屋,我就一剪刀捅死他。”1943年11月,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手举剪刀,向前来劝其疏散出城的县警察大队分队长陈光圻表示不愿离家。

  老人家的话让陈光圻感动,但他最后不得不强制老人撤离。

  1943年11月,57师师长余程万根据形势判断,守城一战不可避免,民众没有必要作无谓的牺牲,于是跟常德县政府协商,将全城居民完全迁出。

  现年84岁的老人陈光圻回忆,封城前几天,警察在城内逐一进行排查,如果夜里发现哪家有灯光,就用粉笔在门上画个记号,第二天派人劝说这户居民撤到城外。

  除了转移民众,中国军队还把常德北门外的房屋拆倒,造成开阔地,便于射击。

  57师170团副团长张庭林的勤务兵顾华江称,护城河浅的地方也被钉上了竹钉。

  当地民众非常支持这场战役,许多人不愿置身事外。

  陈光圻回忆,一位50多岁的老人主动和他联系替军队当船夫。因年纪大几乎遭拒,老人很不高兴地嚷嚷:“我水性好,不管上来多少鬼子,我都能把船搞翻,让他们到河里去喂王八!”

  满大启一家接到撤离常德的通知后,全家老少9口人没有太多言语交流,默默地将衣物、被褥等简单打理,背上包袱便向斗姆湖方向流亡。一路上,难民队伍越走越大。

  开战前一天夜里8点多,县长戴九峰带着秘书、保镖、伙夫等20多人开始了最后一批撤退。此时,常德城内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街道上已经见不到百姓,“只有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军用电话线”。

以颊撞颊的殊死战

  “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

  11月18日,日军开始攻城并动用毒气,此时的常德城,火海毒雾,如同炼狱。

  由于前线伤员不断,17岁的顾华江从勤务兵变成了一名卫生员。60年后,回忆这段经历,顾华江屏住气息,不断搜索尘封的记忆。

  “弟兄们,我这个师长对不住大家,你们挂彩,连饭都吃不饱。”57师师长余程万知道城内粮食不足,一进卫生队包扎所便向伤员致歉。伤员们一脸激动,不知如何应答。

  在包扎所外,余程万看到一间破房子里有4桶花生,便问,这个营养好,为什么不拿给伤员吃?有士兵回答:“进城前有命令,没有经过允许,谁也不能动民财民物。”余眼眶一下红了,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先煮给伤员们吃了,等把鬼子赶出去后,别忘了再来照价补钱就是。”

  11月26日晚9时左右,日机向城内投下几十个照明弹,常德城如同白昼。一小时不到,日军枪炮如山崩地裂般地全面轰击,发起了总攻。当晚,总伤员人数高达400余人,卫生队彻夜忙个不停。第二天,敌人在30余架飞机掩护下,又向各阵地攻击,顾华江所在的包扎所侧房被炸毁。

  11月29日,全城转入巷战,170团坚守常德南门,整整一天没来得及吃饭。卫生队决定给前线士兵送食物和水。顾华江挑了一担水,踏着废墟,躲着弹雨,赶到阵地时只剩了半桶水。

  战士们急不可耐地舀水喝,另外两个卫生员把煮熟的花生逐个分给士兵,每人几把。战士们一个个手握手榴弹,左手把没去壳的花生往嘴里塞。

  顾华江至今难忘这样一个镜头:有一个呆在坑里的兄弟受了伤,还没喝完水,看见敌人往上冲,手里又没有枪,只有手榴弹,只见他一声不响地握着两枚手榴弹,等一伙敌人冲上来离我们约20米远的时候,他拉开两根导火线,冲了上去,与四五个鬼子同归于尽。

  至12月1日,守军终因力量悬殊,防线越来越收缩,除大西门、兴街口、水星楼、上南门外,全城所剩据点悉数被日军占领。顾华江和他的队友拆除了担架竹竿,将一边削尖,制成竹标枪,以备不时之需。

  当晚12时许,日军偷偷架三架云梯准备爬城进攻水星楼,此地是全城最高点,一旦被攻下,57师师部就暴露在枪口下。

  “我们守在城垛上,上来一个,对着脸刺一个,鬼子们哇哇叫着跌落下去,大都没了命。那一次,我们刺了12个鬼子。“62年过去了,顾华江回忆起这一幕,依然觉得十分解恨。

余程万“独活”?

  “人类的持久战争是有限度的,当战至最后的300将士,余程万将军决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报国于他日……假如连这少数人都不能生还,那么保卫常德的英勇事迹将随他们英勇的死友埋葬于废墟之下,泯灭而无闻于世。”——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

  84岁的老人吴荣凯在腿脚利索时,会从乡下步行20多里,到常德公墓坐坐。“跟战友谈谈心,和他们比,我幸福多了,”泪花在他的眼眶中打转。

  常德保卫战打响时,吴荣凯是57师169团上尉书记。

  负责传达团长柴意新的各项战斗命令。

  在这场战斗中,57师师长余程万一战成名,著名作家、报人张恨水将余程万比做唐朝“安史之乱”时守雎阳(今商丘)的张巡,并在重庆《新民报》上赞扬余程万师长的固守。但战后,舆论对“全师阵亡何以独活”的质疑使余程万深感委屈。

  当时身为团部机要员的吴荣凯回忆,1943年12月3日凌晨,余程万来到169团团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余程万要柴意新团长率仅剩兵力突围,与从德山方向赶来的援军会合。柴决意不从,理由是余是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如果突围成功,再组织部队反攻有很强的号召力,其他部队可以服从指挥;另一个理由是,紧急关头部下应该掩护长官突围。

  余程万最终同意了柴意新的建议。此时,柴意新以不再需要书记官传达军情为由,把吴荣凯推到第171团团长杜鼎全面前,让杜鼎全一定要把吴荣凯带出去。

  “我哭着求柴团长把我留下,他就生气地说,我留下是拼命了啊,你还年轻不能留下,走吧!”这是吴荣凯最后一次听到柴团长的指令。

  吴荣凯告别柴团长,从常德笔架城处强渡沅水,“抱住一根杉木柱头游到沅水南岸”,上岸后向南急行,穿越一片棉花地才走出日军占领范围。而此时,柴意新率领剩余几十名官兵从北正街华镜玻璃厂方向向日军阵地发动猛冲,直至战死。

  171团杜鼎团长战后回忆,攻入城中的日军在街巷中被中国军队的交织火网与果敢逆袭大量杀伤,尸体拥塞巷中,妨碍进攻,日军的后续部队则乘夜间突入,抢收尸体,清出道路。日军施放大量催泪与窒息性毒气,巷战中的日军也奉命大肆渗透纵火,全然不考虑可能危及到自身的进攻部队。

“倭冢”的由来

  “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纽约时报》

  “他说我年轻,他那时也才30出头,刚刚结婚7个多月。”

  12月9日,吴荣凯随赶到的援军光复常德城,在打扫战场清理战友的遗体时发现了身中4弹的柴意新,柴是四川南充人,死后被追授为中将。被发现时全身军服已被鲜血渗透。

  常德会战结束后,74军军部战炮营排长熊孝先回到常德城时,几乎看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子,连瓦片也被烧成了红色,到处是尸体,大多数残缺不全,翻开瓦片就能看到断手断脚,空气中飘散着尸体的恶臭。此后一个多月,熊参与修建常德公墓,带人四处收集麻石条,把文庙前一只两米多高的石狮子一步步挪到公墓。

  常德县长戴九峰回城后下令调集大批民工带着竹竿进城,用竹竿绑成担架抬尸。

  陈光圻则负责掩埋日本人的尸体。

  “当时,老百姓争抢着抬中国人的尸体,没人愿意抬日本人。大约十来天,战场才清理完毕。”陈光圻回忆,他们在大西门外的如意粉店后面挖坑,“民工们抬来一具死尸就在城门上画‘正’字,普通的士兵扔在一个大坑内,七八具高级军官的尸体被单独掩埋,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倭冢’。”

  公开资料显示,日军战后以“凄绝”形容常德保卫战,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1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11-23 2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时期国军之-----常德会战
                                台湾 STUKA19
                                
                                
                                枕戈待旦
                                〔注一〕
                        如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中,第66军军部由四川的第1补训总处改编,新29师与新28师由别动队与第16补训处的补充团合编。陈诚带到云南的远征军中,新39师即由成渝师管区直接改编。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原来是陈诚上将,在鄂西会战前陈诚即调掌远征军,第六战区由副司令长官,西北军宿将孙连仲上将代理。孙上将虽出身行伍,但用兵以稳重著称,是台儿庄会战的英雄。第六战区的参谋群则是土木系参谋人材的菁华,参谋长郭忏将军,更是土木系的元老将领,这使孙长官对所辖各中央军精锐部队不至产生号令不动的情形。当局此一人事布置,可谓稳当。在鄂西会战后第六战区积极整补,战史称已屯枪弹至两千万发。军事委员会直辖的预备队精锐,王耀武将军所部的第74军及第100军也开往湘西,由战区直辖,战区战力提升至一定水平。甫于鄂西会战中获最高荣誉之长江江防总司令部也已整补齐全。第六战区在鄂西会战时成功围堵日军,歼敌逾万,士气高昂,这也是不容小觑的要素。
                                
                                此时第六战区作战序列如下: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陆军一级上将陈诚
                                
                                代司令长官 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
                                
                                参谋长 陆军中将郭忏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陆军中将王敬久
                                
                                第66军 军长 方靖中将
                                
                                第185师 石祖黄少将(李仲莘代)
                                
                                第199师 周天健少将
                                
                                第79军 军长 王甲本中将
                                
                                第98师 向敏思少将
                                
                                第194师 龚传文少将
                                
                                暂6师 赵季平少将
                                
                                
                                
                                第廿六集团军 总司令 陆军中将周碞
                                
                                第75军 军长 柳际明中将
                                
                                第6师 吴仲直少将
                                
                                第16师 唐肃少将
                                
                                预4师 王中柱少将
                                
                                第32军 军长 宋肯堂中将
                                
                                第139师 孙定超少将
                                
                                第141师 林作桢少将
                                
                                暂34师 吴啸亚少将
                                
                                
                                
                                第廿九集团军 总司令 陆军上将王缵绪
                                
                                第44军 军长 王泽浚中将
                                
                                第149师 何保恒少将
                                
                                第150师 许国璋少将(阵亡,追赠陆军中将)
                                
                                第161师 熊执中少将
                                
                                第162师 孙黼少将
                                
                                第73军 军长 汪之斌中将
                                
                                第15师 梁祗六中将
                                
                                第77师 郭汝栋少将(韩浚代)
                                
                                暂5师 彭士量少将(阵亡,追赠陆军中将)
                                
                                
                                
                                第卅三集团军 总司令 陆军上将冯治安
                                
                                第59军 军长 刘振三中将
                                
                                第38师 李九思少将
                                
                                第180师 董升堂少将
                                
                                暂53师 翟子封少将
                                
                                
                                
                                第77军 军长 何基澧中将
                                
                                第37师 吉星文少将
                                
                                第132师 王长海少将
                                
                                第179师 许长林少将
                                
                                
                                
                                长江上游总司令部 总司令 陆军二级上将吴奇伟
                                
                                第18军 军长 罗广文少将
                                
                                第11师 胡琏少将
                                
                                第18师 覃道善少将
                                
                                第55师 武泉远少将
                                
                                第30军 军长 池峰城中将
                                
                                第27师 许文耀少将
                                
                                第30师 王震少将
                                
                                第31师 乜子彬少将
                                
                                第86军 军长 朱鼎卿中将
                                
                                第13师 靳力三少将
                                
                                第67师 罗贤达少将
                                
                                暂32师 阮齐少将
                                
                                
                                
                                战区直辖部队
                                
                                第74军 军长 王耀武中将
                                
                                第51师 周志道少将
                                
                                第57师 余程万少将
                                
                                第58师 张灵甫少将
                                
                                第100军 军长 施中诚中将
                                
                                第19师 唐伯寅中将
                                
                                第63师 赵锡田少将
                                
                                第43师 李士林少将
                                
                                战区直辖部队
                                
                                新23师 盛逢尧中将
                                
                                第118师 王严少将
                                
                                第5师 李则芬少将
                                
                                第121师 戴之奇少将
                                
                                暂35师 劳冠英少将
                                
                                
                                
                                第六战区半数为中央军精锐部队,其余各杂牌在地方军系中也赫赫有名,实力坚强。
                                
                                第六战区的防御地境,大约区分为二部。一部以石牌要塞为核心,死守自长江入川的门户。
                                
                                
                        此地在编制上有长江上游总司令部,以骁勇善战的吴奇伟上将出掌虎符,并配署土木系最精锐的部队,是整个第六战区的主力。其次为常德会战的主战场,湘西的洞庭湖滨湖区,此地在宜昌沦陷之后,为四川与华中连络之要道,贯连华中五省两大战区的交通命脉,也是第六战区江防主阵地的右翼。此地虽因第20集团军调离而显空虚,但仍有一定实力。孙代长官在此区之布置可谓井然有方:第29集团军始终布置于滨湖区第一线,与第10集团军广正面展开构成第一线兵团;江防军虽镇守长江正面,但视情况亦可选择为守势或南下应
                                
                                
                        第26集团军缌司令是浙江部队的领导者周碞中将。他的第75军是浙军所余的精华。浙江是蒋介石委员长的家乡,所以在北伐中投效北伐军的原浙江部队,都受到了蒋介石的青睬。第75军的底子是第6师,在抗战军兴之后,迅速扩编成军。武汉会战之后,这个军投入陈诚的怀抱,成为土木系的主要部队之一。[注2]陈诚认为第75军的战力足资倚重,所以将之布置于江防军之侧翼,为第六战区的骨干之一。
                                
                                〔注二〕
                        台湾的国防部史政局这两年出了三本土木系部队的战史,第75军便列在第18军与第54军之后。这也许是因为这个军在国共内战之间,始终没有背叛的记录,而且一路追随政府到台湾,幷在1950年成为舟山防卫总部的主力。
                                
                                
                                
