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8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罗泽南:一个理学理想主义者的宿命

[复制链接]
1688 0
现在的我们,如果谁要去翻检十九世纪中后叶曾经叱咤江南威震朝庭的湘军历史,尽管是那么漫不经心,但无论如何你绕不过这样一个人物,因为他是“湘军之父”;                                                                       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男人,一个把“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做自己人生最高理想追求的乡下儒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创痛之后又取得巨大成功的天朝重臣,却还来不及享受荣华富贵就战死沙场,因为他终究逃不过多灾多难的宿命;

     这是一个真正的文韬武略、文武双全的人杰,湖湘文化、宋儒理学的薪火传人,“儒门出将,书生知兵,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尽管他仅仅是昙花一现……



               一、历史定格——“无泽南,无湘军”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对于十九世纪中叶那位偏居湘中一隅的名儒罗泽南而言,正是一场席卷大江南北的混乱时势,让他得以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不仅成就了一代理学大师的命脉,还被尊崇为湘军开山鼻祖、军事奇才,虽然他只有短短五个年头的戎马生涯。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假基督教义起兵于广西金田村,清军进剿多败,洪杨挥师北上,湖南告急。1852年,已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领袖风范的湘中名儒罗泽南,响应知县朱孙贻的号召,率领一班学生投笔从戎,倡办团练,蓄势抗“洪”。罗泽南不久就因“大办民兵师”有功而被突击提拔为知县。

    罗泽南带兵有方,一时颇得朝庭青睐。1853年,朝庭命他率兵出省援救困在江西南昌的江忠源,这是罗泽南的民兵部队第一次打正规战。“所部多起书生,初临行阵,战南昌城下,争奋搏,死者数人。国藩闻之,喜曰:湘军果可用”。从此,“罗家军”便有了湘军的番号。

    越明年,罗泽南班师回湘,扩充军备,进行正规化建设。这年七月,罗泽南奉命策应在岳州围剿太平军。是时,一万余太平军攻夺岳州大桥,罗泽南率领一千将弁死守,以一挡十。他从容不迫,沉着调度,有条不紊,力保大桥不失。此役对罗泽南个人而言,“连破贼营,贼遂遁走,擢知府,赐花翎”,功成名就;对湘军而言,这种以寡击众、不怕死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使得“自是湘军名始播”。

    公元1856年3月,罗泽南协同湖北巡抚胡林翼再次攻打武昌,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幸左额中弹,仍“驻马一时许,归洪山,犹危坐营外,指画战状。”三日后的弥留之际,他握着前来探视的胡林翼之手,不谈军事,反而说起了平生学问,“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从湘军出道到湘军成名,再到湘军壮威,处处都有罗泽南的印记,难怪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中,对罗泽南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乡人化之,荷戈从军,蔚成风气。时为之语曰:‘无湘乡,不成军。’藉藉人口。而不知无泽南,无湘军。”                                         



二、书生意气——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忧无术以济天下

    罗泽南以一介书生的慨然之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最高境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同时代的林则徐,说出了他们那一代人面对国难当头,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国儒家一直所倡导的人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罗泽南绝对是那种打小就认定“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乡下孩子,生在那个酷贫的农家,他就像一棵路边的野草,活着尚且不易,随时都有可能被踏入淤泥,更别说茁壮成长了。要想出人头地,对那个穷乡僻壤的乡民来说,要么为匪成寇等朝庭招安,要么读书入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绝对是罗泽南一生的写照,一生的担当,一生的使命。                                                   

     罗泽南的父亲是乡下那种伺空见惯的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主儿,母亲亦体弱多病,一家人度日如年。好在罗泽南有一个好心的伯父,一件布袍来来回回当了七次以供泽南就读。而他不负家人众望,“溺苦于学,夜无油炷灯,则把卷读月下,倦即露宿达旦。”生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罗泽南不曝不弃、始志不渝,愈加坚定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然而,苦难都是接踵而至,从十九岁起的十年之内,母亲、兄嫂、伯父以及三个儿子,接二连三地死于穷困潦倒,妻子也因屡屡丧子之痛哭瞎了双眼。而这一切打击折磨,没有让罗泽南低头折腰,他“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一条硬铮铮的汉子屹立在家乡父老面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罗泽南蛰伏乡塾,授人以学,到三十三岁补县学生。过了不惑之年,乃以廪生举孝廉方正。他为师私塾并在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共20余年,所授学生王錱、李续宾、曾国荃、曾国华等,后来都成为湘军砥柱。数年之后,罗泽南“以所部与太平军角逐,历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积功累擢官授浙江宁绍台道,加按察使衔、布政使衔。所部将弁,皆其乡党信从者,故所向有功。前后克城二十,大小二百余战。”当论及这群书生如何克敌制胜时,罗泽南不无得意地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左氏》‘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脚也。”书生意气,溢于言表。                                               



三、  学以致用——理学治兵,以兵卫民,皎然不欺其志

    罗泽南尽管是湘军将领中阵亡最早的悍将,却是哲学著作最多、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的一位。后人郭嵩焘将其著作编辑成《罗罗山遗集》,计有《西铭讲义》一卷,《太极衍义》一卷,《小学韵语》一卷,《姚江学辨》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周易本义衍言》、《皇舆要览》等卷。

    他是一位学人,但不是食古不化的迂腐之人,最懂得学以致用;他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位军事家,“朝出鏖兵,暮归讲道”,并将理学精髓活学活用地化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军事战术。

    他以理练兵,以理办军。“军行所至,士民欢跃,或输敌情,或诉所欲,馈肉饷饭,如家人父子。得道多助,屡破大敌,而善以寡击众。”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罗泽南断不至于有坐天下之野心,但他“以宋儒之理学治兵,以兵卫民,皎然不欺其志。此湘军所以为天下雄,而国之人归颂焉”(钱基博语)。他军旅之暇亦曾感慨万千地说:“余以一介书生,倡提义旅,驱驰于吴、楚之间,而其一时之同事者,及门之士居多。共患难,履险蹈危,绝无顾惜,抑何不以厉害动其心耶?当天下无事之秋,士人率以文辞相尚,有言及身心性命之学者,人或以为迂。一日有变,昔之所谓迂者,欲奋起而匡之救之,是殆所谓愚不可及者欤!亦由其义理之说,素明于中故。”

    罗泽南潜心析理近20年,对于理、气、心、性、知、行等理学的基本概念颇有心得。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称:“罗山之学,大率推本横渠,归极孟子,以民胞物与为体,以强勉力行为用。”

    以民为本,为民请命,孔孟以降,历代鸿儒大德,莫不以此为圭臬,罗泽南无出其右。这位初始以“抗洪”保家卫民为己任起兵、继而为朝庭浴血沙场“舍生取义”的乡土儒生,以一生的苦学、一生的打拼,追求着“为万世开太平”。然而,其理想不过是那漫漫长夜的萤火,只有一丝寒光的闪烁,绝无照亮世界的光明,随着那武昌城头的一声炮响,这位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湘军之父”,在他不及半百的门坎上,终究还是逃不过复归黑暗的苦难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2:00 , Processed in 0.0592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