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0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2013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之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文字实录

[复制链接]
2000 1
凤凰财经讯 4月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在海南开幕。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世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04-06 15:30 何刚: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主委会的委托主持今天的对话,今天我们的嘉宾大家非常熟悉林毅夫老师。
04-06 15:30 何刚:我知道大家期待这个对话非常久了,刚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非常火爆的论坛,同时也知道林老师的学术和修养使得对话的压力巨大,我会尽我所能。我是《财经》杂志的何刚。
04-06 15:31 何刚:我们今天的对话将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还是简要介绍一下林老师,虽然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他近几年致力于学术思考和实践。第二部分大概有半个小时林老师会集中阐述学术思想和现实的观察和应用。最后我知道大家有很多问题,最后一定会留15分钟左右给大家提问,每个人有一个问题,请大家配合我的时间。
04-06 15:33 何刚:林老师去年刚过60大寿,桃李满天下,当时非常热闹。他的传祺经历大家都了解,横渡台湾海峡,这说明林老师心向祖国的信念非常坚定,更重要的是他身体非常好,保证他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不知疲倦的到全国各地旅游学习。林老师后来到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回国办了一个中心,是研究中国学术经济的集散地。2008年林老师就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主管发展经济学的副行长,这个主管林老师是真实的从学术到调研做的非常深入。
04-06 15:34 何刚:他有一本著作,用英文版写然后翻译的,这本书的好处是,如果很多人不学经济学,看到这本书说太深奥了,我不懂,里面有大量的框架。没有那么多,林老师做了通俗的梳理。我们发展中的经济包括中国如何崛起,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经济的发展和持续的探索,里面有大量的数据调研和例子,两本书的搭配对新结构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我们的问题从这儿开始。
04-06 15:34 何刚:林老师对发展经济学做了非常完整的梳理,他提到了两次浪潮,林老师,您为什么要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是基于对过去发展经济学什么样的不足和缺陷的思考提出的?
04-06 15:36 林毅夫:为什么我要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这为发展理论的第三波浪潮,最主要我们知道经济理论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然后改造世界,发展经济学是在现代经济学当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他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民主解放,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为指导国际机构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为了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来制定政策,追求他们国家的现代化。
04-06 15:37 林毅夫:像刚才何刚谈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像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现代化非常先进的产业,所以结构主义就要发展中国家动员一切力量在政府的指导下克服市场的困难把它建立起来。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非社会主义都进行了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但是效果非常差。经济停滞,危机不断,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04-06 15:39 林毅夫:第二波是新自由主义,当时发展中国家,认为经济发展不好是政府干预太多,没有发达国家那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就建议发展中国家应该进行私有化、市场化,政府最好不管,让市场解决一切事情。现在又是30年过去了,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前面一段时期还低,发生危机的频率比前段时间还高。我讲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比如说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水平低、贫穷?希望透过这种认识帮助我们政府做出政策,企业、老百姓一起奔着一个方向努力,然后改变自己。
04-06 15:40 林毅夫:我们发现所有的理论都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其中有很少几个国家、地区确实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世界二次大战到现在只有两个经济体,从低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现在是高收入,一个是我出生地台湾,一个是韩国。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变成高收入,当中除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之外的都是欧洲、西欧旁边的几个国家,本来和发达国家差距就小。
04-06 15:41 林毅夫:有趣的是发展成功的经济体他们的政策在推行的时候,从当时主流的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政策,不管是二战以后的台湾、韩国等四条小龙是以出口导向,不是以进口替代,80年代中国大陆是渐进的双轨。现在采取错误的经济体经济发展成功,从主流来看是正确的政策的这些国家经济停滞崩溃,和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作为经济学家研究理论,我前面讲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果前面的理论不能真正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能真正的帮助我们,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我们的目标。新结构经济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04-06 15:42 何刚:林老师用简单的语言讲的很清楚。如果经济学家不能对此进行解释分析提出新的解决框架的话,经济学家是失职的。您特别强调了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我们看到了一些大家熟悉的词汇,比如经济结构,您讲要素禀赋的时候跟传统经济学的比较优势是不一样的,我们注意到您特别提到,除了劳动力、土地资本,谈到了第四种,对于劳动力本身的理解和解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能不能请林老师详细的讲一下,如何理解您在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所指的要素禀赋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三加一的扩张?
04-06 15:43 林毅夫:我简要解释一下,首先为什么我主张用新古典的方式来研究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新古典的方式,当一个决策者,这个决策者可以是政府、企业、个人,当他面临选择的时候,在他可能的选择范围之内,他会选择他认为最好的。我想在座的很多企业家,当你面临决策的时候,你是不是去选择你认为最好的决策,我认为是必然的,绝对不会有一个企业家选择他认为是差的决策。政府也是这样子,当他面临选择的时候,在他有的信息里面,在他可能的选择范围之内,他总是要选一个他认为是最好的。
04-06 15:44 林毅夫:这是经济学新古典研究方法的本质。我要研究的是发展国家,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一方面是怎么让你的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像这种方式研究是合适的,因为你有最好的配置。在新结构经济学当中特别强调要素禀赋,这里面要素禀赋,首先这个国家总共的自然资源土地有多少,你这个国家总共的劳动力有多少,你这个国家可以用的资本有多少以及你这个国家现有的基础设施效率怎么样,还有你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法律制度安排、金融制度安排效率怎么样。
04-06 15:45 林毅夫: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或者个人在做决策的前提,而且我们仔细看,比如说这个国家在现有的金融的制度安排、现有的法律制度安排下,你所拥有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里这个国家的总预算,你总共能用的就那么多。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有的是资本比较多,有的是劳动力比较多,有的是自然资源比较多,比较多就相对便宜,少就相对贵。因此我想在座的很多企业家一定要用相对便宜的资源要素去替代相对贵的资源要素。这样你的成本才会最低,你的产出才会最大化。
04-06 15:46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出发点是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必须从这个国家现有的状况为出发点来研究,我想提倡的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第三波浪潮和前两波有很大的差距,过去他总是看发达国家有什么,资本很密集的大型产业,或是发达国家什么东西能做好,相对完善的市场值,然后要发展中国家依样画葫芦,我提出新结构经济学180度的转变,发展中国家先看自己有什么,在自己有的基础上你什么东西能做好,把你能做好的做大做强。
04-06 15:48 林毅夫:这像我们讲的田忌赛马,你用你最差的和快马竞争,然后和快马和中速的马竞争你就会赢,新结构经济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找准你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和发达国家比。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好,靠的是什么?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业,组装那些产业,就是因为那些产业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咱们已经征服全世界了,你到美国的超级市场都是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不仅美国这样,欧洲也是这样,所以这也就是从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经济怎么样才能真正有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怎么样。
04-06 15:49 何刚: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看到了整个亚洲,包括中国在内过去几十年金融的繁荣,今天所在的场地是博鳌亚洲论坛。从1997年亚洲金融[-1.81%]危机以后,困扰亚洲大的问题是过去的优势确实很好,接下来怎么办?我们曾经的一些优势,比如林老师刚才提到的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现在都变得越来越贵了,包括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也在迅速上升,甚至有人质疑,既没有自然资源,劳动力也贵,土地也少,他为什么在曾经做出非常好的繁荣?日本这种情况在整个亚洲或者中国会大量出现?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看,您刚才提到的四大要素禀赋,它哪些方面现在看起来极具潜力,在世界上有很好的优势,基于下一步亚洲的产业经济布局提供非常重要的启示?