                        第10集团军是常德会战主战场的主要防御部队。所辖的第66军与第79军是土木系部队中的精锐。第10集团军原来位在浙江,负责浙东海防,编制的暂9军与第88军为浙江保安团队改编的次级部队。1942年浙赣会战,这两个军损失惨重,王敬久总司令的整个集团军总部与暂9军的残部被调到湘西整训,暂9军的军部改称第66军,其三个暂编师在湘西被解散改编,第66军则自原第18军与第87军拨入两个主力师,平衡战力。这两个师一个第185师原是武汉警卫旅,一个第199师为湖南保安部队改编的土木系收编部队。第10集团军改辖第66军与夙负盛名的第79军。反而成为土木系的另一支中坚部队。
                                
                                
                        王耀武带的第74军,也许是抗战时期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一般人浅为涉猎战史,也许以为这份荣誉应该冠在于缅甸出尽风头的新1军之流,但以笔者研读战史多年的浅见,抗战时期在本国战场上,以劣势装备与日寇死缠烂打的土部队,才是真正的英雄队伍。第74军正是其中翘楚。第74军是中央军中的精锐,其老军长俞济时将军,常年翊赞中枢,迭任要职,所以这个军装备补给与素质始终高人一等,但这个军在实战上也不含糊,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注3],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指所辖的第51师,第57师,第58师,皆以5开头)。
                                
                                〔注三〕
                        所谓攻击军,指抗战中期在华中战场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个军级单位,直属军事委员会,充做总预备队。如大名鼎鼎的第13军、杜聿明第5军、丁治盘第26军、方天的第18军等。第74军则是个中翘楚。这些军都以当时国军最好的装配重新整理过,幷贯澈以军级为战略单位,配署庞大的军直属部队,基本上都有炮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骑兵搜索营,通信营,战防炮营与防空连。军部除完整的参谋单位外,本身便有强大的特种兵直属部队以及自行运补的能力,可以机动使用,独当一面,在战场上独立应战。此外最别致之处是这些攻击军还附有自己的师管区,司令由副军长兼任,以免征兵上受官僚主义的局限。这几个整编军在抗战历史上,都能不负国家重膺,写下辉煌的战史。

                                
                                
                                
                        在1941年浙赣会战之后,原来刘广济第100军战败裁撤。第100军改归王耀武将军整理,以第74军副军长施中诚将军为军长,纳编常年于江浙作战的第63师与湘军精锐第19师,积极整训,在短期间获得成效,第100军从此之后与第74军并肩作战,成为兄弟部队,战功卓著。
                                
                                
                                
                                风云将起
                                
                                
                                
                                
                        1943年夏末,日军大本营电令中国派遣军进行会战准备,消耗国军有生战力,以策应南方派遣军作战。日本的大本营总参谋长杉山在战后回忆这一个作战指令,声称当时整个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对于这个会战的战略意图都无从理解,不知战场远隔千里,如何策应?此时派遣军经初步规划,覆电强调至少应该有一个会战的重点,并具体建议以攻略要地为作战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派遣军方面提出了三个作战方案,一是由华北方面军打通平汉铁路,二是由第13军进掠广德,消灭当地行动活跃的忠义救国军,三为以第11军攻掠常德。意图重击第六战区的有生战力。对于中国派遣军的构想,华北方面军表示在华北地区的日军部队,应付八路军游击,已然捉襟见肘,暂无能力执行大规模作战,挑战蒋鼎文的廿万大军。驻华东的第13军则派出近2个师团兵力,于9月8日进攻广德。据日军自称这次作战虽然劳师动众,但仍未找到忠义军的主力,反而遭第三战区全面游袭进攻,使本身防区大为震动。派遣军空忙了一个月,根本没达到原订消秏重庆军的目标,对东京大本营无法交差,颇为尴尬。

                                
                                
                        9月28日,细俊六呈报大本营“昭和18年度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网”,将作战重心摆在华中战场:“第11军司令官应于11月初开始作战,进攻常德附近,而摧毁敌之主要战力,达成作战目的后归返原态势”。
                                
                        在日本大本营的想法里,三不五时地在中国战场发动一次中等规模的会战,一面可以削弱国军实力,一面也可以牵制国军在滇南的活动,以防盟军对中南半岛进行夹击。不过即使表面的战略规划冠冕堂皇,但日军实际上的战略主轴却始终暧昧难度。理由很简单,因为日本人根本作不出象样的大战略。日军一方面缺乏足以一举击败“蒋军”的实力,一方面又不愿选择集中兵力于主要战场。所以对一个能更改战局的大型会战,力不从心。但日军又不肯放弃任何既有的成果,所以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只见从中国东北到菲律宾,日军战力一线排开,漫无目标。在各战区除守成之外,只能发动一些中小型攻势。这些攻势与其说具有重要的战略用意,不如看成日军为证明自己的“依然存在”而为的兵力浪费。常德会战便是在这种狭隘的战略眼光下所产生的畸型儿。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陆军即无力集中兵力造成一决定性的局面,只有汲汲于类似的中小型会战,以彰显自己的存在。在1943年一年之间,日军在第六战区便已打响两沃械裙婺;嵴健7直鹗嵌碌摹敖奔呙鹫健庇?月的鄂西会战。前者一举消灭了石首、华容一带的畸型军阀王劲哉,尚称得手,后者则偷鸡不着蚀把米,被吴奇伟的江防军打得灰头土脸。不过即使经此大败,中国派遣军依然对类似的中型会战,兴致甚高。
                                
                                
                        在细俊六手下的三个主将,华北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岗村宁次,华东的第13军司令官下村定与华中的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对中国派遣军的战略规划均嗤之以鼻。尤其是资历较老的岗村宁次,露骨直称在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是一个低能,缺乏远见的指挥机构,只能应付日常事务与解决一些战术性问题,而对长期中日两军相持的僵局,拿不出办法,致使日军大部队长期在华劳而无功。不过岗村宁次认为细俊六与其司令部“能力平平”,所以连意见都懒得提。(事实上岗村宁次也拿不出什么了不起的战略方案。他认为日军应该对重庆军的大后方贵州、四川、陜西各省举行战略进攻,“击退由黄埔生掌握,国家观念极强的国民党军”。征诸1944年夏季的日军作战,这无疑又是一项痴人说梦)。
                                
                                
                        在这种古怪的战略思维下,东京大本营迅速核准派遣军的作战构想。派遣军在获得允准之后,便组织华中所有可用的机动兵力,包括第3、13、39、68及116等五个主力师团,以及抽调联队级兵力支持配署的第58、40、60师团等,配署于其华中战场的主要战略单位,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唯一的战略机动单位,恶名昭彰的第11军。司令官是薛岳将军的手下败将横山勇。第11军自从第一次长沙会战失利后,屡战屡败。两次长沙会战,几遭围歼,上高会战被罗卓英吃掉一整个师团,浙赣会战则冒着大雨沿浙赣路绕了半圈,打完了还不知道战略目标在那里。鄂西会战发动之初尚称顺利,但在石牌要塞前碰的头破血流,见丛山峻岭之中国军包抄之势将成,掉头就跑,伤亡近两万人。甚至至连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也不能幸免,1942年12月冢田攻的座机在太湖县被第173师试炮中的防炮连击落,当场毙命,成为侵华日军煌煌战果中的趣味花边。这个华中战场上的主要兵团,已经成为整个日本陆军当中,最难堪的一个军。而这次日军也有在华中雪耻图强的意思,细俊六所集结的兵力约八个半师团,14。5万人。直接用于进攻的兵力(包涵协攻部队)已几达其可机动调用之所有兵力总和,将近十万人。这还不包括用以助攻的伪军部队。另陆航部队提供第3飞行师团全部,各式军机一百卅余架,大致掌握了会战时期的空优。
                                
                                
                        在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后,横山勇总结之前历次作战的教训,决定改变日军一贯依赖单锋突进,钳状合围的作风。因为这种打法每次都被国军于开战之初识破日军的主力位置以及大概的战略目标,而被从容布置阻击。横山勇决定改采广正面之多路推进,多点突破,相互呼应。第11军所属四个师团于左翼滨湖区齐头并进,意图打散滨湖区之第一线兵团(日军战史中特别提出第44军,颇以于鄂西会战受其夹击为恨),第116师团为派遣军突进队,径行由右翼洞庭湖区突破,而后与一起左转的北面部队会师常德,期能以此包围国军的第一线兵团,并与进援常德之第二线兵团正面决战。达成消耗国军实力之目的。随后全军于国军包围圈形成前一起撤出。横山勇将部队分作五路,除第116师团预定水路进军,不作加强外,其余四个由陆路出战的师团均调整配署,并将武汉周围所有可用的野战单位都调入补强。所以这四个师团战力均大于一般单个师团。第39师团预计正面突破第10集团军,在作战上较为吃重,所以配署第58师团大部(以第138联队为主的加强旅团级兵力,并配署一个旅团司令部),兵力接近两个师团;第13师团以第34师团第216联队加强,第3师团以第60师团零碎抽来近一旅团的兵力加强,这些补充兵力预计用于占领任务;第68师团则以第40师团的第234联队加强。
                                
                                
                        平心而言,横山勇这个计划针对国军惯用战略之弱点提出反制之道,可谓上乘,比他的前任阿南唯几高明不少。这是因为派遣军对鄂西会战创痛犹存,殷鉴不远。但是因为大本营所指示之战略目标相当模糊,导至会战进行时日军战略目标混淆,争执激烈,几乎使第11军被围歼。战略目标之混淆始终为侵华部队之致命点。即使享有战术方面压倒性的优势,但因战略指导的无能,日军就是能在小仗尽胜的情况下,尽输大仗。常德会战便是一个典型。
                                
                                此时日军的第一期具体计划如下:
                                
                                第68师团沿南县,安乡开往三仙湖,汉寿,至常德南面为止。
                                
                                第13师团在新江口渡河后,自暖水街,慈利,黄石市至常德右侧。
                                
                                第3师团自公安,王家厂斜攻石门,桃源,至常德西侧为止。
                                
                                第39师团自新江口渡河,与第13师团并进。
                                
                                第116师团直接自澧县,临澧开至常德,为进攻常德主力。
                                
                                进抵常德后,左翼四个师团在第116师团进攻常德时围点打援,期能重创驰援之国军主力。
                                
                                第六战区自九月起观察敌方动态,判定日军有大举进犯企图,乃于十月策定战区守势作战计划。 方针如下:
                                
                                
                        战区以供卫陪都为目的,配置重点于石牌,庙河两要塞。先依第一线兵团纵深据点工事逐次予敌打击,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庙河、兴山、歇马河、南漳各要点;再由第二线兵团之机动,协同第一线兵团转移攻势击灭进攻之敌。
                                
                                
                        蒋委员长一向喜欢亲任指挥,1943年5月鄂西会战最激烈之际,蒋委员长几乎要亲临战线节制前线各军,在当时的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上将苦苦恳劝之后才打消这个念头。常德会战时,蒋委员长正好远在开罗,参加三巨头峰会,所以此时的高层领导体系略显特殊。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上将全权指挥,所受牵制不多。一向亲自掌控第六战区战况的陈诚上将也在云南忙于远征军的整训,无暇北顾。最诡异的是军事委员会,在蒋委员长出国这段期间,军委会竟然号令不动前线各军。而且内部意见分歧,导致战略指导一团混乱。[注4]这在后段将有详述。
                                
                                 
                                
                                〔注四〕
                        军委会在战时幷没有一个能称完整的参谋本部,原来参谋本部的业务分散在军令部(抗战前的参谋本部改称)与委员长侍从室之间,甚至军委会设有光杆参谋总长与副参谋总长。这导致战时一切战略决策,均由蒋委员长亲身牵扯。一但蒋委员长出国,不能亲任统帅,则最高战略指导即无人有资格完全代理。名义上的参谋总长是何应钦上将,但何上将兼任的是军政部,真正的参谋本部业务由军令部处理。但军令
                        部部长徐永昌上将在指挥名义上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不能独断专行,发号施令。两位主官前者有职无权,后者有权无职,指挥体系便乱了,所以军委会号令虽以何应钦总长出名,但实际决策则政出多门。甚至在石门战斗时期,军令部次长刘裴中将连这个名义也顾不上,勿忙间嬗自电令守军撤退,铸成大错。抗战前期发挥类似参谋总长功能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上将,则因兼任桂林行营主任,无暇兼顾。此时在中枢的副参谋总长是被视为庸才的程潜上将,毫无作用。军委会组织的极度落后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无从苛责,但在组织发展研究上则深富趣味也。
                                
                                
                                
                        第六战区身膺巩卫陪都之重寄,在战略布署上自然以入川要道各关隘之守备为主。以此而策定的战略规划,理所当然偏向将精兵布署在石门以西,而视石门,常德等地为战区的右翼次要阵地。当时第六战区深信日军的攻势必然以直取巴万要塞为主要目的,即使在常德一面有动作,也不过是协攻或佯动。5月间的鄂西会战,日军先在石首,沙巿一带重创第73军,几乎使军委会误判日军的攻势重点。但最后日军还是转向,一头撞上江防阵地。
                                
                                所以在常德会战前夕,第六战区以重兵屯驻入川大道,而对湘西方面腹地的防御,相对之下则显薄弱。
                                
                                
                        依据国军战史记载,战区在常德会战前夕所颁布的战区守势作战计划,列举了五种日军可能的进攻方式与国军的会战实施规划。其中两种规划准确地预测了日军于常德会战时的进攻途径。常德会战的过程,大抵不脱战区于战前判断的基调。摘录于下:
                                
                                
                        (1)敌以一部丘力由石首、藕池口向我攻击,企图占领南县、安乡、公安时,第29集团军及第10集团军依第一线守备团队之抵抗与控制部队之适时增加,求敌之侧背而击破之。
                                
                                
                        敌由宜都近渡江攻我公安,向西压迫我第10集团军于暖水街、聂家河以西地区,转取守势,再转向澧县、石门、常德攻击时:
                                
                                
                        第10集团军应以一部守暖水街、王家畈、聂家河各要点,主力向渔洋关附近地区集结,俟敌转向澧县、石门进攻时,求敌之背而攻击之。
                                
                                
                        (2)第29集团军以一部固守津市、澧县、石门,并尽可能保有南县、安乡、依常德、桃源方面机动兵团之参加,歼灭敌人于澧县、石门附近地区。依状况以石门为轴,将主力向石门以西地区转移。待敌到达常德附近时,协同常德守备部队击破敌人于常德附近地区。
                                
