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美国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树立看国家的文化创建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成全了众多的财富大亨,他们富可敌国,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钢铁大王(卡内基家族)、汽车大王(福特家族)、铁路大王(亨利.费拉格勒家族)、等等。在新经济时代,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全了更多的财富大亨,如“软件大王”(比尔.盖兹)、“股票大王”(巴菲特)、“芯片大王”( Intel的摩尔Gordon Moore)、“网络(搜索引擎)大王”(Google的布林Sergey Brin和佩吉 Larry Page),以及“零售大王”(沃尔马的Walton家族)等等。如果说早期他们是以家族企业为主的话,那么当今的企业的股权构成形式就比较多样化了。
可是,在美国的企业巨擘中,有1个企业似乎“与众不同”、“独善其身”。虽然这个企业几十年来基本排位于世界财富500强或者美国财富500强前十名或前二十名中(近几年由于中国巨型国有企业进入排名,使排名结果有较大变化),却没有成全创办了这个巨型企业的家族成为巨富,她的创始人及其家族从来没有出现在美国巨富大亨的名列。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这家企业甚至从未解雇过1个员工,“铁饭碗”和优厚的福利,让大多数员工1辈子“坚守阵地”,退休后仍可以从过去“黄金年代”的积蓄中、过着比其他很多美国企业员工都更“享清富”的日子,难怪有人曾戏称其创始人在美国搞了1个象“社会主义”的王国。
创建于1911年的这家企业,今年迎来百年华诞,进入“百年老店”的行列。
1915年这家公司首次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如果你或者你的祖辈当时买了这家公司的100股股票,并且保留至今,那么这100股票在今年6月份已经变成了1,812,800股,价值$308,176,000美元,而且在这100年当中获得的分红约$40,000,000美元,即使是在大萧条和其他多次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它给股东的每年分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家公司在1932年美国道琼指数组成的30多家公司之1。而在今天,那时成为道琼指数构成的企业现在只剩下了4家(其他三家是通用电气公司、宝洁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
这家企业就是IBM。
有关IBM的故事,通过其创办人《托马斯.华生Thomas Watson的传记》、把IBM公司从危机中解救回来的时任公司董事长和CEO的郭士纳写的(Louis Gerstner, Jr.)《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以及最近出版的《 让世界运行的更好 (Making the World Work Better) 》等著作,人们可以对这家“百年老店”的发展历史轨迹有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今年在IBM公司庆祝其百年华诞的时候,IBM公司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1篇“为自己祝寿”的文章(广告),向世人宣传作为1个“百年老店”的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不失为1个企业文化创建的经典之谈。
1个企业的文化创建其实和1个国家的文化创建,在本质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有1次会见他的老朋友前IBM公司董事长郭士纳(Louis Gerstner, Jr.),向他请教,说“你管理1个企业和我管理1个国家没有太大的不同,你是如何管理IBM公司的?道来听听”。那时郭士纳刚刚把IBM公司从即将倒塌的边缘解救了回来。
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17大6中全会将“重点讨论和决议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理顺文化体制”的问题,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其实,1个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体制和“文化”是有关联,但并不完全是1回事。这些年,中国的大剧院、大博物馆、大电视台、大”奥运会”和如此之多的这个那个“运动会”及其大小运动场馆、 种种“庆典”和文娱盛会活动,文化事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1片莺歌燕舞。尤其在进入二十1世纪头1个十年以来,国家和各地都做了巨大的资金投入,“硬件”颇巨规模,比发达国家毫不逊色。现在是到了非改革和理顺文化体制问题的时候了,否则怎么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经济”?