04-06 15:50 林毅夫:亚洲是很大的地区,包括日本、新加坡,也有属于高收入经济体的像韩国、台湾、香港,也有属于中等收入的像大陆,再来也有低收入的像柬埔寨、老挝。亚洲各个国家发展阶段不一样,有优势的产业就不一样,它的选择就不一样。我们就以中国来说,现在经过34年的改革开放平均每年9.9%的增长,跟1979年的时候,那条件当然变化了很多。1979年的时候80%的劳动力还在农村,1979年的时候整个大陆人均收入水平,连世界上最穷的非洲国家的1/3都没有达到,所以劳动力非常多。
04-06 15:52 林毅夫:这是当时中国大陆的优势所在,所以当时发展了很多劳动力很密集的,所谓三来一补、简单加工业,利用大量廉价劳动力非常有竞争力,现在已经6000美元的人均收入的国家。劳动力的工资现在高中生刚刚毕业进入工厂的第一天,他一个月的工资就要350美元,非洲国家或者南亚他们目前的收入水平,大学生毕业进入工厂工资也就是50美元,在这种状况下,就像你说的劳动力很便宜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渐在消失了,但是它的资本相对便宜,而且这几年大学生,比如2000年的时候每年招收的大学生只有100万,现在招收的大学生每年700万,人力资本积累了很多,在这种状况下,比较优势就变化了。
04-06 15:53 林毅夫:这里面变化资本要用的多一点,人力资本使用更多一点,就是技术要更密集一点,比较优势永远是比较,跟自己比较,跟国企比较,你永远可以找出你有优势的地方。如果说很低收入的,像越南、老挝、柬埔寨,他处的阶段就是大陆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期,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力密集的简单加工业变成中国的夕阳产业,那是他们的朝阳产业,就像80年代初我们把台湾、韩国的简单加工业,在这边朝阳产业。在台湾、韩国已经是高收入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优势就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贵,然后各种体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04-06 15:55 林毅夫: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在最前沿的技术、最前沿的产业不断的创新,不断引领技术的时潮。我想每个国家、地区找准它的优势所在,我认为每个国家、地区都有相对快速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你经济要发展,一方面必须把你各种要素的资源配置好,产生竞争力。二是不断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国家有技术的差距,有产业的差距,一方面代表它落魄,第二方面也是优势。因为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时候可以引进、消化、吸收,买专利,这些风险都很小。靠这个方式,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这个潜力,比发达国家高两倍、三倍,每天8%、9%的增长,我相信每个国家都有这个机会。这也是在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中想让大家了解的,我希望从世界二次大战以后,两代人过去了。
04-06 15:56 林毅夫: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认识,我发现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老百姓,和我在台湾的乡亲或是我在大陆的同胞都有共同的信念,希望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们自己和他们子女的命运,都希望他们自己的国家能够摆脱贫困,变成受人尊敬的现代化国家。他们和台湾、大陆、亚洲其他地区的,不管是政府、社会精英、工人、企业家、农民都一样进行了两代多人的努力,他们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就是大陆常讲的思路决定出路。
04-06 15:57 林毅夫:他们的思路,因为主流的理论都是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发达国家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发达国家的条件跟发展中国家不一样,因此简单的拿那些理论来发展中国家用,虽然进行的努力非常多,但是效果都很差。我前面讲成功的国家、成功的地区,他们的政策当时都被认为是错误的,我希望这本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一个新的框架,一个哲学上180度的转变,我希望它能够真正贡献给全世界80%的人还是发展国家的人,改变他们未来子孙的努力中做出贡献。
04-06 15:58 何刚:林老师刚才讲的在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研究里面也有相当激烈争论的学术创作的过程,其实过去几十年是西方经济主导世界,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繁荣和复杂化的过程,那么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确实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但是像林老师说的这本书出来以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我知道几位非常知名的经济学家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他们认为这是发展经济学在当代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里面还有一些问题和林老师也有讨论和争论,接下来跟进一个问题,关于中国。
04-06 15:59 何刚:林老师刚才提到我们的劳动力、自然资源都发生了变化,您特别提到资本相对便宜,既包括人力资本也包括资金,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中国按照您的第四个要素禀赋,我们的基础设施已经用不完了还是无论硬件尤其软件远远不足,回到您提到的建议,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还要集中于投资,而不是更多经济学家倡导的消费或者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怎么理解中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潜力,尤其您强调的投资增长驱动和8%的持续性,很多人对此有很多怀疑?
04-06 16:01 林毅夫:我想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争论很重要。从争论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才能增强对现象本质的认识,我个人非常赞成要有争论,争论总比舆论要好得多。从2008年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推出4万亿财政政策,当中盖了不少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中国的基础设施是不是过剩?我想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确实是改善了很多,比如说中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美国高速公路是9.5万公里,现在大陆的高速公路是9万多公里,和98年第一次财政政策之前,当时朱镕基第一此讲经济财政政策,也是建铁路、高速公路。98年大陆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数是4700公里,那时候就改善很多。
04-06 16:02 林毅夫:是不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就饱和了?这个问题很简单,请大家到北京、上海、广州去坐一下地铁就知道了,到底中国的基础设施是不够还是过剩,或者到这些主要城市开车,你们都知道,中国的基础设施到底是过剩还是不足。我相信改善的空间还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中国的未来我为什么要强调投资?我认为消费是重要的,但不能作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经济要发展,它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必须不断提高靠的是在现有的产业里面技术不断创新。
04-06 16:04 林毅夫:还要不断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的产业上去,这是不管任何国家,如果收入水平要提高,这是唯一的手段。这个唯一的手段不能靠增加效率达到,这必须靠投资达到。当然我们投资不管是在产业的投资,技术上的投资或者基础上的投资,当然都是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收入的水平,收入水平提高以后资源会增加。我们一直在看中国消费资源的问题,消费每年增长也不低。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要把这两个关系的辩证关系理清楚,这样我觉得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
04-06 16:05 林毅夫:潜力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还相当大,所以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还有不少后发优势,另外基础设施硬的方面,层级之间改善了,列层之间还有很大的欠帐。另外基础设施设置还有软的各种安排,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一定有制度的扭曲,随着经济的发展你必须不断的完善、改进,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克强总理上台以后一直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果把那些因素都放进来,我想中国在未来20年还有维持8%增长的潜力。
04-06 16:05 林毅夫:这个潜力是不是能够变成现实?这就决定您是不是能够继续改革。
04-06 16:07 何刚:其实过去我在现场听到的和现场传达出来的有很大的剪辑,容易引起歧义。相关的一个问题我追问一下,谁来投资?在中国我们知道,投资的主体尤其是基础设施长期是财政和政府是投资主体,我们在座的很多民营企业非公经济体的人士,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占比是很小的。林老师此前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全国工商联前任的副主席,您对此有很多了解。回到新结构经济学里面甄别了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关系,能不能简要的给我们做一个梳理,就是在推动投资的过程中,政府起什么作用,进而在整个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避免政府像过去那样过有不及,怎么让政府发挥适当的作用,这实际上是李克强总理和新一届领导人反复讲的。我们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一个恰当建议和思考是什么?
04-06 16:08 林毅夫: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经济发展相当大的程度靠投资作为驱动力,那么这个投资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技术创新的投资、产业升级的投资,一个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投资,我想在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如果创新和升级能够按照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所讲的,主要是进到这个国家有比较优势的或是有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话,企业都有这个积极性,然后就有相当大的能力做投资的主体。但是有些东西企业是做不了的,比如说你要技术创新技术要研发,商业性研发企业能做,基础性的研发,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公共产品,比如物理学知识上的突破,化学知识上的突破,工程力学知识的突破,很多没办法申请专利,而且投资的时间要非常长,在这方面就应该政府为主导来做,提供资金给合适的大学、研究机构来做。
04-06 16:09 林毅夫:在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或者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相对发达国家来讲还是少的,做这么大规模的资本一条路可能是要几十亿、几百亿,比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这样。叫民营企业做是不行的,它的风险太高了。
04-06 16:10 林毅夫:这和新自由主义,当时有一个设想,如果基础设施的投资真的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足够的促进作用,它应该有足够的市场价值,既然有足够的市场价值就应该由民营企业来做,这是在第二波新自由主义市场中很重要的论断。实践的结果怎么样?除了能收费的移动通信之外30年没有投资。这造成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到处是瓶颈,我想这方面我们还是应该按照它生产活动的特性,它投资的资本需求的规模的特性,它的周期特性和风险投行来决定它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还是个人。
04-06 16:11 林毅夫: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目标是相同的,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运营当中有更好的环境,更低的费用。如果这样做的话,靠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发展中国家就有办法挖掘前面所讲的,每年8%增长的潜力不是10年、20年,可能是一代人、两代人。
04-06 16:12 何刚:最后讲政府与市场是中国未来10年特别大的主题,他讲的非常明白,政府这只手是发展经济学一直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的不是替代我们企业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关于新结构经济学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关于技术引进的问题、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移的问题等等,像林老师说的两个小时都谈不完。接下来留下一点时间留给现场提问,我们开放四个问题。
04-06 16:13 提问:谢谢何老师!去年林老师讲新结构经济学的也提到,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仍然不是中国的优势,我们观察到普通的产业工人已经很贵,高端产业工人又稀少又昂贵,对于这个尴尬的现象,怎么求解?