                                
                        单以这份作战计划而论,第六战区对于日军动向的预测可谓精确,但是与常德会战的实际状况相较,则显得过于低估日军的攻势规模。战区似乎认为日军不太可能针对湘西地区全力发动总攻,规模至大不过如打王劲哉时的两万人而已,所以在兵力的分配上,要求该线的王敬久、王缵绪两位总司令以所辖的十一个师独力逐退来敌(其中半数为国军中的次级部队)。但若日军以巴万要道为主攻对象,立刻会遭到十四个中央军精锐师迎头痛击,而且左翼第33集团军,右翼第10集团军依计两面夹杀,日军在第一时间内,马上就得在狭窄腹地中面对30个师的四面包夹。
                                
                                
                        1943年10月,第六战区与军委会鉴于日军前线动作频繁,相信日军的大规模攻势已经迫在眉睫,军委会并电令空军第4大队侦照华容、石首前线的日军动态,状况紧绷。在此同时,日军己集结完毕,包括列为总预备队之第116师团在内的五个师团在长江北岸沿线展开,待命渡江出击。
                                大战爆发
                                
                                
                                
                                
                        1943年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依原订计划,全线出击。第39师团(师团长澄田睐四郎)与第13师团(井上真卫)为左翼,直取第10集团军主力阵地,第68师团(佐久间为人)居中,准备自两个集团军交界中间穿过,径攻慈利;第3师团(山本三男)则在第29集团军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缵绪集团军的主力。日军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师团(岩永汪)则水运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澧县一带登陆,一面包抄第44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军这个布置有其深意。细俊六集结了所有华中方面能动用的兵力将近十万人,除了五个师团外,再加上独立第17旅团、第34、32、58师团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师团协攻牵制第九战区,规模远远超过国军的预期,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所以第11军在规划上,希望能一举歼灭国军的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并以两个善打攻城战的主力师团钻隙。第68师团由中境切入,第116师团则籍舟艇在洞庭湖面行“水上机动”[注5],将整个师团送到国军阵地右后侧翼。只要这两个师团其中一个能在国军第一线兵团混战之际攻下常德,前线国军进退失据,必然阵脚大乱。前后包抄,可获全胜。
                                
                                 
                                
                                〔注五〕
                        日军的"水上机动"非常有名,而且运输能量极大,技术成熟。安排如第116师团的短途水运,不成问题。在武汉会战时,日军有一个波田支队,利用大量汽艇与小轮,专门在长江流域的湖沼水面打国军侧翼,获得很大效果。国军痛定思痛,乃于各江面湖畔大量布雷,不过这终究是消极的防御战法,无从有效遏止日军凶焰。深究其因,一为机动力不足,河岸成为接敌之第一线后,防御正面立刻成倍扩张,兵力实无从分配;其次为炮兵不足,无法落实岸防火力。
                                
                                
                                
                        11月1日当日,第10集团军长江南岸第一线前哨部队第98师首当其冲,战况激烈。正面敌军番号经判明为第3、13、39师团、第68师团的一部份及独立第17旅团。番号之多,颇出军委会与第六战区的预期。11月2日,第194师与向暖水街急进的第13师团接战。11月3日第44军南县阵地也遭第116师团主力冲击。第44军据河堤抵抗,日军则组成强大火网掩护渡河,第162师及第150师均被击退。敌第40师团(一部协攻)为第68师团开道,经南县向三仙口进攻,第68师团则迂回进攻安乡,第44军主动撤出。此线已属第九战区地境,薛岳司令长官令第92师迟滞防御,第九战区此时也整兵待战。最后渡河的第39师团则直接西向进军渔阳关,第185师奋起接敌,战况激烈。
                                
                                
                        4日中午公安陷敌。敌第68师团向第44军猛攻(因为该军在鄂西会战时藉地利多次避开日军包围并予日军沉重打击,此时第11军的训令,特别强调注意这个部队),第44军众寡悬殊,节节后撤,第29集团军王缵绪总司令决定向石门方面转进。但此时孙长官调整布署,电令该集团军移往澧县。
                                
                                
                        抗战时期之前哨战有一特点,即两方一开始接触之兵力皆为团级,此因国军第一线阵地辽阔,必需点点守备,不得不分散兵力;而日军则习以师团为战略单位,在战场上则以联队乃至大队单独推进,如此一可将进攻兵力张开,使国军难以判明其攻势重点,一则因日军之个别联队战力强韧,综合战力(骑炮工辎通)完整,实亦足担当一面(蒋委员长在1942年国军入缅时,即特别告知盟方国军一师力仅能敌日军一联队,盟军尚以此称国军战力如何之差。一个月后在缅英军全师竟被两联队日军吓得动弹不得,硬是被这两个联队包围起来,丢人现眼)。日军这种做法使其得于作战间实行大规模之透入。国军在战报中每每呈报阵地前出现日军五百至千余(大队至联队级),附炮二至十门(排至连级)云云,即可证得。国军初期抗战经过教训后,也知道随时使第一线前哨部队化整为零相机抵抗或撤,而在后方布置坚强阵地诱使日军猬集。在集结主力各面围歼。
                                
                                
                        第10集团军王敬久总司令在接获第一批战报后,判明日军主攻方向如战区之预测,为暖水街、王家畈一带,乃电令所属第79军及第66军将主力开往暖水街、王家畈设置防御主阵地。两军分别以一部迟滞抵抗,在4日顺序退入主阵地。意图以暖水街为中心,阻止日军攻势,以待战区重兵来援。
                                
                                
                        11月3日,沿江全线转入激战,自右而左,第73军于澧县,第44军于东港,第79军于街河市都发现日军主力部队。日军规模之大,远出战区预料之外。
                                
                                
                        孙连仲司令长官在研判湘西方面军情后,认为敌主力似乎已经表明指向常德,乃于4日晚间电令自第九战区开来的第74军开往桃源,作为第10集团军之后卫,同时该军已在常德附近构筑工事的第57师立即进入常德占领阵地。但是孙长官对日军主攻方向仍无信心,鄂西会战前期,日军也在这个地区大举肆虐,意图造成以此地为主攻地区的假象,最后还是指向石牌。孙长官是陪都大门的巩卫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冒然调动江防军东进应援[注6]。所以仍然电令江防军吴奇伟总司令固守阵地,慎防来敌,深恐日军攻势仅为对江防军方向攻势之佯攻,而对于战况激烈的沿江第一线兵团战场,仅指令应极力保守安乡,并凭借既设阵地逐次行坚强抵抗。对于战区预备队第26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孙长官迟迟不愿过早调往湘西,仍训令两集团军待命策应江防军作战。[注7]
                                
                                〔注六〕
                        1940年枣宜会战的时候,日军本来无意进攻宜昌,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过于自信,竟抽调江防军北上渡过汉水,直扑日军侧翼。本来日军已经败了,但其派遣军见江防空虚,立即集中所有输送能力将两个主攻师团运到宜昌当面,进陷宜昌,国军措手不及,四川震动。枣宜会战遂以国军战败收场。第六战区之紧急建立就是为了因应宜昌失陷的危局。孙连仲上将身为战区司令长官,而且是枣宜会战时的第五战区左兵团长,自然明白江防军不能轻调的道理。
                                
                                
                                〔注七〕 11月3日,孙长官戍江酉电令:
                        "一、第29集团军与第10集团军之第一线兵团应依既设阵地逐次坚强予敌以重大打击,尽可能力保安乡,主力可退守大口,东港,孟溪寺,张家厂,街河市,斯家场,羊溪之线坚强抵抗;二、第29集团军应指定第44军以第161师固守津市,澧县。第73军以一个师固守石门,主力在石门西北新关,永胜桥集结。三、江防军应固守江防及沿江要塞;第26集团军,第33集团军应即准备策应江防军之作战。"
                                
                                
                                
                        军委会鉴于第六战区发现敌军大量番号,压力沉重,也以戌江已电电令第五,第九战区分别向钟祥、岳阳方向进攻敌之后方,以纾缓战区正面压力。
                                
                                
                                
                                第10集团军的奋战
                                
                                
                                
                                11
                        月4日,第一线兵团各部均开始依战区命令转移主力至主阵地,国军之转进过程经过规划,秩序井然,迟滞抵抗的后卫部队亦能沉稳应战,并未因日军的数量优势而自乱阵脚。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上将也派出第13师向津洋口集结,待命策应第10集团军。国军雄师第18军也在江防阵地中向前推进,待命驰援。
                                
                                
                        11月5日,第10集团军与第29集团军分别向第一线主阵地集中。此时战局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据日军战史记载,第13师团作战参谋樱井中佐被国军击毙,这个参谋随身携带有这次攻势之重要命令,以及该师团战后将调往马里亚纳群岛的相关资料。第13师团司令部像炸锅似的一团大乱,侦骑四出,务要将尸体文件抢回。虽然日军战史称该批文件“无损收回”,但国军显然已经从中得到重要情报。
                                
                                
                        5日孙连仲长官电令调整战区布署,开始调动江防军南下应援。江防军中第86军第13师,第18军奉命向第10集团军防区推进,第26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则准备机动策应此方向攻势。显然第六战区已经确认日军没有转向攻击江防军阵地之企图。国军战史称此时国军“已获悉敌之企图在压迫我军西移而攻掠常德”。
                                
                                
                        在这五日的战斗中,国军主力己整齐转进主阵地,并迫使敌暴露其主力所在。战区从容用兵,前敌部队也能努力迎战,战况尚佳。但日军四路大军完全渡过长江,投入战场之后,战局因兵力悬殊,立即转入不利态势。
                                
                                
                        11月7日,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已在王家畈,暖水街,红庙一线形成一整然防线,以第74军为主的第二线兵团则仍在运动中,抢占后方桃源等要点。日军渡江集结完毕后,以第3、13、39、68师团主力及协攻之第40、58师团部分部队(联队级支队)向国军展开全线进攻,战局立变。第44军于南县、津市一带接敌,日军第39师团兵分多路,第44军被迫展开阵线,点点堵漏,至5日第44军已展开百余华里,犯下兵家大忌。
                                
                                
                        7日上午正当第一线之第79军暂6师己因伤亡惨重而撤退,王敬久总司令电令前线各部奋勇逆袭,恢复阵地,均未奏功。战况危急。暂6师在街河市与敌激战四日后,退入第10集团军主阵地的中枢——暖水街。第79军的第98师与第194师努力抗击当面之敌,第199师则于暖水街侧翼机动邀击日军。第79军已形成以暖水街为核心的防御态势。
                                
                                
                                
                                
                        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将军在奉命出击之后,妥为谋画。王总司令深知所部处于守势状态的两个军,在兵力与机动力皆不如日军的状况下,无从攻击取胜。但江防军方面援军不能轻出,右翼第29集团军正遭严重打击,后援的王耀武集团仍未赶到,第10集团军势必得靠一己之力取胜。王总司令是警卫军出身的猛将,统率国军精华第87师长达六年,是两次淞沪会战的主要将领,之后则率第25军纵横第三战区,战功显赫。王总司令对日军的特性亦有相当了解。深知日军作战,以冲力为主,若能善用防御,迟滞日寇的突入惯计,逼使日军猬集,则在双方主力对决之下,劣势国军亦有取胜之机,所以最要者,在以防御抵消日军之机动力。第10集团军虽然兵力居于绝对劣势,王总司令只有不足五个师可与日军近三个师团对打,但这五个师是精锐的土木系部队,斗志高昂,豪气干云。王总司令决心遵奉蒋委员长训令,大胆采用攻势防御战术,以暖水街,王家畈阵地为核心,将日军吸引诱集于此一三角地带,而集团军的主力则不拘型态,采活泼步调,内线作战,或冲突或合围,拘束日军,并相机逆袭包围。王敬久总司令以第79军暂6师为暖水街防卫部队,担任吸引日军猬集的“磁铁”,其余四个师则且战且退,将日军诱入暖水街阵地周围。
                                
                                
                                
                                
                        此时暖水街主阵地反而因阵线犬牙交错而孤悬敌后,侧翼曝露,王敬久总司令乃电令暂6师赵季平师长突围。暖水街阵地虽然坚持半周,依然力持不垮。赵师长奉到命令后,才率暂6师含泪突围。不过因王总司令布署有方,第79军王甲本军长仍大胆运动第98师与第199师,突进侧击,而第66军也固守防线,适时配合转移攻势,日军或进或退,皆遭节节阻击。所以即使暖水街弃守,日军仍然无法突破第10集团军的防御地境。只能一直绕着暖水街打转绕圈圈。
                                
                                
                                
                        江防军方面的支持到11日才略见起色。孙长官用兵持重,第18军一直没有加快步伐。江防军方面调来的援军以第13师领头,中间为第18军,侧翼则为第94军一部,互相掩护,稳步前进,并不时回盼,严防日军回马直扑渔洋关江防军门户。
                                
                                
                        11月12日,日军在缠斗逾一周之后,仍猬集于第10集团军当面。横山勇见王家厂、暖水街一线胶持日久,无法飞渡,而江防军方面的援军以渔洋关为依托,正稳步推进,再不想办法突破僵局,就会在江畔被国军夹攻。而且此时进攻部队伤亡甚重,已达三千余人,长久僵持,有弊无利。于是决心改变主攻方向,将主力调往新安,石门一线,将冲力摆在第29集团军正面,暖水街方面只留第39师团两个多联队原地构筑工事,迟滞国军。日军这个转向,果然突破了国军的第一线兵团防线。
                                
                                
                        常德会战结束后军委会的检讨报告,对这一阶段的兵力使用有深刻反省。第10集团军原来应坚持第一线兵团的使命,略战即退,让开正面,让日军直扑第二线兵团,而后才寻求侧翼歼敌的机会。否则就违背“后退决战”中,第一线兵团的使用原则。“第10集团军在开战之初,原应依原计划向渔洋关方面转进……俟敌转向后,向石门方向侧击”。而军委会竟电令第六战区,以第10集团军之力主动攻击,反而消秏第10集团军的战力。当一线兵团开始转向侧击时,集团军已展开的部队与敌纠缠,集结不易,导致在侧击时无从集中全力,因而压力不足,不能顺利尽歼日军。
                                
