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重组福汽揭幕
在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的政策支持下,央企重组地方企业的故事将在汽车行业不断上演,区别只是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多少
历时七年,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福汽)重组终于有了结果,中国汽车市场微增长时代的第一次大型重组就此拉开帷幕。
5月16日,东风汽车(2.75,-0.19,-6.46%)公司(下称东风)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受让福汽45%股权,并以与福汽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控股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根据框架协议,东风将以增资方式受让福汽的股权。同时,东风将与福汽集团合资组建投资公司,该公司将持有东南汽车50%股权。在新的合资公司中,东风将持有三分之二的股权,其余三分之一由福汽持有。以核心资产东南汽车而言,重组前的持股结构是福汽50%、中华汽车和三菱汽车各持25%;重组后,东风占33%跃居大股东,中华和三菱仍各持25%,福汽持股17%。据称,重组后东南汽车董事长将由福汽方面派出,但总经理则由东风方面派出。东风还将派出30余人至东南汽车的关键管理岗位。
东风外宣部门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该项目还处于框架协议签订阶段,包括增资在内的项目细节不便对外透露。但不管入股金额多少,这将是继2008年上汽收购南汽、2011年长安收购中航旗下的哈飞和昌河汽车之后,又一起汽车领域的跨区域重大重组事件。
201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正式进入微增长时代,国内车企的自主品牌发展也进入关键时期。东风重组福汽就是这个大背景下的故事。
克莱斯勒式重组
福汽集团近年来经营业绩一直不佳。2012年整车销量约20万辆,营收102.6亿元。福汽旗下整车公司中,除了东南汽车和厦门金龙尚有盈利,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资产最好的东南汽车2012年营收72.61亿元,净利3730万元,销量11万辆。在过去四年里,福建省政府一直在牵线试图重组福汽。
这次选定的东风,其入股操作手法颇为新奇:东风汽车公司以增资方式受让福建省国资委持有的福汽部分股权,并没有采取一次性控股的方式,而是先参股后控股,即先期获得福汽45%股权,等到东南汽车(包含在福建生产的配套发动机)年销量达到30万辆之后,再收购剩下的股权,从而实现东风对福汽60%以上的控股。
这种有条件、分阶段的股权受让模式,让人联想起意大利汽车巨头菲亚特入股重组克莱斯勒。
2009年菲亚特购得已申请破产保护的克莱斯勒20%的股份,随后不断增持,根据菲亚特的计划,第一步希望将股比扩大到35%。其中,每增持5%都有明确条件,主要涉及菲亚特需要向克莱斯勒提供新的车型和节能技术。当增持至51%时,根据协议,菲亚特需要负担克莱斯勒的政府债务。
三年后菲亚特已经持有克莱斯勒超过60%的股权,克莱斯勒也在主要的美国市场销售业绩回升。回过头来看这起重组,菲亚特无需占用现金流或承担额外融资成本,克莱斯勒得到互补车型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逐渐走出困境,也是一个不错的破产重组方案。
东风汽车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说:“此前国企兼并重组多是一锤子直接买断控股或资产整体划拨,由于重组方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不足,或者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被重组方的预期目标时常难以完全实现。东风福汽这样先参股再有条件控股的受让模式更有利于保障被重组方的权益,至少福建方面还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对福汽和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根据双方合作的计划,东风在新增投资之外,还会在车型导入方面帮助福汽,如和戴姆勒协商引入更多SUV、MPV等车型。
福汽董事长廉小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风汽车和福建省政府签完框架性协议后,将启动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之后东风再和福汽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和增资协议,届时会“决定(东风)以什么方式进来”。
东风能得到什么
按销量计,东风在2012年仅次于上汽,排名国内车企老二。以营收论,东风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体量与福汽不在一个层级。这样一起强弱分明的重组能给东风带来什么?
