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此举为中国银行系统释放出了大约4,0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用于发放信贷。
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第三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今年4月份,中国银行金融机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了8.2%,月环比降幅更是高达32.6%,比3月份少贷3,296亿元。简而言之,周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的流动性,只是比4月环比减少的新增贷款多一点点而已。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这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动作幅度太小,出台时间也太晚了,所以效果微乎其微。
未来几个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能起到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原因是银行系统的存款正在流失,进而限制银行能够用来放贷的资金。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了4,656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是增加3,424亿元。
中国政府需要迅速行动起来。新增贷款被视作是体现中国经济活动第三可靠的指标。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似乎是陷入了困境。
这一结论得到了最可靠的指标——发电量的呼应,4月份中国的发电量同比只增长了0.7%。按照过往情况看,中国发电量的增长速度通常高于实际经济增速。由此可见,眼下中国经济最好的情况也只是零增长,而且很有可能是出现了收缩。而这种情况是发生在中国经济一年当中通常呈现强劲增长的时间段。毕竟,中国出口业通常在这个时候进入到圣诞订单的旺季。
作为受到外界密切关注的一项外贸展会,今年春季广交会的外贸订单比去年秋季广交会下滑了4%。一周多前该展会结束时,有人这样说道,那些生产圣诞节商品的工厂如今感觉到“冬天提前到来”。
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这股寒意。今年4月中国的外贸顺差增至184亿美元,较3月多出54亿美元。虽然贸易顺差远远高于104亿美元的预期,可媒体报道却一边倒地将其视为负面信号。一方面是因为当月的出口增幅只有4.9%,更严重的是,进口增幅只有区区0.3%。相比之下,此前分析师预计出口增长8.5%,进口增长11%。
进口之所以如此疲软,是因为中国消费者捂紧了钱包,而工厂也因为缺乏订单,所以不愿进口大宗商品。
4月份其他“向上”的数据也低于近一段时期以来的历史平均值。例如当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不但远低于预期,也低于3月份的11.9%。房地产投资增速为9.2%,是2009年11月以来头一次出现个位数增长。今年前四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0.2%,为2002年12月以来的最低增速。
唯一的亮点是作为前导性指标的汽车销量,增长了12.5%。相比第一季度只有1.9%的同比增速来说,这多少提供了一丝宽慰。
考虑到中国经济的上述种种表现,北京方面将不得不采取更多行动,而不止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有分析师预测央行将会调降贷款利率,在增加信贷投放的同时让贷款成本也变得更低。然而,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中国企业界目前的心态并不乐观,所以贷款利率需要大幅下调才能产生吸引力。
其次,银行业会不得不下调存款利率,而饱受鱼肉的广大储民们恐怕不大可能愿意接受央行的更多“惩罚”。4月份银行业的个人储蓄减少6,379亿元,这正是老百姓不满情绪加重的一个信号。所以说,下调存款利率将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存款流失,导致国有银行的流动性枯竭。如果用国际标准来评估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它们毫无疑问会被贴上资不抵债的标签。
其他可供动用的手段同样存在问题。如果增加货币供应量,将会重新点燃通胀的烈火。目前中国的实际通胀形势,无疑要比4月份3.4%的官方数据要更为严重。
剩下的就是财政刺激措施。但不幸的是,每一家银行和政府融资载体,都早已经因为2008年底的那场“开支盛宴”而饱受债务煎熬。
在紧急情况下,中国政府可能将宣布新一轮的大规模建设计划,以及营业税减免优惠和鼓励消费的措施。为了信守此前的承诺,中国政府一直拖延此类政策的出台,但眼下中国经济已经处在了大幅放缓的紧要关头,而政府要为此负起责任来。
政府现在没有好的选择。所以,估计在无奈之下只能采取行动——快的话可能这个月就会有动作。其中一个尤其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在国家领导班子即将换届的当口上,去冒经济发生收缩的风险。
出于实际的考虑,政府没有选择,只能再次“开闸放水”——这多少是一种国际潮流——让中国经济在人民币的汪洋大海上复航。
然而,更多的政府资金将只能拖延问题的爆发,在更远的将来让中国经济摔得更狠。这就是中国政府上一轮的干预给大家的教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