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段子: 电商有多难! 物流封了,客户没封; 物流解封了,客户封了; 物流和客户都解封了,驾驶员封了; 驾驶员解封了,物流又封了; 发货地没封,收货地封了; 收货地解封了,发货地封了; 最后大家都疯了! 只是买了一批鸡蛋,送到的时候已经变成小鸡!
可现实情况,制造企业更难: 客户凑不齐料,我们做了也送不出去; 东莞封、深圳封、上海封,原材料追不到、凑不齐; 香港上料,转海运在中山港封了,走DHL在香港封完还送北京兜一圈; 产线天天发停线警告,港车上料通关38小时,进口料件运费翻倍; 生产计划以前按周做,现在连明天的计划都做不准,来了什么料做什么产品;
看朋友圈: 一个在上海老同学发朋友圈这么写:我真是服我自己把我卧室到客厅的走廊当跑道,整整跑了一个多小时跑了8000多步,运动让我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摆脱郁闷。 以前给我们做SAP实施的顾问朋友圈这么写:看着手机里的一圈抢菜APP,微信团购群,再看3月份一系列辟谣帖,呵呵,能举报被网络诈骗了嘛?附上了CLS3月22日的电报:....封城传言不属实......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也不要抢购囤积食物等生活用品。 一位企业家朋友说:疫情把机票都搞得这么贵,都不敢多飞了。附图是“花果山——宝安T3”的机票报价,从1640~2268元不等。
希望这是最难最苦的日子,以后会越来越好。
但对企业来说,困难还远未过去。汽车行业缺芯少电、油价连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中间商炒货,整个链条上没有谁的日子好过。
企业如何渡过难关?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勒紧裤腰带 企业有很多费用是有节约空间的,出差能两个人搞定的不要去三四个、能电话会议解决的不要飞来飞去(有同事3月上旬去上海出差,回来后居家隔离14天到了30号才回来上班),能省的省,能免的免,事不少做,钱可少花; 二、把好钢用刀刃上 特殊时期,关键原材料短缺,把资源向赚钱的项目倾斜,放弃亏损和低毛利的产品,即使收入下降也能保证利润——很多企业已经这么做了。 研发也要考虑调整策略,以保供的名义,客户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一款产品要有两种甚至四种方案,但现实的情况是,任意一种方案都无法满足供应,与其全面开花,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一种方案快速交付——这才是最有效的保供。
三、上下齐心同欲
艰难时期,人怕失业,招聘求职都不活跃。凡与保供有关的,大家都会比平时忙,要不要加人?哪怕是短期出现超负荷,我的建议是暂缓。危机来临,我们共同面对“活下去”的问题,少招人多干活,确保企业的现金流正常,把项目、产品的盈利水平尽可能提到最佳的水平(包括价值流工程、精益生产、采购降价、效率提升)。
四、做好库存管理 特殊时期,客户的预测准确率下降严重,有些客户可能实际需求打五折甚至取消新品推出,最好的估计也只有百分之七八十。对我们制造企业来说,长纳期物料的管控就非常关键了,芯片纳期52周到68周,假如最近3个月的预测不可取消,如果不定期更新需求给供应商,就可能导致到期不得不纳入大量的物料,而短期内又用不完。其次是定制件的管理,如果按照客户订单不打折释放,定制件就会屯在仓库和供应商处,不加以管控,很容易出现在库和在途呆滞,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必然吞噬利润。 五、提高制造敏捷性 如果一周的订单排产都做不出来了,那我们能不能保证三天甚至一天的生产计划?采购和物控部门是否紧盯着生产计划,保证物料当天齐套?工作量是大一些,但对生产效率提升还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制造的敏捷性,意味着有什么料安排生产什么产品,意味着订单会拆成多个工单生产,那换线换型是否可以做到更快速?现实的训练是最有效的,也为以后的敏捷型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