合并产能、加大销量是重组的题中之义,供应链和采购体系的协同共享也必是双方整合的重点。但业内普遍认为,加大自主品牌的投入力度和丰富产品线是东风重组福汽的核心驱动力。
东风2011年底发布了自主品牌中期事业计划,该命名为“乾”D300的计划昭示东风要在自主品牌上加大投入力度,未来会有更多自主品牌新车型推出。按计划,到2016年,东风总体自主品牌销量要达到300万辆,其中,东风品牌商用车100万辆、乘用车100万辆,其他自主品牌100万辆。
2012年东风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为112.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1.52万辆。要在剩下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完成目标,兼并重组无疑是最快最可行的方法。而东南汽车旗下拥有V3菱悦、V5菱致等自主品牌车型,V5菱致在北方市场颇受欢迎。
“东风的自主品牌阵营里,将新增一个东南品牌。虽然目前产量不够,但随着整合进行,技术和资金持续导入,东南本身固有的渠道物流优势能够帮助其自主品牌实现翻倍的销量。”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投行亚太区汽车分析师表示。
业内将1995年成立的东南汽车比作“起得不晚,赶了个晚集”。相对错综的股权结构,让该企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有分析师指出,东南汽车早早进入中国市场,在渠道、物流甚至研发上都有较强积累,“差的是管理和品牌认知度。总体上来说算是个好苗子,就看东风怎么整合了”。
全球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艾睿铂)董事吴晶辉认为,如果东风注入一定的品牌营销人才和资金,辅以销售渠道的共享,东南的产量可以显著提高,福汽另一个下属整车企业新龙马的代工能力,也能解决目前东南产能不足的问题,总之东南汽车在乘用车领域助力东风,是可以期待的。
东风以商用车起家,和标致雪铁龙、本田、日产的合资也多以小型车、中型车为主。虽然也有日系品牌如CR-V、逍客、奇骏等,但在SUV、MPV等多用途汽车领域毕竟涉猎不多,在今年东风标致3008投放市场之前,神龙公司甚至无缘进入近年中国增长最迅速的SUV市场。此外,豪华乘用车也是东风甚少涉足的领域。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明确表示,与福汽的重组初期将以东南汽车为主,后期会逐步加大对福建戴姆勒、厦门金龙等业务的整合。
以生产SUV、MPV为主的福建戴姆勒将使东风产品线更加丰富,填补东风在豪华乘用车领域的空白。福汽旗下的厦门金龙是国内大巴骨干企业,同样将弥补东风汽车在该领域的短板。
产能利用率反差
早在2010年,中国政府已经表态,到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3500万辆/年的产能,集中在一个不到2000万辆的市场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特聘顾问顾翔华近日表示。去年我国的汽车销量为1930.64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放缓增长速度,据中汽协的数据,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为7%,跌入个位数。顾翔华认为,中国已经度过汽车发展的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期,现在已经进入普及期,“再也不会有以往20%以上的增长率了,预计最近几年增长率大致为5%-8%”。
在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亚太汽车行业主管侯延琨看来,在中国道路交通发展滞后和城镇化的现有速度背景下,10%的汽车增长率到顶了。
在官方看来,中国汽车行业相对分散,不利于宏观调控产能。中国有170多家整车企业,其中100多家整车企业的总销量不超过250万辆,产能闲置率严重。中汽协2012年的数据显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奇瑞、吉利等十大企业总销量为1686万辆,占整个行业销量的87.3%。
如果再细分开来分析,会发现合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境遇恰恰是两重天,甚至可以说,合资品牌的持续扩张愈发加重了本土品牌产能闲置。
大众、通用都在中国投入巨资以扩张中国市场。大众在最近三年试图投入98亿欧元,这几乎赶上大众在华30年的总投入,其拟在华新建七家工厂,直指2018年的400万辆产能。通用亦计划在2016年前投入110亿美元,兴建四座整车厂,将综合产能扩大30%。
从2009年开始,跨国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很高,一般都高于110%。“国际金融危机那会儿,欧美车企无暇投资兴建新厂,但通过让制造工厂的工人加班,达到了实际产能超过设计产能的效果,部分抵冲了其在欧美市场上的颓势。”侯延琨表示。
与此同时,国内的本土车企产能相对过剩。吴晶辉认为,中国汽车行业愈发进入两极化。“我们做了统计,国内的车厂,除了长城之外,其他产能利用率都在50%到60%。产能利用率75%到80%是汽车公司的盈亏平衡点,但大多数国内车厂都没有达到。”
由于中国本土企业研发能力仍存在差距,推出成功产品存在偶然性。一些明星产品像放卫星一样一下子特别受欢迎。但五六年的产品周期之后,国内车企缺乏源源不断打造量化产品的能力。“所以国内车厂的兼并重组也有利于把设计能力集中到一起做大事,也有利于将闲置产能归并起来利用。”吴晶辉说。
但是,政府鼓励创建几家大型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以和海外车商竞争的思路,正在遭受市场派人士的质疑。
中国社科院在近日发布的《汽车工业竞争力报告》中建议:中国政府应抛弃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大幅减少对微观市场的干预,鼓励自由竞争,同时把资源用于加大对汽车研发的财政支持上。报告称,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中,技术职位仅占8%,而发达国家则达到约30%。
实习生杨毓佳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财经》记者 施智梁 】 |
|