04-06 16:13 提问:您说的结构经济学是不是强调国家经济和西方国家差异化竞争战略,不是模仿,就是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04-06 16:14 提问: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的时候,秦桧指责低人权的优势,您如何看待?
04-06 16:14 提问:台湾目前的经济状况问题所在?谢谢!
04-06 16:16 林毅夫:第一个问题,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确实工资是密集型产业上涨非常快,我想前面5、6年每年上涨15%-20%,高端的人才工资也相当贵,但是多是和过去比,而不是和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比。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制造业上的劳动力还是高端研发中心的工程师的工资,那比美国、日本还是便宜的。这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应该要升级了,不能再生产像过去那么资本密集的简单加工业了,而且又有工资不断增长,收入水平才能提高,生活才能改善,如果说今天的工资还和15年前、20年前一样的公司,我想博鳌论坛都不会有人来。也就是说随着资本的积累,劳动力就会从相对多、相对便宜变成相对少、相对贵。
04-06 16:16 林毅夫:反过来资本就会从相对少、相对贵变成相对多、相对便宜,在这种状况下,你就应该进入能更多利用资本替代劳动,就是资本更密集、技术更密集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力,如果你这样做的好,你总是在国际市场中还能找到你有竞争力的地方。
04-06 16:17 林毅夫:找准市场切入点,把你的切入点用足、用好,把优势用好以后,你的利润增加非常多,然后资本会积累,你的优势会变化,然后你找下一个切入点、竞争点。第三,有些学者不太赞成中国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果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10亿劳动力在农村里面怎么办?继续务农,只有那么点田,他的收入水平有多高?我觉得发展还是得了解只有劳动力的人什么东西做到最好,能够比他原来工作附加工资更高的部门工作,他的收入水平提高是最好的。你不可能一下子要中国的农民都像美国的苹果公司里面的工程师那样,一年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活动,我们希望有一天是这样子,但不是现在。
04-06 16:18 林毅夫:我知道这次有很多台湾著名的企业家、经济学家来,我觉得他们比我更优势可以答复你这个问题,我不敢妄言,作为学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直想多点了解,但是不是很了解,包涵。
04-06 16:18 何刚:我们最后开一下后门,给后面媒体朋友两个机会。
04-06 16:19 提问:您对现在日本实行的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如何看待,您认为对整个亚洲地区和世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04-06 16:19 提问:怎么看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在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关系?
04-06 16:19 林毅夫: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我从美国回来以后还出了一本书,叫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4年对重大问题的见解,里面做了不少分析,可以简单说一下。
04-06 16:21 林毅夫: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整个的发达经济体,包括欧共体、日本、美国,日本是91年发生金融危机到现在还没走出去,美国和欧共体从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还没真正走出去。如果他们真正要走出当前的经济的疲软,我想大家有共识,是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就是降低工资减少福利,政府减少负债来提升竞争力。但是他们现在失业率已经很高了,真要推行这样的政策在政治上做,所以日本从91年到现在还下不了决心,所以91年到现在的经济疲软。
04-06 16:22 林毅夫:美国、欧洲是一样的,在这种状况下,他们这些经济体政府的债务积累会非常快。像日本91年政府积累的公共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30%。美国、欧洲目前的负债普遍超过100%,但是很可能会像日本一样高速积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的中央银行为了降低政府的还债利息的成本和举新债的成本,就会以很宽松的货币来压低利率,你所讲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就是这样的背景下。
04-06 16:23 林毅夫:欧元区、美国都是这样,发达国家采取这样的政策会怎么样?因为他们经济实际上还是产能过剩,即使利率非常低,民间企业不会投资,在那么低的利率状况下会怎么样?那就鼓励大家做短期的投机,所以就会在他们国内把股票市场炒的非常高,美国实力还没恢复到08年的水平,但是道琼斯指数已经超过08年,不仅鼓励他们国内投机,也鼓励到国际上投机,所以有可能有大量的资金会流入到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如果那些资金大量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资本市场、资本上的管制,会造成股票市场的泡沫,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同时迫使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大量升值,减少出口竞争力,使他们的实体经济受到伤害。
04-06 16:24 林毅夫:等到他们受到伤害以后,资金会大量流出。我们知道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资金自由化,反对任何政府干扰资金帐户,但是这种情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资本帐户进行管制。也就是为了应对刚才的情形。最重要的是怎么走出去,我希望明年博鳌的时候可以讲中国怎么走出去。
04-06 16:25 林毅夫: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当然要是没有社会稳定,没有政治稳定经济就不能发展。如果经济发展的话,也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问题,因为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国家现代化,每个人都希望和子女生活的更好,怎么样才能自己和自己的子女生活更好?这就希望就业,希望国家现代化就必须要快速发展,如果能这样的话,我想大家对未来、对自己都会比较满意。经济可以发展的比较好,对社会、政治稳定都可以做出贡献。
04-06 16:25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也是希望透过发展经济、创造就业,让每个人过好日子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稳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现代化。
04-06 16:26 何刚:非常感谢林老师最后的总结,他把新结构经济学的使命、未来的前景讲的非常清楚。所谓的讲解和解释都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阅读,今天的对话既是博鳌论坛的特别安排,也是大家一起读一本书,读一个有追求有使命感,有学术素养和未来前瞻性的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和世界持续繁荣的深入审慎的思考。我们预祝林老师在未来学术道路上继续求索、前进,获得更多成果,造福学界,更造福人类社会。再次感谢林老师!