                                
                        军委会对王敬久总司令大胆出击的作风,亦有微词。检讨报告中称王总司令奉令转移攻势之后,对军委会的“原意”作不恰当的扩张解释,以“收复长江南岸失地”为战略目标,命令第79军攻掠新安,第66军收复新江口,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集团军正面战况太过激烈,而无从贯彻侧击任务。第10集团军的攻势被视为贪功轻进,于是常德会战中的初期战果便这么给弥盖过去。其实这可以视作军委会的诿过之词。王敬久总司令既奉到攻势取胜之命令,证明军委会在开战之初低估了日军实力,所以未遵照既订之后退决战方针规划战局,这是军委会的不是。而第10集团军的攻势防御,不仅实际战况精采淋漓,而且也确实达成阻敌于暖水街,不使敌西窥渔洋关的使命,第11军的主力,不得不放弃原订计划,绕道石门。而第68师团斜插战区的构想,也因此受阻,第10集团军可谓功绩灼然。只是国军方面战史编修,一律以战后检讨之批评为本,着眼于后期战事中,第10集团军无法全力侧击的事实。这不免有事后诸葛亮之嫌。笔者认为,第10集团军在会战初期的努力,不仅作战英勇,而且以师为单位正面攻击日军的进击部队,显示集团军领导能力的卓越,值得大书特书,流美后世。
                                
                                
                                
                                第29集团军的失利
                                
                                
                                
                                
                        正当第10集团军全线激战,殊死搏斗之际,第29集团军却正踏入杀阵。在第3师团渡江全力进犯后,第116师团亦以一部水面机动,在滨湖区点点突破。第44军多面受敌,当面已无阵线可言,守军反而钻攻方的隙缝。第73军汪之斌军长索性不顾防线,率三个师冲入日军后方,意图压迫日军的攻击步调,并摧毁日军一个弹药库。孙长官此时着意于暖水街方面战事,试图以第29集团军侧袭该方面日军。顺势电谕以第73军迎战当面之敌,第44军向日军第3师团侧翼挺进,策应第10集团军。不过第29集团军表面上攻势虽然尚称得手,但全集团军已与日军第3师团缠在一块,无阵线前后之分。若是日军转移主力,整个集团军马上便会遭到切割零碎的命运。
                                
                                
                        第10集团军在逼使日军转向后,王敬久总司令马不停蹄,立即积极组织进攻,规复失地。孙长官深喜江防军侧翼威胁解除,乃电令王敬久总司令以渔洋关为核心阵地,以第13师固守渔洋关,第185师后撤为预备队,194师后撤整顿。暂6师及第98师仍于原阵地迟滞敌军。第10集团军只顾稳定眼前局面,力图巩固江防军的右翼,但没料到日军在久战后撤之后,竟迅速将主力全部调到石门一线。因而未能随之转向,进援石门方面战事。
                                
                                
                        新安、石门方面守军为第73军的第77师,第15师及暂5师。这个军在本年5月鄂西会战时遭到日军包夹,伤亡万余,元气大伤。日军自13日深夜起开始猛扑第73军阵地,并越过澧水,意图包夹。汪之斌军长以三个师抵御两个师团来敌,仍浴血博斗,死据澧水沿岸各据点。
                                
                                
                        此时江防军方面的援军,仍迟迟未到。而奉命进攻当阳方面的第26集团军呈报初步战果,占领摧毁部份日军的据点。不过这种小胜,不足以使日军大军掉头回援,孙长官在援军的使用上并不高明。此时应援部队只剩向慈利方向急进中的第74军了。
                                
                                
                        第29集团军在日军调转主攻方向后,转入守势,但因部队原先已与日军纠缠交错,所以在日军骤然加强兵力后的进攻下立遭突破。孙长官赶紧电令第29集团军暂时放弃滨湖区,撤守石门至澧县间之澧水防线。王缵绪总司令布署集团军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以第44军驻守澧县及各渡口,第73军主力据守石门,第77师据守新安。

                                
                                
                        11月13日,王缵绪总司令以第44军久战疲乏,乃扩张解释孙长官先前相机撤退的命令,率领其嫡系第44军部撤过澧水。但是非其嫡系的第73军仍坚守石门与敌酣战,局势危急。日军对石门意在必得。如果打不下石门,北面整整四个师团都不能南下常德,单独一个第116师团向常德攻袭,简直是自投罗网,所以横山勇非得打开这个南下门户不可。因此日军在石门当面,一口气展开了第3师团与第13师团的主力。而此时第29集团军因为第44军的先期后退,石门只剩一个战力尚未复原的第73军苦苦撑持。
                                
                                
                        汪之斌军长匆匆率部撤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象样的防御工事,军委会电令中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公里多的散兵壕。而此时第44军逃过澧水,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的绝境。汪之斌军长只好抢挖野战工事,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作无望之斗。以暂5师坚守石门,第77师与第15师则在外围展开,阻击野战。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集中于石门一隅上,第73军抵挡不住,是意料中事。
                                
                                
                        第73军赶到石门后,第13师团与第3师团紧啮其后,在强大空援下猛攻石门。第77师与第15师虽然勉力抵抗,但难阻狂澜,被日军打得千疮百孔,第77师位于十八节桠的师指挥所且被日军突入,第77师特务连拼死力搏,第231团连长赵绪伦见状,亲率全连冲锋,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杀入敌阵白刃拼杀,全连尽没。但这些英雄烈举,并没能挽救第73军。
                                
                                
                                
                                石门失陷与第73军的覆没
                                
                                
                                
                                
                        在日军转向石门之后,孙长官似乎仍然相信第29集团军仍能支持一段时间。而远在开罗的蒋委员长,分析战报之后,竟能预卜战况,以国际长途电话指示孙长官“以一部确守常德,主力在慈利附近,与敌决战”。这道命令若发在14日之后,则不足为奇,奇的是蒋介石下定决心之际,孙长官仍未严令各部向石门或慈利靠拢。台湾中研院出版的“孙连仲先生年谱长编”不禁感慨:“仰见最高统帅高瞻远瞩,灼见真知,实为此次常德会战的致胜关键”。
                                
                                然而此时军事委员会与第六战区间,对石门的重要性与常德会战的下一步打法,却有不同的评量。
                                
                                
                        14日,日军对石门发动总攻,除正面强攻外,并以一部经原第44军原防线越过澧水,抄绝第73军退路,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军委会慌了手脚,不思调集援军,军令部次长刘裴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王缵绪总司令,准许第73军突围。而第六战区此时仍相信第29集团军可以在石门顶上一阵子。
                                
                                
                        汪之斌军长深知石门必不能守,在接到军委会准许后撤的电令后,即召集所属师长,表示将放弃石门。但部队正与日军激战中,转进不易。暂5师师长彭士量少将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下掩护全军撤退的任务。
                                
                                
                        14日晚间,汪之斌军长率部开始渡过澧水撤出石门,留下暂5师死据石门,掩护全军渡河,但此时日军已经绕攻到石门后方,所以第73军在涉水突围时遭到日军截击,军与各师的联络均告中断。第77师先头团渡河后遭日军包夹,第231团损失惨重,李镇亚团长重伤;第229团为断后部队,大部牺牲。第73军在渡河中一片混乱,建制全散,两个师均失去掌握,各自夺路突围。汪军长率军部退往慈利,收容部队。
                                
                                
                        15日黄昏,暂编第5师最后撤出石门,日军已在澧水对岸严阵以待。暂5师在渡河时立遭围攻,师部被截击,部队大乱,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在南岩门口被敌机扫射命中,壮烈殉职。暂5师在撤退中伤亡殆尽。
                                
                                
                        彭士量师长在接下掩护任务时,已知自己凶多吉少,所以预立遗嘱:“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命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余恨”。[注8]战后国府于长沙为彭师长举行盛大公祭,并追赠陆军中将。
                                注八〕 此时暂5师的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是军校二期的彭礼崇少将。彭副师长是政工人员,内战时被解放军
                        俘获。在其回忆资料中提及此段,竟称彭士量师长瞎指挥,渡河时是瞎跑而失踪的,部队因为有他在才
                        得以重整云云。国军内斗之下,将官品格沦落至此,败给解放军,理固宜然也。彭士量将军是陆军大学第11期的高材生,土木系中智勇兼备的战将,原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主长训练处。据警卫人员回忆,彭师长中弹倒地后,慨然叹道"大丈夫能为国尽忠,死又何恨!"。英风激烈,永垂式范。
                                
                                
                                
                                
                                
                        石门方面的作战失利,其实只要第六战区能贯澈原订作战方针,便可以避免。军委会的战后检讨,一针见血。检讨报告指出,日军在转向进攻澧水一线时,其实是自陷危局。因为日军在转向时,曝露了由暖水街到石门40余公里的脆弱侧翼。战后检讨盛称第11军能大胆曝露侧翼,以连续快攻击破第29集团军,使国军来不及利用这个侧翼,并且突破石门后,截断了第10集团军与王耀武集团的连系,使这两个主力兵团“不及发生统合战力”。军委会这个自我检讨,可谓妥当。日军在会战全局,唯一较显杰出的战略决定,便是放弃原订规划,集中全力进掠石门这一段。因为第11军集结近三个师团全力进击,才能先后击破第73军与第44军,夺得石门这个南进的中枢轴点。并且一举切断国军两线兵团间的协同作战空间。事实证明在会战后期第79军奋力突破第39师团的澧水防线,因为协调不当,全军渡江,在正面上反而与第74军重叠,致使澧水北岸的追击部队只剩第18军一个军。等第79军重新渡江北进,已呈衔尾之势,而不能合围日军。使第11军主力得以北逃。
                                
                                
                        至于军委会所称暖水街到石门间近40公里的侧翼,国军若能尽情侧击,必收宏效。军委会将不能侧击的责任加于此时正积极进攻第39师团的第10集团军,这是不公平的说法。没能把握侧击的主因而二,一是第29集团军溃败过快,二是第六战区使用预备队不当,不能以有力生力军支持第10集团军发动东向侧击。第29集团军虽然在会战之初展开正面过大,战况不利,但仍应能于澧水一线坚持一段时间。澧水防线的崩溃,一误于王缵绪总司令保护第44军,邅自过江,使第73军形单影只,日军甚至能渡江包抄石门守军的后路。二误于第73军守卫石门的决心动摇,刘裴次长的乱命撤退。不过这两件失职战后均未穷究。因为追究王缵绪则得罪川军,追究刘裴则得罪桂军。王缵绪在一年后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借其影响力稳定川中秩序,而刘裴则始终在军委会与国防部出任要职,并以于内战中提供情报暗通解放军而闻名于后。
                                
                                
                        检讨中对第六战区未能使用第94军或第87军大加感慨。在台湾军史研究单位一套由蒋纬国上将挂名主编的抗战简史中并提出一个设想,认为孙连仲长官若能将这两个军秘密调至渔洋关待命,此时便能奋力出击,而第11军的三个师团也必然全毁。这个推论虽然有理,但评论者已忽略江防军责任的重要。孙长官固然用兵过于持重,而且对第33集团军与第26集团军的使用有可议之处,但在调度布署中,仍足见孙长官维护江防的苦心。而也正因孙连仲上将以稳用著称,当局才以孙上将代领第六战区。原本第六战区代长官以吴奇伟上将呼声最高,但吴上将出身第4军,是披坚持锐的铁军虎将,勇迈有余而持重不足,所以蒋公才将江防全区委于孙上将。枣宜会战李宗仁长官调用第94军出击敌后,这个构想可谓上乘,战绩亦佳,但却让日军窥破江防军方面的空虚,导致宜昌沦陷。若第六战区再出此鲁莽灭裂之举,稍有闪失,则日军或得进军川中盆地,直取重庆。第六战区参谋长郭忏中将,正是枣宜会战中的江防军总司令。战后代李长官受过,以中将之尊罚支少校薪到第六战区军前效力,成为国军笑柄。这位参谋长也断不会容许江防要塞区再有任何闪失。这么一对领导组合,自然不可能为了眼前常德战局的胜负而抽空江防军。这也正是最高统帅英明之处。后之评者,应注意及此。
                                
                                
                                
                                慈利方面的阻截战斗
                                
                                
                                
                                
                        石门失守之后,第29集团军虽竭力抵抗,但日军以第3师团为主力,冲过石门缺口,横渡澧水,直扑第29集团军侧翼。第44军的第150师防线被冲得支离破碎,前哨部队失去联络;第161师则被节节击退。为避免被切散。王缵绪总司令轻弃澧水门户,意图自保,但覆巢之下,第44军首当其冲,自食恶果。王泽浚军长在战线过长,突破口过多的情况下,无从坚持防线,抵挡不住,只好后撤重整。而第73军己经脱离主战场,此时奉令急开慈利重整布防。
                                
                                
                        17日,日军在打开石门缺口之后,大胆突进,在洞庭湖滨待命达半个月之久的攻城“奇兵”第116师团以一部由陆路协同第3师团打开出路,确定可以在常德会师之后,立即全师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东面侧翼强行登陆。日军原订四路来击计划,因石门之失而重现生机。此时横山勇以第39师团牵制心腹大患第10集团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为正面攻击主力,加上独17旅团及第58师团一部,齐头并进,直取慈利,第116师团则自湖面侧击第44军右翼。最有趣的是第68师团。这个师团在原订计划中应该斜插国军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的中线,但因第10集团军的强韧抵抗,日军右翼迟不能进,所以横山勇始终不敢使用第68师团突进,怕遭到国军包围时无法应援。此时第11军主力汇集,从原订计划中第68师团的推进路线进攻,原订直扑常德的第116师团就近利用湖面船运,支持陆路友军。横山勇反而将第68师团另行装船,水运直取汉寿,走第116师团的原订路线,直接在常德侧翼登陆。
                                
                                
                        此时在整体态势上,国军第一线兵团防线已遭突破,不仅第29集团军全师已经淹没在日军三个主力兵团的洪流之中,第10集团军与逼近慈利的第74军也因侧翼曝露而处境危殆,除了与第10集团军正面胶持的第39师团之外,第116师团也已顺利登陆,随时可以窜入国军腹地。日军只要集中主力,钻隙蹈瑕,要重创在平原上已被切散的国军野战军,并非难事。不过这得要有一个前题,即日军指挥官需有这等见识。笔者在前言中提过,在抗战时期中的日军战略领导,除部份特例之外,其短视近利的战略眼光始终摆在对名城大邑的占领上,而忽略歼灭敌人有生战力的重要性。国军则籍着敌人这个虾夷岛国的短浅眼光,发展出一套后退决战的机动大战略。第一线兵团遭到突破并不代表战局已不能挽,这反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笔者将这套战略步调分析为两句话:“两线兵团,前散后集”,日军这半个月的成果,只是让第一线兵团达到“散”的程度。只要第二线兵团顶得住,日军迟早得陷入围城苦战,而被形势逼得在第二线兵团之前集中兵力。当日军集中兵力之时,便是第一线兵团向敌靠拢合围之日。只要第二线不垮,第一线兵团便是捶子,集中全力,狠狠地砸在第二线兵团这个砧板上。日军在这个砧板上,势将血肉模糊。
                                
                                
                        石门之失,虽使孙长官早期以第一线兵团逐退日军的构想破产,但亦不致牵动全局。国军高层心里明白,日本人不可能集中全力消灭已切割零碎的第29集团军,更不可能全师左旋,去取第10集团军的侧翼。第六战区所需研究的,是日军到底以那个地方为掠取目标?
                                
