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扬帆 为什么在此时上市?马云为阿里巴巴员工设计的持股方案反映了他怎样的世界观?
─────────────────────────────────────────────────────────────────
马云、卫哲等
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路演口号的阿里巴巴(1688.hk)终于要在11月4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财富神话由此被开启。几乎不用做什么推销,发行8.59亿股、募集115.95亿港元的募资计划就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据承销团初步点算,公开发售超额认购逾200倍,冻结资金高达4200亿港元,打破了2006年全球最大招股活动——工商银行的4156亿港元纪录,成为香港股市“冻结资金”历史上的第2名,也创造了香港科技股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
由于受到投资者的热捧,阿里巴巴的投资保荐人决定将阿里巴巴的发行价格上调至发行价格区间的上限——13.5港元,相当于以2007年预计盈利的106.3倍的高市盈率(PE)发行新股,即便如此,投资者依然看好阿里巴巴股价的未来走势,因为根据目前的增长速度,发行价格相对2008年的收益只有47倍的市盈率,在互联网企业中仍属于被低估者。
在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佼佼者中,阿里巴巴是最后一个尚未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企业。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员工达7000多人的庞然大物,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霸主,但也同时承受着公司员工对于财富的热烈期盼而产生的巨大压力,而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员工,显然都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减压器。
现在是不是最好的上市时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其实说马云是在“聚财”还不如说是在“散财”。“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再不上市,对马云的团队的凝聚力都会是个威胁。”一位投资银行人士这样指出。
但聪明的马云显然知道如何把这种威胁,用“散财”的方式变成自己新的号召力。
新富贵兵团
仅以发行价计算,阿里巴巴上市的B2B业务市值就高达近700亿港元。上市之后,伴随着股价的不断飙升,阿里巴巴的市值还有可能不断翻番,因此,很多人都会认为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将因此成为新一代中国巨富。
但是奇怪的是,我们很容易在招股说明书上查到雅虎和软银的持股,并发现他们因此获得了超额投资收益,但是我们却查不到马云个人的持股数,因为马云个人的持股数被包含在团队总的持股数量中。
上市之后,阿里巴巴的4900名员工将通过Alibaba.com总共持有4.04亿股上市公司股份以及3919万股认股权和25万股受限制股权等,合计4.4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6.32%。按此计算,阿里巴巴B2B业务的IPO实际为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创造了至少184亿港元的市值财富。
而马云在其中又占有多少呢?在10月2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及马云自己的持股比例,马云称:“我自己也不是搞得很清楚。”确实,由于马云的个人持股数小于10%,因此在招股书的主稿中并没有表述。
翻阅到招股说明书附件七(法定及一般数据)中的权益披露部分,马云的持股数才有了一些蛛丝马迹。
马云直接在上市公司持有2837万股,又通过母公司Alibaba.com间接持有1.89亿股,另外还有946万股期权,合计持有上市公司6.9842%股权,约47.64亿港元的市值。即便算上阿里巴巴的另外7名高管兼董事,马云等人合计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只有12.79%。这和盛大上市之后陈天桥个人持股75%、百度上市之后李彦宏个人持股25%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股以13.5港元发行以后,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办人蔡崇信、阿里巴巴CEO卫哲、CFO武卫、副总裁戴珊、战略发展主管谢世煌等人都获得了从23亿到1.4亿港元不等的身价。但是除去这些董事和高管,阿里巴巴4900名内部员工的人均身价却达到200万港元,如此创富格局在所有IPO的互联网公司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至此,马云用其号召力聚拢的一大批骨干精英终于完成了“变现”,远景也变成了现实。有业内人士评价,马云这一步走得堪称及时。马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领导者,其最擅长的就是引领和组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有得力的团队来支撑,这也是其不固守自己股份的核心原因。
今天的阿里巴巴要从B2B向B2C、软件等众多领域全面发展,马云要继续维持自身的号召力,对员工期权的变现已经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也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在通过收购雅虎中国让投资人满意退出后,一直坚持不上市的马云却最终转变想法的根源所在。
虽然被人戏称不是“聚财”而是“散财”,但这里恰恰可以看出马云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和与时俱进的精明。
皆大欢喜