04-06 16:26 林毅夫:也感谢各位的参加。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1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13-4-8 1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之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文字实录4月6日09:15 - 11:15直播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共同发展:教育的使命》,20位亚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学界和媒体青年领袖的年度博鳌聚会,展现重大问题上的青年视角。
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主持人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点评嘉宾包括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
芮成刚:尊敬的各位参加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贵宾们,各位中央电视台的新老朋友们,还有各位新闻界、媒体界各位老师、前辈和同行们:早上好!我是芮成 刚,很高兴大家都能参与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圆桌会成为了每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聚集全亚洲、全世界各行各业的领军 人物一起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去年讨论的是幸福的话题,到底幸福感有多少,幸福感的核心是什么?其中结论之一就是要获得幸福感,首先 得有安全感,以及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哪些方面还需要给中国人创造更多的安全感?今年沿袭去年的话题,我们探讨关于教育的话题,我们知道其实最大的愿望是希望 中国的繁荣、中国的教育发展能够长时间的持续,为了能够让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可持续,人才必不可少,真正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世界级的强国,我们讲一 讲中国当下的教育怎么样,需要怎样的调整,我们会在全亚洲、全世界的框架下探讨这个相关的话题。首先我想邀请各位和我一起热烈欢迎出席博鳌CCTV青年领 袖圆桌会议各行各业的领军者。感谢各位点评嘉宾一起参加今天的论坛。
芮成刚:今年讨论的话题是共同发展:教育的使命。我想每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和我一样,说到教育都有很多话要说,我们读小学、中学,很不容易参加了高考, 很不容易熬完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同时继续在社会大学里接受教育,今天某种意义上我们依然是学生。过去一年间,从上一次的博鳌亚洲论坛到今年,无论中国还 是全世界都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反思教育的话题,接下来通过一个短片一起回顾一下。
芮成刚:刚才短片当中把去年这一年发生在国外以及中国国内一些事件做了简单的回顾,接下来我要麻烦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当中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教 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想拜托各位简短的表达,各位都有题板,我麻烦大家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幅图描述一下,把答案写在自己的题板上。大家写题板的时 候,我分享一下我这两天的想法。英文中有一句老话:教育是你把所有学的东西都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我查了拉丁语里面教育这个词的本意是指从一堆矿物质当中 提炼贵金属,让我想起中国的老话人之初、性本善,拉丁语是人之初、性本优。教育的本质是把潜力释放出来,把一个人身上最优秀的本质通过教育提炼出来,这是 我个人的理解。前两天我们和牛津大学的校长安迪先生聊,他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概括,最好的教育是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让一个人学会系统的、分析的、批判性的 看待问题,这是他的回答。接下来我要有请各位圆桌会议的发言人给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的题板。
芮成刚:开放、启发、东方伦理观念、西方救知精神、启发、引导、示范、改革的力量、好的老师、教会你做人做事。教育脱离了实际,培养不出真正有创造性人才,谢谢各位。首先从朱宁先生开始,解释一下你的答案,谢谢。
朱宁:我觉得教育本身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一方面是价值观的形成,在这里无论是知识还是价值观,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有这个经历,在美国 高校教课,还有亚洲和国内的高校教课,我觉得中国学生在知识、技能非常强,但往往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稍微有些薄弱。要帮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无论是文 化、思路,我觉得几位都提到无论是好奇心还是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心,只要有这种开放的心态才对任何一种事物有非常认真、非常执着的想法,把一个事情好的方 面、坏的方面,把各个不同利益相关人的影响都充分考虑到。开放是社会成熟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成熟的反映,好的教育给任何成员逐步带来的品质。
芮成刚:朱宁先生讲的开放包括一个关键词就是包容,我个人觉得是中国教育很需要的一点,对不同观点、不同人群的包容,现在中国媒体越来越开放,在各种平台上大家的观点不一样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各种类型非常激烈的辩论,但辩论很容易上升成人身攻击和谩骂,其实一个真正开放自由的社会和世界应该有各种不同观点,你完全不同意、不喜欢和反感的观点都能够包容,并且有心态去倾听,您的开头说得非常好。
芮成刚:朱接下来有请马振翼先生,马振翼先生从事的工作与教育有关,和美国的华裔教育有关。
马振翼:谢谢成刚,很多人以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我常常想那我大学学的东西我们还记得吗?大部分人不记得,知识会忘掉。以我个人的感官,我觉得教育是一种 启发,教育不是单纯的教与授的概念,也不是单纯的人与人互动的概念,爱因斯坦骑单车的人启发光速的问题,牛顿被苹果启发,甚至2500年释迦牟尼被生老病死的现象启发。一个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等等,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可以让一个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 完成之前自认为认识不到的事情。若干年后你不会记得你的大学学过什么,但你会记得某个老师、某个朋友说过的那句话,在人生的转泪点改变你的模式。
芮成刚:马先生的讲话让我想到跨学科教育,不应该过早的局限在一个专业里,有时候通过跨界,从哲学到数学,艺术到语言,通过跨界的培养让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非常精彩,也是开放式教育的体现。接下来我想有请威娜沙。
威娜沙:谢谢,我觉得不光是技术的培训,还有批判性的思维。因为现象经济、劳动力的变化非常大,所以你学到一些技术的东西很快过时了,批判性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包括你讲的开放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适应和创新的强力工具。学校应该教你怎么样创新、怎么样承担风险,怎么样对风险进行评估。刚才讲到这个点 就是教会他们怎么样质疑,怎么适应当今的世界,所有这一点都必须有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说哪些是游戏,哪些是现实?你应该有这样的能力来区分。同时我觉得有 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再一个数据不断堆积的世界,你上网的时候有很多信息,大家都在网上发表思想,你打入怪物,这时候出来的东西确实有怪物,实际上 也是有的,你一定要有这样的能力筛选,用批判地方式分辨海量的数据。我不是说就事论事说怪物的问题,你要有鉴别能力。
芮成刚:他刚才提到批判性思维,提到对风险的判断,这个很有意义,其实生活中充满风险,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机会成本,估算风险、判断风险、评估风险也是教 育当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批判性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接下来有请郑先生分享,郑耀南先生我听说你是靠自己白手起家打拼的企业家,中国现在很多像您这样白手 起家打拼的企业家,自己获得商业成功以后往往要重新回学校做教育,突然EMBA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在中国各个大学去经常发现在大学校园里一到周末停满了 各种豪华汽车,一问都是来读EMBA的。去年关于EMBA似乎有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很多人对EMBA有不同的理解,您怎么看?
郑耀南:今天我们的主题什么是好的教育,我自身是蛮有故事的一个人,我的学历非常低,我到深圳开始自己创业的时候只是中专文化,职业中等教育,我通过努 力,我去自学大专、本科,自学EMBA,我从中收益到很多。小时候就有很多人问到我们,长大以后梦想是什么?理想是什么?很多人问过这句话,我想成为科学 家、文学家等等的答案,我们现在看到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为什么没有实现?我在想,因为很多时候家长、老师跟我们讲述长大以后要成为梦想、成为职业需要 什么方法,或者需要什么样的途径,最终会得到什么好处,会告诉你最终梦想会带来什么?很多教育里没有思考其实这个职业,或者梦想其实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什 么样的品质,以及实现梦想需要什么样的坚持和担当?我的理念一个好的教育必须教会小孩你可以有梦想,梦想所需要的素质、品质和所需要付出的坚持和承受的担 当,这才是好的教育,谢谢。
芮成刚:我还想追问一下,现在读EMBA的企业家为了学教育还是进入企业家的圈子?
郑耀南:我觉得应该是两者兼有,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学EMBA的过程中的确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和经验,有来自于教授、老师的,更多来自于同学和圈子。每个企 业有发展的阶段和不同的过程,这个阶段可能碰到很多困惑,别人早就已经经历过,或者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当你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老师分享的时候,别人会给你很 多经验和帮助,无论在创业或者企业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老师的共同分享,找到解决方式。
芮成刚:林宇博士,您也是白手起家的中国企业家,我听说您是10万人民币起家,去年参加圆桌会的时候就戴着安全帽,去年缺乏安全帽我可以理解,因为你旁边坐着是姚明,今天你旁边坐着张靓颖,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戴着安全帽?
林宇:今天中国的教育让人缺乏安全帽,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像一个罐头加工厂,这种方式使得我们的孩子承受巨大的压力,全社会的贫富差距使得穷孩子上好的大学 变得越来越困难,我是穷孩子创业,今天戴着安全帽希望为全世界的穷孩子呼吁教育的安全感。我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一个是目的,中国人可以有中国梦,不一定都 要当企业家,就像张靓颖一样是优秀的歌手,马总是企业家,赵小兰女士是政要,每个梦想都是非常可爱的梦想。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芮成刚:你还是觉得缺乏安全感,接下来我想有请刚才你提到的赵小兰女士点评一下各位青年领袖的发言。
赵小兰:我觉得大家说得非常有趣,有一点指出,因为我经历过美国的教育,也看到过中国的教育体制,我觉得有一点很不一样,在中国更多是全面教育,我觉得应 该更加重视价值观的教育和怎么成为很好的人,我想这是东西方教育的区别。当然各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刚才开始的时候也讲到杀人狂,怎么 会培养出来这样的人?在中国我们也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文明的人,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美国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在反思出现什么样的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异化带来孤独感,和社会的脱节,使他犯下了令人非常可怕的犯罪。我们一直讲美国教育体制的优势,批判性的思维,但我觉得我们也更加重视 中国全面教育的优势,也就是说教育不光是传授技巧,而应该培养很好的人。
芮成刚: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赵小兰先生的父亲,美国拳王赵锡成博士,赵安吉女士也是赵先生的女儿,请赵博士跟大家打一个招呼。赵锡成博士除了是美国华裔拳 王之外,很了不起的教育者,他培养四个女孩,四个女孩都是哈佛毕业,赵小兰女士是哈佛肯尼迪学院的院董,赵安吉女士和她的先生是哈佛商学院唯一一次两位不 仅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还是院董,赵先生在教育方面颇有心得,请赵安吉女士分享一下你的理解,在你们的家庭当中,家庭教育怎么样把你们变成如此优秀的青年 领军者呢?