                                
                        是近在眼前的慈利?是湘西第一大城常德?还是想在放出烟雾后,北上攻击江防军的门户渔洋关?答案似乎已渐趋明朗。不过不管日军的主攻目标为何,慈利必然首当要冲。因为慈利是常德的门户,如果日军要在石门北旋取渔洋关,慈利也是一个必要的侧翼掩护,所以日军对慈利,势在必得。只是此时王耀武将军的先头部队第100军赶不及到慈利布防,第29集团军本身正点点激战,无法抽调有力部队,慈利的守军,只有自石门突围,此时正处于收容状态的第73军。
                                
                                
                        18日,第3师团加上一个旅团冲击第150师,第150师在临澧逐巷血战,伤亡惨重。而与第3师团齐头并进的第13师团则绕过第44军径攻慈利,第73军战力薄弱,无能为力,只有弃城而去。刚刚开到慈利常德间的第74军只差一日之程,未能抢占慈利。而于慈利西方展开,与敌相持。孙长官闻慈利失守,震怒异常,严令第73军即以现有部队整理编成敢死队侧击南下之敌侧翼,电文中并有“以赎前愆”的重话。但第73军经过两次重创,已然溃散,汪之斌军长只收容到13个步兵连,第73军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慈利失守后,第13师团马不停蹄向南猛进,久未露脸的第68师团也被证实已从三仙湖越过湖面,在常德东南的汉寿登陆。第10集团军当面的第39师团则显出守势,似乎满足于掩护南路攻击部队的侧翼。最明显的则是第116师团,这个师团在第3师团攻陷澧县之后,立即由澧县渡过澧水,笔直地向常德狂奔。局面豁然开朗。
                                
                                
                                
                                常德方面的外围作战
                                
                                
                                
                                
                        19日,坐镇恩施的孙连仲上将已经了然于胸,暖水街,石门,慈利或是渔阳关都已不再是战局的重点,日军已经露脸的六个师团,有四个正向常德急开,第39师团明显已转入负责日军后路的维持,而第九战区方面的第40师团则只是辅助性地进攻,无关痛痒。现在第六战区的首要之务,除了确保常德之外,便是布署第二线兵团的坚强防线,并迅速将第一线兵团向常德调动,以常德为核桃心,将第11军十万人马在常德周围狠狠钳碎。

                                
                                
                        虽然战局已趋明朗,但实际的布署仍属千头万绪。孙长官首先电令王敬久总司令停止攻击第39师团,将兵力转用于石门方面,并电谕第18军即归王总司令指挥,要在石门腰斩日军。此时在慈利外围的第100军尚未集结完全,而原布防于此一方面的第73军已然溃不成军,就第二线兵团而言,这种兵力非常薄弱,极有可能遭日军突破。孙长官将这一方面托付给华中战场第一名将王耀武将军,希望他的第74军与第100军,能够在这里打出上高会战的水准。至于第六战区的预备队第26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也奉命加紧攻击步调。第33集团军的第179师与第38师,均越过日军防线,索敌攻击,第38师突入南桥铺,暂53师攻克王家集,第37师则进逼当阳,以黄磷迫炮弹炮轰日本守备队。但这些攻击均未能造成重大压力。

                                
                                
                        军委会此时则专力调集援军,并电令中美混合空军大规模侦炸石门,慈利各要点。中国空军精锐尽出,集结B-25、P-40N、P-43、P-66、A-29等型机80余架,全力出击。20日并炸毙日军116师团第109联队尔和联队长。但日军也有整个第3航空师团支持,中美空军并未能取得空优。
                                
                                
                        在慈利沦陷后,第29集团军布防的正面成为最大盲点。王缵绪总司令之前不积极挽救第73军,此时要付出沉重代价。日军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均先后渡过澧水,利用滨湖区湖沼纵地形,水上机动点点突破。第44军的防御正面顿时扩大好几倍。国军战史有一段战埸写真:
                        “(21日)迄午,敌陷临澧,并由青化驿犯鳌山,我第44军以正面过大,兵力薄弱,其在踏水桥,大龙站,斋阳桥,王化桥,易家桥,观国山之线阵地,到处被优势之敌突破”。第44军只有四个师,在敌军两个主力师团冲击之下,根本无法守住一条阵线。王缵绪总司令为了勉强维持部队建制的完整,只有且战且退,设法向第100军靠拢一途。第六战区对这种局面无能为力,只能冀望王集团军能守一天是一天,拖到王耀武集团赶到。
                                
                                
                        19日,敌第3师团大举进攻,第161师不支后退,旁边的第150师亦受严重打击,第448团阵地被突破。随后第161师被敌包围,熊执中师长率部冲出,大部溃散,手边掌握着的只剩下三个营。20日第162师又被日军缠上,激战澈夜。第44军在沅江西岸站不住脚,眼看着就要退过沅江了。
                                
                                
                        孙长官总观战况,算出日军准备顺势将第44军向常德方向压迫,在围攻常德之际顺便歼灭第44军,于是严厉命令王缵绪总司令死据阵地,绝对不可以将第44军渡过沅江,使日军顺利构成包围圈,自取败亡。只是王缵绪总司令依恃其川中实力派之身份,不怕第六战区的严令。王总司令最大的忧惧,是老本第44军的存亡,但王缵绪却没有孙长官的眼光,并不认为退过沅江是自寻死路。
                                
                                
                        在渡过澧水之后,第11军抓紧机会,甩开北面勇猛善战的第10集团军,猛烈攻击第44军,希望在王耀武的第100军与第74军赶到之前越过沅江,一鼓作气拿下常德。此时原订水上机动的第116师团已经完全登陆,3个联队兵分三路,尾追第44军,直指陬县、临澧。穿过这个缺口,就到常德了。横山勇在右翼使用第3师团与第13师团,抵御第74军的进援部队及第44军的残部,左翼第68师团则于安乡登船,直趋汉寿,构成常德南面的包围圈。为了及早赶到常德,第11军甚至在桃源用上了伞兵。21日傍晚,日军在桃源猛烈轰炸,随后空投近一个中队的伞兵,当地驻防的第44军独立团(新由新线撤下整补,约300余员)没见过这种阵仗,日军并辅以一个步骑混成的旅团钻隙向桃源突进,独立团势单力薄,不支后逃。[注9]于是第3师团主力与第116师团第109联队乃得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主力在陬市的第150师。
                                
                                 
                                
                                〔注九〕 日军很少使用伞兵,因为技术不成熟。所以中国战场,反空降作战极为罕见。
                                
                                
                                 
                                
                                
                        第150师许国璋师长刚接到集团军转来战区颁布不得退过沅江的严令,乃率部死据陬市,寸土必争,但第150师本挡不住如狂潮般的第116师团,不到半天便几乎全军覆没。许国璋师长眼见日军即将突破,急派师属工兵连前往阻击,工兵连不到半小时便死伤殆尽。许师长乃亲率450团残部上前冲杀,身受重创。第150师几乎全军覆没。许师长重伤昏迷,被警卫抬上渡船后送。许国璋将军醒来时见到自己已经渡过沅江,部队大部溃散,联络中断,大为震憾,悲愤交集,在担架上痛斥左右误己,身为师长怎么可以丢下部队只身后退,立刻夺过身边卫士佩枪自尽,左右救之不及。王缵绪总司令闻耗,电调第162师副师长赵璧光上校代理第150师师长一职,率残部与第161师一道撤过沅江右岸整理。
                                
                                
                        桃源沦陷之后,千呼万唤的第100军先头师第19师终于赶到,一到战场便立刻投入作战,在黄石巿与第3师团恶战。唐伯寅师长深知自己应援的速度关系全局,竟驱促部队每日强行军70公里。第19师到达黄石市时,已是人困马乏,喘息未定,难敌日军锋锐,激战半日后撤出黄石市。据日军战史记载,第13师团对第19师强烈抵抗,印象深刻。
                                
                                唐师长这一仗。算是昭告日军王耀武集团已经开到。
                                
                                
                        第100军的第63师主力此时也正向桃源挺进,部队连日赶路,疲惫不堪。第13师团夺得桃源后,查觉第63师正逼进中,立即展开攻击。第63师先头部队第189团没料到桃源失守之速,一味急行,在行军中遭日军正面冲击,措手不及,在还没来得及展开迎敌的状况下被冲散,陶绍堂团长仓促迎战,在混战中阵亡。副团长高鸿恩中校也同时战死。日军在挡住第189团后即不再续进,第189团虽然伤亡不重,但暂时陷入混乱,第100军的解围疾进来不及抢占桃源与黄石市阵地,只好在外围展开拒敌。
                                
                                
                        21日,第10集团军虽已转向,向石门攻击前进,但第39师团拼死抵抗,进展不顺;第29集团军伤亡惨重,不足决战,反而急待整理。此时日军第3师团及第116师团已经开到桃源,第13师团到慈利;第68师团则于22日攻陷汉寿。主攻的四个师团已就包围常德之定位,前锋并与常德守军接战。
                                
                                
                                
                                常德:会战成败的关键
                                
                                
                                
                                
                        常德会战前,军委会有鉴第六战区战区紧绷,已将第74军及第100军拨归第六战区节制,会战开始时这两个军正向第六战区行进中。常德会战开始时,孙长官以第73军新于鄂西会战受创,诚恐有失,乃着第100军急速开往石门。渠料王缵绪总司令让第44军撤退澧水防线于前,刘裴次长电令放弃石门在后。待先头部队第19师开抵黄石巿时石门已失,但该师仍奋力重创第3师团。随后第74军全军开抵,长官部以石门败象已露,不愿让第74军平白牺牲,乃将该军布置于常德慈利间,等待100军也集结完毕,让王耀武将军得整齐布署四个师的力量(缺第57师)成为第二线兵团的中坚。16日南下之敌与第74军接触,到22日日军主力已经正面与第74军前锋接战,第74军士气如虹,在草草筑成的野战阵地之中,与敌第3师团及第13师团对战。第51师明月山阵地便呈报当面之敌达一万五千人,周志道师长率部拼死拒战,争取部队集结时间,阵地失而复得者五次,第151团第2营张集光营长壮烈殉职。只是此时桃源失守,侧翼曝露,王耀武军长乃将主力转移到漆家河以南之线。在此地布置一条整然防线,成为第二线兵团。
                                
                                
                        第29集团军至此已退居次要角色,第73军奉令戴罪立功,不得不以路续收容的少数部队(16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索敌攻击,而第44军则在王缵绪总司令照顾下后撤退过沅江整理,退出战场。日军突破第44军防线之后,也不再穷追,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王耀武集团上。第44军因此逃过被压迫到常德外围而遭歼灭的命运。
                                
                                
                        第57师在5月时进驻常德整训,兼修筑工事。[注11]11月3日起即占领常德阵地,成为孙长官布在两线兵团中的轴心。第57师师长余程万少将,骁勇善战,是打防卫战的能手。上高会战中死守上高城,使罗卓英总司令的三路大军得以顺利围歼日军第34师团,荣获陆海空军第一号武功状,此时进驻常德,抢修工事,使常德城成为一个坚强的防御阵地。常德城防工事除城郊的野战工事与城墙的第二道防卫圈外,在城内各重要交叉路口与要冲均筑有水泥碉堡,以备巷战之用。规模严谨精良。据攻城日军描述,城内街巷角落均被充份利用,遍筑明碉暗堡,并打通民房,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配上第74军传统上出类拔萃的火力配置,形成强大据点。此时第57师并配署第74军炮兵团的一个762炮兵营及战防炮营第1连,高炮第42团一个排,拥有远超过一般国军师级单位的炮兵火力(虽然在日军眼中则属小儿科级)。第57师在会战初期待命应援前线(前线失利之速大出长官部预料之外),此时则全师就位,准备与攻城敌寇决一死战。第169团防守城北,第170团防守城西,第171团防守城东,城南则为沅江,形成背水而战态势。余师长并与常德县府协商,将县城内居民完全迁出。孙长官则于此时电调第63师第188团留守德山,掩护第57师于沅江渡口,俾使第九战区方面进援容易,并与第57师成抵角之势。而第44军退过沅江后,则据守常德外圈的太阳山等处据点,但这些据点与常德主阵地相距过远,无从发挥应援作用,日军并不以为意。
                                
                                〔注十〕
                        稍有军事常识的同好对第57师将部队城厢阵地撤出,固守城垣之举,或许会感到惊奇,在现代战争,那里还有"据墙守城"这回事。但在抗战时期,城垣仍是主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因为大陆上连年内战,城垣均修筑坚固,甚至足够支持现代炮火打击,有时连大口径火炮对着轰都打不倒。大名鼎鼎的南京战役中,日军最后还是得抢攻中华门等城门。但抗战八年国军也将全国所有可用的城墙用去一大部份,以后国共内战,双方炮兵与平射火力均获加强,类似的场景便少了。陈长捷著名的天津城防体系,便将城垣视为次要的辅助工事,主题摆在碉堡等现代化工事上。"据城而战"乃成绝响。
                                
                                
                                
                        11月18日,日军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逼近常德,第57师前哨据点涂家湖巿遭敌攻击,局势已然明朗。同时,第九战区用以抵御第40师团佯动的第99军在第68师团之后进驻汉寿,与第68师团对峙。第44军驻城郊太阳山,第74军在慈利以南漆家河防线,第100军在桃源以南,与常德守军相呼应。构成整然的第2线兵团防线。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国军当前的第一要务,便是如何让第11军出击的主力汇聚于常德城下。如何让两线兵团顺利于常德钳杀日军。常德的成败是整个会战的关键。
                                19日,蒋委员长在开罗定下常德作战的方针,以戍皓电令训令第六战区如下:
                                
                                
                        “限即到,恩施孙代长官,桃源王总司令缵绪,慈利王副总司令耀武,常德盘龙王军长泽浚,常德57师王师长,速转第100军施军长中诚,密。
                        (一)当面之敌补给困难日增;(二)我第10集团军正向敌之右侧背奋力压迫中;(三)我第74军,第44军,第100军应尽全力在常德西北区与敌决战,保卫常德而与之共存亡,功过赏罚决不姑息。希饬所属奋勉为要。
                                
                                中正”。
                                
                                
                        常德据沅江下游,为洞庭湖西第一大城。东为洞庭湖,西为武陵山,南为雪峰山,北为太阳山。过沅江为德山。有湘黔公路通长沙,四周河川亦富舟楫之利。为湘西谷仓。抗战时期在沅陵设有后勤部湘谷转运处,常德即为湘谷转运之中心。常德城临沅江,两面农田,郊区有河洑山。城本身有古城墙,极为厚实,城郊及太阳山并筑有永久工事。此城若失则第六战区粮道断绝,且长沙侧翼将被威胁,具有相当之重要性。
                                
                                
                        清初大儒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常德府(涵今日常德,汉寿,沅江三县)左包洞庭之阳,右抗五绥之要,不特荆湖之唇齿,即滇黔之喉嗌也欤”
                                
                                
                        20日,第六战区电转余程万师长蒋委员长训令,余师长接获训令后即通令全师官兵,服从统帅意旨,发扬上高歼敌之精神,争取本军之荣誉。北风凛冽的旷野里,官兵们的坚决誓词,如暴雷般响起,震山憾石,四野回荡:“效忠党国!保卫常德!”
                                
