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4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工作21年,关于增效和降本的回忆(2)

[复制链接]
742 0
2010年
2009年经济危机,我还记得当时说过一句话:做财务以来第一次发现利润表的净利润是负数,总感觉那里不对。当时做2010年预算的时候,我发现预算初稿的收入是增长的,但利润却减半了。我当时非常纳闷,为什么各项费用都压缩了,收入还增长,但利润却下降如此厉害?当然原因我们心里是清楚的,头一年有一款产品毛利率30%左右,每月可以贡献600多万的利润。但太赚钱总不是好事,有些人跑竞争对手那里,还有几个人自己出去开厂,价格一下子降下来20%,而且订单量也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一个产品导致利润减少了接近7000万。最后把预算利润做到了和上年持平,但最终真实的产品利润跟第一个预算结果几乎一致,因为还有2000万左右的政府补助,当年利润最终下降30%。
这个事情很多同事估计都不记得了,但当年近乎“魔怔”的降本,却让人印象深刻:
事件1
降汽车费用。当时公司有自己的通勤班车,也有一些商务车,还有2辆接送领导的车。各部门外出办事都会派车,为了控制汽车费用,我们对派车进行了定价,比如去广州500元,去深圳400元,去市内80元。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用车费用的指标,当时财务部好像才800块的标准。去税局、银行办事,800块钱的费用预算肯定不够的。当当月费用超标后,我们就没法再派车了。所以,平时派车的时候,都会打听还有哪些部门要出去办事,“拼车”就可以分摊费用,虽然偶尔会绕道,或者花点时间等别人,但通过这种方式,汽车费用是真的降下来了。人力资源部归集了所有的汽车费用,按照各部门派车的情况,做费用转移——冲减人力资源部的汽车费用,按派车结算计入各部门的汽车费用。
事件2
当时有一个车间的空调是2002年买入,从老厂房搬到另一个厂区后再搬到新工厂,因功率偏小而且经常出现故障,经常维修让车间经常像“蒸笼”,员工抱怨颇多。当时监察部经理做了一份投资可行性分析,如果换4台空调主机,大约投入60万左右,每年节省电费大约6万元,维修费用每年可以减少至少5万。减去旧空调可以回收的金额8万元,按5年计算,假设五年后残值是10万,每年折旧(60万-8万-10万)/5=8.4万,电费可以节约加上维修费减少11万,每年可以赚2.6万元。假设资金成本按5%,每年利息(60万-8万)*5%=2.6万元。设备折旧还可以抵税......我觉得他这个分析思路没有问题,支持他的这个更换方案,新空调安装好之后,车间的温湿度有了保障,车间的同事也感到非常满意。
Know How: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一稿预算,更能暴露明年业务中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对策,自上而下调整预算反而掩盖了真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导致错失寻找对策的机会;很多费用都是可控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要看费用的动因是什么——哪个部门的什么活动,公司想要什么结果,把目标分解到各部门,作为部门的KPI指标纳入考核。
2011年
有了上一年业绩上的“滑铁卢”,加上汽车费用管控的成功经验,我们把费用控制扩展到八大可控费用:生产损坏、辅料消耗品、水电费、运杂费、办公费、汽车费用、应酬费、差旅费。按上一年的可控费用排序后,我们挑了这八项,而有些职能部门则只涉及其中几项。像差旅费和应酬,员工需要提交出差申请、应酬申请,需要把出差的行程、交通费(机票、高铁/动车、市内交通)和补贴先做费用预计数,应酬申请需要注明应酬哪个客户的什么人员,客人人数和我们陪同人员/人数都要注明,预计费用也需要在申请单列明。而且出差还必须有出差报告,这样我们就能在审核环节看费用是否超标。2018年我再回去跟他们交流,这个工作一直在坚持,每年费用节约都有几百万(考虑了业务规模增长因素)。
而当年因为这种严苛的考核,财务因为年度审计多采购了一些办公用品(主要是打印纸、墨盒),导致当月费用超标了200多元,结果月度绩效考核垫底,强制赋分后我们得分80分,而第一名得分是120分。所以当月我们部门奖金被扣了3万多。我觉得太委屈,申诉无门,气得要撂挑子。后来我了解到有些部门主管很“聪明”,发现部门费用要超标时,会自己掏钱买办公用品,反正那点钱跟整个部门要扣得奖金比起来算不得什么。还有些部门,平时会尽量控制生产损坏的退仓进度,让前面10到11个月都不被扣分,到最后一个月再全部处理,这样就只有一个月不达标,其实也是属于“舞弊”行为。
Know How:每个企业前几位的可控费用不一样,每个部门的可控费用管控内容也不相同,从公司层面有制度流程做保障,从部门层面大家都对费用考核结果要承担责任,从员工个人需要有预算管理,企业才会自上而下都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并且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费用控制的考核要适度,考核结果的应用也需要合理,游戏规则也要明确,不然就会有人投机钻营、有人觉得不公平,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012年
努力回忆中......
2013年
当时企业正在转型的“焦虑期”,原有业务的下滑趋势不可逆转,公司孵化了很多新项目,过去3年头了7000多万,减去政府补助的2000万元,对利润的净影响5000多万,3月份开2012年董事会的时候,我对孵化项目做了复盘,对未来的前景更加担忧。5月份找总经理时,聊到了对未来的担忧,误了中午就餐的时间,我和总经理一起去外边吃饭,他问我:要不你去管新业务?我没有迟疑就答应了,他说你想给所有新项目做顾问还是去管具体的一块新业务?最后决定让我从7月1号开始,正式参与公司变压器业务。
当时虽然业务量不少,但是价格杀的非常厉害,给三星做Tier2,一个适配器里的变压器含税价时0.69元。材料0.29元,人工成本0.27元,制造费用0.14元左右。产品本来就略亏,根本无法分摊研发、市场的费用。我们核心团队几个人,把主要生产设备做了重新调整,把性能最好的设备先组了2条线,后工序的4个测试工位,让FA给我们做了一个测试的组合转盘,成本才9000元。只需要原来负责装盘的员工上料,检测合格后他再装盘,这样一下节省了4个人。
8月份尝试超产奖,因为设备原因和不良品影响,员工拿不到多少超产奖,没有积极性。9月份把超产奖改成了计件工资,把线长和技术员都纳入计件工资范畴,原来绕线机断线时都要等技术员来解决,现在操作设备的员工也自己就把简单的设备故障排除了,因为只有良品才有工资,所以前工序发现不良品时,工位上就会及时把不良品挑出来,减少后工序继续投入的工时和物料的损失。人工成本很快降低到0.18元。而针对焊锡的报废,生技人员会根据报废焊锡的不同状态,把一些杂质少的重新融化成为锡锭,回收价值大幅提高,从而减少了辅料报废的金额。
通过三个月的改善,我们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我还记得:9月30号晚上,我测算当月盈利8万元后,立刻跑去车间找制造负责人告诉他这个喜讯时,声音都有些异常、还有脸上藏不住的喜悦。
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只有在业务一线,了解到售价调整、采购价格变化、质量表现、单位产品加工成本变化趋势,并了解市场信息以及客户订单变化,才能做到对未来业务心中有数。
Know How:每当心里有整个业务场景,知道哪些地方有降本空间,才能做有的放矢的改善;很多看似有用的措施可能对员工无效,当尝试后结果不理想时,需要尽快找其他的途径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判断一项改革是否有成效,不是先看结果,而是要看是否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精益技改、产线重排,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浪费,当我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时候,至少能问心无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3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00:59 , Processed in 0.0528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