赵安吉:谢谢成刚,这是我的父亲,在我的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天很多人讲到开放和批判性思维、创新、机会,所有这些都是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 须要把这些东西教育给我们的孩子。但机遇价值的教育,刚刚我的姐姐说到非常重要。我在西方接受教育,我接受最好的西方教育,我喜欢它,我有全面的教育,而 且开阔了我的眼界。但是我在家里接受的教育是补充性的,而且对我的发展非常好,也就是说跟东方的哲学性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可以说西方教育是极好的补充。我 的父母教给我们,中国人有5000年的历史,也有非常骄傲、自豪的感觉,同时我们有这种能力可以适应新的发展,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习,我们应该有责任感来挖 掘我们的潜力,进行创新,回报社会。
芮成刚:谢谢,接下来请另一位点评嘉宾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点评一下各位青年领袖的观点。
马蔚华: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觉得我们的公司、我们的银行创新已经很多了,但我还是觉得不太 适应今天的发展。尽管我每年都亲自到学校去招学生,但我觉得在我需要的这些创新型人才还是赶不上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刚才我提到了,赶不上今天形势的发 展,所以讲到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刚才我们几位嘉宾提到包容性教育,广泛性的教育,批判性的教育,还有一种突破安全感,能使教育更适应今天,能有 安全感。包括赵小姐讲到家庭基础教育,把这些构成到一起能体现出比较良好的教育。教育理论上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这是康德说的,教育就是知识的传 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呢?通过知识的传承,通过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德性成为内在的组成部分,也包括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成长的能力。 所以教育不仅是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继承,更需要对它的批判,更需要适应今天的形式,使自己能够根据形式自主的、创造性的有决定的能力,我觉得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世界今天需要这种教育,把大家谈到的结合起来,就看到比较好的教育形象、样子。
芮成刚:谢谢马蔚华先生,马蔚华先生作为今天客户反馈最好的商业银行之一的招商银行的领军人物,我相信他对这么多员工平时的培训都颇有心得。接下来请来自台湾的丁先生,台湾企业员工培训是什么结构?
丁广鋐:我刚才写东方伦理观念和西方求知精神,西方求知精神做得非常好了,我们缺乏东方伦理 观念,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是身教,我自己是四个孩子的爸爸,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功。孩子对父母盲目的信任和相信,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如果 传授很好的东方观念,有对的价值观非常重要。我认识一对父子,爸爸、孩子都是MIT,但为人处事比较欠缺。我们想全能教育,而不是念什么学校、做什么事。 台湾企业对员工的企业精神理念,我们企业非常重视新速实简,也是我们对员工的训练,谢谢。
芮成刚:接下来我想把问题提给洛克菲勒女士,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到您这里是第四代了,家族教 育在美国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传承过程当中对家族教育的理解如何?第二个问题,短片当中刚开始我们看到了美国发生的 种种青年人惨案,这到底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出了问题,影响到家庭的教育?谢谢。
洛克菲勒:我先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在我看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关注身心灵,才能接受健康的整体、才有健康的个人、健康的社会,教育应该是家庭、家庭价值观、 学校和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结合体,这样家庭才构成了社会,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单位,所以从社区内部和社区外部来看我们才是健康的,这是社会资本,只有社会资本 和社会价值观,我们才能紧紧把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发挥每个个人的创造力。我举一个例子,我的父亲是一家银行的行长, 当时银行职员有一半都在美国海外安保部队工作过,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对于他的员工,他们有一半的人在海外工作过,打拼过,直接接触过海外价值观。我的 祖父和曾祖父非常重视家庭价值观的教育,非常重视要回报社会。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没有金钱,必须有这个愿望,敞开心灵回报社会,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教 育背景当中给予我的一点。
芮成刚:请教胡智荣先生怎么看待校友里的枪声?
胡智荣:我觉得最重要是有好的老师,包括在校教师和家长,还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校园枪声是潜移默化的,他们看到很多枪支都没有进行管制,老师是广 义的,给我非常好的启迪,在几年前一个朋友送给我母亲一只宠物,小八哥,经过几年教育可以说一些话,祝你生活快乐,东方红、太阳升,这几个月还会说中国梦 了。前几个月我的母亲咳嗽,它听到也咳嗽起来了。我觉得教育虽然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也不是专业、资深的教育专家,我感觉好的老师非常重要,刚才强调的在校 教师和社会的影响。我最后呼吁一条,在中国教师的资源分配非常不平衡,我们的好的教师资源都在最好的学校,我希望所有的教师资源的分配比较平衡一些,不断 地培养好的老师,我们就会培养到更好的下一代,谢谢。
芮成刚:秦谊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秦谊:我的答案好的教育是最远的最佳分配,我不是好的教育学家,我们在新闻中看到北京、上海学区房是什么价格,乡村有孩子背着自己的课桌上课,这样的教育 分配从义务教育来看是不是最好的?从高校教育来讲,我最近在看关于这方面的,我们进入到招生季节,我看到学生在名校读了四年化学工程本科,两年化学工程硕 士到事务所征求做审计师的职位,我说7年把整个专业都转了,但7年的时间你怎么想?我最近看了2012年中国社科院对于毕业后学生的跟踪调查,半年之后只 有47%的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满意,说明他们的教育还有差距,怎么培养出人才,这是我的感想。
芮成刚:接下来请张靓颖分享观点,来自海外的朋友对张靓颖不够了解,张靓颖在中国是最知名的 歌手之一,张靓颖也是一个偶像,中国有一个节目《超级女声》,很多中国年轻人都幻想着能够一夜成名,变成一个像她一样获得那么多关注,那么多荣誉,那么多 粉丝的青年人偶像,一个巨星。所谓的一夜成名背后有很多付出、很多努力,还有不断地自己教育的历程,我想请靓颖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张靓颖:首先谢谢,今天来这里听到各位嘉宾的讲话受益匪浅,我刚才写的两个词语是示范和引 导。我觉得人跟唱歌一样,最开始是模仿能力,小孩子生下来什么都不会,第一句叫妈妈是因为妈妈不断地告诉他。认知,学会教育的观点,学会是与非,最初级的 阶段是示范阶段,父母是第一个示范的老师。像胡先生、丁先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家庭第一时间的教育很重要,小孩子在入学之前都是认知观念培养的时期,进入 学校之后除了学习知识就是是非观念的建立,更多要学习礼义廉耻、规矩,这些都是必须要接受的,甚至需要强加的,小孩子的天性可以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给他正 确的方向。很多人到高中、大学,开始有主见,开始有自己的世界、架构的时候,你就需要给他启发、启发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自己在想要的东西上有他自己的观 点,建立最好的自己,在那个时候给他少框架、多引导,大概是这个意思。
芮成刚:说得非常好,说的和你唱的一样好听。接下来请张亚勤先生点评,张亚勤先生的背景,中国科大有少年班,少年班把全中国最聪慧,同时也是早熟的、智商 特别高的聚集在一起,张亚勤先生读大一的时候只有12岁,但这个班的学生性格有一些扭曲,我认识一个哥哥最后出家了,张亚勤先生还是挺正常的,按照正常的 人生轨迹发展,12岁就读大学的中国的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者。
张亚勤:首先我想纠正一点,他选择出家不是不成功,我们对成功有各种认识,他是佛教领袖,也是一种成功。讲到好的教育可能是现在最关键的话题,好的教育刚 才各位嘉宾都讲得特别好,从不同的侧面总结了教育本身的素质。有两点:第一,教育最根本的要真,要真诚、真实,追求真理,现在社会很多的假大空,很多没有 办法信任、缺少安全感,就是因为教育体系没有让我们变得更真实,没有把最真的东西开发出来。第二点是能力,芮成刚讲得很好,教育应该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 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讲过一句话,教育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要把他的个性彰显出来。刚才提到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一个 梦,是13亿人的梦,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实现了。我觉得教育要最根本、最简单的,刚才大家讲得特别、特别好,我也同意马行长的话,现在教育 本身赶不上企业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创新的人才,更多领军者,更多国际化的人才,这对整个都是一种挑战。
芮成刚:谢谢各位精彩发言,接下来把讨论引入下一个话题,我知道有几位发言人没有来得及分享 观点。我做一个开头的引子,最近有一个话题非常关注,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到过,现在和过去比穷孩子,来自边远山区的穷孩子去一流大学读书的比例比几十 年前早了,几十年前高考穷孩子只要努力读书、学习,考好试就可以去中国一流大学,但现在越来越看素质教育,招生的时候要面试,看学生的知识面、见识广不 广,高科技的掌握,随着科技的发展富孩子从小条件好,有互联网,家里有wifi,各种电子产品等等,见多识广,很自然在受教育的时候占了很多先机,这可能 是全球性的问题,一流大学里吸收真正穷孩子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而少了。我下面想问各位的问题,过去几十年全球性问题,全球化,信息革命、整个社 会的进步,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到底让教育的差距扩大了还是让教育差距缩小了?我想请大家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在题板上,如果答案是A是扩大了,B是缩 小了。
芮成刚:一半、一半,有一半的人认为社会的进步扩大了教育的差距,有一半人认为缩小了差距,您认为扩大了是吗?