                                
                        第57师原来是安徽实力派军人陈调元的旧部,在中原大战后由第55师扩编,之后在施中诚师长率领下颇立战功,被编入俞济时第74军,成为这个中央精锐部队的主要角色。1940年师长改为军校一期的余程万将军,进一步中央化。常德会战时第57师的主要干部为副师长陈嘘云上校(军校3期),第169团团长柴意新少将(陆大特别班第1期),第170团团长孙进贤上校(军校5期),第171团团长杜鼎上校(军校6期),师步兵指挥官周义重少将及第74军炮兵团团长金定洲少将(军校6期)。这些高级将校都亲历沪战以来华中战场的大小恶仗,久历戎行,经历丰富。而第57师因为战力坚强,履挫日军,而且几无败绩,所以士气格外高昂。是不可多得的卓越部队。
                                
                                
                                
                                第57师扬威常德
                                
                                
                        11月22日,日军第11军主力在常德城郊集结完毕,开始向常德发起总攻,意图以压倒性兵力在短时间内一举掠取常德。原本布置用以攻城的主力第116师团在会战前期尽量避战,此时部队完整,整个师团均用以攻城。转于汉寿登陆的第68师团负责在第116师团攻城时掩护左翼,抵御来自第九战区的援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在慈利,桃源方面截阻王耀武集团的国军第二线兵团,第39师团,独17旅团与第58团一部则在后方抵挡第10集团军攻势,并掩护第11军退路。日军第一阶段之战略企图已经完成,国军两线兵团处于分散状态,常德危急。虽然此时日军已占优势,但敌横山勇司令官鉴于第57师威名素着,恐不能如期攻陷,乃亲赴常德城郊督战。
                                
                                
                        第100军第63师第188团在会战之初奉孙长官命令,抢占德山阵地,以与第57师成犄角之势。横山勇一动手便全力猛扑德山,第188团匆促应战,仅一昼夜德山阵地便告失守,第188团不支,邓光锋团长放弃德山,向第100军靠拢。德山是常德对外联络最重要的要害,是城南沅江上的渡口。德山失陷后,第57师后路被截,攻城战之如与外界交通便告中断。
                                
                                
                                
                                〔注十一〕
                        此时第57师配署第74军炮兵团第3营,营长何曾佩中校,辖俄造762山炮24门,由团长金定洲将军亲自指挥。使用山炮轰击日军后方船运线而非进攻中的野战部队,似乎因为炮兵协调方式未臻健全,不敢让炮兵在近战中发扬火力,以免误伤逆袭中的友军。如1944年6月的松山战役中,远征军一个直属炮兵团便将第8军一个攻击中的步兵营轰得全军覆没。但在1945年的湘西会战中,国军的炮兵使用技术已见成熟,炮兵才得于近战的火力支持中大量运用。
                                
                                
                                
                        24日,第116师团集结完毕,对常德城防展开主攻。山本三男师团长初期仍以传统步炮协同攻城,以大队级炮兵密接支持联队级混成步兵正面进攻,并派中队至大队级的敢死队集中突破。城厢阵地中的国军多与攻入之日军在阵地中白刃肉搏。第116师团以强大的炮兵轰毁第57师据点工事,步兵随后突入。第57师各团营长则亲率所部冲锋逆袭,在城巷以手榴弹与火攻遏阻来敌,并以近战搏杀将侵入的日军步兵敢死队截断歼灭。第171团与敌第234联队激战,杜鼎团长在回忆录中有翔实记载:
                                
                                
                        “城南沅江南岸,蔡家码头与南站之敌约500人,乘东区城郊激战,由南岸强渡,17时南岸之敌藉炮火毒气之轰击与烟幕掩护,偷袭强渡。我团第7连守军击沉敌船六只,难耐炮火猛烈,江岸阵地全毁……窜入之敌与我张照普第3营发生巷战,战况猛烈,情况万分紧张。鼎乃亲率第2连宋家和连长在大南门城楼前指挥,从水星楼西南侧实行勇敢逆袭,堵截突破口,用手榴弹组,火攻组攻入敌人占领房屋区域内(几全为木造房屋),实行爆炸,火攻与白刃扑剌。反复冲杀十余次。同时鼎令张营集中全力由东向西堵截敌人突破口,封锁巷道区域,占领坚固高大房屋,堵截敌人向外扩张,将窜入之敌压缩包围,拘限一隅,以猛烈逆袭而围歼之。此时第7连连长王剑强率所部编为敢死队,由东向西挺入敌人占领之房屋,火攻夹击,短兵相接。王连长右肩负伤,未稍后退。第9连连长宋维钧率本二排及第7连一部勇猛逆袭,以手榴弹急投爆炸,快速火攻,白刃冲杀,敌人逐渐退缩,攻势渐弱。张营长虽头部负伤,仍裹伤向敌投掷手榴弹……官兵莫不振臂挺胸,倍增奋勇,前扑后继,反覆冲杀,敌尸累累,我亦伤亡枕籍矣。次日16时,已将该敌全部歼灭,俘敌兵4名,夺得重机枪7挺,轻机枪24挺,步枪180余支…”
                        。
                                
                                
                        第171团阵地并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第170团遭第116师团第120联队猛攻,突入多处,孙进贤团长亲自率部猛烈逆袭,反复冲杀。第170团营长张挺林率部在阵地中奋勇冲击,负伤达七次之多,壮烈殉国。彭幼威营长见战局险恶,攘臂大呼杀敌,与突入城内的日军白刃近战,逐退来敌。第116师团第109联队则猛攻第169团阵地。柴意新团长奋勇迎战。日军为求速进,除集中炮火轰击外,并大量施放催泪瓦斯,而后109联队整齐冲锋,柴团长冷静指挥所部凭险据守,以准确集火杀伤日军,第109联队在第169团精准的火网下损失惨重,代理第109联队联队长的作战参谋铃木立遭击毙,第3大队大队长马村也被乱枪打死。该联队在冲锋中损失逾半,连城垣都没摸到,反而连续损失两名联队长,阵脚大乱,狼狈撤回(第57师射击军纪之精良,之后由日军战史着重强调)。
                                
                                
                        25日敌再调第120联队进攻第169团,第120联队立下贯澈”武士道”的坚决誓言,全联队向第169团疯狂猛扑,一路怪喊乱叫,柴团长不慌不忙,待日军逼近时突然发扬火力,攻城的人潮立刻在乱舞的机枪弹与迫炮弹片中大片倒下,带头的第3大队大队长葛野立遭击毙,敢死队死伤枕藉,再度仓惶溃退,武士道的庄严誓词就当没立过。意图抄绝国军后路的第3师团第6联队,算是横山勇布置的一支奇兵。第6联队中细卢一联队长在东南亚作战时,率日军独立第4联队进驻泰国首都曼谷,是较有能力的指挥官。在接受渡江任务后,中细联队长率领幕僚到沅江边侦查渡江地形,被守军第169团第1营发现,此时正有一个P-40驱逐机小队在常德上空,余师长乃电召空军支持扫射,中细联队长当场被击毙。这只奇兵在被发现后,渡江的少量日军被第169团的火力拘束在江边一小段狭长地带,进展不得。
                                
                                
                                
                                存亡所寄:第九战区的进援
                                
                                
                                
                                
                        在常德被完全包围之后,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以及王耀武集团两个军均与全力阻击的日军外围掩护部队胶着,一时之间难直趋常德解围。此时第九战区的及时应援成为常德解围的关键。第九战区在会战开始时即与第五战区奉令出击,实行牵制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仅不痛不痒地派出第30集团军三个挺进纵队扰乱敌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则布置口袋,静候第68师团与第40师团入彀。

                                
                                
                        18日军委会鉴于常德方面军情转急,电令第九战区出兵北援。第九战区并未动用最接近前线的第99军,反而令第10军自长沙向常德方面推进。薛岳司令长官此举,显在提防日军转向攻入第九战区(这也不是绝无可能)。由于第六战区形势浑沌,第10军推进缓慢,迟至26日才跨越战区分界,开始与在汉寿登陆的第68师团接触。但其左翼第190师甫经接战,便呈报与敌胶着,第10军则籍口左翼曝露,而几乎停止推进。第九战区进援不力,第六战区本身预备队复耗用于荆当方面攻势,只得继续倚靠战区第一线兵团及第74军。
                                
                                
                        军委会在石门失陷后,见战况不利,深知第九战区的及时应援为常德存亡之所寄,更是两线兵团能否顺利合围日军的关键。但此时蒋委员长远在开罗,军委会号令显得有气无力,而且饥不择食。经军委会点名急开常德前线的部队,超过第九战区所辖部队之半数,完全没考虑到日军第15军仍在鄂皖一带,伺机蠢动。薛岳司令长官身负重膺,深知不计一切冒然进军的危险,所以谨慎调兵。第99军的口袋不能动(相对的第40师团也不能动),第10军自长沙出发,仍紧密注视第11军,只要稍有向第九战区进攻的风吹草动,马上列阵以待。
                                
                                
                        军委会的威势无法威慑百战功高的薛岳长官,于是高参们想出一个绝招。24日,军委会竟然更改第六战区与第九战区的分界线,训令第九战区将战区分界线改至沅水,使沅江以南成为第九战区之责任区。并于电文中不假辞色,直接训示第九战区改变消极态度:“各级指挥官应迅速掌握兵力求敌攻击之,切忌脱离掌握,或以广大一线专防守而逸失战机,贻误全局”。军委会疾颜厉色地将第九战区训诫一顿之后,直接下令调用第99军。随后并成立李玉堂兵团负责南面解围攻势。并明确规定李兵团两个军的进度。第10军应兼程向常德黄土店推进,第99军附暂54师,则急开往汉寿德山之间,以掩护常德守军的右翼。
                                
                                李兵团作战序列如下:
                                
                                指挥官 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中将
                                
                                第10军 军长 方先觉少将(军校三期)
                                
                                第190师 朱岳少将(军校三期)
                                
                                第3师 周庆祥少将(军校四期)
                                
                                预10师 孙明瑾少将(军校六期)
                                
                                第99军 军长 梁汉明中将(军校一期)
                                
                                第92师 艾叆少将(军校四期)
                                
                                第197师 胡大佐少将
                                
                                暂54师 饶少伟少将
                                
                                
                                
                                
                        此时李玉堂兵团负有各方重望,只要兵团两个军能遵命向常德方向确实攻击前进,理论上就能造成超过日军负荷量的压力。此时第10集团军,第74军及第100军均积极向心攻击之中,日军以第39师团,第13师团,独17旅团及第3师团一部苦苦阻挡,一心寄盼常德能尽早攻克,好让第11军如期“北旋”。李玉堂兵团虽然行进缓慢,但所造成的压力已迫使横山勇派出整个第68师团前往牵制,若李兵团确实奋进,则日军无力与两线夹击中的国军抗衡,势必得设法退出战局(事实上会战后期,国军仅以第二线兵团一半兵力的顺利推进,就逼得日军狼狈后撤)。但李兵团显然有保存实力的想法。自18日起,军委会每日数电,督促查询第10军的进度,但第10军始终不愠不火,在战区边界缓缓移动。而另一个第99军,则一直没向常德推进,因为这个军是薛长官监视日军第40师团的主力,不得轻动,所以军委会的煌煌电谕,成为一厢情愿之想。
                                
                                
                                
                                第六战区转移攻势
                                
                                
                                
                                
                        11月25日,孙连仲司令长官与郭忏参谋长判断日军已无意于慈利以西之攻势,而将专力于常德的攻城战。第六战区第一线兵团的当面之敌,均已停止主力攻击,转以守势拒止国军应援。孙长官决心将第六战区第一线兵团各部完全转入攻势,全力击破敌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的阻击阵线,将日军主力压迫于常德城郊,包围歼灭。而且此时国军王牌第18军已抵达战场,正可为冲突日军防线的生力军,机不可失。孙长官乃电令此时已转向常德的第10集团军,集中转向全力向常德敌之侧翼推进;第185师李仲莘部攻占石门,第18军向公安,澧县间推进以遮断敌退路。
                        第29集团军方面,以第73军与第44军以夹击之势努力推进,攻克慈利,消灭阵线之突出部;第74军则突破当面第3师团,务求及时解常德之围。
                                