而与此同时,人们看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又异常激烈。
执政者不可忽视当今中国的另1个当务之急,更要重视和解决“文化创建”和“制度化建设”的问题。1个国家不但有“核心利益”,还应该有“核心价值”。1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还是体现在似无形又有形的“文化”和“核心价值”上。而往往最影响“文化创建”的是国家的体制,它可以繁衍出许多东西来。只有不断解决体制问题和搞好“制度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
在我看来,在全球化的当今,文化已经不是姓“社”或姓“资”的问题,而是如何体现国家和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新的精神文明。如今中国潜规则盛行、腐败透顶的官场文化,贪婪、唯利是图和缺乏信义的商场文化,浮躁和虚荣庸俗的社会文化,正在影响着1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的堕落和颓废,不能不让人担心,不能不正视和认真对待。
……。
我们很多企业在自己的网站中或者精美印刷的宣传品中也大谈企业文化和理念,但总是充满高调口号、而实际空洞无物。IBM公司在百年华诞时告知世人的企业理念及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对中国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在党组领导下的国有央企,对比1下,或许有所启发。进而对国家的“文化”与“核心价值”的创建,似也可以做1些思考。
现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 好文共欣赏。
全文翻译如下:
-------------------------------------------
几乎所有受到我们祖父母那1代人钦佩的公司现在都已经消失了。
在1900年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中,到1960年代,只剩下了2家。在1961年财富500强中排名前25位的公司,今天只剩下了6家。
在那些消亡的公司中,有1些当时的领先者是由于运气不佳,有1些则是由于做出了1些不良的决策所致。但是,大多数消亡的公司是因为它们未能做到,既管理好时下的生意,同时又创建好未来的生意。
在你们读到这篇文章时,IBM公司开始进入了她的第101个年头。今天,我们用点时间回过头来看看这1段漫长的历史。我们愿意以1种谦卑的方式,与大家分享1下我们在发展的历程中所学到的1些东西。
公司百年华诞告诉了我们这样1个真理:要想长期保持品牌的影响,你就必须做长远的品牌管理。
看起来这好像是很简单的经验之谈,但实践它却用了我们几辈人的心血。长远的思维影响了我们是如何领导潮流的几乎所有方面。结果,这意味着很多很多东西,但却不是安全、稳定和保守。它的回报是巨大的,但是要取得这样的回报,长远的思维迫使你要面对1些根本性的问题:
1个企业的生命力如何才能超过她的创始人?
我们体会到,不要把魅力和领导能力混淆起来。在商界,有许多天才的创始人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典型例子,至少他们在公司开办的早期如此。个人崇拜是很有诱惑力的。
但是后来又能怎样?1个企业在其创始人离去之后,或者在其比普通人更了不起的CEO离去之后,又会如何呢?
无疑,IBM公司首位CEO老托马斯.华生的个性、干劲和气质,他无可抑制的乐观、他对以最佳方式完成任务的痴迷、他相信只要人们肯思维就可以轻易解决世界上的问题,给IBM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但是,华生给公司做出的最永恒的贡献,是他有意识地创造了在他离去之后仍然存在的、并且得到了大家公认的公司文化。他表明,1个企业最基本的信念和价值是可以永存的,可以成为了持久不衰的指导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根据我们生产什么来定义IBM,不管这些产品或者服务有多么成功。
说价值观,我们不是指伦理或者道德,这些是每1个企业存在的前提。我们说的价值观,是指可以表现出1个特定企业所具有其独特性和长远性的那些特点。有意识地建设1种文化,我们不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创始人过去日常是怎么做的。相反,这是要把1个企业为什么要做它在做的事情形成制度化,回归到最根本的真理:什么使你与众不同。把文化落实到这样的价值观和目的上,也就解决了企业的员工们不管在世界上哪个地方都能遵从和履行这种文化。
价值也就会迫使你做出选择:雇什么样的人;对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何在各层次开发人才;要创建哪种业务,如何进入和退出以及何时进入和退出;要推出1种产品有多大风险。
当我们遵从了这1价值观,IBM员工和我们的公司就兴旺发达,反之,我们就受到伤害。
1个企业如何处理好其有关各方的内在紧张关系?
1个企业的各个有关方面均有他们各自的选择:员工可以选择在哪里工作,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哪里投资,其所处的社区允许公司在其境内运营,而客户则选择购买哪家的产品或者服务。
有关各方中哪个对我们来说具有优先呢?这是个假选择命题。公共(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责任是为持股人创造价值,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并不能建立起1个持久的企业,更不用说是伟大的企业。
也许你会同意,这不仅仅是在不同的利益之间搞平衡和妥协,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利益交叉处做出活下去的艰难选择:利用内在的紧张关系去推动创新。
近来的经济下滑提醒我们,时局越困难,关系越紧张。经济不好时,持股人的期望值并没有降低。这个时候,削减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资的企图越强烈。但是,老托马斯.华生在大萧条时期其实反而增加了在这方面的投资。在这次经济下滑中,我们保护了研发,继续进行诸多的战略收购。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其他业务领域大大提高生产率水平:在我们的全球供应链和功能业务流程上。这样做要求我们、也导致了我们在如何运营公司上取得了1些重大创新,取得了过去5年中由于提高生产率而节省了60亿美元。
有的时候,紧张关系是由于您的周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引起的。在上1个十年中期,我们的退休金负担几乎与我们的营业收入相当。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将冒极大影响IBM公司长远竞争力的风险。而且我们也知道,帮助我们的员工搞好有保障的未来本身就是1种竞争优势。所以,1项实在的工作开始了,我们用崭新的计划和期权代替了传统的退休金计划。当然,部分员工不欢迎这1变化,但是大部分员工欢迎,而且这些新计划中有些方面被认为是1种领先的创新。
在我们的历史中,有过许多其他在投资者、员工、社会和客户利益之间存在关系紧张的例子,问题都是通过创新和敢于面对而不是回避新的现实得以解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