BHCPAL:没问题,我首先想讲的第一点,在印度过去4-5年当中几乎有70%的初高中生都来自于印度收入群前十的家庭,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学教育的孩子 能够都是与印度最有钱的10%的家庭,印度每年能培养出3000万的医生、律师、建筑师、工程市,可以看到差距缩小了。印度正在考虑的问题要引入私营企 业,确保教育差距不断地缩小,由私营企业开办私营中学、大学,让低收入孩子也能够接受教育。谢谢。
芮成刚:Nictas,你认为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Nictas: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有一点让我糊涂,看你说哪个国家的环境了。我来自于瑞典,从我的环境来讲,尽管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瑞典是吉尼系数最 低的国家之一,瑞典是全世界平等系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教育是非常普及的。我们这里要讨论高等教育非常好,真正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教育体 系当中的小学、中学教育,如果想缩小社会差异,要实现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教育。我们有私立教育的选择,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从最基层开 始做,在瑞典我们倡导创新,倡导要建立积极的社会,这是我的回答。我自己在瑞典受教育,我也在牛津大学,美国教育体系当中受过教育,刚才赵小兰女士讲到一 点,事实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受教育本身,我们还有主观、主导的思想,让孩子敢于学习。
魏平:我觉得在历史上来看,教育一直是缩小了社会经济的差距,社会变得更加富有和创新能力, 世界各地教育和自由的平等程度是相当的,我们看到世界各个地方,家庭、人生有了新的机会,各种各样新的选择都是拜教育所赐。教育在各种程度上包括职业培训 等等,而对于教育的竞争有的时候在全球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人民贫富差距,如果我们的妊妇能够更加公平的获得教育机会,相信他们的整个人生和创新能 力,以及整个社会的平等和富有程度会不断地提高。某一些地区资源有限,没有办法有同样的机会进入教育的领域,使他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限制,所以从 历史角度来讲教育缩小了贫富差距,但未来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芮成刚:社会进步、全球化、技术发展是否扩大了富有的小孩和穷人之间的观点?
麦伟坚:我选择B的原因,我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好的教育是改变的力量,我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公司有同事,一个北京的女生,她和印尼农民有非常好的关系, 那位在印尼是妈妈,有一个果园,6个小朋友,她的家庭几年前发生自然灾害破产了,当时月月透过我们公司的项目去了印尼,因为她在清华大学学习专业参加了很 多项目,去了很多国家,那时候她决定有改变世界和改变很多人生活的理想,她就去了印尼和很多东南亚国家,和可可专家一起帮助印尼农民提高产能,3年之后他 们的产能翻了3倍,因为这样印尼农民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大学了,我们中国的教育改变了月月,月月改变了印尼,可以说因为教育改变了其他人,缩小了穷人和富人 的差距,这也是我选择答案B的原因。
岳新宇:我的观点是缩小差距,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好的教育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名牌 学校,或者是普通大学,重要的是树立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还有教会你怎么做事,怎么有评判性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 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一个好的教育是不是一定要名牌大学出来的?马行长有很多用人经验,经济发展带来教育的普及,无论是穷人孩子还是富人孩子他们都有接受 平等教育的机会,让他们从一个人可以成长为人才,因为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这样社会才是多样性的,教育才是包容性的,整个全球化或者经济发展缩小 了教育的差距。
芮成刚:保罗,你的观点是?
保罗:简单来讲,这是缩小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如果能够有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澳大利亚我们 的政府他们有一笔专门的预算,在初等阶段他们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也给高等教育提供贷款,可以在毕业之后慢慢还贷款。回到前面的问题,教育的观念,我相信 这一点,从教变成学,学比教更加重要,实现转化是教育的本质,我们怎么提供教学的环境,这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开发出学习策略,他们自己有创造 力,自己有能力做决定非常关键。
芮成刚:我们继续这个话题,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接下来我希望大家有不同的观点碰撞,我注意到这个观点一半、一半,如果各位想发言请示意,张靓颖你认为扩大差距?
张靓颖:我打了问号。因为我有一个疑问,贫富差距是指金额上的差距还是人口基数上的差距?
芮成刚:家庭背景好的孩子和不好的孩子,他们受教育的质量因为社会发展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比如说穷孩子获得成功,去读好大学的机会,受到好教育的机会更多了还是更少了?
张靓颖:机会更多了,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好的教育是减少穷人的人数,让大家都有最基本 的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富人更富,因为在取得成功、取得成就之后会对自己有更充分的信心,就像很多已经成就者读MBA、继续深造,他可以取 得更高的成就,对于富人是几何倍数的增长,但穷人没有这么多方法和社会条件,财富累积慢很多。但是好的教育应该是推动整个社会整体素质、整体经济增长,所 以我的观点是扩大了。
林宇:首先是扩大了,如果看教育的Top10,顶尖一定扩大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对顶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要求在中国是一流人才,现在要求是全 球一流人才,我们要在全球请最优秀工程师、科学家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在这一点来讲变得更大了。中国经济系统的原因使得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化,客观上 使得穷孩子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包括科技的进步,孩子可以通过pad了解世界,这都是加剧了进程。我们也要看到另一点,从科技进步来说有时 候在帮助穷孩子,Android手机300元,将来pad很便宜,也许农村孩子也有一个pad,就可以看到世界,真正实现与世界同步的中国梦,我们也在做 很多这样的事情,新的科技帮助穷孩子缩小教育差距,现在课本上一幅图看不懂可以用手机拍,意味着北京最好的老师可以为农村孩子提供服务,这是科技帮助穷孩 子所做的工作。
芮成刚:林博士所说的我归纳一下,他的意思是社会进步总体上来讲是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准,他认为扩大了差距,最优秀的资源相对朝最好的机构集中。读书难、看病难,医院也是一样,最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医院里,导致差距扩大,赵安吉,您怎么看?
赵安吉: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怎么样用教育缩小差距?今天这个房间里都是青年领袖,同时 也有非常有经验的领袖。我们怎么样利用教育缩小差距?这是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公平教育的机会是最关键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而以前,甚至是5年前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在线课程,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在网上免费开放的课程使得数以亿计的以前没有办法进入课堂的学生有接受教育的问 题。第二,我们要为未来教育,这非常重要,我们不是为过去、为历史教育,而为未来教育,为电话而教育,为改革而教育,为全球化而教育,为创新而教育,为价 值而教育。
芮成刚:洛克菲勒女士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扩大了?