                                
                        向当阳方面进攻中的第33集团军,也已有所斩获。暂53师在激战后力克当阳周遭多个据点,第37师吉星文师长则大胆率兵插入敌后,突入当阳城郊的西关,包围第39师团的司令部与位于东关的日军第3航空师团指挥所,第39师团师团长澄田睐四郎正专注于抵抗阻击第10集团军,不料后方杀出一整个师的国军,落荒而逃,第37师1个团冲入第39师团的指挥所,毙敌大佐级参谋军官以下150余人,并焚毁多处仓库。澄田睐四郎急调一个大队援军阻击,仍挡不住横冲直撞的第37师。吉星文师长并另遣一部攻击日军机场,焚毁日机两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第37师的立功官兵显然没什么飞行概念,居然将降落伞视为神奇的重要物资,缴获上报战区请功)。第39师团阵脚大乱,当阳日军奋死堵击,才挡下第37师的凌厉攻势。
                                
                                
                        第74军奉孙长官电令后,全力向黄石巿攻击前进,王耀武将军急于解救第57师,此一方面之战况异常激烈。当面日军第13师团连失前哨据点,不得不转移守势。在第10集团军的进攻下,第39师团的防线也已松动。第六战区正式进入守势歼敌之第二阶段,包夹敌军之第二线兵团已经全部出动,但日军四个师团猬集常德城郊,难以突破。有石门之例在前,常德固守的前景并不乐观。
                                
                                
                        11月25日,第11军投入第116师团全部,第3师团第6联队,第68联队及第68师团第234联队攻城。第116师团以第133联队为前导再度进攻常德,国军各式火炮炮弹已经用尽,只能以轻兵器应战。日军仍以大队级步炮混成兵力编成攻城敢死队,猛烈冲锋,四面钻隙。意图以绝对优势兵力突破第57师防线。第169团首当其冲,郭章嘉营长督队冲杀,壮烈殉职,第170团营长酆鸿均在城垣死守不退,在近战中阵亡。常德城厢阵地失守,守军退入城中,与敌巷战。各营各排即使被冲断,仍在街巷中自发迎战逆袭,与日军反复拉锯相持,坚守不退,并将侵入北门的第133联队逐出。横山勇见攻势迟滞,心急如焚,不顾可能造成攻城部队困难,召集第3航空师团主力空援,仿效美军绝招,在常德城中四处滥投燃烧弹,常德城中处处大火,大半房舍均在烈焰之中,惨不忍睹。在大举空袭之后,第116师团认为国军即使阵地仍在,也必然被这种规模的滥炸吓掉守城意志,于是乘机全力突进,国军再予重创,当头的第133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协屋复遭击毙。各线攻城敢死队溃不成军。
                                
                                
                        守城部队并以机枪击落日机一架。第3师团第6联队附野炮大队全部强渡沅江,一部日军并突入城垣。第169团第1营董庆霞营附见防线被突破,立即果敢率部向城垣冲锋,用剌刀将日军逐出城垣,恢复阵地。董营附则在白刃战中壮烈殉职。第169团稳住脚步后,拒险痛击来敌,第6联队在江边进退不得,四处乱窜。
                                
                                
                        国军在守城中展现非凡勇气,最广为传诵者为贾家巷阵地战斗,该阵地驻有第171团第3连一个排,日军在空袭后倾一大队冲锋,不能逐退这个排,复集中炮火轰毁该阵地,余兵八名奋战到底,排长殷惠仁在日军迫近时引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寇同归于烬。
                                
                                
                        孙连仲将军对常德守军的困境了然于胸。在以往历次战例中,守城能打到巷战阶段还能奋持不退的前例并不多见。常德是整个会战局势转危为安,甚至转入胜局的关键,绝对不能有失。孙长官在25日电谕第57师余师长,告知第10军已奉命驰援,26日必可到达德山。余程万师长得电知援军已近,大喜过望,立即将孙长官慰劳电文公布周知。据战史记载,第57师官兵士气大振,连伤员也要求参加作战。余程万师长回电,愿与常德共存亡:
                        “职师四面受敌,血战七昼夜,虽伤亡惨重,将所有杂兵编入战斗,但士气旺盛,全体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决心,愿与常城共存亡!”
                                
                                
                        在第116师团与第3师团围攻常德的同时,王耀武集团的第74军及第100军集结完毕,已与第13师团激战一周,但是与常德间之联络线已告中断。此时王耀武副总司令下令第100军掩护第74军猛力向黄石巿推进(该地为敌第13师团的主要防守阵地),并饬各师组加强营附无线电一班,大胆向常德钻隙前进,务与常德守军取得联系。25日王耀武指挥所部向黄石巿全力奋进,日军前线各据点皆被攻克,进展顺利。此时常德守军危急,孙长官电令王将军分兵攻占河洑,策应城内守军。王副总司令抽出第19师及第51师,配合各师之加强营钻隙支队,向河洑攻击前进,而以第58师攻击黄石巿正面。第74军与第100军广正面钻隙,使日军第13师团阵线摇摇欲坠。而此时第73军也以收容的残余兵力向慈利进击,全线出击。
                                
                                
                        26日,第六战区各部均有进展。第10集团军长驱大进,第79军王甲本军长率部越过澧水,直趋太浮山第13师团侧背,攻占慈利外围原第74军的主阵地明月山。第18军渡过汉洋河,突入第39师团阵线,攻克刘家厂,遮断日军后路。第39师团全线震动,澄田师团长紧急收缩兵力,死据交通线上个别要点。
                                
                                
                                
                                日军陷入危局
                                
                                
                                
                                
                        第六战区两线兵团的夹击战略进展顺利,第11军被包围在即。对日军而言,常德的攻掠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战略目标了,现在第11军应该担心的是如何在第39师团以及第13师团崩溃之前撤回长江北岸,以免重蹈上高与长沙之覆辙。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得知第18军已经直逼公安,大为慌张,深知大祸临头。现在第11军只有实时撤退,才能避免被优势国军围歼。但若没能打下常德,连个可以吹嘘的题材都没捞到,不仅不能向派遣军以及东京大本营交差,而且皇军威望,势将毁于一旦。第11军在陆军中则将灰头土脸,永远无法抬头。但余程万师长始终坚守不退,横山勇以三万皇军围攻区区八千“蒋军”超过一星期,就是没办法发出克城捷报。横山勇在极度紧张中,竟然想出一条“妙计”,他叫第116师团的岩永汪师团长自常德包围圈中撤开一面,逼第57师突围,他好尽快宣布攻克常德,向大本营交差,并率第11军北窜,逃回武汉。岩永汪得令大喜,立刻撤开攻击效果最差的常德南面攻城部队,派人喊话,叫余程万师长率师渡江突围。余师长相应不理,横山勇见状下令加强其它各面攻势,希望将第57师逼走。可是第57师各级官兵意志坚强。突围大道开放近两天,日军喊话几近苦苦哀求,可是第57师仍然死据不退,宁可与城共存亡,为战区之歼敌争取时间。
                                
                                
                        第六战区包围圈布署得当,歼敌在即,而且各部攻势顺利。但孙长官一意要救出常德城内的忠勇官兵,用兵一向以持重闻名的孙上将竟然电令王敬久总司令冒险出奇兵,由攻击第39师团中的第98师、199师中各抽出一团,向敌后突进。并协调空军冒险派出运输机到常德空投补给。战史载长官部派机空投,常德守军仅收到步枪弹六千粒。其中尚有两千粒变形不能使用。空军并大力轰炸常德周围日军,但杯水车薪,而且始终没能取得空优。常德被日机炸成一片火海。
                                
                                
                                
                                常德守军的焦土抗战
                                
                                
                                
                                
                        此时日军反呈困兽犹斗之势,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横山勇展开全部力量近两个师团攻城,第57师逐屋逐巷,艰苦抵抗。横山勇大怒,下令集结各式火炮逐区分段将常德城完全轰毁,并召集空援大肆狂炸。日军战史记载,横山勇嫌火炮效率太慢,竟下令炮兵冒险推进至第一线,隐藏于破损的民房中,行零距离射击。横山勇并亲至火线观察,对“城楼上的一门山炮”印象深刻。此时日军因后路将断,相当紧张,其进攻方式亦已达不择手段之地步。
                                
                                
                        据171团杜鼎团长回忆,东门发动攻势之日军以密集队形,分波以木梯强行攀爬城墙,前仆后继,“有如共军之人海战术”。攻入城中的日军在街巷中被国军的交织火网与果敢逆袭大量杀伤,尸体拥塞巷中,妨碍进攻,日军的后续部队则乘夜间突入,抢收尸体,清出道路。强力炮击也不能轰毁第57师的抵抗斗志,使横山勇恼羞成怒,乃大量施放催泪与窒息性毒气[注12],并严令空援日机不得躲避地面火网,行超低空轰炸。巷战中的日军也奉命大肆渗透纵火,全然不改虑可能危及到自身的进攻部队。城内战况惨绝人寰,火海毒雾,如同炼狱。
                                
                                〔注十二〕
                        在常德会战全期,日军均大肆使用毒气。会战之初在南县,会战期中在慈利,均有实据。11月23日军委会召开记者谈话会,公布日军使用毒气的证据,即出示大量自战场拾获的毒气罐。其实日军使用毒气的技术也不见佳,所以只限于局部性的使用。在常德城中的规模,已经造成日军进攻部队的不便,也足见日军当时不顾一切的疯狂丑态。
                                
                        11月28日,第57师官兵损伤殆尽,余程万师长下令将城内炮工辎部队,政工,师部幕僚及所有官佐杂役编队,由第171团团附高子曰中校率领,投入战斗。常德警察亦编入部队,并发掘常德警局埋藏之枪弹一万发,此为第57师之最后接济。日军攻势虽显疲态,但是因为形势日坏,不得不加紧攻城。日军毒气已使用到将全城笼罩在一片毒雾下的地步。
                                
                                
                        国军阵地半毁,城垣被突破。日军加强炮击,并以波状人海挺身冲锋,意图以人海压倒守军,一度迫近第57师指挥所。高子白团附率师部卫兵与官佐杂役奋勇冲杀,当场击毙敌第120联队代联队长饭代以下两百余人。第57师残存官佐,自副师长以下均亲率部队,于巷弄中反复冲杀。常德街上尸积如山,日军亦为惨重损失震慑。此时国军弹药己罄,炮兵营将火炮拆毁埋藏。官兵开始搜寻民间武器,持刀刃长矛与敌周旋,伤亡惨烈。在这种状况之下,竟仍然能够维持高昂士气,亦足见部队素质之高。

                                
                                
                        11月29日,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烧夷弹,城内大火蔽天,余程万师长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余师长此时已经明白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决意全师战死常德。其电呈孙长官之战报,凄烈悲壮,后之读史者,亦不免为之动容: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第七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空军第4大队一个驱逐机中队在29日上午飞临常德上空助战,恰逢日军归航的轰炸机群,奋力击落其中四架轰炸机。据飞行员报告,常德城内已经陷入一片火海烟雾,见不到明确目标。密接支持与空投均无从确实执行。
                                
                                
                        29日第185师冲入石门,与日军白刃拼杀,克复在望。第51师继向漆家河攻击前进,与日军反复冲杀至五次,第19师则攻进河洑山日军阵地,离常德不过十数里之遥。而当阳方面的第30师则乘胜克复宜昌外围要点宜都。但这些好消息,都属远水难救近火,救不了常德城中的残余将士。
                                
                                
                        11月30日,第98师向敏思部力克临澧,日军突围。第10集团军其它各部亦连克十余据点,推进顺利。第39师团连连失利,主力退守临澧外围阵地。日军后路即将被截断。第100军前锋部队由第151团王奎昌团长率领,也已进逼常德外围。
                                
                                
                                
                                第10军的拼死解围
                                
                                
                                
                                
                        此时众望所寄的李玉堂兵团,攻击步调依然迟缓,敌除第68师团之外,并将第3师团调至此线抵御。军委会每日一电催促李兵团挺进,第九战区也下了如期攻克的严令,但是因为日军第3师团及第68师团的坚强防守,第10军战况胶着。军委会急得跳脚,竟越过第九战区,直接细部指示第10军方先觉军长要加强重点于左翼,排除第190师当面之敌。并使出哄骗口吻,强调常德城郊之敌不过几百,第3师团正北退等语,意图哄催第10军快点前进。足可见当时军委会的无力感。但是第10军处第一线,自然明白前面挡着的是第3师团与第68师团全部。迟至11月29日,李兵团进展仍处胶着局面,军委会一筹莫展。
                                
                                11月29日,蒋委员长自开罗谕令两战区司令长官部,由军委会电转:
                                
                                一。奉委员长面谕,常德城如失陷应由第10军,第74军,第79军负完全责任。
                                
                                二。该军第190师以主力向苏家渡攻击,于30日拂晓前攻占石门桥。
                                
                                三。第3师于30日拂晓前攻占德山。
                                
                                四。预备第10师30日拂晓前亦以主力向德山前进。
                                
                                五。各师如不能完成任务,均以贻误戎机论。
                                
                                
                        方先觉军长接获战区代转的委员长口谕后,大惊失色,立刻召集所属三位师长,宣读校长电文。三位师长听闻校长竟亲自下达严令,指示各师进度,面面相觑。方军长面色沉重,宣布决心:“为援救友军及保持本军光荣计,务于委座指定期限内达成任务。各师均轻装出发,前进时不得因小敌而迟滞行动。不能遵令完成任务者以贻误戎机论罪”。

                                
                                此时已为29日的晚间10时,距离期限不到半日。
                                
                                
                        第10军三位师长接获委员长严令后,立刻展开该方面空前英勇之攻势。第190师仅留第569团一营继续与敌对峙,师主力两路纵队钻隙向苏家渡推进;第3师也只留两营与敌胶着,主力直接沿德山大道奋勇推进;预10师负责掩护第3师侧翼,直接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势,冲退正面第3师团数里,恶战一上午,前锋两个团退下仅编成三个营。
                                
                                
                        在第10军全力进攻之际,第3师团主力被预10师冲退,山本三男师团长因此误判预10师为第10军攻势主力,于是立刻重整主力反扑,与预10师激战。第10军真正主攻的德山方向反而开了大门,第3师周庆祥师长抓紧机会,大胆钻隙前进,第3师在一昼夜间,竟强行百余华里,直逼德山。第9团团长张惠民上校亲率官兵与敌肉搏,在十个小时之内完全攻克德山,与第57师只一水之隔。周庆祥师长则亲率第7团冲进第68师团司令部驻地薛家铺,佐久间师团长率幕僚狼狈逃出,丢下一个后方医院。第九战区薛岳长官闻报,见机不可失,直接命令第3师组敢死队千名冲进常德。周庆祥师长立即以第7团全力推进,该团一举击破第68师团阵地,冲到江畔的常德汽车南站,与常德主阵地仅一江之隔,但此时已经联络不通,而且国军缺乏支持快速渡河的战斗工兵,无法与守城部队会合。该团随后即遭敌大举围攻,只得在河边赶筑阵地坚守。
                                