2006年底,阿里巴巴开始集团化改造,将5个事业部分拆为5家独立的子公司,每家公司都进行了一定的股权调整,并单独设立了各自的董事会。这5大公司为阿里巴巴B2B公司、淘宝网、阿里软件、支付宝和中国雅虎。阿里巴巴的集团化改组,在体系上梳理了原本捆在一起的业务单位,为上市做好了准备,也为深入开展的股权激励计划铺平了道路。
即使是在淘宝网、阿里软件、支付宝和中国雅虎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等和上市业务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子公司内,大部分员工都获得了将上市公司的期权,阿里巴巴董事崔仁辅在网商大会上透露的数字是65%,但是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的比率甚至还高于这个百分比。
大部分对阿里巴巴“有历史贡献”的内部员工都获得了股票和期权。
阿里巴巴的B2B核心业务在香港上市,正好赶上政府放宽内地对港股的投资渠道,大量内地资本涌入香港市场狂炒H股和红筹股,而阿里巴巴为内地投资者所熟悉,因此有分析师预测,阿里巴巴B2B的市值短期内有可能超过1000亿港元,而阿里巴巴集团的总估值有可能超越在美国上市的百度和网易成为中国概念股第一。
有投资机构预测,阿里巴巴的IPO将缔造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富豪群落,至少会产生20个亿万富翁,包括和马云一起创业的“18罗汉”以及后来陆续加盟阿里巴巴的职业经理人,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诸多部门高管都将跻身千万富翁之列。
卫哲毫无疑问是此次IPO中的一匹“财富黑马”,公开资料显示,卫哲持有上市公司1.0762%的股份,成为仅次于马云和香港籍的联合创始人蔡崇信的第3大自然人股东,身价接近10亿港元,持股数量也领先于“18罗汉”中的戴珊、彭蕾等人。相比这些在阿里巴巴苦苦坚持8年的创始人,卫哲加入阿里巴巴不过1年时间,而马云也透露说,卫哲进入阿里巴巴以来至少换了4次工作,一开始说到支付宝,然后到阿里巴巴国际,最后才到要上市的阿里巴巴B2B部门担任CEO。“马云给卫哲争取的持股数目是与其CEO地位相匹配的,也是正常的,毕竟卫哲给阿里巴巴带来了零售业的宝贵经验,虽然卫哲加入阿里巴巴比较晚。”阿里巴巴内部人士这样认为。
马云还是预留了足够的“黄金降落伞”,在后期加入阿里巴巴的职业经理人当中,卫哲现象应该算是一个典型。
公开资料显示,雅虎通过前期收购以及上市之后的增持,将持有合计33.51%的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股份,而软银则将最终持有阿里巴巴上市公司24.32%的股份,孙正义同时也是雅虎的股东。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当年率先入股阿里巴巴的孙正义。
孙正义,这个在马云最缺乏支撑、很多人都觉得马云是个骗子的时候就对马云慷慨解囊的风险投资家,也许能够在阿里巴巴身上获得超过当年投资雅虎的收益。IDG集团亚洲区总裁熊哓鸽在今年的网商大会上慨叹,自己放掉了“阿里巴巴”这块“大肉”。很显然,孙正义能够获得巨额投资收益,显然来自于其不同一般的胆识和眼光,今天从阿里巴巴上市获得收益,正是其眼光换来的理所当然的回报。
而阿里巴巴B2B上市也是孙正义获得丰收的开始,因为在B2B的后面,还陆续有淘宝、支付宝等业务接驳资本市场,为孙带来超额收益。
但是,马云似乎也不希望风险投资家在这次饕餮宴上独享其成,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之所以有今天,团队的作用肯定不会比资本家小多少。
全员持股计划
“马云是一个心胸颇大且非常知道感恩的人。”有阿里巴巴内部人士这样评论说,这点在上市的关键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困难时期和马云一起艰苦过来的人都将获得不错的回报。
在接受采访时,马云一度慨叹,当年阿里巴巴极度缺乏人才,几乎把“会走路的人”都拉了进来,在遭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1999年,马云决定退守杭州,不少骨干员工却纷纷因此而离去,留下来的人也未必都如马云的心意,马云开玩笑说:“别以为留下来的人有多么的高瞻远瞩,恰恰相反,其中很多人只是不知道自己离开阿里巴巴以后,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于是也就这样留了下来。”
即使到了情况好转的2003年,马云也只能够以不高的待遇以及大量精神鼓励来招揽人才。有当时试图加入阿里巴巴的投行人士回忆说,作为个人,当时选择加入阿里巴巴的风险其实还是挺大的,因为公司前景尚不明朗。
当然,当年很多离开和拒绝加入阿里巴巴的人现在都在后悔,悔恨自己没有战略眼光,但其实,留在阿里巴巴的人,除了坚定不移地跟随马云拼命向前,当时也几乎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因此,马云其实非常感激这样一个“拼凑”起来的团队,能够和他一起背水一战,8年后,阿里巴巴终于奔赴香港资本市场,马云觉得坚持者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傻坚持肯定要强于不坚持。”马云说,“坚持下来的人都获得了财富,而心思活络的聪明人有时候不容易成功,坚持不下去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马云对能够同甘共苦的团队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2004年以后,阿里巴巴经过2次拆股,大部分核心团队成员都获得了一定的股权,但是这和马云希望达到的“盛宴共享”局面还差距甚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决定在距上市前的“最后一公里”时再启动一个更加广泛的持股计划,实施的对象是集团所有的员工。到阿里巴巴上市基本有了眉目的今年9月,刚加入淘宝1年的新员工也获得了一个阿里巴巴上市的“红包”。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除了将一部分淘宝网、阿里软件、支付宝和中国雅虎等公司的期权折算成阿里巴巴B2B上市业务的期权之外,很多股权却是需要原有股东“真金白银”地折让出来的。
因此,除了马云作为表率自己“掏腰包”之外,马云还不遗余力地从雅虎和孙正义这两大阿里巴巴股东那里要来了一部分股权。