洛克菲勒:前面几位都提到过,富人家庭能够给自己小孩提供的教育资源远远大于贫穷家庭为他们 自己家小孩提供的教育资源,自然而然富有家庭的小孩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而刚才赵安吉女士讲的创新,新技术非常关键,能够帮助我们扭转这样的局面。比如说 菲律宾有一个项目,我们项目能够在菲律宾农村地区,让以前从来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他们能够通过技术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课程,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也望张先生、林先生,通过你们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让边远地区的人员获得一定的教育。
芮成刚:我们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事实,自从赵小兰不当美国劳工部长以后,美国失业率直线上升,这其中也许也有教育的因素。
赵小兰:贫富差距对大家来说都是问题,赵安吉刚刚说普遍的教育机会是非常关键的,教育是传统 的改变人命运的一种方式,我们看新移民群体,在美国,这些美国新移民他们获得了高等教育之后,被社会所吸收,融入美国社会的机会远远高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 的新移民。所以,有一些群体他们更加注重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族群,他们在美国融入教育的概率远远高于不关注教育的群体。
朱宁:因为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贫富之间的差距在教育方面扩大了,在中国有一些超级高中,这些超级高中贡献了大学入学学生的50%。我们有一些精英式教 育,50个学生当中有40个学生来自最精英的高中、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改变这样的赢家通吃的局面,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使得教育更加 均匀化、机会均等化,同时也是因为全球化,现在有多少中国学生能够去美国、英国念书,所以现在已经不仅是美国学生内部抢哈佛学生机会了,而是在全球范围内 哈佛在招生,全球学生争哈佛的入学机会。我很赞同其他同事的观点,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资源有限,世界各地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原先非常有限的资源能够 普及到广大受众当中。网上的课程,特别是最高端的大学公开的网上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革新,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之一。全球化要考虑到一点,这可能带来赢者 通吃的局面,也就是说政府、公共部门、企业一起通力合作,我想亚洲的族群是占一些优势的,政府要采取特别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芮成刚:郑静芬女士,刚才这么多观点,你认同谁的观点?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郑静芬:我觉得所谓的高等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但现在往往是中国,包括全世界最缺少的就是健 康理念的教育。我下面有两个观点和各位老师和朋友分享:第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告,金钱、权力与享受都应该排在健康之后。大家都清楚去年世界500强乔 布斯正因为保住了事业而失去了健康,这对全球的企业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观点,现在的环境恶化,每年的高端人群都有一次体检,当每次体检出来的时 候可能已经是疾病了,或者到了疾病不可控制的时期了,所以我们现在全球企业家,包括全球人士健康需要有预警,健康更需要有投资,所以我觉得在高等教育的范 围之内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谢谢。
芮成刚:谢谢你的提醒,你说不管差距扩大还是缩小,特别在中国应该加强健康方面的教育。
Vanessa MILER:确实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比如说如果上学身体不好肯定是不行的,我想说的是扩大了还是减少了差距?其实在学校之外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上 学和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因为有家庭的教育,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教育也非常重要。有文化方面的教育,而且文化的教育可能不在学校里发生,因为学校里 头没有很多的工具学到社会上非常有用的技巧,最近很多学校加强价值方面的教育,传统在学校之外的教育,这一点非常好,我觉得价值教育在现在很多学校里在加 强。所以我想无论是在西方或者中国教育,学校里都应该加强,也就是说要确保学校的教育和学校之外的教育应该互相配合。
丁广鋐:我认为是缩小的,我们要这样想,一个富有的家庭也是从零开始,就像佩姬的曾祖父也是 从零开始的,因为有一个好的机会。一个富有的小孩得到不好的教育很容易变成穷人,我觉得是缩小的。另外我感谢科技,政府做了很多,我觉得比人家多一点的人 有责任帮助比较少的人,因为科技我们在越南可以把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教学方法、老师都放在网上,免费给任何需要使用的小朋友,虽然跟议题有一点距离,我想呼 吁今天来到博鳌的人多是比别人多一点的,能够多付出一点,尽一点责任缩小差距。
马振翼:理论上这个问题,很多证据显示,包括美国劳工部显示,高中毕业的一辈子赚120万美 金,有大学和没有念大学差100万美金,这个数据是缩小的。过去几年看更多人得到高等教育,但贫富差距拉大了。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定是资源累积在少数人身 上,因为有资源所以更厉害,没有资源更穷。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要用人为的方式控制完全的资源,保证一些基础的、少数的、弱势的人民得到教育,否 则就会变得扩大,因为社会在进步,又在竞争,其实中国社会已经是非常资本主义了,甚至被美国更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之下可能是教育造成的差距,可能是由于 不正当教育造成的。
芮成刚:您的观点和朱宁都提到赢家通吃,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富人孩子获得教育质量比穷人孩子机会更多。丁先生呼吁我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差距多一点点,很多人认为不是多一点点,富有家庭的孩子和不富有家庭的孩子到底差距有多大?Niclas。
Niclas NVARNSTROM:我有三个孩子,我们去年刚刚从纽约回来,确实精英教育如果走极端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说我是哈佛毕业,我的孩子应该上哈佛,从小学开 始接受精英教育,我的孩子上学我做了这样的选择,我的结论是要确保公立学校也有很好的标准,你即使选择一个公立学校不会影响接受教育的质量,这可以确保无 论来自富人还是穷人家庭的孩子都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另外我们要看到全球化,包括科技革命对贫穷孩子带来的好处,而且现在全球化还在不断地进行,比如说第 一代到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有些是富家子弟、高官子弟,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我相信有更多人会出国留学,欧盟也是一样,不是所有都来自富家子弟,有些是政府奖 学金提供的。
林宇:正因为世界有赢家通吃的效应我认为教育给年轻人松绑,给他们创新空间和释放自我潜能的机会,我举一个例子,我在大学很少上课,我经常开玩笑说。
芮成刚:很少上课还是逃课?说清楚。
林宇:如果没有那时候逃课没有现在的我,没有网勤公司。美国有很多企业家从哈佛、斯坦福辍学出来的,因为教育给年轻人给更多人发挥的空间,这一点在中国教 育我个人深受体会。当然我感谢我的母校,他们非常包容,严格按照校规我一个星期就应该被开除了。微软之后有Google,Google之后有 facebook,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公司。
张靓颖:现在有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小孩子除了我们想要给他们的教育,他们会过早接触成年人 的世界,因为网络很发达,我们经历年轻人的追星,其实有很多榜样不是来源于父母、老师、同学,社会整体的氛围会给他更多的教育启发,但又不一定是好的。很 多时候觉得每个人,也许不相关的两个人之间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他的行为导致你某一个观点的改变。所以社会整体氛围的改变非常重要,刚才林博 士讲到个性开发,我觉得一个有信仰的人给他什么样的路都有决定、选择,他知道走什么样的路最适合自己,我觉得信仰很重要,避免小朋友早熟。
芮成刚:你同意林博士的观点吗?如果当年读书读了很多,你还是今天的自己吗?
张靓颖:是不是今天的我都是成功的,不是取决于事业,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是在其他事情之间的,你有信仰就可以获得快乐,一个快乐的人生怎么样都是成功的。
林宇:纠正一下观点,我说逃课不是逃学。教育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信任、尊重非常重要,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参与过一次家长会,在这一点上很有安全感。
芮成刚:你有点误导大家,你的成功归结于第一,学校允许你逃课。第二,家长不参加家长会。
张靓颖:我感谢没有成熟的时候妈妈打我,在我成熟之后给我充分的发挥空间,小朋友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长大以后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家长应该放手做选择。父母给什么东西都是基础,未来的人生怎么样一定是小孩子自己的。
朱宁:教育反应社会的一个截面,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信任、创新、包容、关爱,我们怎么样把这个 社会创造得更好。我想讲一点,如果大家看全球最富的人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全球化必然趋势。无论讲金融、教育、科技,提得更 多的是术、工具,怎么有更包容的系统来推动它,这是非常关键的。
保罗:我想接着讲一点,朱宁刚才提到,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对教育的调研发现小组学习的效果更好,这是最新的科研结果,也就是说要建立互动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通过小组一起学习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的精神,都是通过小组来学习的。
胡智荣:非常认同马行长的观点,是A+B,从哪个角度来说。我想从扩大的角度说几点,高额的 学费扩大差距,很多贫困孩子举债念大学,现实的社会状况,大学生读完大学出来基本工资才2000元,这是实际情况。我觉得应该把高等教育的普及转化为技术 教育的普及,在美国到底都是职业培训学院,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很多基础知识和技术知识,这对社会是一件好事。还有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扩大还是缩小,我还提出 一个如何做得更好,我提出这样的观点。什么是好的教育?必须有很多好的老师,刚才芮成刚说到,很多好的老师集中在好的学校,我们政协调研活动的时候发现农 民工子弟学校里很难受,我们看到100多人一个班,2、3个老师从一年级上到五年级,这是有待努力,把社会现状,把教育上存在不好的现状努力改变。
马振翼:我非常认同张靓颖讲的两个观点,为什么犯罪会低龄化,科技的东西,太多未过滤信息给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知道,他分不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是虚拟世界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无论高校、高中加大一点教育培训,否则没有底线。
林宇:为什么我一直说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生来能力、兴趣都不一样,我上大学之前曾经有一段 时间想当电影导演,你会发现很多优秀年轻人,我们旗下有一个公司做手机游戏,有年轻人跟我说他为游戏而生,他每一天最大的事情学游戏,他把快乐传递给最好 的人,也是做了非常有价值的公司。这是一种思想,可以很好的融入教育中,中国的安全教育是缺失的,小孩遇到台风、地震、火灾,遇到吸毒怎么样?有一个服务 做成游戏,每一个孩子在玩游戏当中了解所有的东西。我觉得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多元化的价值观,让不同的孩子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孩子一定要去 清华、北大、那里必然是独木桥。我们多元化的价值观,有1%的尖端人才,有大众人才,整个中国人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秦谊:从缩小和扩大的角度来讲是有相对价值的,但我们看,不管是扩大还是减少,一个共同的底线是不是中国所有孩子都受到了应该受到的教育,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听大家意见之后给大家的一点反响。
魏平:我想引入今天讨论的一点,刚才大家都在讲不是所有人都要上最好的大学,这是对的,但我 觉得只要每个学生有能力上大学,应该给他们能力,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家庭能够享受更好的资源,这是社会梦想成真的基石,我们要给他们优势和资 源,给他们获得成功,这是社会当中有所缺失的,我们在未来当中应该有所重视。
芮成刚:我们在请四位点评嘉宾给大家做点评之前,有没有哪位还有观点需要补充?