                                
                                
                                〔注十三〕
                        预10师因为立足未稳,攻势过于猛烈,被第3师团冲击后牺牲甚大,而且有大量官兵溃散。跟在第10军后面的第58军是滇军骨干,但军纪不佳,部份滇军沿途见到四处都是失去掌握的预10师的溃兵,竟然剥下牺牲官兵身上的军服,滋扰百姓,甚至打家劫舍。受害人民不知原委,只见犯事士兵均配有代表预10师的"刚国"臂章,乃具状向第九战区控告刚国部队扰民。战区不查其详,亦严予申斥。之后军委会检讨会议,也指斥第10军扰民。这是一段丑恶的史迹,也足见当日部队成份之复杂。这段故事出自当时的第58军侦探队队长在香港写的回忆录。
                                
                                
                                
                        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第234联队在清扫战场时,寻获一具着国军高级将官制服的军官遗体,于是强迫一名负伤被俘的国军上尉指认。上尉一见即称不认得此人,但已泪水盈眶。围观日军异之,正要再问时,上尉已扑身向前,痛哭失声。孙明瑾师长遗体被日军寻获后,该联队长以军礼礼葬,并树木牌指示位置,钦慕之情,殷然可见。
                                
                                
                                
                                常德守军的最后时刻
                                
                                
                                
                                
                        12月1日,孙长官电告余程万师长第10军已到常德东南,可速与联络。余师长立遣陈嘘云副师长前往连络,但却没能连络上。此时城内屋舍悉成焦土,第57师死据不撤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孙长官复以亥东电转达蒋委员长口谕,电文如下:
                                
                                “奉
                        蒋委员长面谕:此次守卫常德与苏联史丹林格勒之保卫战价值相等,实为国家民族之光荣,各方援军即到,务必苦撑到胜利为盼。”
                                
                                
                        第10军第3师此时冲到常德南站,并派出一位联络参谋入城,通知余师长德山已经克复。余师长立派步兵指挥官周义里上校出城联络,但正逢第3师团阻击,无从建立连系。
                                
                                
                        第3师无法判断第57师残部位置,也无从及时驰援,将这支百战友军救出。岩永汪师团长知道常德的攻取干系整个皇军的颜面及第11军的命运,在最后关头,不惜血本,不断组织人海波状密集冲锋,而且将平射炮推上第一线,逐一轰毁国军碉堡阵地。国军凭借少数残破房屋建筑及工事应战,并不断以排级部队逆袭,意图以白刃战弥补弹药之短缺,甚至组织火网防空,再度击落日机一架。日军越墙钻隙,疯狂进攻。12月2日,第171团团附卢孔文中校及第169团杨维钧营长率部冲锋格斗,先后殉职。各团仅余战斗兵数班,全师掌握中仅三百余人,步枪四十余支。

                                
                                
                        最后时刻已经来到,深恨友军的余程万师长向孙长官发出最后一电:”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我军高呼七十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职余程万谨叩。”
                                
                                
                        余师长口述电文完毕,即举佩枪自裁,左右卫士见状立即夺下枪枝,声泪俱下,苦苦劝阻。此时孙连仲司令长官在恩施电令解围各军不惜一切牺牲,务必冲进常德,但为时已晚。
                                
                                孙长官接电时悲痛至极,热泪盈眶,整个长官部肃然无声。
                                
                                
                        12月3日深夜2时,余程万师长召集所属四员团长告知自己已经决定突围,并点名第169团柴意新团长死守阵地。柴团长毫不推诿,起立报告:“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其实柴团长心里明白,援军不可能来了。
                                
                                
                        余程万师长留下第169团残部与第171团残部之一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所属三员团长及两团残部百余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寻找第10军。
                                
                                
                        3日深夜4点,柴意新团长离开中央银行大楼,集结第169团残部,进入双忠巷最后阵地。柴团长深知第57师末日已到,决心一死殉国。凌晨,日军集中掷弹筒及枪榴弹,迫炮火力攻击双忠巷。柴团长奋然起身高呼杀敌,率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敌冲锋,反复肉搏十余次,身受两处重伤,仍英勇力战,不幸在白刃战中中弹陨命,壮烈牺牲,随从百余残余官兵伤亡殆尽,双忠巷阵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注14]
                                
                                〔注十四〕 柴意新团长以勇猛善战见称,在团长任内积功晋任少将。阵亡后国府优恤,追赠陆军中将。
                                
                                
                                
                        常德攻城战历时半月,我第57师血战十六昼夜,全师七千八百余员伤亡殆尽,敌先后直接投入攻城兵力在两万人以上,番号达三个师团之多,火炮三百余门,第3航空师团全力助战,伤亡则在五千人以上。战后日军之记录,则以“凄绝”形容常德之攻城战斗。第57师死守常德两周,为第六战区两线兵团的到位争取到珍贵的时间。在11月26日之后,常德之得失其实已退居战略上之次要地位,因为第57师迫使日军猬集于常德城四周,所以国军即使纯粹依赖步行,也能在百余里的战场上准确地包围第11军。常德陷落之前,第11军五个师团已被国军切断后路,只有退却与被围歼两途可选。12月3日蒋委员长训令孙长官,便指出无论常德状况有无变化,决心仍依既定计划围攻敌人。日军已经在包围圈之中,孙长官之所以急不可待地想救出第57师,道义情感之成份居多,但这些以团级部队钻隙的情感化严令,事后以观,有时反而置解围部队于危险之中。
                                
                                
                                
                                沅江以南的解围作战
                                
                                
                                
                                
                        第3师在攻入德山后再接再励,攻取常德南站,但与常德仍因一江之隔,无从建立联络。周庆祥师长乃电请方军长派队支持,意图以德山为本,续攻常德。但第10军已无援军可调。此时第九战区传令犒赏该师十万银元,并激励第3师克复常德。周庆祥师长审度局势,预10师已经溃散,第57师状况不明,决定死守德山。12月3日第7团常德南站阵地失守,守军退回德山主阵地。常德守军余程万师长此时亦率残部百余名突出重围与第7团会合。
                                
                                
                        德山为日军第3师团,第68师团及第116师团攻势与防线之枢纽,日军势在必得,于是凑出第68师团的主力围攻第3师。日军重施其攻常德时之故技,施放毒气,召集空援,掩护其步兵向德山冲锋,第9团阵地首当其冲,守军周志清营长殉职,阵地被突破。张惠民团长见战况紧急,亲率团直属特务排,防毒排,卫生队及杂兵数十人奋勇抵抗,冲杀数次,身中数弹战没。阵地在张团长冲杀下暂时稳定,但各面阵地皆伤亡惨重,周师长亲自编组剩余兵力,督队冲杀,唯众寡悬殊,阵地被突破多处,各营联络均中断。5日黎明德山复陷,周师长率部突围。
                                
                                
                        第58军于战后清扫德山战场时,惊见德山各要道尸体均堆栈成墙。因为国军与日军在这些要道上反复冲杀,在日军的优势炮火下伤亡惨重,而且来不及修建工事,所以第3师官兵直接以战友遗体为掩体,与敌拼杀,尸体便愈叠愈高。足征当日战况之惨烈。
                                
                                
                        12月3日常德守军己战至最后关头,孙长官电令王耀武副总司令不惜一切牺牲向常德攻击前进。王耀武将军率部奋力推进,进展顺利。据第74军呈报当面日军第39师团损伤惨重,部队正北向撤退,只余九千余人利用破损工事顽抗垫后。第51师钻隙队有数名队员突进常德,而常德部队此时已经突围。第11军凑出约一个师团规模兵力,持续死守阵地,王部无法快速突至常德。激战至12月12日,敌掩护部队被突破,拼命北逃,王耀武部才改为追击。
                                
                                
                        第190师自12月1日起改为策应第3师作战,5日该师在惨烈冲杀之后攻陷石门街,完成蒋委员长交待的任务。朱岳师长随即向德山方面攻击前进,当面日军败退,推进顺利。
                                
                                
                        预10师经过整理后亦协同攻击,连克十余据点。此时敌后方受迫,已开始撤退常德的攻城部队,7日,第190师克复德山,朱岳师长报告沅江以南已无敌踪。
                                
                                
                                
                                第六战区两线兵团之合围与收复常德
                                
                                
                                
                                
                        12月4日,当阳方面战况顺利,第33集团军的第179师突入淯溪河市,尽毁该地日军营房,第37师猛攻当阳城垣,炮轰城内日军据点,当阳城内敌驻军连连告急。孙长官以各路战况顺利,乃电令第10集团军与王耀武集团全力冲入滨湖区,索敌决战。第79军暂6师加速南下,自突破口围攻常德退敌,第100军第63师攻陬市,第66军第185师在攻克石门后,向津市,澧县进击,第18军全师出临澧,第79军与第74军利用目前突破口长驱大进。第六战区两线兵团已冲进日军第11军的腹地之中。横山勇见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已纷遭国军击退切割,大军后路将断,马上将原先大部用于德山方面掩护任务的第3师团火速北运,意图在澧水沿线堵击第74军与第79军。常德南面只留汉寿方向的第68师团,掩护仍在常德城内撤退中的第116师团。
                                
                                
                        孙长官是一个明智的指挥官。在常德已经失守之后,战区便应以日军的野战兵力为战略目标,常德空城的克复只是迟早问题。光就这一点评论,便可看出这位行伍出身的西北军名将,实在比他的日军对手高明许多。所以孙长官电令离常德只有一步之遥的王耀武集团北上歼敌,宁可将收复常德城的功劳让给别人。这种见识与器量,名将风采,令人景仰。而孙长官这一个明智决定,也间接救出了常德城内的三百余名第57师残存官兵。
                                
                                
                        12月3日上午,横山勇在攻占双忠巷阵地,国军有组织抵抗结束之后,迫不及待地宣布占领常德的捷报。但马上得知第六战区解围部队纷纷转向直扑澧水,抄绝第11军后路,而第3师坚守德山,更扼住了全军的要害。这使横山勇更加惶恐,深怕无法活着走出常德。于是第11军作了一个违反惯例的决定,第116师团在宣布占领常德之后,完全不作清扫战场与巩固占领区的动作,马上退出常德,投入德山作战,与第68师团协同击退第3师。德山方面稳定之后,第116师团与第3师团立刻退出战场,开往常德北郊,准备北返。只留第68师团断后,而该师团也无意力战,被欧震兵团稍微冲击,便匆然遁走。
                                
                                
                        1943年12月中,一位第10军的联络参谋因公路过战后常德。这位参谋在路上看呆了,在德山到常德这段路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国军与日军阵亡官兵,都是在近接的肉搏战中丧命的。有些官兵在临际,仍以最后力量,将剌刀捅入敌人的腹部,就这么挨着死在一块。这在战场上是难得一见的景象。因为日军一向特别重视遗体,为了宗教信仰,这些遗骨一定要抢回,妥为处理火化。而横山勇撤军时过于匆促,竟连这项日军信仰的中坚都没顾上。在常德丢下了大量日军尸骸。足见日军撤退时的极度慌张。
                                
                                
                        12月4日,第九战区鉴于李玉堂兵团侧翼仅有第99军掩护,正面第10军损失甚重,于是进一步在第九战区的二线部队中凑出九个团,编成欧震兵团,进援李兵团。欧兵团包括系出滇军的第58军三个团(新10师一团,新11师两团),川军部队第72军三个团(新13师一团,新15师两团),与暂2军三个团(暂7师)。作战序列如下:
                                
                                指挥官 第30集团军副总司令欧震中将
                                
                                第58军 军长 鲁道源中将
                                
                                新10师 萧本元少将
                                
                                新11师 侯镇邦少将
                                
                                第72军 军长 傅翼少将
                                
                                新13师 唐邵伯少将
                                
                                新15师 江涛少将
                                
                                暂编第2军 军长 古鼎华中将
                                
                                暂7师 王作华少将
                                
                                
                        欧震兵团虽然在常德城陷之后才出战,但作用甚大。这个兵团冲击了日军最后一个较完整的第68师团,使这支第11军的最后预备师团自顾不暇,不可能转用于后路决战之前锋,使第六战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能腾出手来,大胆歼敌。第72军沿第10军原路进攻,第3师团已经伤亡惨重,此时略战即走。横山勇在得知欧兵团两路来袭之后,心里明白第11军已不可能在沅江以南立稳脚步。
                                
                        12月5日第六战区北面各部作战顺利,第18军清剿澧水沿岸日军据点,第79军续向常德北方逼近,压迫第11军。第63师攻克桃源。但德山第3师被日军包围,军委会判定日军虽在退却中,留守常德的部队却达八个联队(这个情报是误判),动向可疑难解,于是下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命令,让两个战区暂持原态势,不要靠近常德,先观察敌情。此时欧震兵团仍全力推进中,沿途击败第68师团多股敌军,7日即开抵沅江南岸。
                                
                                
                        欧震将军在得知日军有后退迹向后,即以第58军的三个团进击德山,负责收复常德,第72军的三个团追击第68师团,建制完整的暂7师则控制为预备队。12月9日,新10师占领德山。新11师超越前进,在薛岳长官严令下,限期克复常德。
                                
                                
                        欧兵团推进中其新11师意外收容自德山突出的第57师残部。余师长向上级报告后,显然未获谅解。王耀武军长电令该师协助友军攻占常德。余师长不得以只好命杜鼎团长集结带出来的残部八十余人协同新11师进攻常德。时常德已经撤守,成为空城,新11师毫发无伤于8月7日列队开进常德。在常德的断垣残梁中,奇迹似地走出三百余名第57师官兵。望着青天白日旗再度招展于中央银行大楼,不禁痛哭失声。[注15]常德尚有三百余官兵存活一事,使余程万师长马上被蒋委员长手令拘押。蒋公并扬言要枪决余程万。时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深造的丘维达将军于回忆录中,即提及蒋委员长在主持该期毕业典礼时当众宣读枪决命令。后来经军法执行总监部组庭审判(审判长为张治中上将),咸认余师长死守常德达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0:10 , Processed in 0.0707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