由于上市以后的阿里巴巴股权的盈利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因此马云为团队争取股权计划的过程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最后,强势的马云还是说服了杨致远和孙正义,为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而稀释了部分股份。
“很快,阿里巴巴公司的每个人都会很有钱。”在股权激励计划顺利实施后不久的2007年9月,马云召集了近300名跟随马云5年以上的老员工开会,一起“忆苦思甜”。会上,马云问其中几个“5年陈”的员工,如果1年的解禁期到了,你们将如何处理手里这么大一笔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股票?有人回答说,阿里巴巴的股价如果很高了,也许自己可以考虑兑现一部分。马云说:“现金肯定是最不保值的,套现以后还是要寻找更好的投资途径。其实,我们投资于中国的未来,投资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公司肯定是最好的途径,而阿里巴巴肯定又是其中最好的,所以我的建议是,一直持有下去,和中国的未来一起成长。”
为了均衡各方,马云以自己的行动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在上市公司中持股低于10%。
上市后的下一步 许扬帆
上市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意味着一个分水岭的到来,对于阿里巴巴意味着什么呢?
马云
百度、腾讯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也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在上市后却坐拥大把现金举步不前,IPO之后的阿里巴巴会如何行动呢?这是很多投资者所关心的。上市前,卫哲向媒体透露了上市公司60%融资额的3大投资策略:投资于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新技术研究;投资新的电子商务应用,但整体较小,又不和目前阿里巴巴用户相重合的项目和平台;能够和目前阿里巴巴产生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应用。上市之后拥有20亿美元现金储备的阿里巴巴展开大规模并购的可能性非常大,只是目前能够进入阿里巴巴视野的中国企业也许不多。
另外,卫哲也透露了阿里巴巴未来的两大战略。由于阿里巴巴平台上很多中小企业目前有相当多是外向型的,所以阿里巴巴必须实现国际化,为中小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另外,阿里巴巴也需要打造一个完整的B2B生态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包含B2B业务在内的阿里巴巴集团预计将耗费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资金。
目前看得到的计划是,阿里巴巴B2B业务将大举实施国际化。今年早些时候,马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阿里巴巴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通行的B2B平台。“让南美的商人采购非洲的商品时想到用阿里巴巴”。马云说。为此,阿里巴巴依托英文站点,打开各地市场,逐步在全球设立营销网络和服务机构,让全球商人都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做生意。
“在这方面,阿里巴巴最可怕的敌人是美国的Google。”马云在最近的“湖畔学院论道”中这样说道,“Google已经在全面进入到外贸领域了,它在这方面的搜索排名点击效率越来越高。而我们的英文站点尽管有很强的销售团队,但网站技术方面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英文网站的技术人员也只有18人,和Google这样有着千亿美元规模的强大对手对抗是非常累的,因此需要阿里巴巴集团的各个部门动员起来,给英文站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很显然,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将对英文网站在技术和资金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
马云说:“阿里巴巴在全球化发展当中,3个市场一定不能丢的,美国、日本和欧洲。”据透露,目前阿里巴巴在这3个地区都已经派驻员工。
阿里巴巴3年前就开始拓展日本市场,在孙正义的支持下组建日本团队。日本的贸易非常繁荣,但市场却很复杂,3年来,阿里巴巴在日本的运营一直不顺利,最后,马云决定重整阿里巴巴日本公司,并痛定思痛,将之前帮助阿里巴巴拓展日本的2个日本创业者都辞退了。
上市以后,阿里巴巴将重新考虑重点拓展日本,并制定了一个新的拓展战略:阿里巴巴在日本将主要做两块业务,中国对日本贸易,日本对中国贸易。阿里巴巴日本的具体实施细节目前还在紧锣密布的筹备当中,但是马云透露,孙正义这次将“视阿里巴巴日本的工作为自己的工作,并承担100%的责任来确保阿里巴巴在日本的成功”。孙正义甚至希望阿里巴巴能打造纯粹的日本B2B业务并在未来独立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日本将成为阿里巴巴全球拓展的一个试点。
在近期的采访中,卫哲称,未来5年阿里巴巴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生态链,进行大量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而具体到实施,卫哲称将投入资金帮助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中小企业在实现信息流改进之后,再获得资金流的物流方面的改进。比如最近阿里巴巴联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推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在外贸中改善现金流状况;比如阿里巴巴联合传统物流巨头组建的物流平台,可以用“拼船、拼箱”等效率化运作和规模化运作来降低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