郑耀南:大家都来关注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可以出很多精英人才,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但现 在社会资源不停地往高等教育倾斜,我们的家长希望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高中,最终目的就最好的大学,但这个社会需要很多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中 等教育培养更大众的人群,这些人群能够受益到所有民众和学生,谢谢。
芮成刚:我认同,德国只有30%-35%的高中毕业生读大学,65%念职业高中,这也是今天欧债危机中经济最坚挺的国家。
郑静芬:首先人要有内在的健康,内在和外在息息相关。我再次提醒各位嘉宾和朋友,一定要注意健康,有太多成功人士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大家谨慎,再谨慎。
芮成刚:别改革开放30年,93年下海奋斗20年,挣了一堆医药费,我非常认同。我们请点评嘉宾点评,从马蔚华先生开始。
马蔚华:刚才有人说高等教育使财富差距拉大了,有些人财富差距缩小了,我觉得都有道理,这不 是折中,是从不同的角度。如果我们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高等教育缩小了个体的财富差距,从教育差距化来说,高等教育从整体上拉大了贫富差距。全世界人力资 本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曾经提出一个理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财富的正相关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异质性会带来收入报酬的递增,从而带来投资收益的 扩大,而且减少了收入的差距,从而减少贫富差距。在我们去年和国家上贝恩公司,我们对中国做了财富调查,我们发现中国净投资可以拿出1000万以上的客 户,80%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30%有研究生的教育,对他们每个个体来说和投资收益正相关,减少了个体的差异。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化的教育差异化是拉 大的,就是大家所说的,一个农民工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和一个城里有钱人孩子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教育资源的不合理性,人不同的贫富情况和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有关 系,这种差异会导致他在未来工作中的收入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说这几十年教育是增长的,教育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但中国仍然是 吉尼系数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教育也是很不错的吧?美国2010年吉尼系数是40年最大,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有人讲到要靠制度,要政策、靠国家国民收 入分配的调整,使整个受教育水平资源向公平倾斜,然后使全社会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我的观点。
赵小兰:我完全同意教育是能够在社会当中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最快的力量,不管大家选 择答案A还是B。不同之处是教育机会如何平等化,我们如何用教育缩小收入差距?刚才讲了政府作用,我想讲一讲私营部门的作用还有私人慈善家的作用。我的父 母在中国最早成立慈善基金会的家族之一,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这样做的,在1984年的时候在上海成立木兰基金会,自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基金会提 供了数百、上千、上万个奖学金项目,鼓励中学生、大学生到美国、中国学生,我的父母非常相信教育的力量,我的父母在嘉定农村的小村里,如果不是因为受教 育,他今天不会那么成功。我的母亲是安徽省,她是非常少数在那个时代能够受教育的妇女之一,尽管经历社会大变革,但我的父母认为教育价值是无限的,所以他 们做出承诺,一定要资助教育项目,为全社会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我们思考如何缩短差距的时候不仅要政府发挥作用,私营部门、私营慈善家、私人公 民也应该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谢谢。
佩姬 杜拉尼:如果我们要打造和谐社会必须要缩小差距,这就是公平机会的差距。我想回应一下 各位嘉宾所说的话,我们要把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动用起来,包括私营部门、企业家、慈善家,政府发挥主导力量,我讲到的群众、个人,能够帮助边远地区的孩子, 要么他们在家庭当中获得更好的教育,要么在社区和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最重要是支持公立教育,没有办法读私立学校的孩子们依然通过公立学校体系获得良好的 教育,使得差距越来越小。
张亚勤:我讲两点,首先从统计规律、整体趋势,教育,科技创新,全球化、经济发展一定使贫富 差距越来越小,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这个障碍我们叫做数字的鸿沟。我讲一个故事,我们在微软公司每年把实验室成果开放给中学生,每次中学生来的时候 我们讲一些科普,讲讲技术发展趋势,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例子,看到中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问很多问题,试很多不同的东西。忽然有一次我看到一组中学生,来了 之后我讲了半天他们没有一个问题,眼光是呆滞的。我后面发现他们也在北京,也是北京中学生,但是是民工的小孩。所以有没有真正受益到技术发展,能不能上 网,使用最新的IT技术,这是重大的挑战。我们后面在公司里做了一个项目“信息大风车”,把十几个大风车送到贵州、云南,看到小孩在车上上网、打字那种喜 悦的心情。我呼应刚才赵小兰女士讲的,我们从事IT公司要对社会做的责任和贡献。今天很多是年轻的领军者,有很多大学生在CCTV屏幕前面,我希望大学生 要有一种理想的色彩,要去做梦,我们碰到太多的大学毕业学生已经失去了理想,想买房子,想做一个没有前景的事。我举一个例子,我有一次在面试,有一个特别 聪明的孩子,大学刚刚毕业,毕业之后没有选择我们,选择到一个部里做公务员。我说这也不错,去公务员为公共服务是高尚的事,他的答案不是,他说在那里可以 建立人脉,可以拿到房子的补贴,做什么事不重要。我觉得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想,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在以色列建国第二届请他做 总统,他婉言拒绝了,他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政治是暂时的,方程式是永恒的。我觉得大家要追求一个理想,追求一个梦想,谢谢。
魏平:我非常同意,今天共同的主题我们需要做共同的事情,社会当中的利益相关方做共同的事情,确保保证大家受教育。
芮成刚:我有几个总结:一是多位发言嘉宾都提到了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说中国梦,受各位的 启发,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不同的梦想。我听过张靓颖女士和盲人歌手唱过的一首歌《一个世界,一个梦想》。我昨天和赵安吉还在聊,如果世界和平,一个世界只有 一个梦想,但一个世界有50多亿梦想,我们的中国有十几亿人就有十几个中国梦,而且中国梦包含几种,成为歌手、高科技企业家、成为教授,中国梦还包括自己 选择到美国读书学习,到美国追求美国梦,这也是一种中国梦。我们看赵锡成博士、赵小兰女士、赵安吉女士都在这里,他们的成功是中国梦,中国人到美国发展, 成就了美国梦,直到今天为中美之间的教育合作做贡献,这就是我对中国梦的理解,也是教育的核心。另外今天谈到了教育资源是否过于集中的问题,很多现场的朋 友都认同教育资源在某些城市、某些区域和某些教育机构里过于集中,我们要让接受教育的机会变得更加平等、更加合理。一方面需要所有人都参与,条件最好的人 回馈社会。另一方面我们要呼吁政府做更多的改革,现在常说改革到了深水区,我想教育领域也是一样,我们期盼各界更多的通力合作,让教育的资源能够更加均 等,不再那么集中,同时也呼吁政府有更多的改革,让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发展。包括张亚勤博士提到了数字鸿沟的问题,说了十几年,我觉得我们 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最后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现场的媒体朋友很多,如果台上各位发言人有时间的话,不着急的话可以和媒体朋友们、老师们、前辈们互 动一下,分享一下观点。最后我提议屋檐下每一个人共同用掌声感谢每一位发言人,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1:39 , Processed in 0.0630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